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并錄,請政。
意欲面白大令兄,知尊體違和,故爾未果。
煩代陳鄙衷,全仗賢昆季以法門大公為念,鑒此迷妄,則先師常寂光中亦當合掌稱慶矣。
臨書悚肅,不盡欲言。
複芙蓉自閑禅師 數經霜露,飄泊風塵,忽頒示慰,欣甚欣甚。
捧誦知承挂念之甚深也。
曩退如庵,因冗羁未及一别,至今耿耿。
丁酉秋北回途中,聞法音大振,祖席頓新,亦不免龐公毓師向三到亭上揚眉鼓掌,敢曰特出荊溪之望也。
聞之者遙空加額,弟蚤隔江合掌耳。
次抵毗陵,一睹先老人訃音,不幸中天蔽日,法焰摧光,令我等悶絕躄地,哀泣安能,見足輪之光躍?不料惡刹聚會,暗憎毀忌,以至内外揚波激浪,若非禹門頭角,幾同蝦戲。
弟不避斧钺而三出三入者,固勿忍抱慚而去其祖父之側也。
古永二兄事已半途,緻使存沒悲傷,蓋亦有數爾。
昨同檀護躬請鐵兄繼其席,複起末光,非唯祖父舒眉,亦及吾兄蹈舞。
或謂之曰:“事可也,理當如是也耶?不複加我以罪耶?” 極欲谒傾契闊,奈别以來,眼昏膝弱,甚畏蹊徑匍匐之艱,待秋深或圖良晤,未可知也。
時當酷暑,伏惟寶惜。
謹複。
與大歇禅師 聚首分袂,已運三冬,神思夢往,咫尺千裡。
恭惟清勝為慰。
追及先老人去世之後,若非禹門浪高,幾乎淵沉祖業。
移龛之後,古首座甘心自廢,永首座相繼身亡,兄弟聚散,豈故細邪? 去春聞永首座之逝,固不忍坐視,念影堂空寂,遂入山事奉。
适舊住請老堂頭主席,已作難不允。
于是聚新舊執事,伸議數論,時衆方波息稍定。
餘必欲鐵西堂繼其席者,專為報先人囑,有序次也。
雖以身當公私之嫌疑,寔以雪同門之恥怨。
固請于六月初一日入院,料理影堂,凡一應交代與鐵兄執掌,事竟欲遠行,因江湖阻隔,偶過方山暫憩。
去冬聞開法宛陵,四衆雲慕,則不勝之喜。
方今法門如亢陽之望甘霖,倘高下之流有過不及,思為法求賢者,必于是加意留心。
賢法弟臨事老成,才力有餘,而知己知人,故進逆耳之言,幸亮采納,庶法門同囑之不棄,若骨肉也。
臨楮屏營之至。
與宛陵同鄉明虛禅友 曩者道别荊溪,風遺千裡,常懷宛陵之遊,未獲風帆之便,怅然莫已。
去秋偶過方山,拟欲相訪,奈冬殘歲迫,未果所願。
春日整履策杖,有林泉之興,主人又堅請主席。
三月間,因寒濕作甚,過淳陰就醫。
适尋思往敬亭,以圖良晤,乃為事阻,又不果。
明知禅者曾每每垂詢,足見鄉國同聲,溪山無異耳。
向聞宛陵山水清佳,人境敦厚,禅講川集,幸有作家誘益,必聆揮霍之教也。
欲覓一坐具地,或現成靜室,亦可以作休老之計,不知與宛陵緣分若何?乞留神,苟得其便,煩令知我,則不當為鄰而為伴矣。
與金粟孤雲禅師 憶别峰前,遐聆道化,滄桑經變,咫尺天涯,追惜古今,恍若夢爾。
曩退如庵,拟訪丈室,偶遂挂帆北往,雖未獲願,恒懷耿切。
及旋南時,警奔先老人訃音,一入山徒悲膺,末後任責,不虞崇釁百出,固黾勉持全,而無能繼德,愈益愧焉。
去秋半軀,風濕患作,恐成痼廢,得過禾就醫,幸服藥餌痊可,猶怯遠行,空勤翹首。
是以聞福嚴老人恙重,尚歉走詢,想甚罪甚。
茲者徐仲達居士向與弟頗契道交,神慕慈範久矣,欲一叩拜,敢修片楮以助精進,必親棒頭點眼,不勝慶欣爾。
複吳江海雲寺諸鄉紳文學 恭惟弘護大檀衆居士,适承瀚墨流香,馨注吳越,得以海雲相呼應,齊山谷。
但恐木混林間,不堪斤運之材;驽入骥群,亦非超逸之足。
