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基本教義

關燈
至兩三歲的嬰兒,能接觸外境,起極簡單的知覺,不能分别孰是苦孰是樂,并不起愛憎的感情,所以單叫做觸。

     受,是指四五歲至十四五歲時候,心識逐漸發達,能領受環境,起飲食玩具等希望,遇順境就曉得快樂,遇逆境就曉得苦痛,随時起愛憎的感情,所以叫做受。

     從識至受共五段,是拿苦谛來分别詳說,是人們現在世所結的五果。

     愛,是十六七歲時候,貪戀财貨女色,生種種的欲望,貪戀不已,執著在心,不肯放舍,所以叫做愛。

     取,比愛更進一步,是成人以後,貪愛的心增長,必定取得到手,方能滿他的欲望,于是廣造身、口、意三業,這叫做取。

     有,是現在世既然造業,必定又有将來的苦果,所以叫做有。

     愛和取是現在世的惑,有是現在世的業,和過去世的無明、行,是一樣的,也是拿集谛來分别詳說,這是現在世所造的三因。

     生,是說既有現在世所造的因,那麼未來世又免不了要去投胎的,這叫做生。

     老死是說未來世既然投胎受生,又免不了要死滅的,這叫老死。

     生和老死,也是拿苦谛來分别詳說,這是未來世的兩果。

     這十二因緣,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從過去的兩因,生現在的五果;又從現在的三因生未來的兩果;我們生生死死,輪轉不已,叫做輪回,根本不外乎惑和業為因,造成生死的苦果。

    釋迦說明這等人生觀,真能抉出生死的大原,不是他種宗教所能及得到的。

    今再以表明之如下: 這十二因緣,就是詳細說明苦集二谛,看上文便可明白。

    人的一生,無非是内因外緣湊合而生,了無實實在在的我。

    這因緣的最初一念,是無明。

    可知若能滅除無名,其餘的緣也必随之而滅,這生死的連鎖,不怕它不斷了,就是滅谛。

    既知道無明可滅,必須用實的智慧觀察這十二因緣,努力修道,方可滅除無明,了脫生死達到涅槃,就是道谛。

     佛弟子中間,有比聲聞聰明的人,不必親聽佛說,獨自觀察十二因緣的理,也能修行成功的,這叫做緣覺。

    他修成的果,叫做辟支佛。

    “辟支”是梵音,舊譯為因緣,新譯為獨,“佛”是覺義。

    辟支佛,就是緣覺,也就是獨覺。

     六度 什麼叫做六度呢?六度的梵音叫“六波羅密”,“波羅”二字譯為彼岸,“密”字譯為到。

    是說修這六種法門,可從生死大海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六度。

    六度的名詞如下: (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禅定,(6)般若。

     這六度是菩薩所修的,菩薩的梵語,是“菩提薩埵”(音朵)。

    “菩提”是智慧,“薩埵”是衆生。

    是說他拿智慧去上求佛道,拿慈悲來下救衆生,簡單稱呼,就叫菩薩。

    前面聲聞、緣覺兩種人,隻曉得度自己,不曉得度衆生,局量狹小,所以叫小乘。

    菩薩修行,看衆生和自己一樣,要先度衆生,後度自己,局量廣大,所以叫大乘。

     正惟菩薩的修行,不單為自己,所以第一就是布施。

    布施有兩種:一是财施,是拿衣服飲食等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随着自己力量,施送于他人;二是法施,是拿自己從諸佛及善友處聽得的法門,以清淨的心腸,轉為他人詳說,并不希望報酬的。

    這兩種總叫布施。

     其次是持戒。

    持戒是防止身、口、意的惡業的。

    戒的根本有五種: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

     次是忍辱。

    忍辱有二種:一是生忍,是菩薩對于同類的人而發的。

    如有人對他恭敬供養的時候,菩薩絲毫不生驕怠心;有人對他嗔罵打害的時候,菩薩絲毫不生怨恨心;二是法忍,是菩薩對于不同類的自然大法而發的。

    如遇着大冷、大熱、大風、大雨的時候,又如遇饑餓口渴的時候,平常的人必定要苦惱憂愁,不能忍耐,菩薩就能安然忍受,絲毫不起煩惱,這兩種總叫忍辱。

     次是精進。

    精進有二種:一是身精進,勤修善法,或禮拜,或誦經,或對人講說,無論什麼時候,自身一點不肯懈惰;二是心精進,勤行善道,心心相續,自心一點不敢放逸。

    這兩種總叫精進。

     次是禅定。

    禅定是掃除一切妄念,專心注定一個正念,這是佛家最重要的功夫。

     最後是般若。

    “般若”是梵語,譯為智慧,這智慧是在禅定功夫很深時候才發生的。

    通曉一切諸法(佛經中凡一切事事物物,均稱為法)叫做智,斷惑證理叫做慧,決不是平常所說的聰明智慧可比,所以獨用“般若”的譯名,叫人知道佛家所說智慧和平常智慧,大有分别。

     這六度就是四谛中的道谛,不過是更加積極的利他善行,和聲聞、緣覺,隻曉得自利的,廣狹不同罷了。

    佛弟子中間,修這六度得到大涅槃果的,就叫菩薩。

     【問題】 一、佛教的立腳點在什麼地方? 二、生、老、病、死的苦痛,有解除的方法麼? 三、因果是誰造誰受? 四、怎樣叫聲聞? 五、怎樣叫緣覺? 六、菩薩是怎樣修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