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記錄
住吳江海雲寺語錄
師于順治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在禾中萬松庵受請,于四月十五日進院。
山門。
師雲:“廣大法門,不用起模畫樣。
且道随方建化又作麼生?當軒路徑通霄漢,一任擎頭戴角來。
”喝一喝,便入。
伽藍。
師雲:“擁護叢林在爾,提持祖令由我。
将此深心奉塵刹,衛法衛僧莫懈惰。
”遂燒香。
韋馱。
師雲:“支那國中賓中主,海雲寺裡主中賓。
秪如賓主相見,如何話會?”遂插香,雲:“此瓣香燒大家知。
” 佛殿。
師雲:“巍振大千,天魔外道拱手;至尊三界,曆代帝王曲膝。
今古不離空劫座,世出世間鹹瞻仰。
”遂展拜。
據室。
雲:“從上老古錐,盡向這裡坐斷天下人舌頭。
且道新長老如何施設?饒伊鐵額銅頭漢,到此也須親煆煉。
”便起。
當日,衆護法請,上堂持庵。
金居士同爾初和尚遞疏,師接疏示衆,雲:“大衆會麼?這個是勾無面目漢的信符,具異口同宣的妙義,恰好落在山僧手裡。
若為流通,卻請第一座對衆拈出,始見千裡同風,終歸異途一轍。
”宣疏畢,師指法座,雲:“此個大寶法王之座,天然突地,迥絕周遮,直饒須彌燈王亦不敢正眼觑着。
且道新海雲如何趨步?”喝一喝,便升座,拈香,雲:“此一瓣香,拔出人表,迥不同俦,爇向爐中,專為祝延當今 皇帝聖躬萬歲。
”次,拈香,雲:“此一瓣香,靈山親承囑付,法筵賴以觌面。
伏惟滿朝文武并及現在宰官、郡邑缙紳、護法、居士等衆,曆劫不昧,靈根現前,均資慧力。
”又拈香,雲:“此一瓣香,初向南湖揚聲,次于都門酬價。
此乃第三回拈出,供養江南常州府宜興縣龍池山禹門堂上先師萬如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就座。
圓明和尚白槌,雲:“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
”師雲:“若是第一義,山僧未離嘉秀,圓明和尚蚤已一槌打就了也。
還有超關奪越者麼?”僧問:“月到海雲處,風來滿院香。
如何是海雲境?”師雲:“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進雲:“如何是境中人?”師雲:“觌面薦取。
”進雲:“人境已蒙師指示。
如何是佛法的的意?”師打,雲:“向這裡會去。
”進雲:“不辭行腳苦,随處得風流。
”師雲:“看看時雨灑長空(時升座漸有微雨)。
”師乃雲:“一句了然,千差截斷,不落有無階級,豈容拟議思惟?所以,建法幢,立宗旨,傳佛祖心印;别教外,離言诠,廓人天正眼。
透聲色外,橫身古路,向百草頭,卓立風規。
直饒見徹如斯,若到衲僧門下,更有向上事在。
”遂舉起拂子,雲:“大衆還會麼?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始應知。
”複曰:“昔日法燈禅師雲:‘山僧本欲深栖岩窦,隐遁過時,蓋緣清涼老人有未了底公案,出來為諸人了卻。
’山僧自先師去世以來,向因抱病守拙,适承郡邑護法、缙紳、春元、文學、居士等衆,既我同門圓明爾初和尚,馳翰相招,将山僧推出海雲座上,若謂為龍池先老人了未了底公案,則瞎卻天下人眼去在;若謂不為龍池先老人了未了底公案,亦瞎卻天下人眼去在。
且道利害在什麼處?”複舉王常侍一日訪臨濟,同到僧堂内,侍曰:“這一堂僧還看經否?”濟曰:“不看經。
”侍曰:“還學禅否?”濟曰:“不學禅。
”侍曰:“經又不看,禅又不學,畢竟作甚麼?”濟曰:“總教伊成佛作祖去。
”侍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又作麼生?”濟曰:“我将謂你是個俗漢。
”大慧禅師雲:“臨濟老漢握一柄金剛王寶劍,氣沖宇宙,天下橫行。
等閑被這官人輕輕一拶,便見冰消瓦解。
且道這官人有甚長處?聽取一頌。
”大慧頌雲:“世出世間希有事,顯發須憑過量人。
隻将補衮調羹手,撥轉如來正法輪。
”師雲:“臨濟大師大似藏珍之家忽遇個白拈賊,挨身一擦,便傾出顆摩尼寶珠,光前絕後,耀古騰今。
