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麼

關燈
除前愆不有,悔其後業不起,所謂改往修來,重新做人。

    又如: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亦是忏悔改過的意思。

    所以我們為人不怕已作之罪,隻要忏悔以後,不複更作,即不失為有志之士。

     三十八、學佛的人應當多勸人不殺生命 儒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又雲:鳥之将死,其鳴也哀。

    這是儒家對于殺害生命的一種呼籲。

    佛教則首先提倡戒殺,因佛教視一切衆生如同赤子,均待之以慈悲心。

    凡有苦者拔除之,凡無樂者與授之,這是佛教應世的本懷。

    佛教對于一切生靈的生命苦惱,慈心救度尚恐不暇,何肯殺害它們的性命?更何忍口食其肉?況殺害生命愈多,世間的浩劫愈重。

    所謂“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今生食他肉四兩,來生還他要半斤。

    又雲“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衆生不殺生;彼此愛惜共生存,萬年浩劫從此息”。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将殺生害命的罪過,廣作宣傳,勸化一般人知道因果報應,萬不可再作殺害生靈的罪業,免得來生償還生命的血債。

     三十九、佛祖不受葷腥的供物 (台灣話叫做改良拜拜) 人有恻隐之心,天有好生之德。

    人天凡夫尚且愛惜生物,何況大慈大悲的佛祖菩薩,豈忍衆生殺害生命?更何忍衆生以所殺的生命,向他供奉拜祭?每見台灣一般民衆以整個的大豬大羊來拜拜,求乞保佑平安,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不但是佛祖菩薩不忍見你殺害生命來供拜他,就連我們稍微具有同情心的人,也不願你殺害生命,造作惡業來向我孝敬!這是很淺明的道理,并不難了解。

    奉勸一般向佛祖菩薩以及天仙神鬼拜拜的人們,隻要以香花燈果供奉即可,切莫再以葷腥之物來拜祭他們,他們見你供了葷腥之物,不但不來保佑你,而且還要責備你不該殺生害命。

    橫結惡緣,非特今生無福可求,更要将來遭受到無窮的苦果! 四十、佛教與外道的界限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這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由吾人的心識之所生起,是為佛教的本宗。

    若是離了心識之外,别有一個能生萬物的主宰者,無論怎樣說得好聽,通通都是外道,因為離心說法,法在心外,心遊道外,故名外道。

    有人問我,佛教與外道的宗旨是什麼?我的答複就在心内有法與心外有法之差别耳。

    現在一般不了解真正佛法的人,把一些旁門左道,都當着是佛教在那裡崇拜,真是罪過。

    可是有一些左道中人,也實在可惡,他們硬把佛教的經語教義,七扯八拉地湊成他們所謂經典,教人看了堕落邪見,遺害無窮,所謂一盲引衆盲,相牽入火坑,即是左道中人也。

     四十一、佛陀是提倡平等自由的先覺者 釋迦牟尼,當初出生在印度的時候,見到印度當時的封建制度太嚴格,四姓種族(王種、修道、商人、農夫)極不平等,甚至彼此不能互通往來。

    他對這種現象起了很大的反感,他想到既然大家都是人,而且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心性,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别?這是應該要改善的。

    又想到我是太子身份,拘于宮庭舊習,若是站起來倡導民族平等的話,恐不可能。

    隻有設法離開皇宮,遂于十九歲便出了家。

    又想到自己是個青年,缺少學問道德的成就,誰能服從我的主義,隻有到各處去參訪學道,足有五年之久,結果感覺所學不夠,再又到雪山去苦行了六年,才修到功行圓滿,親證平等真理,成就了佛陀的果位。

    然後再往四方倡導,周遊印度各國,首先倡導的是四河入海,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共稱釋氏,不分階級種族,一律平等。

    末後再倡導,一切衆生,均可成佛的心性平等的真理。

    完成他提倡平等自由的願望,而為亘古未有的先覺者。

     四十二、天國與佛國之區别 一般宗教都有生天國之說,普通說天國,是指天帝釋所居之天宮國界,亦即中國道家所稱之玉皇大帝所居天宮國界也。

    又印度婆羅門教,志生梵天,亦謂天國。

    但梵王天國卻要超過一般宗教所說天國之上;因為三界有二十八層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天帝釋之天國,為二十八層之第二層(佛教稱為忉利天)。

    梵王天國,為二十八天之第九層(佛教稱為初禅梵天),故比較其他宗教之志願,要高尚一籌。

    至于佛教所說的佛國,如梵王天宮比較,則又有天壤之别。

    佛國,乃十方諸佛所證的清淨國土,由修菩薩六度萬行,所得圓滿成就之國土。

    比如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所證的清淨國土,因阿彌陀佛昔在因中為法藏比丘時,所發有四十八種大願,後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自行化他,廣修萬德莊嚴,圓成極樂清淨國土。

    并接引信、願、念佛衆生,往生他的清淨佛土。

    這種清淨佛國,不但要超出三界二十八層凡夫天,而且尚要超過“聲聞”、“緣覺”已經了脫三界生死的二乘聖人,而更要超過大乘菩薩果位,才能稱得上是佛國的邊緣。

    可惜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以為天國即是佛國,真是大錯特錯,再沒有更錯的事了。

     四十三、學佛應修四無量梵行 佛法有四種梵行,學佛的人,應依之修持,能令衆生得無量福。

     一、慈無量行:凡見衆生,身心感覺不快樂者,即運無緣大慈,使令衆生得到無量快樂。

     二、悲無量行:凡見衆生,身心遭受痛苦者,即運同體大悲,救拔衆生脫離無量苦惱。

     三、喜無量行:凡見衆生,能返迷歸悟,改惡修善,乃至有毫發良好行為者,應視之如赤子,即生慶喜之心。

     四、舍無量行:對于自己所修以上三種功德,不存一念着相之心,對于他人,無論好壞善惡,怨親平等,不起一念憎愛之心。

     佛教闡揚此法,是以救度衆生為己任,即使毀謗我者,亦以慈悲心待之,以冀他日作得度因緣。

    不比其他宗教,善于妒嫉,不耐他榮,或着人我知見,争長論短,希真學佛者,注意及之。

     四十四、佛教度人的四法 我們學佛的人,不但隻求自利,而且還要化度他人,因為佛教大乘法義,是以化度衆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