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關燈
别人迷惑的人、一個真實有智慧的人、一個可傳法的人。

    後來達摩傳法給二祖慧可,并代代相傳至六祖慧能,此時禅法在中國就盛行了,成為中國八大宗派之一:禅宗。

     禅宗的特點是教外别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而且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參禅,就可以悟道。

    行住坐卧,搬柴運水,都可以行道,都可以對現實的真理,以平常心悟道,不脫離生活,不脫離現實,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安詳寂靜。

    人到此境界就能智慧提高,就可以正确對待學習、工作、社會、國家,所以禅學現在流行海内外。

     以上所講都是世尊所傳,傳的什麼?宗下是他傳的,教下也是他傳的。

    宗下,是禅宗所講的,參空,見真如;教下,就是講的教義、緣起。

    而這個宗下、教下都是面對現實而言,不是離開現實而說的,不是一般人所誤會的以為佛法是玄學,是空洞的,不是那麼一回事。

    所以它不同于普通的哲學。

     三、佛教的基本教義 (一)緣起論 佛教緣起論說明一切事物和現象,不管精神的、物質的、社會的、自然的,都是因緣生,離不開因、緣、果三個字。

    一切現象生起來會有果,果生起來離不開因,離不開主因也離不開助緣,不是無因生,不是自然生,不是偶然生,是因緣生。

    世間上沒有偶然生、自然生的事物,都是有因緣的。

    這個因緣當然有善的、惡的、無記的、染污的、清淨的不同性質,性質不同的因感性質不同的果。

     因果定律,非常嚴謹,時間長,空間寬。

    時間長,通于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過去世也有過去、現在、未來。

    未來世也有過去、現在、未來,相續不斷。

    從空間來講,緣外有緣,無盡無邊。

    因為這個緣生法,彼此相望,相資相助,互相依存,不是孤立的。

    所以佛教經典《華嚴經》的法界觀講: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

    從數量上講,一多不能分離。

    從形象上講,小大不能分離。

    所以,一粒微塵可觀大千世界,一滴水可知大海,一朵花可知整個世界的自然現象,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這個現象叫緣生法,而這個緣生法是怎麼生起來的呢?萬法唯心。

     萬法唯心和因緣生法是佛教教育中的主要兩點。

    “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都離不開“心”,離開心就沒有“法”。

    佛教所講的心,不是一般心理學、哲學講的心。

    佛法講的心是心物的總和,有心就有物,有正報就有依報,不能分開。

    有諸内必形諸外,外與内不能分開,這是總和的觀點,這就是佛法所講的“心”,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要點。

    一切唯心,一攝一切,一心攝一切法,一切法入一心。

    以事物的互相聯系來講,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小中見大,大中見小,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

    這些道理從微觀到宏觀都是一種客觀真實的存在,不是離開現實來講的。

    所以緣起論這個論點很重要,是佛法的基本論。

     佛教有六大緣起: 1.業感緣起 講業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個果,現在的條件成熟了現在受,條件不成熟後世受,條件再不成熟,後世以後的後世還要受,那是逃不掉的。

    業報,是信不信佛法的分水嶺。

    講因果,科學也講,哲學也講,但是業報是佛教所講,佛教特有的。

    信不信佛教的分水嶺就是業報論,業報是通于三世的。

     2.流轉緣起 這就是佛教的生死觀。

    解脫生死,生死怎麼形成的呢?十二有支,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假如要解脫,無明滅則行滅,生滅則老死滅,佛家有個基本論點“此生故彼生,此滅則彼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這是流轉還滅論。

    一個流轉,一個解脫,屬出世法,三乘所共修。

     3.賴耶緣起 這是唯識法相所講的。

    唯識法相分析,有情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眼、耳、鼻、舌、身是感官,對外。

    第六意識是既對内又對外,觀察、思維、分析、總和,為一種思辨功夫,是思辨認識、理性認識。

    末那識就是一種自私的東西,即“我執識”,執法為我,觀察一個事物有一個“我”,有人我、法我,就分出種種相,有種種分别、種種執著,乃至颠倒妄想。

    這就是末那識、我執識。

    禅宗講的打破黑漆桶,就是要把末那識斬斷,末那識不斬斷,你始終在生死中,在黑漆桶中。

    末那識斬斷後,就可以轉識成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後一片光明,大圓朗照,像鏡子一樣。

     阿賴耶識是就染污位來講的,在凡夫位稱為阿賴耶識。

    為什麼賴耶緣起呢?就是在凡夫位,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種子就是潛在的功能,潛在的因,這種能,遇緣就發生現行:人生現象、宇宙現象、其他各種現象,現行後又熏成種子,即種生現、現熏種。

    沒有遇到緣,就是種子又生種子,種子相續不斷,叫做種生種,這種種現熏生,凡夫位就是染污的熏生。

    到了聖者位,就由聞法開始,熏習善法種子、清淨種子,轉變阿賴耶識的體,恢複如來藏,達到妙明真心的境界,就是如來的境界,就是大圓鏡智。

    所以賴耶緣起就是種現相熏,相續不斷。

     4.性空緣起 觀諸法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