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關燈
自然就是了!六祖的話是活潑潑的,既不是斷滅也不是死的,而是把‘如來藏’的精神完全顯示了出來!當六祖寫了此偈之後,五祖就叫他夜裡來方丈室,再給他講《金剛經》,這第二次講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于是六祖便大徹大悟了,也就是見性了,‘殼’完全打開了!于是他說了一句話:‘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大地山河種種一切,乃至‘十法界’都不離開我們自己當人的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六祖完全開悟了!五祖曾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們要知道‘本心’就是‘如來藏’。

    如果不知道這個,那麼你學法無益。

    學也隻種點福田罷了!福享完了,你也就完了,所以五祖說‘學法無益’。

    ‘若識自心,明白本性,’那麼怎麼樣呢?‘是名大丈夫、人天師、佛。

    ’這就是頓法,如果你不識,就學法無益!識了之後,你就是大丈夫、人天師、佛。

    以上所講說明了,我們通過學習《金剛經》要‘明自本心’;要知道這個‘模子’中就有佛;打開‘模子’就見了佛。

    在咱們這個世界上,六祖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對于我們來講,這個‘無住生心’,不是一般人境界所能達到的!在‘别教’而言,天台宗分為:藏、通、别、圓四種判教。

     ‘藏教’:就是經、律、論三藏,全稱‘三藏教’。

    要知道‘藏教’屬于小乘,(即為三乘人等分别說生滅之“四谛”法,以析空觀同斷思惑,令入“無餘涅槃”)。

     ‘通教’:指般若類經典義通大小乘而不定,有的道理深,有的道理淺。

     ‘别教’:專屬于大乘,(即專為大菩薩所說無量“四谛”令證“但中”之理。

    ) ‘圓教’:就是無上圓滿之教。

     在‘别教’裡立‘三賢十地’之位,但這‘三賢’都不能做到‘無住生心’。

    ‘三賢’就是指修行大乘的三個階位,即:十住(十地)、十行、十回向。

    其中,‘十地’中的每一‘地’又分出來四十個位次。

    再加上等覺、妙覺,别教分菩薩修行為四十二個階位。

    别教的‘地前三賢’,隻能做到無住的時候就不能生心;生心的時候就不能無住。

    心須到了‘初地’菩薩以上,才能實際做到‘無住生心’這句話。

    六祖是特殊根器的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們聽了以後,隻能幫助我們起到熏習的作用,得到無上的啟發。

     那麼,我們當前衆生到底該怎麼辦呢? 笫一個,首先‘知有’。

    雖然《金剛經》是破空論,教我們離相,講什麼是無相、無為,但很容易使人錯體會到一個‘空無’上去,而偏空了!偏于空,就促二乘,是阿羅漢所證的‘偏真’。

    實際應該是‘中道’而不落兩邊。

    因此,我們讀了《金剛經》,又舉了六祖的例子,又通過《如來藏經》,而要珍惜‘知有’呀!知道我們本心之中有‘如來藏’。

    所以禅宗最強調這個‘知有’!必須‘知有’始能知道我們有‘如來藏’、我們有‘佛性’。

    對于這個‘知有’,我這裡再打兩個比方,一個比方舉的是古大德,另一個比方舉大家所接近的許學為例。

     梁武帝執政的時候,有個大菩薩叫傅大士,現的是居士身。

    一次,梁武帝請他講《金剛經》,他上了座便把戒尺一揮,然後就又下座了。

    他還麼一揮戒尺,整部《金剛經》也就講完了。

    他曾著有一本書為《興亡銘》,其中就有幾句話:‘水中堿味,色裡膠青,’(水裡的堿味,要上顔色就要往裡面擱一點膠呀,這樣染色畫出來才能粘住呀,但堿味依然是有的!不然你嘗怎麼能嘗得出來呢!(白水就不堿。

    )雖然有堿味,(知道實有)但是我們不見其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不可以形象來求!所以《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以見如來。

    所謂‘如來法身’,佛經中打過種種的比喻來說明,都不可能于各個方面表達恰當,而隻是表一方面的意思,一分的表述,但現在告訴了你‘實有’,這就達到了一萬分的表示。

    再把《金剛經》的道理結合進去,如釋迦牟尼佛所說,我們能圓融起來理解,就好懂多了!這個‘見’,不是以色見聲求得來,就如同水中堿味一樣,決定是有,但不見其形。

    這個‘堿味’比喻的就是‘佛性’。

    這個‘佛性’,衆生決定是有,但是無形的,你偏要把他找出來,看看是個什麼形象,那你就是執著了!你用執著的心去找是永遠找不到的。

    所以,以色見聲求的方法是邪法,是不行的! 對于什麼是‘佛性’,我們再舉個常見的例子:誰都見過指南針,因為磁性作用,所以與地球兩極磁性相吸,也就起到‘指南’的作用了。

    這是科學的發現,還有就是知道吸鐵石可以吸起針來,為什麼?因為針與吸鐵石都有磁性。

    不僅如此,人類的科學發現,已經在利用這個磁場,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比如,你拿一個能導電的金屬物,讓它在磁場裡頭轉,這就起到發電的作用。

    發電機的原理就是這麼來的:能導電的銅線在磁場裡面轉,電能就産生了。

    作用就這麼大!大到工廠的發電機、飛機,小到家用的電扇、電吹風機……靠的都是這種發電方式來運作的。

    總之,靠的不過是這個‘磁場’的磁性作用!那麼,這個磁場的磁性作用這麼大,而磁性是個什麼樣子呢?不可得呀!這個‘見磁性’就如同禅宗所講的‘見性’,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有朝一日,覺得能看到一個特殊的相出來,見光見色了,還搞得自己很緊張。

    其實,所謂‘見性’的‘見’是不可以色見聲求的。

    ‘佛性’雖然決定是有,但色見聲求是求見不到的。

    這一點在此有必要重申! 對于淨土宗來講,這部《如來藏經》與之關系更為密切!淨土宗最關鍵的兩句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老實說,這兩句話大家聽得都耳朵磨出趼子了!但是否能真得相信——這個心就是佛!倒過來說,有人才能信,‘我是作佛’,我這念著佛号,身在作佛,在這念佛,我才能是佛呀。

    通過這麼理解才能有所信,而直接了當地就講‘是心是佛’,這就不大敢相信了。

     今天我們講了這部《如來藏經》,釋迦牟尼佛就是這麼說的!衆生就是在貪欲、嗔恚、愚癡之中,但你有如來的智慧、如來的眼、如來身、跏趺坐、俨然不動。

    如果把釋迦牟尼佛的話放在這個開示之前,咱們結合起來看,對于‘是心是佛’你信得就會更真切的多了。

    當然,‘是心是佛’這句話,我們要真正能夠很深的信入,那就太了不起了!但是,釋迦牟尼佛雖打了這麼多譬喻,每個譬喻都說得很清楚,但并沒說完。

    當時古佛為解釋這句話,光打譬喻就打了‘五十劫’。

    用了無數的譬喻來說明這句話,可想而知這句話該有多難信!通過引入《如來藏經》中佛所說的開示,結合起來也許大家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