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擒龍十八式?! 丐幫的降龍十八式略有所聞,但是擒龍……聽來霸性十足,侵略性質濃厚,攻式多過防式,招招以直取對方命門為主要攻擊。

     不是很難學,但是招式太傷人,幾乎無留情餘步,一出手必見血。

     “聽說你是儒醫?!”好大的一個笑話。

     江柳色以竹身代劍一停,勢一收,轉向一臉嘲弄的豔容,大概他某一行事風格又違背了她認定的“人性本惡”。

     “沽名釣譽而已,江湖人士胡封的稱謂。

    ”他自認醫術尚可,還未醫死過人。

     “的确是假道學,你若非是一堡之主,我看人家會說你是江湖術士。

    ”半調子郎中。

     他好笑地将竹子放好。

    “何以見得?” “唉,長得好看的皮相一笑起來就是賞心悅目,将來你窮困潦倒之際還可以賣笑維生。

    ”一笑值千金。

     沒道理呀!男人長成這樣簡直是招蜂引蝶,難怪她才來幾日就見“門庭若市”,千篇一律是女客,皆假借各種名目來獻媚。

     哼!媚能與她相較嗎?随便幫他易了個容,黏上醜惡肉瘤,最近這一、兩日才安靜了許多,不再有做作的尖叫聲和老母雞笑聲,讓她心情舒坦了些。

     男人也需要靠一張臉生活。

     “星兒,你偏題了。

    ” “叫我師姑婆,沒大沒小的渾小子,你的聖賢書讀哪去了。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她還真玩上瘾了。

    “寄放在孔老夫子的祠堂裡,你有需要嗎?” “嗟!油嘴滑舌,你快被我帶壞了,不過,這是好現象。

    ”人要壞一點才有意思。

     好人不僅不長命還命運乖舛,一生颠沛流離不得善終,死無葬身之所。

    “而壞人一生富貴無憂,張狂自在為所欲為,死後榮祿加身,墓大墳寬受盡一切福祿,頂多不留青史留個臭名罷了,生前一繁華,誰管身後事。

    ” 人說有果報,可是此一生快活暢意,誰知下輩子是牛是狗,何必憂天何時崩,慮地何時塌呢? 且過今明言酒歡,日出東方又一天。

     “好現象?”江柳色微勾起唇撫弄她柔細發絲。

    “你剛才不是說我是個沽名釣譽的假道學?” “不是嗎?”他就是這種人。

     “說來聽聽。

    ”他愛看她唇瓣啟啟阖阖的模樣,像是吟着蝶戀花。

     宋憐星秋波一橫。

    “既然是手下無孤魂的‘儒醫’,那道陰風修修怎麼還跛着腳?” 看了就傷心,破壞她欣賞好皮相的心情,一幅唐伯虎的八美圖少了秋香來點,三笑不成煙緣。

     “我正派人尋找接骨草,不知盛産奇花異草的天山可有此藥?”他問得很謙卑。

     “有吧!前陣子長得太密礙了我的眼,一口氣全拔了扔山谷。

    ”花小葉醜不顯眼,多了遮越橘。

     他喜出望外的急道:“還有嗎?” “耳朵不靈光就自己配個藥方,翠翎草可療耳疾。

    ”都說全扔了還聽不懂。

     “我的意思是沒留下幾株嗎?它是療肌生骨的最好聖品。

    ”不會真當野草棄之吧! 宋憐星巧笑一劃唇角。

    “我又不拿它救人,管它存不存活,不過呢……” “不過什麼?” “接骨草是沒有,斷續膏倒有一盒。

    ”她取出胭脂盒大小的扁瓶,壞心地在他眼前一繞又收回懷中。

     江柳色急了,伸手未撈着。

    “星兒,你怎麼不拿出來給殷風敷用?” “笑話,他求我了嗎?不利己的蠢事我可不屑搶着出風頭。

    ”這一小瓶她偷了多久才到手。

     看起來黑不溜丢又腥惡難聞,花了奇佬一個月用上萬株接骨草精華提煉而出,她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才不想平白送人。

     她如果有此善心就不會被稱為妖女了。

     “朋友一場不該藏私……”他正要發表人性唯善之說,忽地一隻玉指輕按他嘴皮。

     “請記住一件事,我宋憐星隻要敵人不要朋友,少将牛鬼蛇神往我身上攀。

    ”她不需要牽牽絆絆。

     “可是……”她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噓!想吻我嗎?”眼兒一挑,宋憐星善于轉移話題勾撩人心。

     他心旌一蕩。

    “想。

    ” 距離上一次的唇齒相貼似乎已有三春秋之久遠,甘甜的滋味猶在口涎中留香,隻是淡了。

     想吻她的念頭久久難散,明知道這種行為不可一而再,但理智根本難與本能相抗衡,他一步步地陷下去,陷在她的女人迷香裡。

     一朵幻化人形的牡丹花。

     她啧啧地搖着食指。

    “不行喔!江大堡主,不合禮法呐!” “禮法是什麼,我忘了。

    ”江柳色一近身就想環着她柳似的纖腰。

     像隻滑溜的蛇,妩媚嬌笑的宋憐星扭腰一躲,蓮步如花的漣漪輕漾,拉開兩人親密的氣氛。

     她渴望被愛又害怕愛人,在情路跌過一跤的人更加謹慎,她不輕易允諾真心,那種椎心的痛受過一回就夠終身難忘,她沒有勇氣再去交心。

     何況除去華家表妹的死心眼不算,他還有位名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