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空義的宣揚
關燈
小
中
大
世尊告曰:“雲何,尼揵子!轉輪聖王當複老乎?亦當頭白、齒落、皮緩、面皺耶?”
尼揵子報曰:“沙門瞿昙!雖有此語;如我義者,色者是常。
” 世尊告曰:“汝善思維而後報之,前之與後義不相應。
但具論聖王當複老乎?亦當頭白、齒落、皮緩、面皺耶?” 尼揵子報曰:“轉輪聖王許使老。
” 世尊告曰:“轉輪聖王常能于己國得自由,何以故不能卻老、卻病、卻死?我不用老、病、死,我是常之,應欲使然者,其義可乎?” 是時,尼揵子默然不對,愁憂不樂,寂然不語。
是時,尼揵子身體汗出,汗污衣裳,亦徹坐處,乃至于地。
世尊告曰:“尼揵子!汝在大衆中而師子吼:‘汝等童子共我至瞿昙所,與共論議,當降伏,如捉長毛之羊,随意東西,而無疑難;亦如大象入深水中,随意自遊,亦無所畏;亦如兩健丈夫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轉側。
’又複汝說:‘我常能論害大象,如此梁柱草木斯皆無情,與共論議能使屈伸低仰,亦能使腋下流汗。
’” 爾時,世尊舉三法衣[15],示尼揵子曰:“汝觀如來腋無流汗,然汝今日返更有汗,乃徹乎地。
”是時,尼揵子複默然不對。
爾時,有童子名頭摩[16],集在彼衆中。
是時,頭摩童子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有所施行,亦欲所說。
” 世尊告曰:“随意說之。
” 頭摩童子白佛言:“猶如去村落不遠有好浴池,然彼浴池有蟲饒腳。
然村落人民,男女大小往至浴池所,而出此蟲,各各以瓦石取此蟲,打之傷破手腳,彼蟲意欲還入水者,終無此事。
此尼揵子亦複如是,初意猛盛,與如來共論,心懷妒意,兼抱憍慢。
如來盡以除之,永無有餘。
此尼揵子更終不能重至如來所而共論議。
” 是時,尼揵子語頭摩童子曰:“汝今愚惑,不别真僞,亦不與汝共論,乃與沙門瞿昙共論。
”是時,尼揵子白佛言:“唯問義理,當更說之。
” 世尊告曰:“雲何,尼揵子!轉輪聖王欲使老、病、死不至,可得爾乎?彼聖大王果此願耶?” 尼揵子報曰:“不果此願也。
” “欲使有此色,欲使無此色,可果乎?” 尼揵子報曰:“不果也,瞿昙!” 世尊告曰:“雲何,尼揵子!色者是常,為是無常?” 尼揵子報曰:“色者無常。
” “設複無常,為變易法,汝複見此是我,許我是彼有乎?” 對曰:“不也,瞿昙!” “痛、想、行、識為是常,為是非常?” 對曰:“無常。
” 世尊告曰:“設複無常,為變易之法,汝頗見有乎?” 對曰:“無也。
” 世尊告曰:“此五盛陰是常、無常也?” 尼揵子報曰:“無常也。
” 佛言:“設複無常,為變易法,汝頗見有乎?” 對曰:“無也。
” “雲何,尼揵子!汝言是常,此理不與義相違乎?” 是時,尼揵子白世尊言:“我今愚癡,不别真谛,乃興此懷,與瞿昙共論,言色是常,猶如猛獸師子遙見人來,有恐怖心乎?終無此事!今日如來亦複如是,無有毫牦。
我今狂惑,未明深義,乃敢觸娆,沙門瞿昙所說過多,猶如盲者得眼,聾者徹聽,迷者見路,無目者見色。
沙門瞿昙亦複如是,無數方便而為說法。
我今自歸沙門瞿昙、法、比丘僧。
自今已後盡形壽,聽為優婆塞[17],不複殺生。
唯願瞿昙及比丘僧,當受我請!欲飯佛及比丘僧。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尼揵子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座起,繞佛三匝,頭面禮足而去。
往詣毗舍離童子所,到已,語童子曰:“汝等所應供養我具,當以時給我,莫以非時[18]。
我今請沙門瞿昙及比丘僧,明當飯之。
” 是時,諸童子各辦飲食之具,持用與之。
是時,尼揵子即以其夜,辦種種甘馔飲食,敷好坐具,而白:“時到,今正是時,唯願屈神!” 是時,世尊到時,着衣持缽,将諸比丘僧入毗舍離,往至尼揵子家,到已就座,及比丘僧各次第坐。
是時,尼揵子已見佛、比丘僧坐定,自手斟酌,行種種飲食,見佛、比丘僧食訖,行清淨水,便取一小座,在如來前坐,欲得聞法。
爾時,世尊漸與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穢惡,淫不淨行,出要為樂。
