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篇 獵人與鹿
關燈
小
中
大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将他的徒弟各各安置于不同的崖洞中修行後,自己就來到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一個人迹罕至,名叫尼香古打的山上住了下來。
其山之上部異常峻崎,終年雲霧圍繞,蒙蒙細雨經常不斷。
山之右方矗立一峰,陡削如壁,猛獸的吼聲不時傳來,天空中經常翺翔着蒼鷹和鵬鹭。
左邊也有一所山,其勢平緩,山上遍布草坪,茸茸的綠草長長的異常茂盛,像是要滴出油來似的。
一群群的野羊和麇鹿都在草坪上恣意的奔馳遊戲。
山之前方有一座濃茂的森林,長滿了各種野花。
猿猴在樹間飛蕩,孔雀和畫眉,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各種美麗的禽鳥,都不斷的唱出悅耳的音聲,不時還夾雜看飛翅拍打的‘劈劈’之聲。
尊者所居住的崖洞前面經常都聽到那潺潺的流水聲;有些水是從山璧中流出的,有些是溶雪所化四面流下來的,有些卻是池塘中流注到小溪去的,淙淙清音,爽耳異常。
這真是一個寂靜安适的修行所在,險峻難及卻又順緣具足。
崖洞的名字叫做嘎打牙;許多當地的善神和非人都前來為尊者護法,承事供養。
尊者亦悅意的心住流水三昧。
某日,尊者在崖洞裡忽然聽見獵犬的叫聲,随即又聽見砰的一聲巨響。
尊者自忖道:“這兒一向都是極佳的習禅處所,難道今天有障礙來滋擾嗎?”想着就走至洞口前面的平地處,在一塊巨石的前面坐下,心契無緣大悲定。
不到片刻,隻見一隻黑色的糜鹿,通身汗如雨下,顯得極端驚駭的樣子,顫栗着跑到尊者面前來。
尊者見狀,生起大悲心,想道:“由于往昔的惡業,他投生了這樣一個畜類,此生一無所獲不說,還要時常忍受這樣的苦痛,實在可憫!我應向它宣講大乘法要,令趨究竟安樂之門。
”于是就向黑鹿唱道: 敬禮馬爾巴足兮,衆生多苦祈加持。
喂噫!黑糜鹿,頭生衆角枝, 勿懼聽密勒,為汝歌此曲, 汝因勤逃避,外境諸患故, 内心無明生,種種颠倒相,無由得解脫。
汝應息恐懼,莫執此肉身, 身心齊放下,斷舍無明惑, 淨除颠倒障,向道時至矣。
執異熟為實,驚懼急躲竄, 依此幻身逃,焉能得解脫? 真實逃避處,内觀自心性,攝性歸菩提。
除此無他途,能至解脫處。
舍此而求他,是為真颠倒; 應舍此迷謬,于此安然住! 汝心現思維:死苦實難忍, 若能逃彼山,則能得安穩, 若身陷此山,終必被捕擒。
一者為希望,一者為畏懼, 由此畏懼故,流轉于輪回。
我當開示汝,六種成就法, 教汝大手印,觀心之法要。
尊者的歌聲猶如梵音之美麗悅耳,奪人心魄,任何人聽了心中自然會産生一種說不出的安适和爽樂。
尊者的慈悲亦由歌聲滲透了黑鹿的身心。
