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門人海鹽益證等編
萍吟集詩
和闇齋黃憲長寄龍池本師和尚韻
大地誰親是我冤,腳跟不動太平軒。
隻憑個事開心鏡,幾許閑眸入故園。
略彴踏翻空有句,桃花笑破始忘言。
秋聲處處分明極,拟欲尋思落正偏。
目前豁達本無他,伎倆千般奈爾何。
亦不将心求解脫,豈容雜念憶恒河。
分明差别猶相似,簡點家私未較多。
一道秋光天際闊,那須神力費功磨。
偶感 徑僻西村,岸隔東南湖。
恰值水雲通,夜來月朗空庭際,春曉莺啼化外功。
帶露落花輕織女,青林梅子醉溪翁。
衣慚荷葉風千古,道愧虛名藝未攻。
為黃複仲居士壽(辰值至節後一日) 陽回律轉振條風,紫氣先呈翠閣中。
樂隻放閑縱八極,譚餘遊藝論三空。
梅花一度溪邊白,桃實千秋洞口紅。
忽見西池降王母,飛來鶴集素園東。
紋庵七十書贈公善琴畫 問年成好事,悅世喜從心。
弄弦恣白發,圖形異古今。
傍溪學老圃,洗耳聽新禽。
歲首元三日,松風慶上林。
劉渭公居士以仙乩贈空山曉聲别号命題 林深日暖浴春風,采藥仙人何處。
春雲到岩前渾不語,水流澗下太從容。
輕攜竹杖尋丹竈,緊峭芒鞋過别峰。
茆舍居無青嶂裡,天聲曉發嶺頭松。
和轹嚴居士答劍門禅師送少林祖圖碑文韻 法幢逝水振心寒,谮譽門高道義懸。
朱紫易塗紅粉面,是非難上祖師肩。
甯将直枉甘從事,莫負公私獲罪天。
秦頌碑聲今日月,不平劍氣為平傳。
為壽者書 春木森森漸有香,一枝嘉景向東牆。
看看洞口桃千樹,柳帶飄飏鶴歲長。
為馥生師九月十八日壽兼預結大悲壇期 林集鴻賓放白毫,普天霜月鶴鳴臯。
秦溪道義風千裡,蓮社嘉聲第一袍。
三七壇中龍氣象,百花叢裡士英豪。
春秋刹海無邊際,日湧須彌萬丈高。
即事 滌塵塵滌兩相宜,惟有江流淨不知。
飲水溪邊嫌洗耳,風高今古異堪師。
思移茆舍入深居,竹笕支泉荷葉衣。
高尚水邊林下事,不知花落與春歸。
贈決則靜主 四月輕衣天氣和,柳陰枝下看新荷。
登臨草綠春光普,賞見花紅遍地多。
麥浪秋風林外景,青香梅子樹頭窠。
幽栖别有通霄緻,雲鶴來兮黃鳥歌。
贈萬順泉善友 三月林如蜀錦裝,好将屏倚坐中央。
山童呼客來仙島,鳥語傳聲送玉漿。
王母園陳千樹果,桃源洞足百花香。
不知歲數經多少,萬壑流泉一派長。
寄别子蓉朱居士向船居 三月春将去,猶懷草木香。
不知天外客,何處是家鄉。
船居 半船明月風帆穩,一棹和雲水上飛。
快我平生無限意,青山面面草新肥。
一灣流水一灣風,逆順橫拖水面蓬。
山去岸回溪有意,樹頭花落影投紅。
一帆天際水雲寬,萍與溪山到處安。
閑過東風好時節,且停篙橹漫看看。
題扇頭畫兼以為贈 塵事競紛擾,水雲流不煩。
呼春林下鳥,叫月嶺頭猿。
山靜杳蹤迹,路平見道原。
空亭一個子,若往向誰言。
和徐虞求盡節韻(字石麒) 抛卻五車摧筆鋒,心空及第始歸宗。
臨行别有風高韻,赢得聲鳴夜半鐘。
六月霜飛劍倚天,儒冠高挂叩深禅。
洞然劫火随他去,一片丹心勝白蓮。
寄上白谷音二開士 庭花無語靜秋光,野景支吾興味長。
黃鶴去非雲水事,露清聲滴夜來香。
風前黃葉攙秋雨,極目瞻光聽落溪。
寄語林間問道者,莫教輕忽案頭題。
寄祝金剛庵上乘兄五十 武林歌舞禁喧嘩,清味香烹趙老茶。
雲集松聲春二月,望臨鶴發頌三車。
芳庭日暖應先供,景樹煙濃最後嘉。