爾時,世尊已見尼揵子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盡與彼尼揵子說之。
是時,尼揵子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祠祀火為上,詩書頌為首; 人中王為最,衆流海為源。
星中月為明,光明日最勝; 上下及四方,諸地所出物。
天及人民類,佛為無上尊; 欲求其德者,三佛[19]為最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從座起而去。
是時,尼揵子五百弟子聞師受佛教化,聞已,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大師,雲何師宗瞿昙?”是時,諸弟子出毗舍離城,在中道立。
是時,尼揵子欲至佛所聽法。
是時,世尊與尼揵子說法,助令歡喜。
尼揵子聞法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是時,尼揵子弟子遙見師來,各各自相謂言:“此沙門瞿昙弟子今着道來,各各取瓦石而打殺之。
” 時,諸童子聞尼揵子為弟子所殺,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諸童子白世尊言:“如來所可教化尼揵子者,今為弟子所殺。
今已命終為生何處?” 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結[20]使滅,成須陀洹,必盡苦際。
今日命終生三十三天,彼見彌勒佛已,當盡苦際。
此是其義,當念修行。
” 爾時,諸童子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尼揵子至世尊所,捔論議,還以己論而自縛,來受如來化。
夫見如來者終無虛妄,猶如有人入海取寶,必有所克獲,終不空還。
此亦如是,其有衆生至如來所者,要得法寶,終不空還。
” 爾時,世尊與諸童子說微妙[21]法,使令歡喜。
爾時,諸童子從佛聞法已,即從座起,繞佛三匝,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諸童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注釋 [1]此經叙說了尼揵子與佛論議無常空理,也反映了佛教與外道的論争。
[2]毗舍離:Vesālī,又作吠舍離,為跋耆國離車族的都城,位于拘薩羅的東南。
[3]馬師:Assaji,又作阿說示、阿濕縛氏多,譯為馬勝、馬師,以威儀端正而得名。
佛陀于鹿野苑初轉法輪,最初化度的五比丘之一。
[4]薩遮尼揵子:SaccakaNigranthaputra,意為離系派之徒薩遮迦。
尼揵意為離三界系縛,其特點為修裸形塗灰等離系的苦行,為六大外道派别之一。
[5]梵志:立志求生梵天之人。
梵為清淨之意。
[6]瞿昙沙門:瞿昙Gautama,為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譯為日,或甘蔗。
沙門,譯為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的通稱。
[7]童子:梵語究摩羅、鸠摩羅迦。
為八歲以上未冠者的總稱。
[8]力士:即大力之士夫。
拘屍那城有力士一族。
[9]論議:即問答而分别諸法。
[10]丈夫:指勇健之人,即勇進正道修行不退之人。
[11]講堂:說法講經的堂舍。
[12]雪抟:即雪團。
[13]密迹金剛力士:Guhyapāda,又作密迹力士、金剛密迹、密迹、密迹金剛、秘密主等。
是手持金剛武器警固佛的夜叉神的總稱。
密迹,因其常親近佛聞佛秘密事迹的本誓,故名。
[14]金剛之杵:即金剛杵,梵語伐折羅。
原為印度的兵器。
因其堅利以标其智可以斷煩惱伏惡魔,以金石或木材造作,有大中小三種。
[15]三法衣:即安陀會、郁多羅僧、僧伽黎。
安陀會,譯為中着衣,五條制成,是平常起卧時穿着的;郁多羅僧,譯為上衣,七條制成,是做法事入衆時所披挂的;僧伽黎,譯為衆聚時衣,又稱為大衣,由九條至二十五條制成,是做大法會,或是奉召入王宮時所穿着的。
[16]頭摩:Dummukha,又作突目佉,離車族人,為離系外道薩遮尼揵子之徒。
