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乘菩薩
關燈
小
中
大
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
三、為動之六相,即動、湧、震、擊、吼、爆。
當地震動時,我們如小兒卧搖籃中,不覺籃動,唯覺舒服,故地動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種震動,隻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見,凡夫則毫不知情。
[17]有漏:指三有漏,即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
[18]三寶:指佛、法、僧三寶。
一切佛陀為佛寶;佛陀所說的教法為法寶;随其教法而修業者為僧寶。
佛有覺知之義,法有法軌之義,僧有和合之義。
[19]善本:同于善根,植善因而不拔之意。
善為菩提之本。
[20]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做夫婦以外的淫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诳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21]三自歸:又作三歸依、三歸,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歸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歸依法是我依靠教義而求得真理;歸依僧是我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教。
[22]八關齋法:又作八支齋、八分齋戒、八戒,即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
[23]盡形壽:盡我們這一世的身形和壽命。
[24]南無佛:意為歸命于佛。
南無,譯為歸命、敬禮、皈依、救我、度我等義,是衆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順的話。
[25]姟:數量之名,十千曰萬,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姟。
[26]善男子:佛稱呼信佛修善的男子為善男子。
[27]善女人:佛稱呼信佛修善的女人為善女人。
譯文 四三〇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五百人在一起。
當時,阿難袒露着右肩,右膝着地,對世尊說:“如來深遠明鑒,無事不明察,未來、過去、現在三世都了達通明,過去諸佛的姓字、名号,周圍有多少弟子菩薩相随,全都知道,一劫、百劫、或無數劫,全都通明詳察。
還知道國王、大臣、人民的姓名,這些全都能分别。
現在國家的疆界有多少,也都明了。
當久遠的将來彌勒佛出現于世間,至真、等正覺,想要聽聞他的變化,周圍有多少弟子相随,佛國境土豐樂等,這要經曆多長時間呢?” 佛對阿難說:“你回到座位之上,聽我為你們說說,彌勒出現于世間,國土的豐樂,弟子的多少,好好思考這些,牢記在心中。
”這時,阿難随從佛接受教示,就返回落座。
當時,世尊告訴阿難說:“在久遠的将來于這個國家中,将會有一座城市名叫雞頭,東西有十二由旬,南北有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繁多,街道排列成行。
當時,城中有位龍王名叫水光,夜間降下香澤,白天則和煦清新。
這時,雞頭城中有位羅刹鬼名叫葉華,所行的都是順法,而不與正教相違,在人民都寝卧睡去之後,便除去那些穢惡的各種不清淨,又用香水澆灑地面,使國土極為清香潔淨。
阿難你要知道:當時,閻浮地的東、西、南、北有十萬由旬,諸山河石壁都自行消滅,四大海水各據一方。
“當時,閻浮地極其平整,猶如鏡面清明,整個閻浮地内,谷物糧食豐腴、便宜,人民極為繁盛,珍寶非常豐富,各村落相互鄰近,雞鳴之聲相聞。
這時,敗壞的花果樹木全都枯萎,穢惡的東西也都自行消亡湮滅,剩餘的都是甘美的果樹,香氣非常清新,都生于大地之上。
那時,時節氣候溫和适宜,四時随順節氣,人的身體之中沒有一百零八種疾患。
貪欲、嗔恚、愚癡不太旺盛。
人心平緩勻均,都如同一種心意,相見時歡喜愉悅,相互間都以美善之言相對答,言辭語言都屬一類,沒有什麼差别。
猶如那北俱盧洲的人,沒有差異。
那時,閻浮地内的人民大小都如同一類,沒有多少差别。
那時的男女之人想要大小便時,大地便會自然開啟,事完之後,大地又還原合閉。
當時,閻浮地内自然生長着粳米,也沒有外皮包裹,極為甘醇香美,吃的時候沒有任何憂慮。
所謂的金銀、珍寶、車渠、瑪瑙、珍珠、琥珀七寶,都各自散布在地上,沒有人光顧收藏。
