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為舟禅師語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城門。
即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
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今日諸山禅碩,亦非從地湧出,亦非住在空中,于彈指頃,會集現前。
”蓦拈起拄杖雲:“衆中還知這個端的麼?”複卓一卓雲:“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說什麼釋迦多寶,拈來總與一串穿卻。
何故?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便下座。
上堂。
問:“三通鼓罷,簇簇上來,佛法人事,一時周畢。
秪如尼慧溫禅師雲:‘拄杖子不在手,苕帚柄聊與三十。
’且道過在什麼處?” 師打雲:“賞罰分明。
” 進雲:“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 師雲:“又被風吹别調中。
” 僧推香幾雲:“老漢是何心行?” 師打雲:“也須吃棒。
” 乃雲:“看看正月初四,各各眉橫鼻豎。
笙歌拶碎須彌,聲色打翻酒具。
佛殿倒騎山門,鳥語惺惺分付。
且道分付個什麼?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個事分明本成現。
既是本成現,為什又有我人衆生壽者見?”喝一喝雲:“即此見聞非見聞,實無聲色可呈君。
”卓拄杖下座。
上堂。
問:“枝頭梅笑露全提,兩岸依依綠柳舒。
啼鳥一聲春漏洩,請師拈出祖師機。
” 師雲:“春風滿大地。
” 進雲:“恁麼則清風敲竹韻,紅日綴花梢。
” 師雲:“何處不風光。
” 進雲:“南湖波浪從今息,大家齊唱太平歌。
” 師雲:“更有事在。
” 問:“不待桃紅并柳綠,佳音早已遍皇都。
萬象回春即且置,劫前一段請宣敷。
” 師雲:“鴛鴦飛入金針裡,繡出雙雙上碧天。
” 進雲:“空王殿上泥牛吼,碧玉盤中木馬嘶。
” 師雲:“作麼生是木馬嘶的意旨?” 僧喝,師雲:“再喝喝看。
” 進雲:“不勞再勘。
” 師雲:“又與麼去也。
” 乃雲:“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雲門大師雖能耳裡着楔,眼裡挑筋,隻是不會祖師西來意。
且道祖師西來意作麼生會?”喝一喝下座。
豁然維那請上堂。
問:“拈出少林無孔笛,等閑吹出大家知。
且道誰是知音?” 師雲:“囫囵吞吐三千界。
” 進雲:“知音不在頻頻舉,達者須教暗裡驚。
” 師雲:“倒卓須彌任意行。
” 進雲:“恁麼熊耳山前金鳳舞,如庵堂上玉雞啼。
” 師雲:“誰是知音?” 僧喝,師便打。
乃拈起拄杖雲:“南湖拄杖子,跳上三十三天,築着帝釋鼻孔,将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
”複卓一卓雲:“仍教雲收霧卷,依舊杲日當空。
盡十方世界,若草若木,若僧若俗,若男若女,若長若幼,無不盡知盡見。
所以單提獨弄,隻貴眼親手辦;正按旁提,須是作者方知。
幾許言前取證,那容句外明機。
還他過量人,始行過量事。
且道作麼生是過量事?”良久雲:“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
” 元宵解制,董耀庭、姚公掄二居士領衆請上堂。
問:“結制解制即不問,如何是和尚為人處?” 師便棒。
進雲:“還有不費婆心者麼?” 師雲:“現成受用。
” 進雲:“恁麼則家家有路透長安。