大慧恁麼拈頌,壁立萬仞,千古之下,誰敢埋沒王常侍?且道臨濟、大慧還有為人處也無?聽取海雲一頌:一段奇特大因緣,分明驗的向人前;大家豁開正法眼,莫教滅卻瞎驢禅。
”圓明和尚結槌,雲:“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下座。
上巳日命監院啟論普門品經期。
沈天一居士設齋。
請,上堂。
僧問:“祖意教意即不問,聲色堆中請師指示。
”師雲:“何處不稱尊?”進雲:“恁麼則香風遍處誰能識,湖水深雲笑滿腮。
”師雲:“誰是知音者?”僧喝,師打,雲:“者一喝落在什麼處?”進雲:“大衆證明。
”師雲:“且喜沒交涉。
”僧禮拜,師乃雲:“有佛處不得住,菜花開遍,處處黃金布地;無佛處急走過,林木森陰,村村煙柳垂絲。
好光景,大家看,浪湧桃花三月三;平地一聲燒尾去,峥嵘頭角絕遮攔。
且道海雲隊裡如何變化?”良久,雲:“謾誇三級禹門浪,密移一步看飛龍。
”卓拄杖下座。
因開三門程居士夫婦設齋。
請,上堂。
僧問:“門開八字,明賢蚤悟;風帆未挂,達者先知。
正恁麼時如何?”師雲:“縱目所觀。
”進雲:“龍女獻珠增意氣,垂虹亭畔得風流。
”師雲:“海雲天際闊。
”進雲:“鈎頭未釣寒潭月,柳線先穿金鯉魚。
”師震威一喝,僧禮退。
問:“一喝分賓主,照用一齊行。
如何是照用一齊行?”師垂拂,雲:“你還上釣麼?”進雲:“如何是先照後用?”師雲:“你不在門外。
”進雲:“如何是先用後照?”師雲:“棒棒見血。
”進雲:“如何照用同時?”師雲:“汝試觑看。
”進雲:“如何是照用不同時?”師雲:“今日不答汝話。
”進雲:“照用已蒙師指示,向上法身事若何?”師雲:“處處桃花刺眼睛。
”進雲:“恁麼則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師雲:“過去久矣。
”進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雲:“不得頭上安頭。
”僧禮拜,師乃雲:“法無定相,遇緣即宗;智不格物,随流得妙。
直得觀音菩薩,塵塵作主,刹刹分身:應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若男、若女等身得度者,即現若男、若女等身而為說法。
正所謂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諸仁者還知山僧拂子為諸人說法麼?”蓦豎起拂子,雲:“向一毫端上建寶王刹,現千百億釋迦牟尼佛而為說法去也。
雖然如是,總不見得,何故聻?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裡聞聲始自知。
”喝一喝,下座。
上堂。
僧問:“松陵城畔,衆信殷勤。
師登寶座,祖印高提。
如何是密密意?”師雲:“鑒。
”僧喝,師便打,乃雲:“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蠢動含靈,個個瞥地。
為甚靈昭女又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适才落雨,恰又天晴,晴雨分明。
見者親,見者親,切莫馳求向外尋。
直饒塵說、刹說、無邊說,海雲将來都抛卻。
為甚如斯?個個聞見分明。
”喝一喝,下座。
三月十五日施主設齋。
請,上堂。
僧問:“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
第一義即不問,如何是當觀?”師雲:“蚤已道過了也。
”進雲:“金風吹玉管,那個是知音?”師雲:“目前無異法,不與衆同流。
”進雲:“獅子蓋覆群音去也。
”師雲:“吓殺阇黎。
”僧喝,師雲:“不得亂鳴。
”師乃雲:“有時向十五日前成所作智了辦也,有時向十五日後妙觀察智分明也。
且道正當十五日大圓鏡智,目前無一法,無一法不在目前。
才拟一法,便隔千裡萬裡去也。
秪如平等性智一句又作麼生?情與無情等共見,眼裡瞳人各不知。
”卓拄杖下座。
上堂。
僧問:“春末夏初,綠樹成陰;師升寶座,有何祥瑞?”師豎拂,雲:“會麼?”進雲:“琉璃殿長珊瑚樹,瑪瑙階生碧玉花。
