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八關戒齋的條件與受法
關燈
小
中
大
終成非便。
”(《行事鈔資持記》卷三九,大正四○.四○七下,卍續藏七 ○.四六A)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夫受齋法,必從他受。
于何人邊受?(出家)五衆邊。
”(大正二三.五○九上)《優婆塞戒經》卷五也說:“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
”(大正二四.一○六三上至中)可見,八戒應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前求受。
但在《成實論》及《智度論》中,又許可自誓受。
《成實論》中說:“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
”(大正三二.三○三下)不過自誓受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梵網》菩薩戒,可以自誓受,惟其應在:“若千裡内無能授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而要見好相(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
(大正二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沒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衆的情形之下,當然還是向出家五衆,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請八戒師來授。
藕益大師則說:“優婆塞受齋,就寺為便,優婆夷受齋,就家為便。
”(卍續藏一○六.三七五C)男人去寺院,女人則在家。
但此沒有硬性規定,惟視實際情況,随緣求受八戒就好了。
第五節 齋日的準備 八戒雖以六齋日為常經,但逢佛菩薩誕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為六親眷屬作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紀念、懷恩、修福、祈禱之日,均應酌情受持八戒。
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齋戒沐浴”的準備工夫,如《禮記》〈曲禮〉說:“齋戒以告鬼神。
”《孟子》〈離婁〉也有:“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不過,儒家齋戒的意義,雖可與佛教相通,其内容則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業,即應清淨下來,故于《增一阿含經》中說:“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關如來齋法。
”(大正二.六二五中)又如《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樂,或貪飲啖,種種戲笑,如是等放逸事,盡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種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
”(大正二三.五○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後”,應予說明:八關戒齋的求受時間,應以持齋日的清晨為正規,最少也該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國,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點鐘,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裡拿着鮮花香燭,和私人簡單用的東西,陸續來到佛寺做早課與聽僧人說法……說法之前,先為信徒們說三歸五戒……信徒中也有受八關齋戒的……受五戒與受八關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過當僧人宣說到第六、七、八戒時,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
”(淨海法師《泰僧安居記》,《海潮音》四三卷三月号)但如遇到逆緣阻礙,隻需心念受齋,延遲到中午以後再補行求受,也是可以的。
如《俱舍論》中也說:“我恒于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即八關戒齋),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
”(大正二九.七五上) 第六節 如何納受戒體 有關八關戒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紹至此,大緻已經完備了,現在再來介紹納受戒體的方法。
本來,三歸、五戒、八戒,說戒受戒,都是很簡單的,隻要準備的工夫做夠了,受時就很容易。
但在中國的大寺院中,一切講究排場,所以讀體大師,也為八戒的傳授,編了一篇〈授八戒正範〉,共分八節儀式,其綱目如下: 一、敷座請師——由引禮師領導迎請和尚升座。
二、開導——略示八戒的意義及持齋的方法。
三、請聖——迎請佛法僧及護法龍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惡業,忏斷未來惡業。
五、受歸——以三歸納戒體。
六、宣戒相——宣說八戒戒相條文。
七、發願——發願以此功德,攝取一切衆生之惡,使成無上菩提,同在彌勒的龍華三會,了生死,化有情,生極樂。
八、勸囑回向——說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勸以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
此一〈授八戒正範〉,雖然很好,做起來的場面也很隆重莊嚴,但是所需時間
”(《行事鈔資持記》卷三九,大正四○.四○七下,卍續藏七 ○.四六A)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說:“夫受齋法,必從他受。
于何人邊受?(出家)五衆邊。
”(大正二三.五○九上)《優婆塞戒經》卷五也說:“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
”(大正二四.一○六三上至中)可見,八戒應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前求受。
但在《成實論》及《智度論》中,又許可自誓受。
《成實論》中說:“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
”(大正三二.三○三下)不過自誓受也是有條件的,比如《梵網》菩薩戒,可以自誓受,惟其應在:“若千裡内無能授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而要見好相(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
(大正二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沒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衆的情形之下,當然還是向出家五衆,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請八戒師來授。
藕益大師則說:“優婆塞受齋,就寺為便,優婆夷受齋,就家為便。
”(卍續藏一○六.三七五C)男人去寺院,女人則在家。
但此沒有硬性規定,惟視實際情況,随緣求受八戒就好了。
第五節 齋日的準備 八戒雖以六齋日為常經,但逢佛菩薩誕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為六親眷屬作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紀念、懷恩、修福、祈禱之日,均應酌情受持八戒。
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齋戒沐浴”的準備工夫,如《禮記》〈曲禮〉說:“齋戒以告鬼神。
”《孟子》〈離婁〉也有:“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不過,儒家齋戒的意義,雖可與佛教相通,其内容則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業,即應清淨下來,故于《增一阿含經》中說:“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關如來齋法。
”(大正二.六二五中)又如《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樂,或貪飲啖,種種戲笑,如是等放逸事,盡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種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
”(大正二三.五○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後”,應予說明:八關戒齋的求受時間,應以持齋日的清晨為正規,最少也該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國,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點鐘,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裡拿着鮮花香燭,和私人簡單用的東西,陸續來到佛寺做早課與聽僧人說法……說法之前,先為信徒們說三歸五戒……信徒中也有受八關齋戒的……受五戒與受八關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過當僧人宣說到第六、七、八戒時,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
”(淨海法師《泰僧安居記》,《海潮音》四三卷三月号)但如遇到逆緣阻礙,隻需心念受齋,延遲到中午以後再補行求受,也是可以的。
如《俱舍論》中也說:“我恒于月八日等必當受此近住律儀”(即八關戒齋),若旦有礙緣,齋竟,亦得受。
”(大正二九.七五上) 第六節 如何納受戒體 有關八關戒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紹至此,大緻已經完備了,現在再來介紹納受戒體的方法。
本來,三歸、五戒、八戒,說戒受戒,都是很簡單的,隻要準備的工夫做夠了,受時就很容易。
但在中國的大寺院中,一切講究排場,所以讀體大師,也為八戒的傳授,編了一篇〈授八戒正範〉,共分八節儀式,其綱目如下: 一、敷座請師——由引禮師領導迎請和尚升座。
二、開導——略示八戒的意義及持齋的方法。
三、請聖——迎請佛法僧及護法龍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惡業,忏斷未來惡業。
五、受歸——以三歸納戒體。
六、宣戒相——宣說八戒戒相條文。
七、發願——發願以此功德,攝取一切衆生之惡,使成無上菩提,同在彌勒的龍華三會,了生死,化有情,生極樂。
八、勸囑回向——說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勸以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
此一〈授八戒正範〉,雖然很好,做起來的場面也很隆重莊嚴,但是所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