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門達者

關燈
回故所呢?”達磨于是叫他到水邊觀其水中倒影,隻見一大士屹立在水中,在華貴的寶蓋下,散射着圓融慈祥的光輝。

    善慧便笑着對達磨說:“熔爐的風箱邊總是堆滿了廢鐵,良醫的門前往往擠滿了求醫的病人,普度衆生為一大事,怎能思慕那天堂之樂呢?”達磨于是手指松山頂說:“你可依此而居。

    ”善慧大士從此躬耕而居。

    他有一偈說: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有人來偷善慧大士種的菽麥瓜果,大士就裝滿了籃籠給他拿去。

    他日間進行勞作,夜晚則修禅入定。

    有一次在禅定中見到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放光照射其體,大士就說:“我如果得首楞嚴定,就舍去田宅,開設無遮大會。

    ”大通二年(公元五二八年),大士拍賣妻子,得錢五萬,用來營辦法會。

    其時有慧集法師聞法開悟,說:“我師善慧實是彌勒的化身。

    ”大士恐怕此言會迷惑衆生,于是呵責慧集出言不慎。

     大通六年(公元五三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善慧大士遣弟子傅暀緻書于梁高祖。

    書說:“雙林樹下善慧大士敬禀國主救世菩薩:今欲條陳上、中、下三善,希能接受和護持。

    其上善大略以虛懷為根本,以不着為宗旨,以無相為因,涅槃為果。

    其中善大略以治身為根本,以治國為宗旨,以天上人間的安樂為果報。

    其下善大略以護養衆生為主,不使他們自相殘殺,令普天下百姓都吃齋向佛。

    今聞皇帝崇信佛法,想發表我的一些粗淺看法,一直未能如願,故遣弟子前來投書。

    ”傅暀先把書投給太樂令何昌,何昌說:“慧約國師還不曾啟奏皇上,傅翕既是平民又非長老,怎麼毫不謙卑,豈敢呈達皇上?”傅暀燒手攔路,希望何昌幫忙。

    何昌于是馳往同泰寺詢問皓法師的意見,皓法師勸他速呈。

    何昌便在二月二十一日進書皇帝,帝閱覽後立即遣诏迎請傅翕。

     傅翕來後,帝問:“曾經師事過誰呢?”傅翕說:“我既無師從,亦無來曆。

    ”昭明說:“大士何不談談佛法呢?”大士說:“佛法正如菩薩所說,既非長亦非短,既非廣亦非狹,既非有邊亦非無邊,不着任何一邊,正理如如,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帝又問:“什麼是佛法真谛呢?”大士說:“心息而不滅。

    ”帝說:“若息而不滅,那就是有色,有色就不能超脫。

    若如此,居士不免流俗。

    ”大士說:“臨财不貪,臨威不懼。

    ”帝說:“居士很識事體。

    ”大士說:“一切佛法都不落有無。

    ”帝說:“謹受居士法旨。

    ”大士說:“大千世界,一切有形的存在最終都要化入虛空;百川之流,最終都要流入大海;無量妙法,最終都要複歸真如。

    如來為什麼能在三界九十六道中最為優勝呢?因為他視芸芸衆生有如赤子,有如自身;他視天下非道不足以安,非理不足以樂。

    ”武帝聽了默然無聲,大士便告辭退下。

    另一天,武帝請大士在壽光殿講《金剛經》,大士登座,拿着拍闆唱經,成四十九頌。

     大同五年(公元五三九年),善慧大士奏聞武帝,在自己住的松山頂創立佛寺,因門前雙梼樹而命名為雙林寺。

    雙梼樹根枝相連,祥雲缭繞,有雙鶴栖止在上面。

    太清二年(公元五四八年),大士發誓絕食,要在佛誕日焚身供養。

    到那一天,有僧俗六十多人代替大士不食燒身,有三百人刺心瀝血和香,他們力請大士住世,大士慈心聽從了他們。

    承聖三年(公元五五四年)大士又舍去家資為衆生供養三寶,而說偈說: 傾舍為群品,奉供天中天; 仰祈甘露雨,流澍普無邊。

     陳天嘉二年(公元五六一年),善慧大士繞着雙梼樹行走,感到西天七佛相伴随,釋迦牟尼引前,維摩诘居士接後。

    釋迦世尊幾次回過頭來對大士說:“替補我的位置,續我慧命。

    ”這時山上忽然湧起朵朵黃雲,盤旋若蓋,因此又稱此山為雲黃山。

    這時有慧和法師無病而亡,嵩頭陀(達磨)亦在柯山靈岩寺入滅。

    大士預示說:“嵩公已在兜率天等我,我決不可多留塵世了。

    ”當時四周樹木正當蔥茏,忽然枯悴。

     太建元年(公元五六九年)己醜四月二十四日示衆說:“此身體甚可厭惡,它是諸多痛苦和煩惱之淵薮。

    務必慎重三業(身之所作,口之所語,意之所思),精勤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一旦墜入地獄,很難得到解脫,常常需要忏悔。

    ”又說:“我滅世之後,不能移動我睡的床,第七天有一位法猛上人會拿着我的畫像和鐘來此鎮守。

    ”弟子問:“師父滅世後的形體該怎麼處理?”大士說:“就在松山頂焚燒。

    ”又問:“燒不成怎麼辦?”大士說:“千萬不要棺斂。

    隻要壘土做壇,然後移屍到上面,并在周圍豎起屏風,用绛紗覆蓋,上面即可建成浮圖(塔),把彌勒像亦放在下面。

    ”又問:“諸佛涅槃的時候都要說自己功德,師父的發迹可以說給我們聽聽嗎?”大士說:“我從第四兜率天降生這世界來度你等,補續釋迦世尊的慧命。

    傅普敏是文殊化生,慧集是觀音降世,何昌是阿難,一同來輔助我普度衆生。

    《大品經》說:‘有菩薩從兜率天來,根性猛利,有般若智慧。

    ’那就應在我身。

    ”說完,趺坐而逝。

    世壽七十三。

     大士滅世不久,果然有一位法猛師來到,拿着彌勒像和九乳鐘留此鎮守,須臾不見了影蹤。

    大士有十多件道具今都還在。

    後晉天福九年(公元九四四年)六月十七日,錢王遣使揭開塔墓,取出大士的靈骨一十六片,呈紫金色。

    還取出了大士的道具,如今都保存在本府城南的龍山建華寺。

    仍把大士的靈骨塑成像用來供養。

     天台豐幹禅師 原典 天台豐幹禅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居天台山國清寺。

    剪發齊眉,衣布裘。

    人或問佛理,止答“随時”二字。

    嘗誦唱道歌,乘虎入松門,衆僧驚畏。

    本寺廚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二人執爨終日晤語,潛聽者都不體解,時謂“風狂子”,獨與師相親。

     一日,寒山問:“古鏡不磨,如何照燭?”師曰:“冰壺無影像,猿猴探水月。

    ”曰:“此是不照燭也,更請師道。

    ”師曰:“萬德不将來,教我道什麼?”寒、拾俱禮拜。

    師尋獨入五台山巡禮,逢一老翁,師問:“莫是文殊否?”曰:“豈可有二文殊?”師作禮未起,忽然不見。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