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關燈
小
中
大
作為最後一講,從《金剛經》我們完全談到《無量壽經》了,今天所要講的是《無量壽經》的宗要,即它的宗旨、要領。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
關于淨土法門的殊勝,在《無量壽經解》第一卷開頭有這樣幾句話予以說明:‘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淨土法門是一乘法,是了義法。
佛所說的法中,許多是三乘法,讓大家證阿羅漢、證緣覺、修菩薩道。
所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稱為‘三乘法’。
等到最後,佛說《法華》的時候,就彙三為一了,也就不再說‘三乘法’了。
‘三乘’是一種權說,是權巧的說法,因為佛初轉法錀時,衆生根器還不夠,不能把真實的法向大家和盤脫出,所以給衆生先講‘三乘法’。
說到最後究竟處,那就是‘一乘法’。
統統都要成佛,這就叫做‘一乘法’。
它是最究竟的法!佛最真實的說法!不是佛為了将就衆生的根器而說的權巧法,而是表佛境界的法!《無量壽經》則正是這‘一乘法’。
因為對于‘極樂世界’,在《往生論》裡有這樣的話:‘二乘種不生’。
隻是為了自覺而發的二乘種性的願心,是不能往生的!到了極樂世界,純粹都是‘阿鞞跋緻’(不退轉)。
諸上善人都是發心的大菩薩!大家經常所說的‘有聲聞乘’,這個‘聲聞’,不是就他發心而言的,而是就他的斷惑而言的。
他的斷惑水平相當于‘聲聞乘’的水平,但實際他所發的心卻是‘大乘心’,是一乘法。
因此淨土法門與《法華》所說的‘一乘法’,兩者是一回事。
都是最殊勝的、最圓滿的、最究竟的、最真實的法! 佛所教的法中,分有‘了義教’與‘不了義教’兩種。
‘了義’就是徹底的;‘不了義’就是不徹底的。
那麼,怎麼叫‘了義’,怎麼叫‘不了義’呢?凡是講‘諸法實相’的經典,就是‘了義’的經典;凡是沒有講到‘諸法實相’的經典,就不是‘了義’的經典,即是‘不了義’。
因為衆生根器、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佛說的法也各不相同。
對水平低的,就講‘不了義法’;水平高的就講‘了義法’。
所以,常常你會發覺這部經與那部經好像有沖突而不一樣,按現在的話講,就是有矛盾,原因就在于此!那麼,兩部經有了矛盾怎麼辦呢?都是佛說的,我聽哪個呢?其實,佛早就告訴我們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依止于那個‘了義’的教說,而不能依止于‘不了義’的教說。
也就是說,哪本經是了義經,就依止于哪本經。
淨土法門是‘了義’的教。
《阿彌陀經》中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諸佛都來贊歎阿彌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義’的教!‘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永明延壽大師有一部《萬善同歸集》,說一切善最後所得的果,都是要彙到‘阿彌陀佛’這個大願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樣,一切善行最後所歸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終善果,就是要最終都歸宿到彌陀的願海之中。
有許多法,隻是上根之人修起來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禅,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如此。
包括前面提到過的我那個師兄弟在内,許多人學了密法之後,發神經病的人不隻一個二個,有很多。
這倒不是因為‘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修法的人根器不夠造成的。
根器不夠就會生出障礙,引起魔障,下場很慘! 隻有淨土法門,才能三根普被。
你再沒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太太,往生之時很安祥的,比活著的人都要安祥,她雖然大字不識,就這樣的水平,她卻往生得很好。
所以,不是隻有永明大師、智者大師乃至文殊菩薩才能往生極樂世界,而是‘三根普被’。
有的法,你叫上上根的人修,他還不耐煩、不願意修呢!我個人就是個狂妄的人。
當年,對于有些說法,我還聽不進去,覺得不入耳,後來是《金剛經》才把我給折服了。
所以說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
而淨土法門則不然,唯獨淨土法門,最上根器的人學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學,也可以入門,真正是凡聖齊收。
