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寶及歸依
關燈
小
中
大
造成終身的痛苦!其實,歸依三寶,男女間的婚姻問題,完全是兩種性質的兩回事。
比如,我們要學任何一種技藝,無不需要投師請益,如其不然,便難成為第一流的專家。
投師的好處,是在承受老師的所學與所長,老師也是承受于老師的老師,甚至累積數百千年的經驗于老師之身,我們投師學習,也就繼承了數百千年的寶貴經驗。
但是學了一種技藝之後,我們未嘗不可學而不用,即使在學習期間,感到與自己的興趣相左,也未嘗不可立即轉學;學成之後固可不妨追随老師以至終身,但也何嘗不能離開老師而獨立門戶?至于歸依三寶,也與投師學藝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應從歸依三寶着手,如果僅僅觀望,終究是站在門外,想在門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打妄想。
佛門不是牢籠,而是解脫大道,歸依之後,如會受到約束,佛門也就不能稱為解脫之道了。
佛教固然希望人人歸依三寶,并自歸依開始,一直走向成佛之道,但如由于根機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勝義,不能如法遵行者,歸依之後,是許可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再信任何宗教;而難得的是出離佛門之後,佛教的慈悲之門,仍然永遠開着,随時歡迎浪子的回頭。
因此,我要奉勸一切的世人,都來歸依三寶,無論你已信了佛教,或者準備來信佛教,或者站在佛教的門外觀望,乃至你已是一個其他宗教的信徒。
不妨請你暫時放下你的成見或原有的信仰,試着來歸依三寶,你将必能得到實益,并也不會失去你的自由。
如真的歸依三寶之後,除非有魔障遮心,否則是不會退出三寶之門的。
第二節、什麼是歸依三寶 歸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是稱為歸依,所以歸依兩字,也不是佛教之所專用。
小孩子,歸投向他母親的懷抱,依靠母親信賴母親,所以能有安全之感,這一安全感的産生,便是出于歸依的力量。
因此,凡是由于歸投信賴而能産生安全感的行為,均可稱之為歸依。
準此而言,兒女信賴父母,學生信賴老師,企業家信賴預算,下屬信賴領導,宿命論者信賴命運,乃至獨夫信賴武力,政客信賴謀略,貪夫信賴财産等等,皆有着或多或少的歸依的成分。
換句話說:凡是由信仰而能産生力量的事理,均可列入歸依之群。
是以信仰佛教,固可稱為歸依,信仰其他的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祀,都可稱為 歸依了。
不過,講到歸依的真義,凡是不究竟不着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歸依。
比如有了大水災,人可攀上樹巅,爬上屋頂,走上小丘,但是水勢大了,風浪急了,水位漲了,樹會倒,屋會塌,小丘會淹沒,所以,在這樣的情況與環境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應該登上高山呢?相信除非他是白癡,否則絕不會放棄此一求生的機會。
因為高山所能産生的安全效果,遠非樹木、屋頂與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麼,凡是能夠認清世事無常的人,能夠明白一切世相皆由對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夠了解:父母、老師、預算、領導、命運,乃至武力,謀略、财産等等,雖可産生暫時的安全效果,但終不能絕對可靠與永久可靠;父母會死,老師的知識會落伍,預算會超額,領導會調動,命運靠不住,至于武力、謀略與财産,更是如幻如煙了。
今日的南面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階下之囚;今日的百萬富翁,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至于信仰其他的宗教,可以生天,但卻未必由于信仰而決定生天。
比如基督教,信者可能得救,但也未必得救,上帝不寵愛的,任你信得如何懇切,也不會成為天國的選民。
再說,在佛教的層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最高級的宗教,他們的最高理想,總不會超出生天的範圍。
但是,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在生死輪 回之中。
天上的壽命雖較人間為長,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盡,死後還堕,故其終非可靠的歸依之處。
惟有歸依佛教,才能使人
比如,我們要學任何一種技藝,無不需要投師請益,如其不然,便難成為第一流的專家。
投師的好處,是在承受老師的所學與所長,老師也是承受于老師的老師,甚至累積數百千年的經驗于老師之身,我們投師學習,也就繼承了數百千年的寶貴經驗。
但是學了一種技藝之後,我們未嘗不可學而不用,即使在學習期間,感到與自己的興趣相左,也未嘗不可立即轉學;學成之後固可不妨追随老師以至終身,但也何嘗不能離開老師而獨立門戶?至于歸依三寶,也與投師學藝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應從歸依三寶着手,如果僅僅觀望,終究是站在門外,想在門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打妄想。
佛門不是牢籠,而是解脫大道,歸依之後,如會受到約束,佛門也就不能稱為解脫之道了。
佛教固然希望人人歸依三寶,并自歸依開始,一直走向成佛之道,但如由于根機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勝義,不能如法遵行者,歸依之後,是許可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再信任何宗教;而難得的是出離佛門之後,佛教的慈悲之門,仍然永遠開着,随時歡迎浪子的回頭。
因此,我要奉勸一切的世人,都來歸依三寶,無論你已信了佛教,或者準備來信佛教,或者站在佛教的門外觀望,乃至你已是一個其他宗教的信徒。
不妨請你暫時放下你的成見或原有的信仰,試着來歸依三寶,你将必能得到實益,并也不會失去你的自由。
如真的歸依三寶之後,除非有魔障遮心,否則是不會退出三寶之門的。
第二節、什麼是歸依三寶 歸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是稱為歸依,所以歸依兩字,也不是佛教之所專用。
小孩子,歸投向他母親的懷抱,依靠母親信賴母親,所以能有安全之感,這一安全感的産生,便是出于歸依的力量。
因此,凡是由于歸投信賴而能産生安全感的行為,均可稱之為歸依。
準此而言,兒女信賴父母,學生信賴老師,企業家信賴預算,下屬信賴領導,宿命論者信賴命運,乃至獨夫信賴武力,政客信賴謀略,貪夫信賴财産等等,皆有着或多或少的歸依的成分。
換句話說:凡是由信仰而能産生力量的事理,均可列入歸依之群。
是以信仰佛教,固可稱為歸依,信仰其他的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祀,都可稱為 歸依了。
不過,講到歸依的真義,凡是不究竟不着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歸依。
比如有了大水災,人可攀上樹巅,爬上屋頂,走上小丘,但是水勢大了,風浪急了,水位漲了,樹會倒,屋會塌,小丘會淹沒,所以,在這樣的情況與環境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應該登上高山呢?相信除非他是白癡,否則絕不會放棄此一求生的機會。
因為高山所能産生的安全效果,遠非樹木、屋頂與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麼,凡是能夠認清世事無常的人,能夠明白一切世相皆由對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夠了解:父母、老師、預算、領導、命運,乃至武力,謀略、财産等等,雖可産生暫時的安全效果,但終不能絕對可靠與永久可靠;父母會死,老師的知識會落伍,預算會超額,領導會調動,命運靠不住,至于武力、謀略與财産,更是如幻如煙了。
今日的南面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階下之囚;今日的百萬富翁,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至于信仰其他的宗教,可以生天,但卻未必由于信仰而決定生天。
比如基督教,信者可能得救,但也未必得救,上帝不寵愛的,任你信得如何懇切,也不會成為天國的選民。
再說,在佛教的層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最高級的宗教,他們的最高理想,總不會超出生天的範圍。
但是,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在生死輪 回之中。
天上的壽命雖較人間為長,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盡,死後還堕,故其終非可靠的歸依之處。
惟有歸依佛教,才能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