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關燈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别,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滅,所有邊際。

    亦不能知菩薩衆海次第,菩薩衆海藏,菩薩衆海差别,菩薩衆海普入,菩薩衆海集,菩薩衆海散,所有邊際。

    亦不能知入衆生界,知衆生根,教化調伏諸衆生智,菩薩所住甚深自在,菩薩所入諸地諸道⑩,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善财童子于普賢菩薩毛孔刹中,或于一刹經于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劫,如是而行。

    亦不于此刹沒,于彼刹現,念念周遍無邊刹海,教化衆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是之時,善财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

    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刹等⑾,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注釋 ①唯然:相當于“是的”的意思。

     ②我我所心:即我心和我所心。

    “我心”,謂執有一實我體之心。

    “我所心”,謂執有一實有我所有事物之心。

     ③自他差别心:即自心和他心有所差别之心。

     ④無上:即無有超過之者。

    亦作無上菩提解。

     ⑤大志樂力:即大志意樂之力。

    “大志意樂”,是六種意樂之一。

    謂菩薩以六度所集之善根功德回施一切衆生,令其同得勝果,故稱大志意樂。

    大志意樂之力,稱大志樂力。

     ⑥平等清淨法身:即平等法身和清淨法身。

    “平等法身”,謂八地以上之菩薩,已證平等寂滅之真如,雖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亦能一時遍于十方世界,示現種種教化,作種種佛事,而無往來之想,亦無造作之想,故稱平等法身。

    “清淨法身”,指無諸染垢,非常清淨的法身,亦即佛身。

     ⑦成熟:和成就含義相仿。

    謂衆生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即謂之成熟。

     ⑧相好肢節:即兩臂、兩腿四肢關節都非常好看。

     ⑨邊際:原意為邊界、邊緣。

    此處是窮極、窮盡的意思,即無有能超越之者。

     ⑩諸地諸道:即菩薩十地、衆生輪回之六道等。

     ⑾刹等:即與一切佛土同等。

     譯文 這時候,普賢菩薩告訴善财童子說:善男子!你看到我這種神通力沒有? 善财童子回答說:是的,我已經看見了。

    大聖人!這種不可思議的大神通事,唯有如來才能夠知道。

     普賢菩薩告訴善财童子說:我于過去世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劫時,修菩薩行,求取一切智。

    在每一個劫時中,為了要清淨菩提心,因而承事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一切佛國土的微塵數佛。

    在每一個劫時中,為了積集一切智福德之具,故設立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廣大布施會,一切世間之人都使之聞聽、了知,凡是有什麼要求,都使之滿足。

    每一個劫時中,為了求得一切智法,故以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财物進行布施。

    每一個劫時中,為了求取佛智,故以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的城市、村莊、國土、王位、妻子、子女、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體、性命,作為布施。

    每一個劫時中,為了求取一切智中的首位,故以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的頭作為布施。

    每一個劫時中,為了求得一切智,故于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的如來住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卧具、飲食和湯藥等,一切所須全都奉施。

    同時在其正法之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那劫海之中,自己記得不曾于一念之間不随從佛教,也不曾于一念之間生起嗔害之心、我和我所之心、自他差别之心、遠離菩提之心,或者于生死流轉中起疲厭之心、懶惰之心、障礙之心、迷惑之心。

    隻是起一種至高無上的、堅不可壞的、能積集一切智助道之法的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莊嚴佛國土,以大悲心救濟衆生,教化他們,使他們獲得成就。

    我供養諸佛,侍奉善知識。

    為了求取正法,弘宣、護持正法,我一切内外全部都能割舍,乃至身體、性命亦不加吝啬。

    如果于一切劫海的長時中說其因緣,一切劫海的長時可以窮盡,這種因緣則說不窮盡。

     善男子!在我的法海之中,沒有一字、沒有一句不是施舍轉輪王的王位而求得之者,也沒有不是施舍一切所有而求得之者。

     善男子!我所以要求法,都是為救護一切衆生。

    我一心所想的,都是稀望一切衆生得聞此法。

    願以智慧之光普照世間,願為開示出世間的智慧,願使衆生都得安樂,願普遍稱贊一切諸佛的所有功德。

    我這樣的往昔因緣,于無量無數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劫海之中,也說不盡。

     因此,善男子!我以這樣的助道法之力、一切善根之力、大志意樂之力、修功德之力、如實地思惟一切法之力、智慧眼之力、佛威神之力、大慈悲之力、淨神通之力、善知識之力等,因而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淨之法身,又得此清淨無上之色身,超過一切世間,随順一切衆生心中的樂趣而示現身形,趣入所有的刹土,遍至任何地方,在各個世界示現神通,使見之者無不欣喜。

     善男子!你且看我這樣的色身。

    我這色身,是經曆了無數的劫海才得以成就的,是無數的千百億那由他劫時所難見難聞的。

     善男子!如有的衆生未種善根,或者隻有種極少的善根,甚至聲聞和菩薩,也還不能聽聞我的名字,更何況要見我的色身呢! 善男子!如有的衆生能夠聽聞得我的名字,就能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再退轉。

