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普賢行願品》的簡單解釋

關燈
身語意三業清淨,進行頂禮,沒有疲勞,沒有厭倦。

    這一段,通行下面九個願,都要有長遠心。

     2.稱贊如來 二者稱贊如來。

    這個“稱”就是稱揚,“贊”就是贊歎,稱揚佛度衆生的功德,稱揚佛在因位修行一直到果位的功德。

    “如來”是佛的名号。

     稱贊的好處,一是可以滅煩惱增智慧,除口業障。

    贊揚佛你就有福德,可以消滅煩惱,就有智慧消滅愚蠢,最重要的就是把你惡口的障礙消除。

    人都是有惡口的呀,多生累劫以來,口業不曉得發了多少,堆積起來象大山一樣的都不可以形容。

    假如這個罪不消的話那後果不堪設想。

    你能夠稱揚贊歎佛,那麼可以滅煩惱,增智慧,消除惡口之障。

     另外還能得無礙的辯才,能增智慧,從多聞熏習,到說法度生,達到辯才無礙。

    同時在稱贊過程中,我們要進行語供養、禮供養,什麼叫語供養呢?就是以言語音聲贊揚佛的功德,包括我們早晚上殿唱的佛贊,包括佛事活動唱的贊頌,贊頌利人天,贊揚佛的功德,這叫語供養。

    禮供養就是在這個贊揚過程中,想到佛的功德、佛的智慧、佛的威儀,也至誠恭敬,這叫做禮供養。

     3.廣修供養 三者廣修供養。

    “供”叫做供奉,“養”叫做孝養,等于兒女對父母親一樣的要供奉要孝養。

     它的好處:可以消除我們内心裡悭貪的障礙。

    有些人一文不舍、片善不修,上供三寶、下施衆生,一點都辦不到。

    為什麼?貪心重!這種人不改過來的話,将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三惡道中餓鬼道有他的份,人間貧窮下賤有他的份,這是可怕的呀!所以要廣修供養。

     這個廣修的“廣”字就包括财供養、法供養。

    财供養就是一般的财物,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

    正文裡面的香、燈就是财供養。

    法供養就是以法供養,正文裡舉了七種: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一共七種。

    簡單來說,你能夠依佛所說的教法信受奉行,就包括這七種。

     佛的經典,就是教授這些内容。

    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就等于供養佛,為什麼呢?因為一般的資财隻能養活我們的肉身,你施别人的财物,充其量解決生活困難問題,但是不能解決法身慧命問題,不能使他度脫苦海,出離生死。

    隻有修法供養才能度脫衆生,使衆生出離生死,拔出根本的痛苦,這個功德大啊。

    所以後面就有個比喻,你修财供養,比此法供養,“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些數字都是最大的數字,但是這個最大的數字的财供養,不及法供養一分。

    比較之下,這個法供養的功德很大。

    我希望你們大家可以深刻的了解一下,多看看參考書,在實際上身體力行,那就了不起。

    我們曆代祖師,還有很多大德居士,他之所以高尚偉大,就是修法供養,有殊勝的成就。

     最後一段就是長遠心表示,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煩惱盡,衆生業盡,這個願望都不間斷,要繼續行持,無有間斷和疲厭。