愧我南湖風弗順,短篇寄到夕陽斜。
代友和韻 老邁林泉時一過,商量佛法子無多。
排寒爐火燒松竹,覆熱清涼長薜蘿。
結社讵能思惠遠,安邦誰解問蕭何。
十年見别風塵士,盡向山阿與澗阿。
喜臘雪驟積 頃刻村城溶世界,堆堆茅屋浪平田。
山家靜坐紅塵樂,騷客添思野老眠。
一色寒光晴夜月,凝空瑞氣應豐年。
春風漫作楊毬舞,且看梅花笑目前。
旱暑感賦 亢陽蠲滴禁流湍,遍地嘉苗似火攢。
草木蘇須霖雨潤,魚龍躍必海門寬。
欽承鑒格蒼生願,禱頃消除鱗甲殘。
若降平原三尺水,一聲漁笛縱歌歡。
初遊龍池山 徑曲橋三度,山幽樹一林。
澗流芳草積,鐘扣翠微深。
古殿晨煙霭,龍湫夜月沉。
源長通濟北,法鼓振雷音。
又畫師秋日邀登絕頂望太湖有感 玉峰高出諸山小,三萬六千頃未寬。
林落秋風天氣爽,草枯春色雁門寒。
一聲角笛鳴江半,幾點輕帆入照殘。
圖畫不須描虎迹,白雲崖下有龍蟠。
長泰寺懷古(寺建自梁有六景記焉) 樹挽六朝煙,烏去閑道者。
黃花空自愁,梅子知歸也。
秋水飏波紋,月到中庭野。
柏老霜雪姿,堪盟歲寒社。
宿焦山月夜聞鐘 蓬萊殿閣明如洗,陡插層圍天際峰。
夜靜中流看去遠,江潮浪湧聽來洶。
山清岫出雲生石,岸斷聲沉月扣鐘。
欲倩畫工描此意,那知又隔海門東。
崇祯壬午憶親有感(并引) 予自天啟六年歲次丙寅五月離俗,十月十一日剃度于黃安縣東林寺西禅堂,屈指經今十七載矣。
昔年江上看龍舟,倏忽光陰十七秋。
若不多生承願力,那能易服入僧流。
癸未之楚省親遇流寇仍返金陵晤友有感 十七伶俜吳越遊,為親思省覓江舟。
一聲葉落侵牆腳,滿徑黃花泣路頭。
劫火洞燃焚郡邑,旌旗閃爍禁王侯。
輕身夜走嫌星朗,說似長幹人盡愁。
登天台山石門(在
隻憑個事開心鏡,幾許閑眸入故園。
略彴踏翻空有句,桃花笑破始忘言。
秋聲處處分明極,拟欲尋思落正偏。
目前豁達本無他,伎倆千般奈爾何。
亦不将心求解脫,豈容雜念憶恒河。
分明差别猶相似,簡點家私未較多。
一道秋光天際闊,那須神力費功磨。
偶感 徑僻西村,岸隔東南湖。
恰值水雲通,夜來月朗空庭際,春曉莺啼化外功。
帶露落花輕織女,青林梅子醉溪翁。
衣慚荷葉風千古,道愧虛名藝未攻。
為黃複仲居士壽(辰值至節後一日) 陽回律轉振條風,紫氣先呈翠閣中。
樂隻放閑縱八極,譚餘遊藝論三空。
梅花一度溪邊白,桃實千秋洞口紅。
忽見西池降王母,飛來鶴集素園東。
紋庵七十書贈公善琴畫 問年成好事,悅世喜從心。
弄弦恣白發,圖形異古今。
傍溪學老圃,洗耳聽新禽。
歲首元三日,松風慶上林。
劉渭公居士以仙乩贈空山曉聲别号命題 林深日暖浴春風,采藥仙人何處。
春雲到岩前渾不語,水流澗下太從容。
輕攜竹杖尋丹竈,緊峭芒鞋過别峰。
茆舍居無青嶂裡,天聲曉發嶺頭松。
和轹嚴居士答劍門禅師送少林祖圖碑文韻 法幢逝水振心寒,谮譽門高道義懸。
朱紫易塗紅粉面,是非難上祖師肩。
甯将直枉甘從事,莫負公私獲罪天。
秦頌碑聲今日月,不平劍氣為平傳。
為壽者書 春木森森漸有香,一枝嘉景向東牆。
看看洞口桃千樹,柳帶飄飏鶴歲長。
為馥生師九月十八日壽兼預結大悲壇期 林集鴻賓放白毫,普天霜月鶴鳴臯。
秦溪道義風千裡,蓮社嘉聲第一袍。
三七壇中龍氣象,百花叢裡士英豪。
春秋刹海無邊際,日湧須彌萬丈高。
即事 滌塵塵滌兩相宜,惟有江流淨不知。