”師雲:“見個什麼道理?”進雲:“薰風有意無人曉,吹綻梅花笑嶺頭。
”師雲:“未是時節。
”僧喝,師雲:“再喝一喝看
山門。
師雲:“廣大法門,不用起模畫樣。
且道随方建化又作麼生?當軒路徑通霄漢,一任擎頭戴角來。
”喝一喝,便入。
伽藍。
師雲:“擁護叢林在爾,提持祖令由我。
将此深心奉塵刹,衛法衛僧莫懈惰。
”遂燒香。
韋馱。
師雲:“支那國中賓中主,海雲寺裡主中賓。
秪如賓主相見,如何話會?”遂插香,雲:“此瓣香燒大家知。
” 佛殿。
師雲:“巍振大千,天魔外道拱手;至尊三界,曆代帝王曲膝。
今古不離空劫座,世出世間鹹瞻仰。
”遂展拜。
據室。
雲:“從上老古錐,盡向這裡坐斷天下人舌頭。
且道新長老如何施設?饒伊鐵額銅頭漢,到此也須親煆煉。
”便起。
當日,衆護法請,上堂持庵。
金居士同爾初和尚遞疏,師接疏示衆,雲:“大衆會麼?這個是勾無面目漢的信符,具異口同宣的妙義,恰好落在山僧手裡。
若為流通,卻請第一座對衆拈出,始見千裡同風,終歸異途一轍。
”宣疏畢,師指法座,雲:“此個大寶法王之座,天然突地,迥絕周遮,直饒須彌燈王亦不敢正眼觑着。
且道新海雲如何趨步?”喝一喝,便升座,拈香,雲:“此一瓣香,拔出人表,迥不同俦,爇向爐中,專為祝延當今 皇帝聖躬萬歲。
”次,拈香,雲:“此一瓣香,靈山親承囑付,法筵賴以觌面。
伏惟滿朝文武并及現在宰官、郡邑缙紳、護法、居士等衆,曆劫不昧,靈根現前,均資慧力。
”又拈香,雲:“此一瓣香,初向南湖揚聲,次于都門酬價。
此乃第三回拈出,供養江南常州府宜興縣龍池山禹門堂上先師萬如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就座。
圓明和尚白槌,雲:“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
”師雲:“若是第一義,山僧未離嘉秀,圓明和尚蚤已一槌打就了也。
還有超關奪越者麼?”僧問:“月到海雲處,風來滿院香。
如何是海雲境?”師雲:“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進雲:“如何是境中人?”師雲:“觌面薦取。
”進雲:“人境已蒙師指示。
如何是佛法的的意?”師打,雲:“向這裡會去。
”進雲:“不辭行腳苦,随處得風流。
”師雲:“看看時雨灑長空(時升座漸有微雨)。
”師乃雲:“一句了然,千差截斷,不落有無階級,豈容拟議思惟?所以,建法幢,立宗旨,傳佛祖心印;别教外,離言诠,廓人天正眼。
透聲色外,橫身古路,向百草頭,卓立風規。
直饒見徹如斯,若到衲僧門下,更有向上事在。
”遂舉起拂子,雲:“大衆還會麼?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始應知。
”複曰:“昔日法燈禅師雲:‘山僧本欲深栖岩窦,隐遁過時,蓋緣清涼老人有未了底公案,出來為諸人了卻。
’山僧自先師去世以來,向因抱病守拙,适承郡邑護法、缙紳、春元、文學、居士等衆,既我同門圓明爾初和尚,馳翰相招,将山僧推出海雲座上,若謂為龍池先老人了未了底公案,則瞎卻天下人眼去在;若謂不為龍池先老人了未了底公案,亦瞎卻天下人眼去在。
且道利害在什麼處?”複舉王常侍一日訪臨濟,同到僧堂内,侍曰:“這一堂僧還看經否?”濟曰:“不看經。
”侍曰:“還學禅否?”濟曰:“不學禅。
”侍曰:“經又不看,禅又不學,畢竟作甚麼?”濟曰:“總教伊成佛作祖去。
”侍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又作麼生?”濟曰:“我将謂你是個俗漢。
”大慧禅師雲:“臨濟老漢握一柄金剛王寶劍,氣沖宇宙,天下橫行。
等閑被這官人輕輕一拶,便見冰消瓦解。
且道這官人有甚長處?聽取一頌。
”大慧頌雲:“世出世間希有事,顯發須憑過量人。
隻将補衮調羹手,撥轉如來正法輪。
”師雲:“臨濟大師大似藏珍之家忽遇個白拈賊,挨身一擦,便傾出顆摩尼寶珠,光前絕後,耀古騰今。
大慧恁麼拈頌,壁立萬仞,千古之下,誰敢埋沒王常侍?且道臨濟、大慧還有為人處也無?聽取海雲一頌:一段奇特大因緣,分明驗的向人前;大家豁開正法眼,莫教滅卻瞎驢禅。
