菩薩品第四

關燈
第四章諸菩薩的推诿 于是世尊對彌勒菩薩說:「彌勒,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 彌勒回答:「世尊,我實在不想去那位善知識家探病。

    」 「為什麼?」 「世尊,記得有一天我正和兜率天王、其随衆以及諸兜率天天人談論大菩薩的不退轉地,維摩诘長者來到,并和我說了下面這些話: 『彌勒,佛已經預言介乎你和佛覺之間的隻是一次出生。

    那預言所說的出生是什麼樣的出生?是過去式的?未來式的?還是現在式的?如果是過去的出生,過去已經結束了。

    如果是未來的,未來永遠不會來到。

    如果是現在的,現在時光無住。

    因為佛曾經說過:諸比丘,在同一瞬間,你們出生,變老,死亡,輪回,又再出生。

     那麼那預言說的是無生?但是無生适用于注定得到究竟涅槃實相的階段,在那階段裡既沒有預言可說,也沒有圓滿覺悟可得。

     因此,彌勒,你的實相是從出生來的?還是從止滅來的? 按照預言,你的實相不在現在出生也不在現在止滅,不在将來出生也不在将來止滅。

    再說,你的實相與衆生的實相、萬物的實相以及一切聖人的實相一模一樣。

    如果你的覺悟可以這樣預言,那麼一切衆生的也都可以。

    為什麼?因為實相不含二元性或多元性。

     彌勒,無論何時你得圓滿覺悟的佛位,一切衆生也會在同時得佛位。

    為什麼?因為覺悟包含一切衆生的體驗和實現。

    彌勒,你得到究竟涅槃的那一刻,一切衆生也得到究竟涅槃。

    為什麼?因為如來不會進入究竟涅槃直到一切衆生進入究竟涅槃。

    又由于一切衆生必将全然解脫,如來看他們是都有究竟涅槃的性質。

     因此,彌勒,不要愚弄迷惑這些天神。

    沒有人住于覺悟,也沒有人由覺悟退轉。

    彌勒,你應該指導這些天神丢棄所有那些對覺悟有分别心的解釋。

     覺悟不能由身體也不能由心智而得到圓滿體驗。

    覺悟是滅除一切特征。

     覺悟是對一切對象都不做假設。

    覺悟是除盡一切憶想妄念的功能。

     覺悟是殲滅一切見解。

    覺悟是由一切具分别心的組構裡解脫。

     覺悟是由一切猶疑搖擺和激動裡解放。

    覺悟是不做任何承諾。

     覺悟是由一切習性解放,到達不牽挂。

    覺悟的根本是究竟法界。

     覺悟是實相的體驗。

    覺悟住于實相的邊際。

     覺悟沒有二元,因為那裡沒有心智也沒有事物。

     覺悟是平等,因為它等同無限天空。

     覺悟是無組構的,因為它既不由他生也不被他滅,既不停駐又不進行任何轉變。

     覺悟是對一切衆生的念頭、行為和傾向的徹底知曉。

    覺悟不是六根之門。

     覺悟是不摻合劣質的,因為它沒有天生驅使延續生命的煩惱。

     覺悟既不是有某處也不是無何處,它居無定所、住無大小。

     覺悟,不受納于任何事物之内,所以不能取代實相。

     覺悟僅僅是一個名稱,甚至那名稱還是不令人感動的。

     覺悟,不自制、不承事,是無能量的。

     在覺悟裡頭沒有激動,因為它的性質全然純淨。

     覺悟是發光,光色本質純淨。

     覺悟沒有主觀性,也完全沒有對象。

     覺悟,洞澈萬法平等,是不具區别心的。

     覺悟,不能由任何例子示現,是不可比較的。

     覺悟,極度不易知曉,是微妙的。

     覺悟,含有無限虛空的性質,是一切颠倒的。

     覺悟,不論由肉體或由心智都不能體驗。

    為什麼?肉身像草、木、垣、徑及幻覺之物一樣,而心智又是非實體的、不可見的、無事實根據的,又是無意識的。

    』 世尊,當維摩诘講完了這些,大衆中有二百天神得了無生忍。

    至于我,世尊,我啞口無言。

    因此,我不想去那位善知識家探病。

    」 于是世尊對年輕的光嚴長者說:「光嚴,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 光嚴回答:「世尊,我實在不想去那位善知識家探病。

    」 「為什麼?」 「世尊,記得有一天我正要由毗耶離大城出去,遇見維摩诘長者要進城。

    他向我緻意,我就對他說:『居士,你從哪裡來?』 他回答:『我由覺悟道場來。

    』 我就問:『覺悟道場是什麼意思?』 他那時對我說了下面這一篇話: 『高貴的孩子,覺悟道場就是正念道場,因為它沒有人為虛假。

     它是精進道場,因為它開放充滿精力的活動。

     它是深心道場,因為它有優越的洞察力。

     它是大覺悟心道場,因為它不忽略任何事。

     它是布施道場,因為它不期望回報。

     它是持戒道場,因為它履行所有的承諾。

     它是忍辱道場,因為它對任何衆生都無忿怒。

     它是精進道場,因為它不退轉。

     它是禅定道場,因為它使心智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