飲水溪邊嫌洗耳,風高今古異堪師。
思移茆舍入深居,竹笕支泉荷葉衣。
高尚水邊林下事,不知花落與春歸。
贈決則靜主 四月輕衣天氣和,柳陰枝下看新荷。
登臨草綠春光普,賞見花紅遍地多。
麥浪秋風林外景,青香梅子樹頭窠。
幽栖别有通霄緻,雲鶴來兮黃鳥歌。
贈萬順泉善友 三月林如蜀錦裝,好将屏倚坐中央。
山童呼客來仙島,鳥語傳聲送玉漿。
王母園陳千樹果,桃源洞足百花香。
不知歲數經多少,萬壑流泉一派長。
寄别子蓉朱居士向船居 三月春将去,猶懷草木香。
不知天外客,何處是家鄉。
船居 半船明月風帆穩,一棹和雲水上飛。
快我平生無限意,青山面面草新肥。
一灣流水一灣風,逆順橫拖水面蓬。
山去岸回溪有意,樹頭花落影投紅。
一帆天際水雲寬,萍與溪山到處安。
閑過東風好時節,且停篙橹漫看看。
題扇頭畫兼以為贈 塵事競紛擾,水雲流不煩。
呼春林下鳥,叫月嶺頭猿。
山靜杳蹤迹,路平見道原。
空亭一個子,若往向誰言。
和徐虞求盡節韻(字石麒) 抛卻五車摧筆鋒,心空及第始歸宗。
臨行别有風高韻,赢得聲鳴夜半鐘。
六月霜飛劍倚天,儒冠高挂叩深禅。
洞然劫火随他去,一片丹心勝白蓮。
寄上白谷音二開士 庭花無語靜秋光,野景支吾興味長。
黃鶴去非雲水事,露清聲滴夜來香。
風前黃葉攙秋雨,極目瞻光聽落溪。
寄語林間問道者,莫教輕忽案頭題。
寄祝金剛庵上乘兄五十 武林歌舞禁喧嘩,清味香烹趙老茶。
雲集松聲春二月,望臨鶴發頌三車。
芳庭日暖應先供,景樹煙濃最後嘉。
愧我南湖風弗順,短篇寄到夕陽斜。
代友和韻 老邁林泉時一過,商量佛法子無多。
排寒爐火燒松竹,覆熱清涼長薜蘿。
結社讵能思惠遠,安邦誰解問蕭何。
十年見别風塵士,盡向山阿與澗阿。
喜臘雪驟積 頃刻村城溶世界,堆堆茅屋浪平田。
山家靜坐紅塵樂,騷客添思野老眠。
一色寒光晴夜月,凝空瑞氣應豐年。
春風漫作楊毬舞,且看梅花笑目前。
旱暑感賦 亢陽蠲滴禁流湍,遍地嘉苗似火攢。
草木蘇須霖雨潤,魚龍躍必海門寬。
欽承鑒格蒼生願,禱頃消除鱗甲殘。
若降平原三尺水,一聲漁笛縱歌歡。
初遊龍池山 徑曲橋三度,山幽樹一林。
澗流芳草積,鐘扣翠微深。
古殿晨煙霭,龍湫夜月沉。
源長通濟北,法鼓振雷音。
又畫師秋日邀登絕頂望太湖有感 玉峰高出諸山小,三萬六千頃未寬。
林落秋風天氣爽,草枯春色雁門寒。
一聲角笛鳴江半,幾點輕帆入照殘。
圖畫不須描虎迹,白雲崖下有龍蟠。
長泰寺懷古(寺建自梁有六景記焉) 樹挽六朝煙,烏去閑道者。
黃花空自愁,梅子知歸也。
秋水飏波紋,月到中庭野。
柏老霜雪姿,堪盟歲寒社。
宿焦山月夜聞鐘 蓬萊殿閣明如洗,陡插層圍天際峰。
夜靜中流看去遠,江潮浪湧聽來洶。
山清岫出雲生石,岸斷聲沉月扣鐘。
欲倩畫工描此意,那知又隔海門東。
崇祯壬午憶親有感(并引) 予自天啟六年歲次丙寅五月離俗,十月十一日剃度于黃安縣東林寺西禅堂,屈指經今十七載矣。
昔年江上看龍舟,倏忽光陰十七秋。
若不多生承願力,那能易服入僧流。
癸未之楚省親遇流寇仍返金陵晤友有感 十七伶俜吳越遊,為親思省覓江舟。
一聲葉落侵牆腳,滿徑黃花泣路頭。
劫火洞燃焚郡邑,旌旗閃爍禁王侯。
輕身夜走嫌星朗,說似長幹人盡愁。
登天台山石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