這時,人民手執這些寶物,相互說道:‘昔日之人因為這寶物的緣故,而各自間相互傷害,系縛關入牢獄,還有無數的苦惱,如今這些寶物與瓦石同流,沒有人去看護。
’ “當時,有位法王出現于世間,名叫蠰佉,以正法治理教化世間,以七寶成就世間。
所謂的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之寶,這就是七寶。
統領這閻浮地内,不用刀杖,使閻浮地内自然降伏。
如今,阿難!四珍之藏:乾陀越國的伊羅缽寶藏,有多種珍奇異物,不可勝數;第二彌梯羅國的般綢大藏,也有多種珍寶;第三須賴吒大國有寶藏,也有多種珍寶;第四婆羅捺的蠰佉有大藏,有多種珍寶,不可勝數。
這四大寶藏自然感應顯現,諸守藏的人各自來對大王說:‘隻希望大王用這些寶藏物品,布施給貧窮者!’那時,蠰佉大王獲得這些寶物之後,也沒有将寶物收錄起來,沒有妄圖财物的念想。
當時,閻浮地内樹上自然生長出衣裳,極其精細柔軟,人們取來穿在身上,猶如現在北俱盧洲人,樹上自然生長出衣裳,沒有什麼差異。
“當時,那位大王有位大臣,名叫修梵摩,是大王少年時的好友,大王非常喜歡他。
另外,還容顔相貌端正,不高、不低,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
當時,修梵摩有位妻子,名叫梵摩越,是玉女之中最為殊勝美好的,猶如天帝之妃,嘴裡發出優缽華蓮花香味,身體發出栴檀香味,諸婦人所具有的八十四态,永遠不會再有,還沒有疾病煩亂的念頭。
那時,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觀察到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識來應現,從右脅出生,猶如現在的我從右脅出生一樣,彌勒菩薩也是如此。
兜率諸天各自唱頌道:‘彌勒菩薩已經降臨來到人間。
’這時,修梵摩就為其子起名字,叫作彌勒,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形莊嚴端正,身體呈金黃色。
當時,人們壽數極長,沒有各種疾病,都壽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紀五百歲後才出嫁。
當時,彌勒在家中沒經多長時間,就要出家學道。
“當時,離雞頭城不遠,有棵菩提樹,名叫龍華,高達一由旬,廣五百步。
當時,彌勒菩薩坐在那棵樹下,成就了無上道果;正值那天半夜,彌勒出家,就在當夜成就了無上佛果。
當時,三千大千國土,出現了六種震動,地神各自相互說:‘現在彌勒已經成佛了!’輾轉傳至四天宮:‘彌勒已經成佛了!’輾轉傳遍整個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聲聞輾轉以至于到達梵天:‘彌勒已經成佛了!’當時,有位魔王名叫大将,以法治理教化,聞聽如來響徹的教化聲音,歡喜雀躍,不能自已,七日七夜不卧不睡。
這時,魔王帶領欲界的無數天人,來到彌勒佛的處所,恭敬地禮拜了彌勒佛。
“當時,比丘的姓氏都叫慈氏弟子,猶如現在我的諸聲聞弟子都叫作釋迦弟子。
當時,彌勒對諸弟子說法道:‘你們這些比丘!應當思考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膖脹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所以這樣,比丘應當知道:這十想,都是過去釋迦文佛為你們演說,讓你們得以盡除有漏、心獲得解脫。
“‘若是這衆生之中還有釋迦文佛弟子,都是在過去修持梵行,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奉承持行佛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供養過三寶,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彈指之間,修持善根,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行四無量心,而來到這裡;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受持五戒、三歸依,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起造神寺廟宇,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修補整繕舊寺,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受持八關齋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以香和花作為供養,而來到這裡;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聞聽佛法,悲泣落淚,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專注一心地聞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盡形壽地善修梵行,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書讀諷誦佛經,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承事供養佛經,而來到我的處所。
