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關戒齋及其内容
關燈
小
中
大
三個長齋月中,皆不得犯殺生、偷盜、淫欲、非時食等的行為,否則便跟持八關戒齋的人一樣,成為犯戒罪!這在《梵網》戒中,稱為“不敬好時戒”;戒之人,不敬好時,雖非犯戒,總也不是好事,今在八戒之中,如果不敬好時,那就成為犯戒了,這是與五戒情形不同之處。
同時,八戒的不淫,還有更進一層的要求,《佛說齋經》中說:“一日一夜持 心如真人(如來),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心不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大正一.九一一上)在此最要緊的,是要向佛陀看齊,雖僅一日一夜,也得希望做到百歲比丘那樣的梵行清淨,身不犯淫行,口不說淫語,心不念淫意,在此一日一夜之中,完全要以出世離欲的身心來自期自處,凡是一念淫意現前,或者回憶過去的淫境,或者想像未來的淫樂,便算齋不清淨。
這一要求,比起菩薩戒的“不敬好時戒”,又要嚴格得多了。
但是,菩薩應持六齋,故在《優婆塞戒經》中有“持六齋戒”的規定。
現在,我們從第六戒起,分條研讨如下: 【第六條、不着香華蔓,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
】 因為八關戒齋是重在教人出離世間,重在種植出世之因,所以從事相上看,是屬于自求解脫生死的小乘法門(不要輕視小乘,若無小乘行的基礎,大乘行便無從落實。
自己不能生死自主,先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那是等同犯罪堕地獄,而非乘願救地獄了;要知道,惟有自主的能力越強大,能做到化度的範圍越深廣。
)故也不要說:“為了接引衆生,一生補處的菩薩也要用花蔓璎珞來作莊嚴。
”要知接引衆生是一回事,求了生死又是一回事。
“着香華蔓”,是印度的美化裝飾品,用香花結成花冠,綴成花圈,連成花串,或用金銀寶物鑲嵌連而成,戴在頭上,挂在胸前,披在肩上,乃至垂吊佩飾于全身上下。
如在今天來說,女人的項鍊、項圈、耳環、發夾、飾帽、别針、手镯、鑽戒、指環等等,男人的手表、金戒、領帶上的飾物等等,皆屬香華蔓的同一性質,所以南傳小乘比丘與沙彌,他們的手上是不帶表的,原因即在于此。
現在各地大乘比丘出國訪問,接受歡迎,有用夏威夷式的花圈,敬獻于項間佩挂者,乃是不合要求的事。
在此不着香華蔓的含義之中,當也包括了不着華麗高貴色彩與色彩鮮豔的衣服在内,這是不能不注意的。
出家人着袈裟——壞色衣,是終身的事,在家人于持八關戒齋的六齋日,衣着自也應當力求樸素為宜。
這在佛陀時代,有一個例子:當時有一位非常有錢有地位的貴婦人,叫做毗舍佉母,有一次,她去拜見佛陀,直到走近祗園精舍的門口,才發覺她是盛裝出來的,一身都珠光寶氣的花蔓璎珞,她覺得去見佛陀是不該如此的,但又不便再退回家去卸裝,于是就将那些花蔓璎珞卸下來,随便向精舍裡的樹下一放,樸樸素素地去見佛陀。
以此可見,弟子為了恭敬佛陀,所以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見,我們為了了生脫死而受八關戒齋,自是更不應該盛裝豔抹了。
“香油塗身”,本來也是印度的習俗,印度地處熱帶,皮膚需要經常潤滑,所以有錢的人,不論男女,都有塗油的習慣,有的人,每洗一次澡,便得塗一次油,故此“塗油”,也有清潔劑的成分在内;比丘比丘尼本不許塗油,但遇有病,佛也準許塗油,這在律中,常可見到,用油塗腳,更是平常的事。
不過,俗人,尤其是有錢的人,均用上等的香油。
過出家生活的人是不可用香油塗身的。
今日市場上所賣的香水、香皂、香粉、香脂、香膏、香油等等,在受八關戒齋的日子,自也一律不得使用(如果比丘比丘尼用香料塗身,那是持戒不淨的徵象)。
以上兩點,男人比女人容易持,女人之愛美心理,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不聽說“女為悅己者容”嗎?女人美化自己的容貌,乃為求取男人的愛慕與歡心,其中富有挑逗引誘的淫意在内,所以佛陀要求,在家弟子們于受了八關戒齋的日子裡,要把這些全部放下。