” 師雲:“腳跟下一句作麼生道?” 僧便喝,師雲:“合取狗口。
” 乃雲:“去年十月十五日,諸方盡起模畫樣,謂之結制;今年正月十五日,處處瓦解冰消,謂之解制。
結時,将眼耳鼻舌身意縛作一團,抛入大冶紅爐,朝鍛暮煉,煉得冰消瓦解;及至解時,把八萬四千毛孔等閑撒開,一時放光現瑞,天雨四花,地搖六震,鳥語風聲,齊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令見者、聞者、聽者、受者、喜者、怒者,各各踴躍歡喜,曠劫無明,當下灰空,頓教一肩擔荷,直入千峰萬峰,眼徹四大海,腳踢五須彌,十字街頭,縱橫無礙,笙歌叢裡,任意優遊。
且道不動腳跟一句又作麼生?”遂卓拄杖雲:“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便下座。
上堂。
“情生智隔,念别差殊。
所以動靜乖張,閑忙得失,而不能澄清絕點。
是故道不屬知,知乃衆禍之門;心必由悟,悟乃迷源之本。
知本無方,道從何立?”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
豎起拂雲:“山僧拂子頭上,放大寶光,演說無量妙義,為汝諸人一音證據了也。
”複揮一揮雲:“假爾再運神通,鼓陣卒風暴雨,一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
正恁麼時,作麼生回避得去?看看各自眉毛還在眼上麼?”良久雲:“不是久經風浪者,難将大海作家鄉。
”卓拄杖下座。
觀察黃公百日之辰,孝子複仲請對靈升座。
僧問:“向上全提,當陽剖露。
即今薦親一句,請師酬唱。
” 師雲:“大衆證明。
” 進雲:“恁麼則觌體迥超生死外,人間天上任逍遙。
” 師雲:“且道黃老居士在什麼處?” 進雲:“森羅萬象齊稽首。
” 師雲:“森羅萬象且置,畢竟黃老居士面目在什麼處?” 僧呈坐具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 師雲:“切莫随他轉。
” 乃卓拄杖,喝一喝雲:“大衆還會麼?昔日釋迦老子離兜率,降皇宮,出母胎,說法度人。
即此一喝,秪如我護法闇齋黃老居士,出母胎,離襁褓,身長力大,知言識禮,學儒學佛,至于位及天垣,言政谏給,勒回風行八閩,掉臂聲頌匡廬,挂冠林下,穩坐七十餘年,名不易節,金湯無倦,亦知即此一喝也。
”又喝一喝雲:“這一喝,昔我天童密雲師翁,曾在太白峰頭招手,居士向長水岸畔點頭。
幸我師翁拽杖乘風,一葉抛泊于此,與老居士把手同行,入理深譚,舉個話頭,令參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雖然與麼,聞此一喝,頓放八識田中,亦沒交涉。
”又喝雲:“者一喝,即我現住荊溪龍池山本師和尚,與老居士道契三十餘年,始于桐月庵中說家裡話,後向曹山頂上起模畫樣,拽動四海衲子,一段瞻光有賴。
然我本師訊别一棹,禹門院裡掀翻祖翁窠窟,耕熟現前田地,雖千裡同風,猶未休道義之交。
故于己醜春,駕沒底船,泛桃花浪,得得到此,欲與老居士重結般若緣。
雖則面面相看,眼眼相觑,争奈未與親口道破這一喝在。
”又喝雲:“此一喝,自山僧到滮湖以來,三經寒暑,數次往還,常與促膝相談,或熱言冷語,或倒腹傾腸,惟商此一喝,更不談餘。
又謂自幼究心于此事,恨未得 地一聲,是為苦耳。
山僧有個末後句子,正欲叮咛,不料居士恁麼趁快,撩起便行。
倏忽百日竟辰,令公子抱孝踴泣,難報慈誨之恩,命山僧升此座,特為老居士指個安樂法門。
若也如斯會得,即此一喝,三喝四喝,八百千萬億喝,亦不離此一喝;即此一喝,分身百億,遍布十方,塵說刹說,無邊說,亦不曾說着一字。
如斯方始會得一喝不作一喝用。
”蓦拈拄杖雲:“衆中還見麼?且喜黃老居士來也,卻在山僧拄杖頭上,踴躍騰空,揚聲大叫雲:‘南湖長老不合恁麼鼓唇饒舌,将老夫生平事業一一盡情狼籍,緻使老夫胸中瓦解冰消,端居毗盧頂上,優遊
