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廣勸懲

關燈


    (蚓庵瑣語) ◆明朝大倉地方有位姓徐的秀才名叫骥生,博學笃行鄉裡的人都很器重,其長子坤小名佛舍别字成民年方十五歲,孝謹忠直奉佛持齋,連昆蟲草木都不忍傷害。

    癸酉六月十二日夜間,被召至天上敕令他代辦冥中第五殿事務一百天。

    嗣後每夜或赴隐府或赴本殿,因念衆生積孽太重,陰陽相隔開導無由經常悲思憫痛,于是運用神通在他審判的時候,俾得在旁聽聞者現身說法普渡迷津。

    由是觀者如堵毛骨聳然,或口傳或筆錄他在冥中斷案著成一本書,後來他說冥中光景最為凄慘。

    到處都是監牢有十八層地獄,刑罰萬條,諸菩薩阿羅漢以及曆代祖師,時來救拔宿有善根的人,佛光才能照及,否則面與開示昏然不醒。

    唯每年七月十五為佛歡喜日,普天之下當禮忏施食,觀音大士親領衆囚赴食,法力所施諸罪得以消滅。

    (活閻羅冥判按上海醫學書局刊行此書改名死後之審判) ◆明朝溫州地方有個知醫的和尚法名法程,别字無柱少年失明,百方治療均不見效成了一個瞎子。

    但是他晝夜都誦念觀世音菩薩名号,如是有十五年之久,一次在睡夢中聽到菩薩呼喚他的聲音,好像有一件東西在腳旁不能行動。

    菩薩歎息著說:‘你前世為針灸師,誤損害了人的眼睛,今生當受這個報應,我憐憫你誠心,當給你衣食豐足。

    ’于是從懷中掏出珠寶滿手給他,既而醒來,醫道大行其時所以衣缽甚為豐富,後來享到高壽。

    (唐宜之醫勸) ◆山西有位姓張名玉的人,有個女兒名字叫佛兒,好誦觀音經,年方到十五歲時,忽然暴死半日之後又蘇醒。

    說她被兩個陰司役卒挾她越過了叉嶺(地名),見到有黑被先裹著兩個人納到陳家,次裹佛兒以花被。

    對她說:你欠他錢一千五百今天應該還給他。

    有位穿綠衣服的人前來說,這個女孩念觀音經姑且放了她。

    因此失足墜到地上而驚醒,告訴了她的父親。

    第二天,她的父親訪問叉嶺地方,果有陳姓一位人家,昨夜生産三條狗,兩條黑的一條花斑的,花斑的生下即死了。

    回來家裡拿錢如數還給陳家,陳家不肯接受,以錢為陳家作功德。

    (南海慈航) ◆江西省臨江地方有個學生姓高單名叫蕃,少年時很聰明,十四歲進入學校讀書,後娶樊氏小字江城美麗而且兇悍,蕃非常怕她。

    不久,淩辱萬狀公公婆婆都不能禁止,于是分居蕃苦惱不堪日漸枯瘦,其母看見甚為憂愁。

    忽然夢見一個老頭告訴她說:‘這是宿世的因果報應。

    江城的前生是淨業和尚所養的長生鼠,你的兒子前生是個讀書人,偶到寺中擊斃了鼠,所以惡報在今世不可以人力挽回,唯每早虔誦觀音咒百遍,當可有效。

    ’既而醒來告訴了蕃的父親,于是他們兩老夫婦都遵其教導,弘法虔誦觀音咒,過了兩個多月江城仍然蠻橫如故更加狂縱。

    有一天有個老僧在門外宣講佛法因果,圍著觀聽的人很多,江城亦出外探視,俄而僧向其敷衍完畢,索得清水一杯,持向江城面前宣說:‘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

    宣畢,吸一口水噴向江城的臉,襟袖也都濕透了。

    大衆都為之驚訝,唯江城不言語擦臉自歸,僧也離去。

    江城自此痛悔前非忽然變的乖順。

    (聊齋志異) ◆清朝徽州商人姓程名伯麟,居住揚州很久,供奉觀音大士很虔誠。

    乙酉年夏天亂兵将經過揚州,程在大士像前禱告求救,夜裡夢見大士對他說:‘你家裡十七口人,十六口都可以得免,唯你一人在劫難逃。

    ’程醒後又複懇禱。

    仍夢大士對他說:‘你前生殺過王麻子廿六刀,今日必須償還他的殺債,可令你的家中十六口并住東廂,汝獨自一人在中堂上等候,切勿連累家人。

    ’程深信之。

    過了五天之後,亂兵果然至其家門,程即出迎接問說,你是不是王麻子?我欠你廿六刀你可以殺我。

    亂兵驚異的說:你何以知道我的姓名?程即以夢中之事俱實告訴了他。

    亂兵歎息的說:你前世殺了我廿六刀,緻我今世報複于你,如今我若殺你,你來世豈不是又要報複于我嗎?’王麻子于是以刀背砍了程廿六下而将他釋放了。

    唐宜之因而謂:‘記這件事實有三個意義:第一、見到菩薩發大慈悲,能回定業;第二、見到宿業既熟,難脫如是;第三見到目前果報,皆是往昔之因,應當歡喜領受,不當怨尤,亦可不必苦苦的以趨避亂的心理。