如說為了交際與應酬的理由而不能放下,那麼你可在沒有交際應酬的日子,再受八關戒齋,絕不可既然受了,又要去犯,受戒功德大,犯戒罪更大!所以泰國的在家人,如于六齋日(他們稱為佛日),受八關戒齋,“那是一日夜不回家的,夜
同時,八戒的不淫,還有更進一層的要求,《佛說齋經》中說:“一日一夜持 心如真人(如來),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心不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大正一.九一一上)在此最要緊的,是要向佛陀看齊,雖僅一日一夜,也得希望做到百歲比丘那樣的梵行清淨,身不犯淫行,口不說淫語,心不念淫意,在此一日一夜之中,完全要以出世離欲的身心來自期自處,凡是一念淫意現前,或者回憶過去的淫境,或者想像未來的淫樂,便算齋不清淨。
這一要求,比起菩薩戒的“不敬好時戒”,又要嚴格得多了。
但是,菩薩應持六齋,故在《優婆塞戒經》中有“持六齋戒”的規定。
現在,我們從第六戒起,分條研讨如下: 【第六條、不着香華蔓,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
】 因為八關戒齋是重在教人出離世間,重在種植出世之因,所以從事相上看,是屬于自求解脫生死的小乘法門(不要輕視小乘,若無小乘行的基礎,大乘行便無從落實。
自己不能生死自主,先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那是等同犯罪堕地獄,而非乘願救地獄了;要知道,惟有自主的能力越強大,能做到化度的範圍越深廣。
)故也不要說:“為了接引衆生,一生補處的菩薩也要用花蔓璎珞來作莊嚴。
”要知接引衆生是一回事,求了生死又是一回事。
“着香華蔓”,是印度的美化裝飾品,用香花結成花冠,綴成花圈,連成花串,或用金銀寶物鑲嵌連而成,戴在頭上,挂在胸前,披在肩上,乃至垂吊佩飾于全身上下。
如在今天來說,女人的項鍊、項圈、耳環、發夾、飾帽、别針、手镯、鑽戒、指環等等,男人的手表、金戒、領帶上的飾物等等,皆屬香華蔓的同一性質,所以南傳小乘比丘與沙彌,他們的手上是不帶表的,原因即在于此。
現在各地大乘比丘出國訪問,接受歡迎,有用夏威夷式的花圈,敬獻于項間佩挂者,乃是不合要求的事。
在此不着香華蔓的含義之中,當也包括了不着華麗高貴色彩與色彩鮮豔的衣服在内,這是不能不注意的。
出家人着袈裟——壞色衣,是終身的事,在家人于持八關戒齋的六齋日,衣着自也應當力求樸素為宜。
這在佛陀時代,有一個例子:當時有一位非常有錢有地位的貴婦人,叫做毗舍佉母,有一次,她去拜見佛陀,直到走近祗園精舍的門口,才發覺她是盛裝出來的,一身都珠光寶氣的花蔓璎珞,她覺得去見佛陀是不該如此的,但又不便再退回家去卸裝,于是就将那些花蔓璎珞卸下來,随便向精舍裡的樹下一放,樸樸素素地去見佛陀。
以此可見,弟子為了恭敬佛陀,所以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見,我們為了了生脫死而受八關戒齋,自是更不應該盛裝豔抹了。
“香油塗身”,本來也是印度的習俗,印度地處熱帶,皮膚需要經常潤滑,所以有錢的人,不論男女,都有塗油的習慣,有的人,每洗一次澡,便得塗一次油,故此“塗油”,也有清潔劑的成分在内;比丘比丘尼本不許塗油,但遇有病,佛也準許塗油,這在律中,常可見到,用油塗腳,更是平常的事。
不過,俗人,尤其是有錢的人,均用上等的香油。
過出家生活的人是不可用香油塗身的。
今日市場上所賣的香水、香皂、香粉、香脂、香膏、香油等等,在受八關戒齋的日子,自也一律不得使用(如果比丘比丘尼用香料塗身,那是持戒不淨的徵象)。
以上兩點,男人比女人容易持,女人之愛美心理,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不聽說“女為悅己者容”嗎?女人美化自己的容貌,乃為求取男人的愛慕與歡心,其中富有挑逗引誘的淫意在内,所以佛陀要求,在家弟子們于受了八關戒齋的日子裡,要把這些全部放下。
如說為了交際與應酬的理由而不能放下,那麼你可在沒有交際應酬的日子,再受八關戒齋,絕不可既然受了,又要去犯,受戒功德大,犯戒罪更大!所以泰國的在家人,如于六齋日(他們稱為佛日),受八關戒齋,“那是一日夜不回家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