它的恐懼和苦痛都一齊平息了;它快樂的走近尊者,眼淚簌簌的流下,就在尊者的左側卧下,一面卻用舌頭來舔舐尊者的衣服! 尊者忖道:“剛才我曾聽到犬吠之聲,必定還有一隻來追擒這頭黑鹿的狗就在附近,它是怎樣的一隻狗呢?”正這樣想着的時候,忽見一隻紅色的母獵狗,頸著項圈,全尾漆黑,四爪銳利,舌頭伸出嘴外像一束紅绫似的;以極憤怒的仇恨心情大聲狂叫,飛奔躍空速疾似電閃般的追縱黑鹿而來。
尊者想到:“追這黑鹿的原來是它!這條狗看見外面任何東西時都會把它當做仇敵的!它的心中經常充滿了憤怒。
我如果能平息它的嗔恨心多麼好呢!”這樣想着,尊者心中滿懷悲感,普對一切衆生生起大慈悲心,向母狗唱道: “敬禮羅紮馬爾巴尊師足,平息衆生嗔心祈加持。
犬身狼面斯衆生,狼犬聽我密勒歌。
汝視外物皆敵故,嗔忿怒火使心迷, 由此罪報感犬身,時為饑餓所逼迫,煩惱刺痛無暫息, 若不捉住自内心,捕捉外物有何用? 捕捉自心時至矣!速息嗔心安閑住,松坦無慮坐我旁! 無明怒火燒汝心,嗔惱激汝心思維: 彼如逃至對山腰,我将不能捉獲渠, 若在此山能截獲,(當能大嚼快朵頤), 時為希懼左右故,身堕輪回千萬劫, 我當為汝作開導,顯示六種成就法,教汝觀心大手印。
尊者的誠摯大悲和梵天般美妙的歌聲竟使這兇狗的怒火完全平息了下來。
它鼻中發出‘嗯!嗯!’的聲,向尊者搖着尾巴,用舌頭去舔尊者的衣服,作出各種親善的樣子。
随既在尊者的右側卧下,以它的前爪搭在口鼻之上,眼淚簌簌的流下來。
一左一右與黑鹿同時安詳的睡卧在尊者的身旁,像母子一樣。
尊者忖道:“在這兩個衆生的後面,一定還有個罪業深重的人正在追尋它們,恐怕就要來了。
” 片刻間,隻見一個壯碩的男人滿面驕慢狠惡的樣子,眼露閃閃兇光,頭上的長發都束在一起結成一個向上的髻子上,前後襟左右擺動,頸肩上帶著一圈捕獸的套索,手持弓箭,氣喘籲籲,
尊者密勒日巴将他的徒弟各各安置于不同的崖洞中修行後,自己就來到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一個人迹罕至,名叫尼香古打的山上住了下來。
其山之上部異常峻崎,終年雲霧圍繞,蒙蒙細雨經常不斷。
山之右方矗立一峰,陡削如壁,猛獸的吼聲不時傳來,天空中經常翺翔着蒼鷹和鵬鹭。
左邊也有一所山,其勢平緩,山上遍布草坪,茸茸的綠草長長的異常茂盛,像是要滴出油來似的。
一群群的野羊和麇鹿都在草坪上恣意的奔馳遊戲。
山之前方有一座濃茂的森林,長滿了各種野花。
猿猴在樹間飛蕩,孔雀和畫眉,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各種美麗的禽鳥,都不斷的唱出悅耳的音聲,不時還夾雜看飛翅拍打的‘劈劈’之聲。
尊者所居住的崖洞前面經常都聽到那潺潺的流水聲;有些水是從山璧中流出的,有些是溶雪所化四面流下來的,有些卻是池塘中流注到小溪去的,淙淙清音,爽耳異常。
這真是一個寂靜安适的修行所在,險峻難及卻又順緣具足。
崖洞的名字叫做嘎打牙;許多當地的善神和非人都前來為尊者護法,承事供養。
尊者亦悅意的心住流水三昧。
某日,尊者在崖洞裡忽然聽見獵犬的叫聲,随即又聽見砰的一聲巨響。
尊者自忖道:“這兒一向都是極佳的習禅處所,難道今天有障礙來滋擾嗎?”想着就走至洞口前面的平地處,在一塊巨石的前面坐下,心契無緣大悲定。