[17]優婆塞:譯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為四衆或七衆之一。
[18]非時:晨朝至日中為時,日中至後夜為非時。
此是不該進食之時。
[19]三佛:即法佛、報佛、化佛。
[20]三結:又作初果三結。
結,即見惑,衆生由此見惑結縛,不能出離生死。
聲聞之人斷盡此惑,即證初果須陀洹,故稱初果三結。
即(一)有身見結,(二)戒禁取結,(三)疑結。
此三結為見惑中之最甚者,故為見惑之總稱,能斷此三結,則證預流果,得不堕法,定趣菩提。
[21]微妙:法體玄幽為微,絕思議為妙。
譯文 三三二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毗舍離城外的林中,與大比丘們五百人在一起。
當時,馬勝尊者來到毗舍離城時,身着袈裟手持缽盂,入城乞食。
這時,薩遮尼揵子遠遠看見馬勝前來,就上前對馬勝說:“你的導師演說什麼教義?有什麼教訓呢?用什麼教誡來向弟子說法呢?” 馬勝答道:“梵志!色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
這些是智慧之人所修學的。
受、想、行、識是無常,這五盛陰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
你所要知道的,我的導師教誡我們的教義就是這些,為諸弟子演說的就是這些教義。
” 這時,尼揵子用雙手掩住耳朵,這樣說道:“停!停!馬勝!我不願意聽聞這些話。
假使瞿昙沙門有這些教義,我實在不願聞聽。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的教義為色是常,沙門的教義卻是無常。
哪天能見到瞿昙沙門與他一同辯論義理?要除去沙門瞿昙的颠倒心。
” 當時,毗舍離城有五百位童子聚集在一起,想要進行論辯。
這時,尼揵子前往來到五百位童子的處所,對童子們說:“你們都來,一起去到沙門瞿昙的處所。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意欲和那沙門瞿昙進行論辯,使那沙門得以見到真理的正确之路。
沙門所演說的為色是無常,而我的教義為色是常。
猶如健壯的大力士手執長毛羊,随意拿東拿西,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也是如此,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随我捉拿抛舍而毫無難處。
猶如兇暴的猛象有六隻大牙,在深水之中嬉戲,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也是如此,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也毫無難處。
猶如兩個健壯的大丈夫捉抓一個弱劣之人,放在火上燒炙,随意翻轉,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也是毫無難處。
我在論議之中尚能使大象害怕,何況人呢?還能指使象往東、往西、往南、往北,難道還不能指使人嗎?現在這座講堂的梁柱是無情之物,我尚能使其翻轉動,何況與人一同論辯而取勝呢?我要讓他血從面孔流出而命終。
” 其中有的童子這樣說:“尼揵子終歸不能與沙門論辯,隻怕沙門瞿昙與尼揵子論辯。
”有的童子這樣說:“沙門不能與尼揵子論辯,尼揵子能與沙門一同論辯。
”這時,尼揵子便産生了這種念頭:假使沙門瞿昙論說其義,猶如馬勝比丘所言,那麼,我就足可以相抗衡,如果再有其他教義,聽聞之後我也能知曉應對。
這時,尼揵子帶領着五百位童子,前後圍繞地前往來到世尊的處所,一起問訊世尊後,便在一旁坐定。
這時,尼揵子對世尊說:“瞿昙!你有什麼教誡呢?用什麼教誡訓示諸弟子呢?” 佛告訴尼揵子說:“我所說的教誡是:色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受、想、行、識以及五盛陰全都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是無我,無我是空,空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我教誡的義理就是這些。