’ “這時,彌勒便說這樣一首偈頌: 積集了持戒、聞法的功德者, 修習思維和禅定的正業; 善于修持梵行, 而來到我的處所。
發歡喜心,勸人布施者, 明白心是修行的根本; 意念沒有邪思, 而來我的處所。
或能發平等心者, 奉承親侍于諸佛; 以飲食供養聖賢衆, 而來我的處所。
或誦戒持經者, 歡喜與人演說教法; 對于法的探求如火的熾然, 而來我的處所。
善于化導衆人者, 并供養諸佛的舍利; 能以法音宣流供養大衆, 而來我的處所。
如果書寫經典, 廣為流傳; 如此供養經典, 都來我的處所。
以種種莊嚴彩布者, 供養寺院殿堂; 能稱念南無佛, 都來我的處所。
供養過去、現在諸佛者, 于禅定中心念平等, 對于外境不起增減好壞的念頭。
因此于佛法, 能親承供養聖衆; 專心事奉佛、法、僧, 必定能得到寂滅。
“阿難應當知道:彌勒如來在那衆生中正演說這首偈。
當時,大衆之中諸天、人民思考這十想,十一姟的人都諸塵垢盡皆除去,獲得法眼清淨。
“彌勒如來出世的千年之中,衆僧沒有微瑕穢垢。
當時恒久地以一首偈,作為禁戒: 口、意都不行惡業, 身也不犯惡業; 應當除滅這三種行業, 迅速離脫生死之深淵。
“經過千年之後,将有犯戒之人,于是才設立戒律。
“彌勒如來應當壽長八萬四千歲,涅槃之後,遺存的佛法将存世八萬四千年。
所以這樣,因為當時的衆生都是利根之人。
那裡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見見彌勒佛、三會的聲聞們、雞頭城,及見蠰佉王和四大藏珍寶,想要吃自然生長的粳米,并穿着自然長出的衣裳,身形壞滅命運終結生往天上,那些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勤加精進,不要心生懈怠,還應供養承事諸法師,以種種名花、搗香進行供養,不要有所忘失。
正是如此,阿難!應當如是修習!” 當時,阿難及與會衆生聞聽佛所說的話後,都歡喜地奉承持行!
三、為動之六相,即動、湧、震、擊、吼、爆。
當地震動時,我們如小兒卧搖籃中,不覺籃動,唯覺舒服,故地動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種震動,隻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見,凡夫則毫不知情。
[17]有漏:指三有漏,即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
[18]三寶:指佛、法、僧三寶。
一切佛陀為佛寶;佛陀所說的教法為法寶;随其教法而修業者為僧寶。
佛有覺知之義,法有法軌之義,僧有和合之義。
[19]善本:同于善根,植善因而不拔之意。
善為菩提之本。
[20]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做夫婦以外的淫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诳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21]三自歸:又作三歸依、三歸,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歸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歸依法是我依靠教義而求得真理;歸依僧是我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教。
[22]八關齋法:又作八支齋、八分齋戒、八戒,即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妓樂,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
[23]盡形壽:盡我們這一世的身形和壽命。
[24]南無佛:意為歸命于佛。
南無,譯為歸命、敬禮、皈依、救我、度我等義,是衆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順的話。
[25]姟:數量之名,十千曰萬,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姟。