‘橫超三界,迳登四土,極圓極頓,……’淨土法門的特殊之處,在于橫超三界,這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要離開這個欲界,按普通的修行方法是很難的!‘欲界’包括欲界天,佛教稱之為‘帝釋’。
即是欲界,那還有男女之情。
‘欲界’上面就是‘色界’,色界成為梵天。
梵天修梵行、清淨行。
要按普通的法門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中,隻要有一次男女行為,就已經不清淨了,就不能再生梵天了。
生天就這麼難!‘色界’之上還有‘無色界天’。
要想豎出‘三界’,就要把見惑、思惑完全斷盡才成。
不僅是咱們人類的見惑、思惑,‘欲界天’、‘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的見惑、思惑統統都要斷得幹幹淨淨。
高了不說,就拿咱們人類而言,思惑中的‘貪、嗔、癡、慢’這四個字,誰敢說自己已斷盡了一種?我看不見得有吧!連‘欲界’中的‘貪、嗔、癡、慢’都沒人敢說斷盡,那就更不要說‘色界’、‘無色界’的‘貪、嗔、癡、慢’這四毒了,所以,這個豎出‘三界’是太難了! 而現在這個淨土法門,是‘橫出三界’,是依仗佛的願力加被的方法出‘三界’。
就好比一個竹竿,裡面有個小蟲子,它要沿著這個長竿一節一節地咬出去,那就太困難了!豎著咬,不知要咬到何時才能出去,而如果要橫著咬呢,隻要橫著咬個窟窿不就出來了嗎!也就是說,隻要我們一生勤苦,老老實實地修持,認認真真地念佛,你咬通了,就可以出‘三界’了,這種出‘三界’是‘橫出三界’。
順著竹竿一節節地咬出來,這是‘豎出三界’,橫著咬出來是‘橫出三界’,這一生就可以辦到! 我曾經問過貢噶上師:‘咱們密宗都是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往生淨土算不算是即身成佛?’他反問了我一句:‘你說的是哪個淨土呀?’我說:‘我問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
’他說:‘啊!那就是、那就算!’所以,我們一生中便能得到大成就,唯有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易行道! 所謂‘迳登四土’,就是說你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到了‘凡聖同居土’,不可思議處就在于,它與‘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是同等的,你生一土,就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
關于淨土法門的殊勝,在《無量壽經解》第一卷開頭有這樣幾句話予以說明:‘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淨土法門是一乘法,是了義法。
佛所說的法中,許多是三乘法,讓大家證阿羅漢、證緣覺、修菩薩道。
所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稱為‘三乘法’。
等到最後,佛說《法華》的時候,就彙三為一了,也就不再說‘三乘法’了。
‘三乘’是一種權說,是權巧的說法,因為佛初轉法錀時,衆生根器還不夠,不能把真實的法向大家和盤脫出,所以給衆生先講‘三乘法’。
說到最後究竟處,那就是‘一乘法’。
統統都要成佛,這就叫做‘一乘法’。
它是最究竟的法!佛最真實的說法!不是佛為了将就衆生的根器而說的權巧法,而是表佛境界的法!《無量壽經》則正是這‘一乘法’。
因為對于‘極樂世界’,在《往生論》裡有這樣的話:‘二乘種不生’。
隻是為了自覺而發的二乘種性的願心,是不能往生的!到了極樂世界,純粹都是‘阿鞞跋緻’(不退轉)。
諸上善人都是發心的大菩薩!大家經常所說的‘有聲聞乘’,這個‘聲聞’,不是就他發心而言的,而是就他的斷惑而言的。
他的斷惑水平相當于‘聲聞乘’的水平,但實際他所發的心卻是‘大乘心’,是一乘法。
因此淨土法門與《法華》所說的‘一乘法’,兩者是一回事。
都是最殊勝的、最圓滿的、最究竟的、最真實的法! 佛所教的法中,分有‘了義教’與‘不了義教’兩種。
‘了義’就是徹底的;‘不了義’就是不徹底的。
那麼,怎麼叫‘了義’,怎麼叫‘不了義’呢?凡是講‘諸法實相’的經典,就是‘了義’的經典;凡是沒有講到‘諸法實相’的經典,就不是‘了義’的經典,即是‘不了義’。
因為衆生根器、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佛說的法也各不相同。
對水平低的,就講‘不了義法’;水平高的就講‘了義法’。
所以,常常你會發覺這部經與那部經好像有沖突而不一樣,按現在的話講,就是有矛盾,原因就在于此!那麼,兩部經有了矛盾怎麼辦呢?都是佛說的,我聽哪個呢?其實,佛早就告訴我們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依止于那個‘了義’的教說,而不能依止于‘不了義’的教說。
也就是說,哪本經是了義經,就依止于哪本經。
淨土法門是‘了義’的教。
