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品第三

關燈
第三章聞弟子推避不去探望維摩诘 那時,維摩诘長者心想:我生病了,痛苦地躺在床上。

    可是那位如來、應供、圓滿成就的佛卻沒體諒我、可憐我,也沒派人來問我的病。

     世尊知道維摩诘的這個心意,就對長老舍立弗說:「舍立弗,去探望一下維摩诘長者的病情。

    」 舍立弗長老被點名後,回答佛:「世尊,我實在不想去問候維摩诘長者的病。

    」 「為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坐于林中樹下,專注于禅坐。

    維摩诘長者來到樹下對我說:『舍立弗長老,不是那樣專注于禅坐。

     你應該這樣來讓自己專注于禅坐:要使你的身體和心意都不在三界中。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要能顯示日常行為卻不用背離滅谛。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要能顯示凡夫個性卻不用背棄你培養的崇高品性。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使你的心智在面對外在形相時,既不在心内安住,也不在身外浮動。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不用避開任何信念,三十七種道品就是顯明的。

     你應該這樣來專注于禅坐:煩惱屬于世界範疇;你不舍棄煩惱,而能在涅槃裡解脫。

     舍立弗長老,如來說這樣讓自己專注于禅坐的人才是真正專注于禅坐。

    』 世尊,聽到這樣教導的時候,我啞口無言。

    因此,我不很願意去探問這位善知識的病情。

    」 于是世尊對大目連長老說:「大目連,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 大目連回答佛:「世尊,我實在不想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他的病。

    」 「為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在毗耶離大城的廣場上為居士們說法。

    維摩诘長者走來對我說:『目連長老,這不是教導白衣居士佛法的方法。

    佛法一定要根據實相來教。

     目連長老,佛法無衆生,因為它沒有衆生的塵垢。

     佛法無自我實在,因為它沒有欲望的塵垢。

     佛法無生命現存,因為它沒有生與死。

     佛法無人格個性,因為它無需過去的源頭或未來的歸宿。

     佛法安和寂靜,因為它沒有欲望。

     它不成為對象,因為它不用語言文字。

     它不可說明表白,因為它超越所有的心智轉動。

     佛法無處不在,因為它像無限虛空。

     它沒有顔色、标記或形狀,因為它沒有任何建立過程。

     它沒有我的概念,因為它沒有占有的習慣性概念。

     它沒有理想,因為它沒有心智、想法或意識。

     它無可比較,因為它沒有二元對照。

     它無條件性假設,因為它不順應原因。

     佛法公平地充滿一切事物,因為一切事物都在究竟法界内。

     它用非順應過程來順應實相。

     它住于實相的極限,因為它絕對沒有起伏。

     它是不可動搖的,因為它與六塵無關。

     它不用來去,因為從未站着不動。

     它由空假組成,因無痕迹而不尋常;又不需假設或駁斥,因為沒有祈願。

     它無确立或撤銷,無出生或毀滅。

     它無任何基礎意識,超越眼、耳、鼻、舌、身、意。

     它無高等和下等。

     它常住而無動作。

     大目連長老,對這樣的佛法,怎麼可能有教導?大目連長老,甚至連教佛法這樣的說法都是假設性的,那些去聽它的人隻在聽一些假設。

    目連長老,不用假設性的字眼就沒有佛法的教師,沒有人要聽,也沒有人了解。

    這像極了一位幻士對幻人教佛法。

     所以,你教佛法時應該注意這些。

    應當熟知衆生諸根。

    用慧眼的正确洞察力,顯明大悲,答謝佛的慈善作為,純淨你的意圖,了解佛法的明确術語,你應該為了使三寶傳承綿延永不中斷而教導佛法。

    』 世尊,維摩诘和我這樣讨論完畢,群衆裡有八百位居士發了佛覺心,而我自己噤口無言。

    所以,世尊,我實在不很願意去這位善知識家探他的病。

    」 于是世尊對大迦葉長老說:「大迦葉,去維摩诘長者家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 「世尊,我實在不想去維摩诘長者家探病。

    」 「為什麼?」 「記得有一天我在貧民區乞食。

    維摩诘長者來到,對我說:『大迦葉長老,你避開富人區,喜歡貧民區,這是慈善裡的分别心。

    大迦葉長老,你應該仔細想想萬物平等的事實,而且在任何你尋求布施的時候,都應該顧及一切衆生。

     你乞食時應明白食物的畢竟不存在。

    應該為了消除他人的物質主義此一目的而尋求布施。

    你進入城鎮時,要記住它的真實空性,然而為了度化男男女女,你還是要前進穿過它。

    你應該好像進入佛的家一般進入人家。

    你應該不取任何東西而接受布施。

    你應該好像一個與生俱盲的人來見形色;要把各種聲音當成不同的回響來聽音聲;要把各種香味當成不同的風來聞香;要不起任何區别來嘗味;要警覺畢竟沒有觸着一切智來觸着柔軟;要以虛幻傀儡的自覺來認識事物。

    沒有本有物質又沒有外加物質的東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