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到彼岸
關燈
小
中
大
像水中現出月光;你若心是渾的,妄想紛飛,月光就不會照到水裡去了。
心清就是妄想沒有了,好像那個水,一切的塵垢都沉到底下去了。
你的心意不散亂,就好像天上沒有雲彩。
所以,有這麼兩句古語說得很不錯: 千潭有水千潭月 萬裡無雲萬裡天 《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得很清楚: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心同共如來合 這種境界都是說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
可惜呀!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願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就像一粒清淨的如意寶珠,所以古人這麼說: 清珠投于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于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個清淨的寶珠投到渾水裡頭,渾水一定要清的。
‘念佛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我們用散亂心來念佛,這散亂心裡邊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聲佛,這散亂心裡頭就多一尊佛;念兩句佛,就多兩尊佛。
所以這個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
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出現了,所以才說:‘妄想盡時佛即現’,你那個妄想沒有了,佛就現出來了。
‘火裡栽蓮切莫疑’,這念佛法門,本來是人不相信的,‘怎麼會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沒有這個道理!’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費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這念佛法門隻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麼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錢就成功了,這是太容易了。
因為太容易,所以這個法門是不容易信的法門。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是不問自說;為什麼要不問自說呢?就因為沒有人懂這個法門,沒有人相信這個法門,這法門就好像在火裡頭生出一朵蓮華,那麼令人難以相信。
雖然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話,那釋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語戒。
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的,這位大覺者不會騙我們這些凡夫衆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說《阿彌陀經》做什麼?佛為什麼又要沒有事情找一個事情來幹,說出《阿彌陀經》?由這一點證明,佛說這個不問自說的經,就因為這個法是太重要了,對于末法的時候更重要,所以說‘末法衆生隻有念佛才能得度。
’ 因為這種關系,我們切記要生出一種信心來念佛;信真了,阿彌陀佛會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
你有這種信心以後,要發願:‘我發願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能滿我這個願。
’如果沒有滿我願的時候,我天天要發這個願──求生極樂世界──那麼天天發這個求生極樂世界的願,我們就要天天老老實實依法修行、依教修行。
古人又有兩句話說得也不錯: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迷途 我們對這個淨土法門要深信、切願、實行,實實在在去修行,這才容易成功的。
不可說時今又說 語言文字非妙科 各位欲得真受用 心心念念阿彌陀 又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的衆生都是颠颠倒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迷而不覺,所以在沒有事的世界,就要找一個事情來做,乃至于我們打念佛七,也是這樣子。
本來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們自己不會用功,在平時不知道用功,所以才舉行念佛七,大家集會到一齊共同來念佛,希望有所成就。
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經得到相應了,那麼這打七是多餘的;但因為你自己不會用功,所以功夫也不會相應的,因此大家集到一齊來互相幫助、互相提攜。
怎麼叫互相幫助?譬如我這兒停止念佛了,你那兒還念呢,我聽見你念佛的聲音,把我這個間斷的念又繼續起來,這豈不是得到對方的幫助呢?互相提攜,你勉勵我,我勉勵你,你看我不懶惰,那麼我看你也很精進的,這互相一比較,自己就知道應該努力用功,這樣就是互相提攜。
心清就是妄想沒有了,好像那個水,一切的塵垢都沉到底下去了。
你的心意不散亂,就好像天上沒有雲彩。
所以,有這麼兩句古語說得很不錯: 千潭有水千潭月 萬裡無雲萬裡天 《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得很清楚: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心同共如來合 這種境界都是說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
可惜呀!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願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就像一粒清淨的如意寶珠,所以古人這麼說: 清珠投于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于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個清淨的寶珠投到渾水裡頭,渾水一定要清的。
‘念佛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我們用散亂心來念佛,這散亂心裡邊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聲佛,這散亂心裡頭就多一尊佛;念兩句佛,就多兩尊佛。
所以這個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
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出現了,所以才說:‘妄想盡時佛即現’,你那個妄想沒有了,佛就現出來了。
‘火裡栽蓮切莫疑’,這念佛法門,本來是人不相信的,‘怎麼會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沒有這個道理!’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費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這念佛法門隻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麼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錢就成功了,這是太容易了。
因為太容易,所以這個法門是不容易信的法門。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是不問自說;為什麼要不問自說呢?就因為沒有人懂這個法門,沒有人相信這個法門,這法門就好像在火裡頭生出一朵蓮華,那麼令人難以相信。
雖然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話,那釋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語戒。
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的,這位大覺者不會騙我們這些凡夫衆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說《阿彌陀經》做什麼?佛為什麼又要沒有事情找一個事情來幹,說出《阿彌陀經》?由這一點證明,佛說這個不問自說的經,就因為這個法是太重要了,對于末法的時候更重要,所以說‘末法衆生隻有念佛才能得度。
’ 因為這種關系,我們切記要生出一種信心來念佛;信真了,阿彌陀佛會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
你有這種信心以後,要發願:‘我發願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能滿我這個願。
’如果沒有滿我願的時候,我天天要發這個願──求生極樂世界──那麼天天發這個求生極樂世界的願,我們就要天天老老實實依法修行、依教修行。
古人又有兩句話說得也不錯: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迷途 我們對這個淨土法門要深信、切願、實行,實實在在去修行,這才容易成功的。
不可說時今又說 語言文字非妙科 各位欲得真受用 心心念念阿彌陀 又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的衆生都是颠颠倒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迷而不覺,所以在沒有事的世界,就要找一個事情來做,乃至于我們打念佛七,也是這樣子。
本來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們自己不會用功,在平時不知道用功,所以才舉行念佛七,大家集會到一齊共同來念佛,希望有所成就。
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經得到相應了,那麼這打七是多餘的;但因為你自己不會用功,所以功夫也不會相應的,因此大家集到一齊來互相幫助、互相提攜。
怎麼叫互相幫助?譬如我這兒停止念佛了,你那兒還念呢,我聽見你念佛的聲音,把我這個間斷的念又繼續起來,這豈不是得到對方的幫助呢?互相提攜,你勉勵我,我勉勵你,你看我不懶惰,那麼我看你也很精進的,這互相一比較,自己就知道應該努力用功,這樣就是互相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