既煩傾心衆舉,固辭恐屬虛文,即當拈死貓頭,奚以酬價?謹遵來命,專此布複。
柬轹嚴居士 炎暑分袂,秋風動思。
年來月往,露滴聲催。
唯吾兄道标亘古,諒弗随世态變移,為慰。
因便附詢,勿備。
夢雪居引(戊子望日于禹門曼殊室中為斷疑公作) 夫古人夢遊華胥,武帝夢睹瑞相,《素問》夢出五髒,《周禮》載掌夢官屬。
孰曰人無夢乎?又孰曰至人無夢乎? 繇此言之,夢之一事,雖幻,豈可忽哉?餘一日與友人斷公閑話間,述向餘曰:“曾夜有故人,以夢中語傳我曰:‘披缁之夕,夢以雪居為号,且謂探之甚寒,咀之甚澹,号所由稱也。
’”詫為怪事。
餘曰:“不足怪也。
不聞我佛制雲‘持戒如冰雪’,此正以夢中之警,表清潔之志耳。
公其謂之何?”公忻然諾之。
餘又曰:“昔蘇子有澹軒,清禅師有照軒,或者廛居、山居、水居、村居,雖各不同,于事理尚未脫然,總被局量之所拘滞。
若夢之一字,可以包天地,容萬物,況人生寄質,誠若大夢乎?何似開眼又說夢中之夢耶?” 公曰:“可乎?”以符夢中之夢語,題成三字曰“夢雪居”。
公當持此語以複故人雲。
居士求作放生會引 蓋聞治世之教,以明德為本。
明德者,立其道也。
道立則心正,心正則身修,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繇修身,更無二本可知。
體有千差,靈本乎一。
人多徇情,異物故有群分類聚之區。
殊不知靈明之性,如杲日麗于中天,無所不鏡,何曾有小大優劣之界乎? 總由人心蔽锢,執體為依,坐暗為明,惜短棄長,以苦為樂,恣情縱意,傷物資生,猶謂獲福當然。
噫!隻恐他日陷于輪回之際,班班福消業長,一旦毛角臨身,猶謂獲福當然否? 或曰:“彼乃畜
意欲面白大令兄,知尊體違和,故爾未果。
煩代陳鄙衷,全仗賢昆季以法門大公為念,鑒此迷妄,則先師常寂光中亦當合掌稱慶矣。
臨書悚肅,不盡欲言。
複芙蓉自閑禅師 數經霜露,飄泊風塵,忽頒示慰,欣甚欣甚。
捧誦知承挂念之甚深也。
曩退如庵,因冗羁未及一别,至今耿耿。
丁酉秋北回途中,聞法音大振,祖席頓新,亦不免龐公毓師向三到亭上揚眉鼓掌,敢曰特出荊溪之望也。
聞之者遙空加額,弟蚤隔江合掌耳。
次抵毗陵,一睹先老人訃音,不幸中天蔽日,法焰摧光,令我等悶絕躄地,哀泣安能,見足輪之光躍?不料惡刹聚會,暗憎毀忌,以至内外揚波激浪,若非禹門頭角,幾同蝦戲。
弟不避斧钺而三出三入者,固勿忍抱慚而去其祖父之側也。
古永二兄事已半途,緻使存沒悲傷,蓋亦有數爾。
昨同檀護躬請鐵兄繼其席,複起末光,非唯祖父舒眉,亦及吾兄蹈舞。
或謂之曰:“事可也,理當如是也耶?不複加我以罪耶?” 極欲谒傾契闊,奈别以來,眼昏膝弱,甚畏蹊徑匍匐之艱,待秋深或圖良晤,未可知也。
時當酷暑,伏惟寶惜。
謹複。
與大歇禅師 聚首分袂,已運三冬,神思夢往,咫尺千裡。
恭惟清勝為慰。
追及先老人去世之後,若非禹門浪高,幾乎淵沉祖業。
移龛之後,古首座甘心自廢,永首座相繼身亡,兄弟聚散,豈故細邪? 去春聞永首座之逝,固不忍坐視,念影堂空寂,遂入山事奉。
适舊住請老堂頭主席,已作難不允。
于是聚新舊執事,伸議數論,時衆方波息稍定。
餘必欲鐵西堂繼其席者,專為報先人囑,有序次也。
雖以身當公私之嫌疑,寔以雪同門之恥怨。
固請于六月初一日入院,料理影堂,凡一應交代與鐵兄執掌,事竟欲遠行,因江湖阻隔,偶過方山暫憩。
去冬聞開法宛陵,四衆雲慕,則不勝之喜。