[26]善男子:佛稱呼信佛修善的男子為善男子。
[27]善女人:佛稱呼信佛修善的女人為善女人。
譯文 四三〇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五百人在一起。
當時,阿難袒露着右肩,右膝着地,對世尊說:“如來深遠明鑒,無事不明察,未來、過去、現在三世都了達通明,過去諸佛的姓字、名号,周圍有多少弟子菩薩相随,全都知道,一劫、百劫、或無數劫,全都通明詳察。
還知道國王、大臣、人民的姓名,這些全都能分别。
現在國家的疆界有多少,也都明了。
當久遠的将來彌勒佛出現于世間,至真、等正覺,想要聽聞他的變化,周圍有多少弟子相随,佛國境土豐樂等,這要經曆多長時間呢?” 佛對阿難說:“你回到座位之上,聽我為你們說說,彌勒出現于世間,國土的豐樂,弟子的多少,好好思考這些,牢記在心中。
”這時,阿難随從佛接受教示,就返回落座。
當時,世尊告訴阿難說:“在久遠的将來于這個國家中,将會有一座城市名叫雞頭,東西有十二由旬,南北有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繁多,街道排列成行。
當時,城中有位龍王名叫水光,夜間降下香澤,白天則和煦清新。
這時,雞頭城中有位羅刹鬼名叫葉華,所行的都是順法,而不與正教相違,在人民都寝卧睡去之後,便除去那些穢惡的各種不清淨,又用香水澆灑地面,使國土極為清香潔淨。
阿難你要知道:當時,閻浮地的東、西、南、北有十萬由旬,諸山河石壁都自行消滅,四大海水各據一方。
“當時,閻浮地極其平整,猶如鏡面清明,整個閻浮地内,谷物糧食豐腴、便宜,人民極為繁盛,珍寶非常豐富,各村落相互鄰近,雞鳴之聲相聞。
這時,敗壞的花果樹木全都枯萎,穢惡的東西也都自行消亡湮滅,剩餘的都是甘美的果樹,香氣非常清新,都生于大地之上。
那時,時節氣候溫和适宜,四時随順節氣,人的身體之中沒有一百零八種疾患。
貪欲、嗔恚、愚癡不太旺盛。
人心平緩勻均,都如同一種心意,相見時歡喜愉悅,相互間都以美善之言相對答,言辭語言都屬一類,沒有什麼差别。
猶如那北俱盧洲的人,沒有差異。
那時,閻浮地内的人民大小都如同一類,沒有多少差别。
那時的男女之人想要大小便時,大地便會自然開啟,事完之後,大地又還原合閉。
當時,閻浮地内自然生長着粳米,也沒有外皮包裹,極為甘醇香美,吃的時候沒有任何憂慮。
所謂的金銀、珍寶、車渠、瑪瑙、珍珠、琥珀七寶,都各自散布在地上,沒有人光顧收藏。
這時,人民手執這些寶物,相互說道:‘昔日之人因為這寶物的緣故,而各自間相互傷害,系縛關入牢獄,還有無數的苦惱,如今這些寶物與瓦石同流,沒有人去看護。
’ “當時,有位法王出現于世間,名叫蠰佉,以正法治理教化世間,以七寶成就世間。
所謂的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之寶,這就是七寶。
統領這閻浮地内,不用刀杖,使閻浮地内自然降伏。
如今,阿難!四珍之藏:乾陀越國的伊羅缽寶藏,有多種珍奇異物,不可勝數;第二彌梯羅國的般綢大藏,也有多種珍寶;第三須賴吒大國有寶藏,也有多種珍寶;第四婆羅捺的蠰佉有大藏,有多種珍寶,不可勝數。
這四大寶藏自然感應顯現,諸守藏的人各自來對大王說:‘隻希望大王用這些寶藏物品,布施給貧窮者!’那時,蠰佉大王獲得這些寶物之後,也沒有将寶物收錄起來,沒有妄圖财物的念想。
當時,閻浮地内樹上自然生長出衣裳,極其精細柔軟,人們取來穿在身上,猶如現在北俱盧洲人,樹上自然生長出衣裳,沒有什麼差異。
“當時,那位大王有位大臣,名叫修梵摩,是大王少年時的好友,大王非常喜歡他。
另外,還容顔相貌端正,不高、不低,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
當時,修梵摩有位妻子,名叫梵摩越,是玉女之中最為殊勝美好的,猶如天帝之妃,嘴裡發出優缽華蓮花香味,身體發出栴檀香味,諸婦人所具有的八十四态,永遠不會再有,還沒有疾病煩亂的念頭。
那時,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觀察到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識來應現,從右脅出生,猶如現在的我從右脅出生一樣,彌勒菩薩也是如此。
兜率諸天各自唱頌道:‘彌勒菩薩已經降臨來到人間。
’這時,修梵摩就為其子起名字,叫作彌勒,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形莊嚴端正,身體呈金黃色。
當時,人們壽數極長,沒有各種疾病,都壽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紀五百歲後才出嫁。
當時,彌勒在家中沒經多長時間,就要出家學道。
“當時,離雞頭城不遠,有棵菩提樹,名叫龍華,高達一由旬,廣五百步。
當時,彌勒菩薩坐在那棵樹下,成就了無上道果;正值那天半夜,彌勒出家,就在當夜成就了無上佛果。