    如果見到、觸及到我的色身,如果能夠迎接或歡送我的色身,如果能暫時随逐我的色身,乃至隻是在夢中見到我的色身,聽到我的名字,也全部能這樣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再退轉。

    或者有的衆生能在一日一夜中思念于我,就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再退轉。

    或者在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無數的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劫時,思念于我而獲得此種成就。

    或者經曆百生,乃至無數的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生,思念于我而獲得此種成就。

    或者見我放大光明,或者見我震動佛國土,或者生起恐怖、畏懼之心,或者生起歡喜之心,都能得到如此成就。

     善男子!我以這樣的佛國土微塵數那樣多的方便之門,使一切衆生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再退轉。

     善男子!如有衆生能夠見到聽到我的清淨佛土的,就一定能夠出生于這清淨佛土中。

    如有衆生能夠見到聽到我的清淨色身的,就一定能夠出生于我的清淨色身之中。

    善男子!你應當觀察我這個清淨色身。

     這時候,善财童子觀察普賢菩薩的色身肢節都十分好看,每一個毛孔中都有許多不可言說的佛刹海,每一個佛刹海中,都有諸佛出興于世,許許多多大菩薩圍繞着他。

    又看到那一切刹海的種種建設、種種形狀、種種莊嚴、種種大山四周圍繞着、種種顔色的雲覆蓋了虛空,種種佛出興于世,示演種種正法。

    像這許多事情,各各有所不同。

    又看到普賢菩薩于每一個世界中,示現出一切佛國土微塵數的佛化身雲,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衆生,使他們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時善财童子又見自己的色身也在普賢菩薩身内的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衆生。

     又善财童子親近佛國土許許多多諸善知識,所得的善根、智慧、光明,比起所看到的普賢菩薩所得的善根,百分不及一分,千分不及一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之分,也不及一分。

    此善财童子從初發心直至得見普賢菩薩,其間所入一切佛刹海,比起如今于普賢菩薩一個毛孔中的一念之中所入的一切佛刹海,後者要超過前者許許多多不可言說的微塵數倍。

    和一毛孔一樣,一切毛孔也都是如此。

     善财童子于普賢菩薩毛孔的佛土中行走一步,要超過許許多多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世界。

    像這樣的行走,窮盡了未來的劫時,也不能了知普賢菩薩一個毛孔中許許多多如大海佛國土的前後次第、所藏的内容,各種佛國土的區别、普遍進入的情況,許許多多佛國土的形成、壞滅以及一切無窮無盡的莊嚴。

    亦不能了知多如大海一樣之佛的前後次第、所藏的内容,各種佛的區别、普遍悟入的情況,許許多多佛的出世,佛的寂滅以及無窮無盡的佛。

    也不能了知多如大海一樣的菩薩衆的前後次第、所藏的内容,菩薩衆的區别、普遍證入的情況,菩薩衆的結集,菩薩衆的離散,以及無窮無盡的菩薩衆。

    也不能了知進入衆生界、了知衆生根、教化調伏一切衆生的智慧,菩薩所住的甚深自在之處,菩薩所入的一切地、一切道,像這樣猶如大海一樣無窮無盡的事。

     善财童子在普賢菩薩的毛孔國土中,或者對于一個國土,經過一個劫時,如此而修行,乃至經過不可言說的佛國土微塵數劫時,如此而修行。

    也不于這個國土湮沒,于那個國土示現。

    一念接着一念,普遍于無窮無盡的國土,教化衆生,使他們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此之時,善财童子就先後得到普賢菩薩許許多多如大海一樣的一切行願,與普賢菩薩同等,與一切佛同等。

    一身充滿一切世界,與一切世界的佛國土同等、修行同等、獲得正覺同等、得神通同等、轉法輪同等、得辯才無礙同等、言辭同等、音聲同等、十力四無畏同等、佛所居住之所同等、大慈悲同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等全都同等。

     原典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即說頌言: 汝等應除諸惑垢,一心不亂而谛聽①; 我說如來具諸度②,一切解脫真實道③。

     出世調柔勝丈夫④,其心清淨如虛空; 恒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滅癡暗。

     如來難可得見聞,無量億劫今乃值; 如優昙華⑤時一現,是故應聽佛功德。

     随順世間諸所作,譬如幻士⑥現衆業; 但為悅可衆生心,未曾分别起想念。

     爾時,諸菩薩聞此說已,一心渴仰,唯願得聞如來世尊真實功德。

    鹹作是念,普賢菩薩具修諸行,體性清淨,所有言說皆悉不虛,一切如來共所稱歎。

    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爾時,普賢菩薩功德智慧具足莊嚴,猶如蓮華,不着三界一切塵垢。

    告諸菩薩言:汝等谛聽,我今欲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

    即說頌言: 佛智廣大同虛空,普遍一切衆生心; 悉了世間諸妄想,不起種種異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衆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師,念念示現無邊事。