    (唐宜之已求書) ◆清朝有位姓淩名叫聚吉的女兒,忽然遇到一種奇病,口中常作诟罵的聲音。

    聚吉問她,答說:‘我姓倪名瑞龍,是揚州的人,有地五十畝被人侵占了,你的女兒前身即察院(官名)劉某,接受了我的銀錢,複害死我的生命于監獄之中,使我含冤了六十載,今日特來索回我的性命。

    ’說完了,就押著淩女赴地府去了,因為她口中喃喃的述說冥府的事情。

    聚吉憂愁的很,乃命他的女兒虔誠祈禱觀音大士,每天誦念聖号三千聲,以求解釋冤枉。

    淩女看見鬼來差示審訊的時期,及期赴審倪提出告訴受髒斃命的罪狀,淩女極力辯護,并非是由她害死的。

    宣判說:‘害命雖然是虛,而受财則是實,理當科罰治罪,仍命聽候殿訊定奪。

    ’過了三日之後,複被押赴殿審訊,淩女惶恐乞命,王對她說:‘念你忏悔持誦觀音,姑且釋放但以後需要力求行善,以延你的天年。

    ’仍令二鬼送女回。

    陸圻(系作冥報錄之人)曰:按淩女之病發于癸巳,距前六十年,遍查資料果有一姓劉者,任淮陽巡按名應龍字在田,湖廣寶慶府邵陽人,中萬曆十一年庚辰進士,初任昆山知縣丙戌行取四川道,戊子長蘆巡監己醜淮陽巡按,自前萬曆己醜系男身巡按,至今癸已女身遇鬼,總共首尾六十五年,又今乙未則六十七年也。

    而轉變為此,呀!可畏哉!(報冥錄) ◆西湖靈芝寺為吳(江蘇)越(浙江)著名香火盛地,供有觀世音木像一尊,高七尺餘,相傳這尊木像為行腳僧(旅行之僧)募化所造,造成之後即離去了。

    相好莊嚴很為靈驗,殿基在正殿後雙銀杏樹下,為杭州蕭秀才所據有,秀才不信佛法,架屋作為他的書舍,約有十餘年,比丘又無力修複,權且以木像供養三世諸佛之下。

    我(狯園志異作者自稱)寄住其寺,瞻禮興歎,為之題募建殿像疏,疏成比丘将拿出外募化,先給秀才看,秀才執著科舉還沒有定為辭。

    不到數日府旁放出,名落孫山秀才嘔血兩年命在旦夕,急忙回家去。

    有一天一位姓管的公子名叫可成,從會稽地方而來,我留他在這裡膳宿,管具說所夢,他從前曾經假箫氏書舍居住,夜間夢見一梵僧降臨,敕令我速急離去,明天将有大禍臨頭。

    次日一早即取出他的書籍和寶劍,授給仆從的人裝運而出門,既而覺得非常詫異,于是不敢再留。

    他離去的那天晚上,有一位從靈城來的人寄宿,到半夜暴死。

    (狯園志異) ◆蘇州有位孝廉叫戴星歸,行為放蕩多不檢點,地方上的人都稱他為戴癡子。

    受其害的人很多,控訴到官府都死于獄中。

    這個時候,适有本城裡某人暴死又蘇醒,對人說:他在地獄見到閻王命令将戴送上油鍋,平地即湧出一隻油鍋,獄卒正叉戴下鍋時,戴大聲疾呼‘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油鍋馬上分散,地上複湧出一朵蓮花,王說:‘他能夠誦咒行刑不成,必須訪一行惡之家,令他去托生自受果報去吧!’卒吏答說:‘嘉興有一府吏某姓家,三世為惡正在建醮求子。

    ’閻王即令他去投胎,限期日而生。

    後來有人訪之嘉興府事實果然不爽。

    (現果随錄) ◆靈山普門寺有一老僧,戒律很嚴徒僧也很多,有八個僧徒常于附近人家作普渡道場。

    不意焚燒了所印的心經三十張,煙灰随風飄揚散棄四方野地,其中有一小僧,心裡知道不該但是不敢說。

    一天晚上夢見他被捉去陰府,看見寺中七位僧徒都跪在階下,上面高坐閻王對他們說:‘你為何敢焚燒心經,字痕還在竟棄擲道途,蔑視聖人污穢字迹,莫此為甚。

    ’七僧皆已服法受罪。

    閻王複問小僧說:你為何不言,他答:‘我初來寺不敢違逆師父師兄。

    ’王又命令的說:‘今日姑且饒了你,可回去告訴你的長老,從今以後需禁止徒衆,不得輕易渎亵經典。

    ’接著又說:‘自古以來,焚經一頁,為死者滅罪超生;唯道行高妙,灰飛上界方可,俗僧戒行不端,焚一頁紙灰墜地,不止無功德,且與自造萬千罪業何殊!你快去普告十方,念心經則可,焚心經斷不可。

    ’小僧驚醒了,當往告訴長老,沒過幾天,有四個僧人被牆壓死,二個僧人溺死于水中,一個僧人死于夢中。

    小僧因是信心益為堅定,精勤修持後來悟道。

    (惜字金編)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