” 尼揵子回答說:“我不願意聽聞這些主張。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的教誡其義理為色是常。
” 世尊對他說:“你現在暫且專注心意,思考那奧妙的義理,然後再演說一下。
” 尼揵子回答道:“我現在所說的色是常,這五百位童子的主張也是這樣。
” 世尊對他說:“你現在所說的色是常,這五百位童子的主張也是這樣。
” 世尊又問他道:“你現在以自己的辯才來解說義理,為什麼還要帶這五百位童子來呢?” 尼揵子反問說:“我現在說色是常,你有怎樣的論述呢?” 世尊對他說:“我現在說色是無常,也是無我。
全是權巧假借和合才有這色,它也不是真實,不固、不牢猶如雪團,這是磨滅之法,是變易之法。
你今日方才所說的色是常,我反過來問你,請随意回答我。
尼揵子!轉輪聖王返回到自己國中能自在無礙嗎?另外,能使不能解脫的給予解脫,已經解脫的再給予系縛,那大王可以這樣做嗎?” 尼揵子答道:“這聖王有這般自在之力,不應殺的能夠殺掉,不應系縛的給予系縛。
” 世尊問道:“尼揵子!轉輪聖王也應當衰老嗎?也應當頭白、面皺、衣裳污垢嗎?”這時,尼揵子默然不答。
世尊再三詢問他,他還是一再默然不答。
這時,密迹金剛力士手執金剛杵,在虛空之中對他說:“你現在不回答問題,就在如來面前把你的頭打破成七份!” 當時,世尊對尼揵子說:“你現在看看虛空之中。
” 尼揵子這時仰觀虛空之中,看見密迹金剛力士,又聽到空中傳來的話:“假使你不回答如來的問題,就要把你的頭打破成七份!”他看到之後驚恐萬分,毛發都豎起,對世尊說:“隻希望瞿昙救助于我,現在再有問題一定回答!” 世尊問道:“尼揵子!轉輪聖王也要衰老嗎?也要頭發變白、牙齒脫落、皮膚松弛、面有皺紋嗎?” 尼揵子答道:“沙門瞿昙!雖然如你所說,但我的教義還是認為色是常。
” 世尊問道:“你好好想想,而後再回答,前者與後面的義理不相關聯。
隻論述聖王也要衰老嗎?也要頭發變白、牙齒脫落、皮膚松弛、面有皺紋嗎?” 尼揵子答道:“轉輪聖王也許會衰老。
” 世尊問他說:“轉輪聖王在自己國中可以常得自由無礙,什麼緣故不能除去老、除去病、除去死呢?聖王能不老、病、死?他是恒常的,就應當讓他免除老、病、死,這樣合理嗎?” 當時,尼揵子默然不答,憂愁不樂,寂
” 世尊告曰:“汝善思維而後報之,前之與後義不相應。
但具論聖王當複老乎?亦當頭白、齒落、皮緩、面皺耶?” 尼揵子報曰:“轉輪聖王許使老。
” 世尊告曰:“轉輪聖王常能于己國得自由,何以故不能卻老、卻病、卻死?我不用老、病、死,我是常之,應欲使然者,其義可乎?” 是時,尼揵子默然不對,愁憂不樂,寂然不語。
是時,尼揵子身體汗出,汗污衣裳,亦徹坐處,乃至于地。
世尊告曰:“尼揵子!汝在大衆中而師子吼:‘汝等童子共我至瞿昙所,與共論議,當降伏,如捉長毛之羊,随意東西,而無疑難;亦如大象入深水中,随意自遊,亦無所畏;亦如兩健丈夫捉一劣者,在火上炙,随意轉側。
’又複汝說:‘我常能論害大象,如此梁柱草木斯皆無情,與共論議能使屈伸低仰,亦能使腋下流汗。
’” 爾時,世尊舉三法衣[15],示尼揵子曰:“汝觀如來腋無流汗,然汝今日返更有汗,乃徹乎地。
”是時,尼揵子複默然不對。
爾時,有童子名頭摩[16],集在彼衆中。
是時,頭摩童子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有所施行,亦欲所說。
” 世尊告曰:“随意說之。
” 頭摩童子白佛言:“猶如去村落不遠有好浴池,然彼浴池有蟲饒腳。
然村落人民,男女大小往至浴池所,而出此蟲,各各以瓦石取此蟲,打之傷破手腳,彼蟲意欲還入水者,終無此事。
此尼揵子亦複如是,初意猛盛,與如來共論,心懷妒意,兼抱憍慢。
如來盡以除之,永無有餘。
此尼揵子更終不能重至如來所而共論議。
” 是時,尼揵子語頭摩童子曰:“汝今愚惑,不别真僞,亦不與汝共論,乃與沙門瞿昙共論。
”是時,尼揵子白佛言:“唯問義理,當更說之。
” 世尊告曰:“雲何,尼揵子!轉輪聖王欲使老、病、死不至,可得爾乎?彼聖大王果此願耶?” 尼揵子報曰:“不果此願也。
” “欲使有此色,欲使無此色,可果乎?” 尼揵子報曰:“不果也,瞿昙!” 世尊告曰:“雲何,尼揵子!色者是常,為是無常?” 尼揵子報曰:“色者無常。