《阿彌陀經》中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諸佛都來贊歎阿彌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義’的教!‘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永明延壽大師有一部《萬善同歸集》,說一切善最後所得的果,都是要彙到‘阿彌陀佛’這個大願之海中,就像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樣,一切善行最後所歸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終善果,就是要最終都歸宿到彌陀的願海之中。
有許多法,隻是上根之人修起來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難了,比如參禅,許多人就不相信有‘頓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辦了!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頓法,學密法也是如此。
包括前面提到過的我那個師兄弟在内,許多人學了密法之後,發神經病的人不隻一個二個,有很多。
這倒不是因為‘法’有問題,而是因為修法的人根器不夠造成的。
根器不夠就會生出障礙,引起魔障,下場很慘! 隻有淨土法門,才能三根普被。
你再沒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太太,往生之時很安祥的,比活著的人都要安祥,她雖然大字不識,就這樣的水平,她卻往生得很好。
所以,不是隻有永明大師、智者大師乃至文殊菩薩才能往生極樂世界,而是‘三根普被’。
有的法,你叫上上根的人修,他還不耐煩、不願意修呢!我個人就是個狂妄的人。
當年,對于有些說法,我還聽不進去,覺得不入耳,後來是《金剛經》才把我給折服了。
所以說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
而淨土法門則不然,唯獨淨土法門,最上根器的人學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學,也可以入門,真正是凡聖齊收。
‘橫超三界,迳登四土,極圓極頓,……’淨土法門的特殊之處,在于橫超三界,這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要離開這個欲界,按普通的修行方法是很難的!‘欲界’包括欲界天,佛教稱之為‘帝釋’。
即是欲界,那還有男女之情。
‘欲界’上面就是‘色界’,色界成為梵天。
梵天修梵行、清淨行。
要按普通的法門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中,隻要有一次男女行為,就已經不清淨了,就不能再生梵天了。
生天就這麼難!‘色界’之上還有‘無色界天’。
要想豎出‘三界’,就要把見惑、思惑完全斷盡才成。
不僅是咱們人類的見惑、思惑,‘欲界天’、‘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的見惑、思惑統統都要斷得幹幹淨淨。
高了不說,就拿咱們人類而言,思惑中的‘貪、嗔、癡、慢’這四個字,誰敢說自己已斷盡了一種?我看不見得有吧!連‘欲界’中的‘貪、嗔、癡、慢’都沒人敢說斷盡,那就更不要說‘色界’、‘無色界’的‘貪、嗔、癡、慢’這四毒了,所以,這個豎出‘三界’是太難了! 而現在這個淨土法門,是‘橫出三界’,是依仗佛的願力加被的方法出‘三界’。
就好比一個竹竿,裡面有個小蟲子,它要沿著這個長竿一節一節地咬出去,那就太困難了!豎著咬,不知要咬到何時才能出去,而如果要橫著咬呢,隻要橫著咬個窟窿不就出來了嗎!也就是說,隻要我們一生勤苦,老老實實地修持,認認真真地念佛,你咬通了,就可以出‘三界’了,這種出‘三界’是‘橫出三界’。
順著竹竿一節節地咬出來,這是‘豎出三界’,橫著咬出來是‘橫出三界’,這一生就可以辦到! 我曾經問過貢噶上師:‘咱們密宗都是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往生淨土算不算是即身成佛?’他反問了我一句:‘你說的是哪個淨土呀?’我說:‘我問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
’他說:‘啊!那就是、那就算!’所以,我們一生中便能得到大成就,唯有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易行道! 所謂‘迳登四土’,就是說你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到了‘凡聖同居土’,不可思議處就在于,它與‘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是同等的,你生一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