不到片刻,隻見一隻黑色的糜鹿,通身汗如雨下,顯得極端驚駭的樣子,顫栗着跑到尊者面前來。
尊者見狀,生起大悲心,想道:“由于往昔的惡業,他投生了這樣一個畜類,此生一無所獲不說,還要時常忍受這樣的苦痛,實在可憫!我應向它宣講大乘法要,令趨究竟安樂之門。
”于是就向黑鹿唱道: 敬禮馬爾巴足兮,衆生多苦祈加持。
喂噫!黑糜鹿,頭生衆角枝, 勿懼聽密勒,為汝歌此曲, 汝因勤逃避,外境諸患故, 内心無明生,種種颠倒相,無由得解脫。
汝應息恐懼,莫執此肉身, 身心齊放下,斷舍無明惑, 淨除颠倒障,向道時至矣。
執異熟為實,驚懼急躲竄, 依此幻身逃,焉能得解脫? 真實逃避處,内觀自心性,攝性歸菩提。
除此無他途,能至解脫處。
舍此而求他,是為真颠倒; 應舍此迷謬,于此安然住! 汝心現思維:死苦實難忍, 若能逃彼山,則能得安穩, 若身陷此山,終必被捕擒。
一者為希望,一者為畏懼, 由此畏懼故,流轉于輪回。
我當開示汝,六種成就法, 教汝大手印,觀心之法要。
尊者的歌聲猶如梵音之美麗悅耳,奪人心魄,任何人聽了心中自然會産生一種說不出的安适和爽樂。
尊者的慈悲亦由歌聲滲透了黑鹿的身心。
它的恐懼和苦痛都一齊平息了;它快樂的走近尊者,眼淚簌簌的流下,就在尊者的左側卧下,一面卻用舌頭來舔舐尊者的衣服! 尊者忖道:“剛才我曾聽到犬吠之聲,必定還有一隻來追擒這頭黑鹿的狗就在附近,它是怎樣的一隻狗呢?”正這樣想着的時候,忽見一隻紅色的母獵狗,頸著項圈,全尾漆黑,四爪銳利,舌頭伸出嘴外像一束紅绫似的;以極憤怒的仇恨心情大聲狂叫,飛奔躍空速疾似電閃般的追縱黑鹿而來。
尊者想到:“追這黑鹿的原來是它!這條狗看見外面任何東西時都會把它當做仇敵的!它的心中經常充滿了憤怒。
我如果能平息它的嗔恨心多麼好呢!”這樣想着,尊者心中滿懷悲感,普對一切衆生生起大慈悲心,向母狗唱道: “敬禮羅紮馬爾巴尊師足,平息衆生嗔心祈加持。
犬身狼面斯衆生,狼犬聽我密勒歌。
汝視外物皆敵故,嗔忿怒火使心迷, 由此罪報感犬身,時為饑餓所逼迫,煩惱刺痛無暫息, 若不捉住自内心,捕捉外物有何用? 捕捉自心時至矣!速息嗔心安閑住,松坦無慮坐我旁! 無明怒火燒汝心,嗔惱激汝心思維: 彼如逃至對山腰,我将不能捉獲渠, 若在此山能截獲,(當能大嚼快朵頤), 時為希懼左右故,身堕輪回千萬劫, 我當為汝作開導,顯示六種成就法,教汝觀心大手印。
尊者的誠摯大悲和梵天般美妙的歌聲竟使這兇狗的怒火完全平息了下來。
它鼻中發出‘嗯!嗯!’的聲,向尊者搖着尾巴,用舌頭去舔尊者的衣服,作出各種親善的樣子。
随既在尊者的右側卧下,以它的前爪搭在口鼻之上,眼淚簌簌的流下來。
一左一右與黑鹿同時安詳的睡卧在尊者的身旁,像母子一樣。
尊者忖道:“在這兩個衆生的後面,一定還有個罪業深重的人正在追尋它們,恐怕就要來了。
” 片刻間,隻見一個壯碩的男人滿面驕慢狠惡的樣子,眼露閃閃兇光,頭上的長發都束在一起結成一個向上的髻子上,前後襟左右擺動,頸肩上帶著一圈捕獸的套索,手持弓箭,氣喘籲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