方今法門如亢陽之望甘霖,倘高下之流有過不及,思為法求賢者,必于是加意留心。
賢法弟臨事老成,才力有餘,而知己知人,故進逆耳之言,幸亮采納,庶法門同囑之不棄,若骨肉也。
臨楮屏營之至。
與宛陵同鄉明虛禅友 曩者道别荊溪,風遺千裡,常懷宛陵之遊,未獲風帆之便,怅然莫已。
去秋偶過方山,拟欲相訪,奈冬殘歲迫,未果所願。
春日整履策杖,有林泉之興,主人又堅請主席。
三月間,因寒濕作甚,過淳陰就醫。
适尋思往敬亭,以圖良晤,乃為事阻,又不果。
明知禅者曾每每垂詢,足見鄉國同聲,溪山無異耳。
向聞宛陵山水清佳,人境敦厚,禅講川集,幸有作家誘益,必聆揮霍之教也。
欲覓一坐具地,或現成靜室,亦可以作休老之計,不知與宛陵緣分若何?乞留神,苟得其便,煩令知我,則不當為鄰而為伴矣。
與金粟孤雲禅師 憶别峰前,遐聆道化,滄桑經變,咫尺天涯,追惜古今,恍若夢爾。
曩退如庵,拟訪丈室,偶遂挂帆北往,雖未獲願,恒懷耿切。
及旋南時,警奔先老人訃音,一入山徒悲膺,末後任責,不虞崇釁百出,固黾勉持全,而無能繼德,愈益愧焉。
去秋半軀,風濕患作,恐成痼廢,得過禾就醫,幸服藥餌痊可,猶怯遠行,空勤翹首。
是以聞福嚴老人恙重,尚歉走詢,想甚罪甚。
茲者徐仲達居士向與弟頗契道交,神慕慈範久矣,欲一叩拜,敢修片楮以助精進,必親棒頭點眼,不勝慶欣爾。
複吳江海雲寺諸鄉紳文學 恭惟弘護大檀衆居士,适承瀚墨流香,馨注吳越,得以海雲相呼應,齊山谷。
但恐木混林間,不堪斤運之材;驽入骥群,亦非超逸之足。
既煩傾心衆舉,固辭恐屬虛文,即當拈死貓頭,奚以酬價?謹遵來命,專此布複。
柬轹嚴居士 炎暑分袂,秋風動思。
年來月往,露滴聲催。
唯吾兄道标亘古,諒弗随世态變移,為慰。
因便附詢,勿備。
夢雪居引(戊子望日于禹門曼殊室中為斷疑公作) 夫古人夢遊華胥,武帝夢睹瑞相,《素問》夢出五髒,《周禮》載掌夢官屬。
孰曰人無夢乎?又孰曰至人無夢乎? 繇此言之,夢之一事,雖幻,豈可忽哉?餘一日與友人斷公閑話間,述向餘曰:“曾夜有故人,以夢中語傳我曰:‘披缁之夕,夢以雪居為号,且謂探之甚寒,咀之甚澹,号所由稱也。
’”詫為怪事。
餘曰:“不足怪也。
不聞我佛制雲‘持戒如冰雪’,此正以夢中之警,表清潔之志耳。
公其謂之何?”公忻然諾之。
餘又曰:“昔蘇子有澹軒,清禅師有照軒,或者廛居、山居、水居、村居,雖各不同,于事理尚未脫然,總被局量之所拘滞。
若夢之一字,可以包天地,容萬物,況人生寄質,誠若大夢乎?何似開眼又說夢中之夢耶?” 公曰:“可乎?”以符夢中之夢語,題成三字曰“夢雪居”。
公當持此語以複故人雲。
居士求作放生會引 蓋聞治世之教,以明德為本。
明德者,立其道也。
道立則心正,心正則身修,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繇修身,更無二本可知。
體有千差,靈本乎一。
人多徇情,異物故有群分類聚之區。
殊不知靈明之性,如杲日麗于中天,無所不鏡,何曾有小大優劣之界乎? 總由人心蔽锢,執體為依,坐暗為明,惜短棄長,以苦為樂,恣情縱意,傷物資生,猶謂獲福當然。
噫!隻恐他日陷于輪回之際,班班福消業長,一旦毛角臨身,猶謂獲福當然否? 或曰:“彼乃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