即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
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今日諸山禅碩,亦非從地湧出,亦非住在空中,于彈指頃,會集現前。
”蓦拈起拄杖雲:“衆中還知這個端的麼?”複卓一卓雲:“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說什麼釋迦多寶,拈來總與一串穿卻。
何故?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便下座。
上堂。
問:“三通鼓罷,簇簇上來,佛法人事,一時周畢。
秪如尼慧溫禅師雲:‘拄杖子不在手,苕帚柄聊與三十。
’且道過在什麼處?” 師打雲:“賞罰分明。
” 進雲:“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 師雲:“又被風吹别調中。
” 僧推香幾雲:“老漢是何心行?” 師打雲:“也須吃棒。
” 乃雲:“看看正月初四,各各眉橫鼻豎。
笙歌拶碎須彌,聲色打翻酒具。
佛殿倒騎山門,鳥語惺惺分付。
且道分付個什麼?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個事分明本成現。
既是本成現,為什又有我人衆生壽者見?”喝一喝雲:“即此見聞非見聞,實無聲色可呈君。
”卓拄杖下座。
上堂。
問:“枝頭梅笑露全提,兩岸依依綠柳舒。
啼鳥一聲春漏洩,請師拈出祖師機。
” 師雲:“春風滿大地。
” 進雲:“恁麼則清風敲竹韻,紅日綴花梢。
” 師雲:“何處不風光。
” 進雲:“南湖波浪從今息,大家齊唱太平歌。
” 師雲:“更有事在。
” 問:“不待桃紅并柳綠,佳音早已遍皇都。
萬象回春即且置,劫前一段請宣敷。
” 師雲:“鴛鴦飛入金針裡,繡出雙雙上碧天。
” 進雲:“空王殿上泥牛吼,碧玉盤中木馬嘶。
” 師雲:“作麼生是木馬嘶的意旨?” 僧喝,師雲:“再喝喝看。
” 進雲:“不勞再勘。
” 師雲:“又與麼去也。
” 乃雲:“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雲門大師雖能耳裡着楔,眼裡挑筋,隻是不會祖師西來意。
且道祖師西來意作麼生會?”喝一喝下座。
豁然維那請上堂。
問:“拈出少林無孔笛,等閑吹出大家知。
且道誰是知音?” 師雲:“囫囵吞吐三千界。
” 進雲:“知音不在頻頻舉,達者須教暗裡驚。
” 師雲:“倒卓須彌任意行。
” 進雲:“恁麼熊耳山前金鳳舞,如庵堂上玉雞啼。
” 師雲:“誰是知音?” 僧喝,師便打。
乃拈起拄杖雲:“南湖拄杖子,跳上三十三天,築着帝釋鼻孔,将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
”複卓一卓雲:“仍教雲收霧卷,依舊杲日當空。
盡十方世界,若草若木,若僧若俗,若男若女,若長若幼,無不盡知盡見。
所以單提獨弄,隻貴眼親手辦;正按旁提,須是作者方知。
幾許言前取證,那容句外明機。
還他過量人,始行過量事。
且道作麼生是過量事?”良久雲:“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
” 元宵解制,董耀庭、姚公掄二居士領衆請上堂。
問:“結制解制即不問,如何是和尚為人處?” 師便棒。
進雲:“還有不費婆心者麼?” 師雲:“現成受用。
” 進雲:“恁麼則家家有路透長安。
” 師雲:“腳跟下一句作麼生道?” 僧便喝,師雲:“合取狗口。
” 乃雲:“去年十月十五日,諸方盡起模畫樣,謂之結制;今年正月十五日,處處瓦解冰消,謂之解制。