” “設複無常,為變易法,汝複見此是我,許我是彼有乎?” 對曰:“不也,瞿昙!” “痛、想、行、識為是常,為是非常?” 對曰:“無常。
” 世尊告曰:“設複無常,為變易之法,汝頗見有乎?” 對曰:“無也。
” 世尊告曰:“此五盛陰是常、無常也?” 尼揵子報曰:“無常也。
” 佛言:“設複無常,為變易法,汝頗見有乎?” 對曰:“無也。
” “雲何,尼揵子!汝言是常,此理不與義相違乎?” 是時,尼揵子白世尊言:“我今愚癡,不别真谛,乃興此懷,與瞿昙共論,言色是常,猶如猛獸師子遙見人來,有恐怖心乎?終無此事!今日如來亦複如是,無有毫牦。
我今狂惑,未明深義,乃敢觸娆,沙門瞿昙所說過多,猶如盲者得眼,聾者徹聽,迷者見路,無目者見色。
沙門瞿昙亦複如是,無數方便而為說法。
我今自歸沙門瞿昙、法、比丘僧。
自今已後盡形壽,聽為優婆塞[17],不複殺生。
唯願瞿昙及比丘僧,當受我請!欲飯佛及比丘僧。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尼揵子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座起,繞佛三匝,頭面禮足而去。
往詣毗舍離童子所,到已,語童子曰:“汝等所應供養我具,當以時給我,莫以非時[18]。
我今請沙門瞿昙及比丘僧,明當飯之。
” 是時,諸童子各辦飲食之具,持用與之。
是時,尼揵子即以其夜,辦種種甘馔飲食,敷好坐具,而白:“時到,今正是時,唯願屈神!” 是時,世尊到時,着衣持缽,将諸比丘僧入毗舍離,往至尼揵子家,到已就座,及比丘僧各次第坐。
是時,尼揵子已見佛、比丘僧坐定,自手斟酌,行種種飲食,見佛、比丘僧食訖,行清淨水,便取一小座,在如來前坐,欲得聞法。
爾時,世尊漸與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穢惡,淫不淨行,出要為樂。
爾時,世尊已見尼揵子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盡與彼尼揵子說之。
是時,尼揵子即于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祠祀火為上,詩書頌為首; 人中王為最,衆流海為源。
星中月為明,光明日最勝; 上下及四方,諸地所出物。
天及人民類,佛為無上尊; 欲求其德者,三佛[19]為最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從座起而去。
是時,尼揵子五百弟子聞師受佛教化,聞已,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大師,雲何師宗瞿昙?”是時,諸弟子出毗舍離城,在中道立。
是時,尼揵子欲至佛所聽法。
是時,世尊與尼揵子說法,助令歡喜。
尼揵子聞法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是時,尼揵子弟子遙見師來,各各自相謂言:“此沙門瞿昙弟子今着道來,各各取瓦石而打殺之。
” 時,諸童子聞尼揵子為弟子所殺,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諸童子白世尊言:“如來所可教化尼揵子者,今為弟子所殺。
今已命終為生何處?” 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結[20]使滅,成須陀洹,必盡苦際。
今日命終生三十三天,彼見彌勒佛已,當盡苦際。
此是其義,當念修行。
” 爾時,諸童子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尼揵子至世尊所,捔論議,還以己論而自縛,來受如來化。
夫見如來者終無虛妄,猶如有人入海取寶,必有所克獲,終不空還。
此亦如是,其有衆生至如來所者,要得法寶,終不空還。
” 爾時,世尊與諸童子說微妙[21]法,使令歡喜。
爾時,諸童子從佛聞法已,即從座起,繞佛三匝,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爾時,諸童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注釋 [1]此經叙說了尼揵子與佛論議無常空理,也反映了佛教與外道的論争。