當時,三千大千國土,出現了六種震動,地神各自相互說:‘現在彌勒已經成佛了!’輾轉傳至四天宮:‘彌勒已經成佛了!’輾轉傳遍整個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聲聞輾轉以至于到達梵天:‘彌勒已經成佛了!’當時,有位魔王名叫大将,以法治理教化,聞聽如來響徹的教化聲音,歡喜雀躍,不能自已,七日七夜不卧不睡。
這時,魔王帶領欲界的無數天人,來到彌勒佛的處所,恭敬地禮拜了彌勒佛。
“當時,比丘的姓氏都叫慈氏弟子,猶如現在我的諸聲聞弟子都叫作釋迦弟子。
當時,彌勒對諸弟子說法道:‘你們這些比丘!應當思考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膖脹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所以這樣,比丘應當知道:這十想,都是過去釋迦文佛為你們演說,讓你們得以盡除有漏、心獲得解脫。
“‘若是這衆生之中還有釋迦文佛弟子,都是在過去修持梵行,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奉承持行佛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供養過三寶,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彈指之間,修持善根,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行四無量心,而來到這裡;或者是在釋迦文佛的處所,受持五戒、三歸依,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起造神寺廟宇,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修補整繕舊寺,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受持八關齋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以香和花作為供養,而來到這裡;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聞聽佛法,悲泣落淚,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在釋迦文佛處,專注一心地聞法,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盡形壽地善修梵行,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書讀諷誦佛經,而來到我的處所;或者是承事供養佛經,而來到我的處所。
’ “這時,彌勒便說這樣一首偈頌: 積集了持戒、聞法的功德者, 修習思維和禅定的正業; 善于修持梵行, 而來到我的處所。
發歡喜心,勸人布施者, 明白心是修行的根本; 意念沒有邪思, 而來我的處所。
或能發平等心者, 奉承親侍于諸佛; 以飲食供養聖賢衆, 而來我的處所。
或誦戒持經者, 歡喜與人演說教法; 對于法的探求如火的熾然, 而來我的處所。
善于化導衆人者, 并供養諸佛的舍利; 能以法音宣流供養大衆, 而來我的處所。
如果書寫經典, 廣為流傳; 如此供養經典, 都來我的處所。
以種種莊嚴彩布者, 供養寺院殿堂; 能稱念南無佛, 都來我的處所。
供養過去、現在諸佛者, 于禅定中心念平等, 對于外境不起增減好壞的念頭。
因此于佛法, 能親承供養聖衆; 專心事奉佛、法、僧, 必定能得到寂滅。
“阿難應當知道:彌勒如來在那衆生中正演說這首偈。
當時,大衆之中諸天、人民思考這十想,十一姟的人都諸塵垢盡皆除去,獲得法眼清淨。
“彌勒如來出世的千年之中,衆僧沒有微瑕穢垢。
當時恒久地以一首偈,作為禁戒: 口、意都不行惡業, 身也不犯惡業; 應當除滅這三種行業, 迅速離脫生死之深淵。
“經過千年之後,将有犯戒之人,于是才設立戒律。
“彌勒如來應當壽長八萬四千歲,涅槃之後,遺存的佛法将存世八萬四千年。
所以這樣,因為當時的衆生都是利根之人。
那裡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見見彌勒佛、三會的聲聞們、雞頭城,及見蠰佉王和四大藏珍寶,想要吃自然生長的粳米,并穿着自然長出的衣裳,身形壞滅命運終結生往天上,那些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勤加精進,不要心生懈怠,還應供養承事諸法師,以種種名花、搗香進行供養,不要有所忘失。
正是如此,阿難!應當如是修習!” 當時,阿難及與會衆生聞聽佛所說的話後,都歡喜地奉承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