結時,将眼耳鼻舌身意縛作一團,抛入大冶紅爐,朝鍛暮煉,煉得冰消瓦解;及至解時,把八萬四千毛孔等閑撒開,一時放光現瑞,天雨四花,地搖六震,鳥語風聲,齊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令見者、聞者、聽者、受者、喜者、怒者,各各踴躍歡喜,曠劫無明,當下灰空,頓教一肩擔荷,直入千峰萬峰,眼徹四大海,腳踢五須彌,十字街頭,縱橫無礙,笙歌叢裡,任意優遊。
且道不動腳跟一句又作麼生?”遂卓拄杖雲:“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
”便下座。
上堂。
“情生智隔,念别差殊。
所以動靜乖張,閑忙得失,而不能澄清絕點。
是故道不屬知,知乃衆禍之門;心必由悟,悟乃迷源之本。
知本無方,道從何立?”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
豎起拂雲:“山僧拂子頭上,放大寶光,演說無量妙義,為汝諸人一音證據了也。
”複揮一揮雲:“假爾再運神通,鼓陣卒風暴雨,一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
正恁麼時,作麼生回避得去?看看各自眉毛還在眼上麼?”良久雲:“不是久經風浪者,難将大海作家鄉。
”卓拄杖下座。
觀察黃公百日之辰,孝子複仲請對靈升座。
僧問:“向上全提,當陽剖露。
即今薦親一句,請師酬唱。
” 師雲:“大衆證明。
” 進雲:“恁麼則觌體迥超生死外,人間天上任逍遙。
” 師雲:“且道黃老居士在什麼處?” 進雲:“森羅萬象齊稽首。
” 師雲:“森羅萬象且置,畢竟黃老居士面目在什麼處?” 僧呈坐具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 師雲:“切莫随他轉。
” 乃卓拄杖,喝一喝雲:“大衆還會麼?昔日釋迦老子離兜率,降皇宮,出母胎,說法度人。
即此一喝,秪如我護法闇齋黃老居士,出母胎,離襁褓,身長力大,知言識禮,學儒學佛,至于位及天垣,言政谏給,勒回風行八閩,掉臂聲頌匡廬,挂冠林下,穩坐七十餘年,名不易節,金湯無倦,亦知即此一喝也。
”又喝一喝雲:“這一喝,昔我天童密雲師翁,曾在太白峰頭招手,居士向長水岸畔點頭。
幸我師翁拽杖乘風,一葉抛泊于此,與老居士把手同行,入理深譚,舉個話頭,令參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雖然與麼,聞此一喝,頓放八識田中,亦沒交涉。
”又喝雲:“者一喝,即我現住荊溪龍池山本師和尚,與老居士道契三十餘年,始于桐月庵中說家裡話,後向曹山頂上起模畫樣,拽動四海衲子,一段瞻光有賴。
然我本師訊别一棹,禹門院裡掀翻祖翁窠窟,耕熟現前田地,雖千裡同風,猶未休道義之交。
故于己醜春,駕沒底船,泛桃花浪,得得到此,欲與老居士重結般若緣。
雖則面面相看,眼眼相觑,争奈未與親口道破這一喝在。
”又喝雲:“此一喝,自山僧到滮湖以來,三經寒暑,數次往還,常與促膝相談,或熱言冷語,或倒腹傾腸,惟商此一喝,更不談餘。
又謂自幼究心于此事,恨未得 地一聲,是為苦耳。
山僧有個末後句子,正欲叮咛,不料居士恁麼趁快,撩起便行。
倏忽百日竟辰,令公子抱孝踴泣,難報慈誨之恩,命山僧升此座,特為老居士指個安樂法門。
若也如斯會得,即此一喝,三喝四喝,八百千萬億喝,亦不離此一喝;即此一喝,分身百億,遍布十方,塵說刹說,無邊說,亦不曾說着一字。
如斯方始會得一喝不作一喝用。
”蓦拈拄杖雲:“衆中還見麼?且喜黃老居士來也,卻在山僧拄杖頭上,踴躍騰空,揚聲大叫雲:‘南湖長老不合恁麼鼓唇饒舌,将老夫生平事業一一盡情狼籍,緻使老夫胸中瓦解冰消,端居毗盧頂上,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