     随衆生心種種行,往昔諸業誓願力; 令其所見各不同,而佛本來無動念。

     或有處處見佛坐,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淨,無量劫中不見佛。

     或有信解⑦離慢⑧,發意即得見如來; 或有谄诳不淨心⑨,億劫尋求莫值遇。

     或一切處聞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悅; 或有百千萬億劫,心不淨故不聞者。

     或見清淨大菩薩⑩,充滿三千大千界; 皆已具足普賢行,如來于中俨然坐。

     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淨; 毗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

     或見蓮華勝妙刹,賢首如來住在中; 無量菩薩衆圍繞,皆悉勤修普賢行。

     或有見佛無量壽⑾,觀自在等所圍繞; 悉已住于灌頂地⑿,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見此三千界,種種莊嚴如妙喜⒀; 阿如來⒁住在中,及如香象⒂諸菩薩。

     或見月覺大名稱⒃,與金剛幢菩薩等; 住如圓鏡妙莊嚴,普遍十方清淨刹。

     或見日藏⒄世所尊,住善光明清淨土; 及與灌頂諸菩薩⒅,充遍十方而說法。

     或見金剛大焰佛,而與智幢菩薩⒆俱; 周行一切廣大刹,說法除滅衆生翳⒇。

     一一毛端(21)不可說,諸佛具相三十二; 菩薩眷屬共圍繞,種種說法度衆生。

     或有觀見一毛孔,具足莊嚴廣大刹; 無量如來悉在中,清淨佛子皆充滿。

     或有見一微塵内,具有恒沙佛國土; 無量菩薩悉充滿,不可說劫修諸行。

     或有見一毛端處,無量塵沙諸刹海; 種種業起各差别,毗盧遮那轉法輪。

     或見世界不清淨,或見清淨寶所成; 如來住壽無量時,乃至涅槃諸所現。

     普遍十方諸世界,種種示現不思議; 随諸衆生心智業(22),靡不化度令清淨。

     如是無上大導師(23),充滿十方諸國土; 示現種種神通力,我說少分汝當聽。

     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不可思議劫; 或見今始為菩薩,十方利益諸衆生。

     或有見此釋師子(24),供養諸佛修行道; 或見人中最勝尊(25),現種種力神通事。

     或見布施或持戒,或忍或進或諸禅; 般若方便願力智(26),随衆生心皆示現。

     或見究竟波羅蜜(27),或見安住于諸地; 總持三昧神通智(28),如是悉現無不盡。

     或現修行無量劫,住于菩薩堪忍位(29); 或現住于不退地(30),或現法水灌其頂。

     或現梵釋護世身(31),或現刹利婆羅門; 種種色相所莊嚴,猶如幻師現衆像。

     或現兜率始降神(32),或見宮中受嫔禦(33); 或見棄舍諸榮樂,出家離俗行學道。

     或見始生或見滅,或見出家學異行; 或見坐于菩提樹,降伏魔軍成正覺。

     或有見佛始涅槃,或見起塔遍世間; 或見塔中立佛像,以知時故如是現。

     或見如來無量壽,與諸菩薩授尊記; 而成無上大導師,次補住于安樂刹(34)。

     或見無量億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槃; 或見今始成菩提,或見正修諸妙行。

     或見如來清淨月(35),在于梵世(36)及魔宮(37)自在天宮(38)化樂宮(39),示現種種諸神變。

     或見在于兜率宮,無量諸天共圍繞; 為彼說法令歡喜,悉共發心供養佛。

     或見住在夜摩天(40),忉利(41)護世(42)龍神(43)處; 如是一切諸宮殿,莫不于中現其像。

     于彼然燈世尊所,散華布發(44)為供養; 從是了知深妙法,恒以此道化群生。

     或有見佛久涅槃,或見初始成菩提; 或見住于無量劫,或見須臾即滅度。

     注釋 ①谛聽:意謂仔細地聽、認真地聽。

     ②諸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

     ③真實道:即誠實而無虛假之道。

     ④調柔勝丈夫:“調柔”,即調順、調伏的意思。

    調順、馴服殊勝的丈夫(剛強的男子漢),稱為調柔勝丈夫。

     ⑤優昙華:亦作優昙跋羅華,略稱昙華。

    意譯靈瑞華等。

    此花屬于桑科中之隐花植物,産于喜馬拉雅山麓、德幹高原及斯裡蘭卡等地。

    樹幹高三公尺餘,葉有兩種,一平滑,另一粗糙,皆長十至十八公分,尖端細長。

    雌雄異花,花托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十餘個聚生于樹幹,雖可食用而味不佳。

    世稱三千年開花一度,若佛出世,以其有大福德力,能感得此花開放。

    因其稀有難遇,佛經中常以此花比喻遇佛出世之難。

     ⑥幻士:亦稱幻師、幻人、幻術師等。

    即行幻術之人,能于無實在之物而變現之。

     ⑦信解:即對于佛所說法起信、生解。

    又初信後解,亦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