     4.忏悔業障 四者忏悔業障。

    “忏”就是忏除以往,“悔”就是對于現在的罪惡有所追悔。

    忏悔了就不要再造罪,不能一邊忏一邊造,那就不行。

    什麼業障呢?這裡面講的三障:業障、煩惱障、果報障,要消除這三障。

     造了業,惡業随身,一點都不自在。

    内心無明不淨,煩惱不除,也不自在。

    得了這個果報,有五蘊身,也不自在,沒得到解脫嘛!所以業障、煩惱障、異熟障,這三種障都是最大的障礙。

     能夠忏悔業障,它的好處:将來你的正報和依報都很完善,都很圓滿。

    且不說菩薩和佛,聲聞羅漢的正報和依報都好,菩薩的比聲聞更好,佛的正報依報比菩薩高。

    能夠忏悔,能夠進一步提升,在人天之中正報依報就好,能夠修解脫行,修菩薩行,正報和依報就會更好。

    正報就是我們的身體,依報就是我們所依止的環境。

    極樂世界的正報就是諸佛菩薩莊嚴美好;八功德水、七寶莊嚴等是依報。

     忏什麼呢?忏悔五業十惡。

    五業指: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叫五無間罪。

    犯了這個罪就要堕無間地獄,一般叫阿鼻地獄。

    十惡就是: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種:殺、盜、淫;口四種:妄語、粗惡語、離間語、穢邪語;意三種:貪欲、瞋恚、邪見。

    這就是十惡業。

    造了十惡業,上品堕地獄,中品堕餓鬼,下品堕畜生,所以要忏悔。

     如何忏悔呢?以三心忏悔。

    第一要有慚愧心。

    假如沒有慚愧心,表面忏悔,還要再犯,等于刑事犯一樣,一進宮、二進宮、三進宮,為什麼?沒有慚愧心!所以第一要慚愧。

    第二要有恐懼心。

    恐懼什麼呢?不忏悔,不改過,将來沒有好處,惡報現前那就是痛苦。

    第三要有勇猛心。

    勇猛心是什麼呢?下定決心,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幹淨利落,不要懷疑,叫勇猛心。

     另外,就是忏悔的方式。

    有兩種:理忏、事忏。

    事忏,你犯了哪一種,就忏悔哪一種,比較具體;理忏,從内心徹底根除犯罪的根源,從内心消滅無明煩惱,拔出犯罪根源,杜絕生死根本,叫做理忏。

     5.随喜功德 五者随喜功德。

    “随喜”是什麼意思呢?“随”就是随順。

    “喜”,就是歡喜,對人不嫉恨。

    别人有功德要随喜,不要嫉妒障礙。

    嫉妒是煩惱,這個煩惱不除将來後果不好,也遭他人嫉恨,發生障礙,能夠随喜就可以除嫉妒障,得到衆人擁護,得大眷屬。

    “功”是什麼呢?屬于公益之事、公共之事。

    “德”是什麼呢?就是人們的道德之行,有顯德、隐德。

    一般看得到的道德之行、利人之行叫顯德;做了陰功,做了好事不吭聲,任何人都不曉得,這叫做隐德。

    别人的功德,我們聽到以後都要歡喜。

     同時,我們不單要随喜别人的功德,還要跟着學習,也要做這些功德。

    在正文裡分四類,即是:随喜佛功德、随喜六趣四生功德、随喜聲聞緣覺功德、随喜菩薩功德。

    對于這些功德,我們不但要歡喜,而且要跟着行持,這就是随喜功德的内容。

     6.請轉法輪 六者請轉法輪。

    “法輪”有三個定義:第一、輪子所到之處,可以碾碎一切雜亂的東西,就代表學習佛法可以除煩惱、除障礙;第二、車子所到之處,由此到彼,佛法能夠使衆生由煩惱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第三、車輪常常轉動,對運載人、運載東西有好處。

    佛法常常轉動,衆生得到智慧,得到福報,那麼就望佛法常住世間、利益世間,請轉法輪。

     能夠勸請佛轉法輪,就可以消滅驕慢障,得到多聞智慧。

    這中間包括三項:第一、禮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法,常住世間說法。

    第二、必須以清淨身口意三業,進行勸請,現在佛不住世,那麼一切能夠講法的善知識我們都要勸請。

    為什麼呢?說法可利人天,能開衆生慧眼。

    第三、仍是要發遠心,保持恒常。

     7.請佛住世 七者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也是除驕慢障,增長智慧。

    請的對象包括佛、菩薩、聲聞、緣覺,另外,一切善知識都要禮請。

    何謂善知識?能夠善識人心,知人根基,善說法要,稱之為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