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相忏悔,使你們滅除三世的罪業,得到三業清淨。
善知識!大家都随我念。
衆人一齊念道: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愚迷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诳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驕诳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嫉妒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善知識!上面大家念的就是無相忏悔。
什麼叫忏?什麼叫悔?忏,就是忏過去的罪過。
從前所有的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過,全部都忏,永不再起,這叫作忏。
悔,就是悔以後的過失。
從今以後,所有的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過,現在已經覺悟,全部永遠斷絕,永不再犯,這叫作悔。
所以稱作忏悔。
“凡夫俗人愚昧迷誤,隻是忏他們過去的罪,不知悔他們以後的過。
因為不悔,從前的罪沒有消滅,後來的過就又産生了。
既然從前的罪沒有消滅,後來的過又再産生,怎能叫作忏悔? “善知識!既然忏悔完畢,我與大家一起發四弘誓願,大家都要用心認真地聽:自心衆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不是都說了‘衆生無邊誓願度’嗎?這麼說,并不是說要由惠能度。
善知識!所謂衆生心,就是所說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像這些心,都是衆生。
大家都必須自性自度,這叫真度。
” 原典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衆生,将正見度。
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衆生,各各自度。
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
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将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
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即常能下心,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
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衆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
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财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着,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衆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
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
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
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内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總随我道:‘于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
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
為自心迷,不見内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
汝等聽說,令汝等于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是諸法,在自性中。
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
世人性常浮遊,如彼天雲。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
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現。
見性之人,亦複如是。
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
善知識!大家都随我念。
衆人一齊念道: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愚迷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诳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驕诳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弟子們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污。
從前所有的惡業、嫉妒等罪過,全都忏悔,願它們立即消滅,永不再起。
“善知識!上面大家念的就是無相忏悔。
什麼叫忏?什麼叫悔?忏,就是忏過去的罪過。
從前所有的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過,全部都忏,永不再起,這叫作忏。
悔,就是悔以後的過失。
從今以後,所有的惡業,愚迷、驕诳、嫉妒等罪過,現在已經覺悟,全部永遠斷絕,永不再犯,這叫作悔。
所以稱作忏悔。
“凡夫俗人愚昧迷誤,隻是忏他們過去的罪,不知悔他們以後的過。
因為不悔,從前的罪沒有消滅,後來的過就又産生了。
既然從前的罪沒有消滅,後來的過又再産生,怎能叫作忏悔? “善知識!既然忏悔完畢,我與大家一起發四弘誓願,大家都要用心認真地聽:自心衆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不是都說了‘衆生無邊誓願度’嗎?這麼說,并不是說要由惠能度。
善知識!所謂衆生心,就是所說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像這些心,都是衆生。
大家都必須自性自度,這叫真度。
” 原典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衆生,将正見度。
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衆生,各各自度。
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
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将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
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即常能下心,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
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衆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
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财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着,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衆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
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
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
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内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總随我道:‘于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
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
為自心迷,不見内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
汝等聽說,令汝等于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是諸法,在自性中。
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
世人性常浮遊,如彼天雲。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
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現。
見性之人,亦複如是。
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