[2]毗舍離:Vesālī,又作吠舍離,為跋耆國離車族的都城,位于拘薩羅的東南。
[3]馬師:Assaji,又作阿說示、阿濕縛氏多,譯為馬勝、馬師,以威儀端正而得名。
佛陀于鹿野苑初轉法輪,最初化度的五比丘之一。
[4]薩遮尼揵子:SaccakaNigranthaputra,意為離系派之徒薩遮迦。
尼揵意為離三界系縛,其特點為修裸形塗灰等離系的苦行,為六大外道派别之一。
[5]梵志:立志求生梵天之人。
梵為清淨之意。
[6]瞿昙沙門:瞿昙Gautama,為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譯為日,或甘蔗。
沙門,譯為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的通稱。
[7]童子:梵語究摩羅、鸠摩羅迦。
為八歲以上未冠者的總稱。
[8]力士:即大力之士夫。
拘屍那城有力士一族。
[9]論議:即問答而分别諸法。
[10]丈夫:指勇健之人,即勇進正道修行不退之人。
[11]講堂:說法講經的堂舍。
[12]雪抟:即雪團。
[13]密迹金剛力士:Guhyapāda,又作密迹力士、金剛密迹、密迹、密迹金剛、秘密主等。
是手持金剛武器警固佛的夜叉神的總稱。
密迹,因其常親近佛聞佛秘密事迹的本誓,故名。
[14]金剛之杵:即金剛杵,梵語伐折羅。
原為印度的兵器。
因其堅利以标其智可以斷煩惱伏惡魔,以金石或木材造作,有大中小三種。
[15]三法衣:即安陀會、郁多羅僧、僧伽黎。
安陀會,譯為中着衣,五條制成,是平常起卧時穿着的;郁多羅僧,譯為上衣,七條制成,是做法事入衆時所披挂的;僧伽黎,譯為衆聚時衣,又稱為大衣,由九條至二十五條制成,是做大法會,或是奉召入王宮時所穿着的。
[16]頭摩:Dummukha,又作突目佉,離車族人,為離系外道薩遮尼揵子之徒。
[17]優婆塞:譯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為四衆或七衆之一。
[18]非時:晨朝至日中為時,日中至後夜為非時。
此是不該進食之時。
[19]三佛:即法佛、報佛、化佛。
[20]三結:又作初果三結。
結,即見惑,衆生由此見惑結縛,不能出離生死。
聲聞之人斷盡此惑,即證初果須陀洹,故稱初果三結。
即(一)有身見結,(二)戒禁取結,(三)疑結。
此三結為見惑中之最甚者,故為見惑之總稱,能斷此三結,則證預流果,得不堕法,定趣菩提。
[21]微妙:法體玄幽為微,絕思議為妙。
譯文 三三二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毗舍離城外的林中,與大比丘們五百人在一起。
當時,馬勝尊者來到毗舍離城時,身着袈裟手持缽盂,入城乞食。
這時,薩遮尼揵子遠遠看見馬勝前來,就上前對馬勝說:“你的導師演說什麼教義?有什麼教訓呢?用什麼教誡來向弟子說法呢?” 馬勝答道:“梵志!色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
這些是智慧之人所修學的。
受、想、行、識是無常,這五盛陰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
你所要知道的,我的導師教誡我們的教義就是這些,為諸弟子演說的就是這些教義。
” 這時,尼揵子用雙手掩住耳朵,這樣說道:“停!停!馬勝!我不願意聽聞這些話。
假使瞿昙沙門有這些教義,我實在不願聞聽。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的教義為色是常,沙門的教義卻是無常。
哪天能見到瞿昙沙門與他一同辯論義理?要除去沙門瞿昙的颠倒心。
” 當時,毗舍離城有五百位童子聚集在一起,想要進行論辯。
這時,尼揵子前往來到五百位童子的處所,對童子們說:“你們都來,一起去到沙門瞿昙的處所。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意欲和那沙門瞿昙進行論辯,使那沙門得以見到真理的正确之路。
沙門所演說的為色是無常,而我的教義為色是常。