”圓明和尚結槌,雲:“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下座。
上巳日命監院啟論普門品經期。
沈天一居士設齋。
請,上堂。
僧問:“祖意教意即不問,聲色堆中請師指示。
”師雲:“何處不稱尊?”進雲:“恁麼則香風遍處誰能識,湖水深雲笑滿腮。
”師雲:“誰是知音者?”僧喝,師打,雲:“者一喝落在什麼處?”進雲:“大衆證明。
”師雲:“且喜沒交涉。
”僧禮拜,師乃雲:“有佛處不得住,菜花開遍,處處黃金布地;無佛處急走過,林木森陰,村村煙柳垂絲。
好光景,大家看,浪湧桃花三月三;平地一聲燒尾去,峥嵘頭角絕遮攔。
且道海雲隊裡如何變化?”良久,雲:“謾誇三級禹門浪,密移一步看飛龍。
”卓拄杖下座。
因開三門程居士夫婦設齋。
請,上堂。
僧問:“門開八字,明賢蚤悟;風帆未挂,達者先知。
正恁麼時如何?”師雲:“縱目所觀。
”進雲:“龍女獻珠增意氣,垂虹亭畔得風流。
”師雲:“海雲天際闊。
”進雲:“鈎頭未釣寒潭月,柳線先穿金鯉魚。
”師震威一喝,僧禮退。
問:“一喝分賓主,照用一齊行。
如何是照用一齊行?”師垂拂,雲:“你還上釣麼?”進雲:“如何是先照後用?”師雲:“你不在門外。
”進雲:“如何是先用後照?”師雲:“棒棒見血。
”進雲:“如何照用同時?”師雲:“汝試觑看。
”進雲:“如何是照用不同時?”師雲:“今日不答汝話。
”進雲:“照用已蒙師指示,向上法身事若何?”師雲:“處處桃花刺眼睛。
”進雲:“恁麼則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師雲:“過去久矣。
”進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雲:“不得頭上安頭。
”僧禮拜,師乃雲:“法無定相,遇緣即宗;智不格物,随流得妙。
直得觀音菩薩,塵塵作主,刹刹分身:應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若男、若女等身得度者,即現若男、若女等身而為說法。
正所謂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諸仁者還知山僧拂子為諸人說法麼?”蓦豎起拂子,雲:“向一毫端上建寶王刹,現千百億釋迦牟尼佛而為說法去也。
雖然如是,總不見得,何故聻?若将耳聽終難會,眼裡聞聲始自知。
”喝一喝,下座。
上堂。
僧問:“松陵城畔,衆信殷勤。
師登寶座,祖印高提。
如何是密密意?”師雲:“鑒。
”僧喝,師便打,乃雲:“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蠢動含靈,個個瞥地。
為甚靈昭女又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适才落雨,恰又天晴,晴雨分明。
見者親,見者親,切莫馳求向外尋。
直饒塵說、刹說、無邊說,海雲将來都抛卻。
為甚如斯?個個聞見分明。
”喝一喝,下座。
三月十五日施主設齋。
請,上堂。
僧問:“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
第一義即不問,如何是當觀?”師雲:“蚤已道過了也。
”進雲:“金風吹玉管,那個是知音?”師雲:“目前無異法,不與衆同流。
”進雲:“獅子蓋覆群音去也。
”師雲:“吓殺阇黎。
”僧喝,師雲:“不得亂鳴。
”師乃雲:“有時向十五日前成所作智了辦也,有時向十五日後妙觀察智分明也。
且道正當十五日大圓鏡智,目前無一法,無一法不在目前。
才拟一法,便隔千裡萬裡去也。
秪如平等性智一句又作麼生?情與無情等共見,眼裡瞳人各不知。
”卓拄杖下座。
上堂。
僧問:“春末夏初,綠樹成陰;師升寶座,有何祥瑞?”師豎拂,雲:“會麼?”進雲:“琉璃殿長珊瑚樹,瑪瑙階生碧玉花。
”師雲:“見個什麼道理?”進雲:“薰風有意無人曉,吹綻梅花笑嶺頭。
”師雲:“未是時節。
”僧喝,師雲:“再喝一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