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八關戒齋的條件與受法

關燈
較長,受戒之時,除了授戒師,還要引禮師,戒師若非住持方丈,行來頗為不易。

     因此,弘一大師曾經根據《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編一篇〈受八關齋戒法〉,現在照抄介紹如下: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衆,攝受于我。

     我今歸命勝菩提,最上清淨佛法衆。

     我發廣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業,随喜無邊功德蘊。

     先當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過午不食),後修八種功德法。

    (以上三說) 我名某甲,惟願阿阇梨攝受于我,我從今時,發淨信心,乃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誓歸依佛,二足勝尊;誓歸依法,離欲勝尊;誓歸依僧,調伏勝尊。

    如是三寶,是所歸趣。

    (以上三說) 我某甲淨信優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屬在家二衆,亦兼通于出家諸衆,如《藥師經》中所明。

    此文且據在家者言,故雲優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稱之),惟願阿阇梨,憶持護念,我從今日今時,發起淨心,乃至過是夜分,訖于明旦日初出時,于其中間,奉持八戒。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七、不華蔓莊嚴其身及歌舞戲等,八、不坐卧高廣大床。

    我今舍離如是等事,誓願不舍清淨,禁戒八種功德。

    (以上三說) 我持戒行,莊嚴其心,令心喜悅;廣修一切,相應勝行;求成佛果,究竟圓滿。

    (一說)又誦伽陀頌曰: 我發無二最上心,為諸衆生不請友。

     勝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間廣利益。

     願我乘是善業故,此世不久成正覺。

     說法饒益于世間,解脫衆生三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語,均系弘一大師原文。

    惟其主張出家諸衆亦持八戒者,必須加以說明:根據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彌十戒的前九戒,隻要受了沙彌戒,就已終身須持八戒,至于比丘戒,更不用說,已經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諸衆,乃自然而然是終身受持八戒的。

    但是,弘一大師之所以說出家諸衆也當受八戒者,正因今世的出家諸衆,殊少依律而行。

    多數出家人,别說比丘戒或沙彌戒,連八戒也未能受持啊! 現在再錄《在家律要廣集》卷四中的〈受八關齋法〉如下,用供參考(卍續藏一○六.三八○A至B): 先應教受三歸法: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三說) 次應教受戒齋法: 我某甲若身業不善,若口業不善,若意業不善:貪欲、瞋恚、愚癡故。

    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誠心忏悔,身清淨、口清淨、心清淨,受行八戒。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盜。

     如諸佛盡壽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

     如諸佛盡壽不著香華蔓,不香塗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華蔓,不香塗身。

     如諸佛盡壽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廣大床。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時食。

     我今以此八關戒齋功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普與衆生,同生淨土。

    (如果各人自有願求,均可加入回向) 這篇〈受八關齋法〉,似較弘一大師根據《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所錄編的還要簡要,三五分鐘之内,就可把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

    并且這是将八戒與一齋,分列為九條,稱為“戒齋法”而不稱“齋戒法”。

    其實,用“齋戒”二字,是受儒家“齋戒以告鬼神”及“齋戒沐浴”的影響,依照八戒齋的次序言,應該稱為“戒齋”而非“齋戒”。

    所以筆者本篇行文均用“戒齋”,徵引他文者,則随文而錄。

    或也有人以為,八戒以齋為體,稱為“齋戒”,那也不無道理。

     另有此處是“如諸佛”受持戒齋,在《中阿含》〈持齋經〉中,則是比照“阿羅诃”受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