猶如健壯的大力士手執長毛羊,随意拿東拿西,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也是如此,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随我捉拿抛舍而毫無難處。
猶如兇暴的猛象有六隻大牙,在深水之中嬉戲,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也是如此,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也毫無難處。
猶如兩個健壯的大丈夫捉抓一個弱劣之人,放在火上燒炙,随意翻轉,也毫無難處。
我現在與那沙門瞿昙論辯義理也是毫無難處。
我在論議之中尚能使大象害怕,何況人呢?還能指使象往東、往西、往南、往北,難道還不能指使人嗎?現在這座講堂的梁柱是無情之物,我尚能使其翻轉動,何況與人一同論辯而取勝呢?我要讓他血從面孔流出而命終。
” 其中有的童子這樣說:“尼揵子終歸不能與沙門論辯,隻怕沙門瞿昙與尼揵子論辯。
”有的童子這樣說:“沙門不能與尼揵子論辯,尼揵子能與沙門一同論辯。
”這時,尼揵子便産生了這種念頭:假使沙門瞿昙論說其義,猶如馬勝比丘所言,那麼,我就足可以相抗衡,如果再有其他教義,聽聞之後我也能知曉應對。
這時,尼揵子帶領着五百位童子,前後圍繞地前往來到世尊的處所,一起問訊世尊後,便在一旁坐定。
這時,尼揵子對世尊說:“瞿昙!你有什麼教誡呢?用什麼教誡訓示諸弟子呢?” 佛告訴尼揵子說:“我所說的教誡是:色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就是無我,無我就是空,空就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受、想、行、識以及五盛陰全都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是無我,無我是空,空是彼非我有,我非彼有,我教誡的義理就是這些。
” 尼揵子回答說:“我不願意聽聞這些主張。
所以這樣,是因為我的教誡其義理為色是常。
” 世尊對他說:“你現在暫且專注心意,思考那奧妙的義理,然後再演說一下。
” 尼揵子回答道:“我現在所說的色是常,這五百位童子的主張也是這樣。
” 世尊對他說:“你現在所說的色是常,這五百位童子的主張也是這樣。
” 世尊又問他道:“你現在以自己的辯才來解說義理,為什麼還要帶這五百位童子來呢?” 尼揵子反問說:“我現在說色是常,你有怎樣的論述呢?” 世尊對他說:“我現在說色是無常,也是無我。
全是權巧假借和合才有這色,它也不是真實,不固、不牢猶如雪團,這是磨滅之法,是變易之法。
你今日方才所說的色是常,我反過來問你,請随意回答我。
尼揵子!轉輪聖王返回到自己國中能自在無礙嗎?另外,能使不能解脫的給予解脫,已經解脫的再給予系縛,那大王可以這樣做嗎?” 尼揵子答道:“這聖王有這般自在之力,不應殺的能夠殺掉,不應系縛的給予系縛。
” 世尊問道:“尼揵子!轉輪聖王也應當衰老嗎?也應當頭白、面皺、衣裳污垢嗎?”這時,尼揵子默然不答。
世尊再三詢問他,他還是一再默然不答。
這時,密迹金剛力士手執金剛杵,在虛空之中對他說:“你現在不回答問題,就在如來面前把你的頭打破成七份!” 當時,世尊對尼揵子說:“你現在看看虛空之中。
” 尼揵子這時仰觀虛空之中,看見密迹金剛力士,又聽到空中傳來的話:“假使你不回答如來的問題,就要把你的頭打破成七份!”他看到之後驚恐萬分,毛發都豎起,對世尊說:“隻希望瞿昙救助于我,現在再有問題一定回答!” 世尊問道:“尼揵子!轉輪聖王也要衰老嗎?也要頭發變白、牙齒脫落、皮膚松弛、面有皺紋嗎?” 尼揵子答道:“沙門瞿昙!雖然如你所說,但我的教義還是認為色是常。
” 世尊問道:“你好好想想,而後再回答,前者與後面的義理不相關聯。
隻論述聖王也要衰老嗎?也要頭發變白、牙齒脫落、皮膚松弛、面有皺紋嗎?” 尼揵子答道:“轉輪聖王也許會衰老。
” 世尊問他說:“轉輪聖王在自己國中可以常得自由無礙,什麼緣故不能除去老、除去病、除去死呢?聖王能不老、病、死?他是恒常的,就應當讓他免除老、病、死,這樣合理嗎?” 當時,尼揵子默然不答,憂愁不樂,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