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乘菩薩

關燈
胎之厄,因生有老。

    夫為老者,形羸氣竭;因老有病。

    夫為病者,坐卧呻吟,四百四病[9]一時俱臻;因病有死。

    夫為死者,形神分離,往趣善惡。

    設罪多者,當入地獄[10],刀山[11]、劍樹,火車[12]、爐炭、吞飲融銅;或為畜生,為人所使,食以刍草,受苦無量;複于不可稱計無數劫中,作餓鬼[13]形,身長數十由旬,咽細如針,複以融銅而灌其口,經曆無數劫中得作人身,搒笞拷掠,不可稱計。

    複于無數劫中得生天上,亦經恩愛合會,又遇恩愛别離,欲無厭足;得賢聖道,爾乃離苦。

     “今有九種之人,離于苦患。

    雲何為九?所謂向阿羅漢、得阿羅漢[14]、向阿那含、得阿那含[15]、向斯陀含、得斯陀含[16]、向須陀洹、得須陀洹[17]、種性[18]人為九。

    是謂,比丘!如來出現世間,甚為難值,人身難得,生正國中,亦複難遭,與善知識相遇,亦複如是。

    聞說法言,亦不可遇,法法相生,時時乃有。

    比丘當知:如來今日現在世間,得聞正法,諸根不缺,堪任聞其正法,今不殷勤,後悔無及。

    此是我之教誡。

    ” 爾時,彼比丘聞如來教已,熟視尊顔,即于座上得三明[19],漏盡意解。

     注釋 [1]羅閱城:,又作羅閱耆、羅閱祇等,是摩揭陀國王舍城的梵名。

     [2]迦蘭陀竹園:,又作迦蘭陀竹林、迦藍陀竹園等,為迦蘭陀鳥所栖息的竹林,又是迦蘭陀長者所有的竹園。

    在摩揭陀國王舍城與上茅城之間。

    原為迦蘭陀長者贈與尼犍外道,後又奉獻給佛為僧園,為印度僧園之初,就是所謂的竹林精舍。

     [3]大比丘:指年歲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4]名号:顯體為名,名彰于外而号令于天下為号,名與号一體。

    通用于諸佛世尊。

     [5]坐具:又作尼師檀,譯為敷具、随坐衣,坐卧時,展敷于地上或卧具上之布,比丘六物之一,長為佛的二搩手,廣一搩手半。

     [6]野馬:即為陽焰、幻影、蜃氣樓,于沙漠、曠野中出現的一種非實在的自然現象。

     [7]三法:即教法、行法、證法。

    教法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十二分教;行法是依佛教示而修行四谛十二因緣與六度等;證法是依修行的功夫而證得菩提涅槃之果。

     [8]缽器:缽為梵語缽多羅的略語,譯之為應器,或應量器。

    是比丘的飯器,世稱作鐵缽。

     [9]四百四病:即因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生起一一大種的百病。

    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從這四病,而生起四百四病。

     [10]地獄:為六道中最苦之處,其位置于地下,故名地獄。

    分為三類:一名根本地獄,有八熱及八寒之别,是為十六大地獄;二名近邊地獄,即八熱四門的十六遊增地獄;三名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場所無定,為各人别業所感,因此苦報及壽命,亦各不同。

    若論受苦,根本最甚,近邊次之,孤獨又次之。

     [11]刀山:即刀劍之山,是地獄的危難之處。

     [12]火車:為載罪人運于地獄的車,車自身生出火焰。

     [13]餓鬼:為六道之一,時常遭受饑餓的鬼類,其中略有威德的,便成為山林冢廟之神,能得祭品或人間棄食,無威德的,則常不得食,甚至口中因渴出火,故名餓鬼。

     [14]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即四向四果。

    阿羅漢,譯為殺賊、應供、不生等義,謂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此位須斷盡三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無色界八地七十二思惑,方證得之,未斷盡上界七十二品時為向,已斷盡則為得果。

     [15]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即三向三果。

    阿那含,譯為不來,謂不再來欲界受生死,此位須斷盡三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當斷盡七八品時皆為向,已斷盡第九品為得果。

     [16]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即二向二果。

    斯陀含,譯為一來,謂其當于欲界的天上人間,各來受生一次,此位除斷盡三界見惑外,更須斷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證得之,當斷一至五品時皆為向,已斷盡第六品為得果。

     [17]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即初向初果。

    須陀洹,譯為入流,即入聖人之流,此位須斷盡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方證得之,當未斷盡時皆為向,已斷盡為得果。

     [18]種性:又作種姓地、向種姓者,具有顯現佛性種子的人,為證得三乘菩提的本性。

    四果聖者前修暖、頂、忍、世界第一法,四善根之加行道之行者,名種性人,或種姓地,再上即得初果見道位。

     [19]三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漏盡明是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

    以上三者在阿羅漢叫作三明,在佛叫作三達。

     譯文 三九六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的處所,與五百位比丘衆在一起。

     當時,在王舍城中有一個比丘,身體遭患疾病,極為困苦憔悴,卧在床上而進行大小便,起身行動不能自已,也沒有其他比丘前往看望探視他,白天黑夜地稱贊佛的名号,說:“為什麼獨有我不被世尊憐愍呢?” 這時,如來用其天耳聽到了那比丘的稱怨,喚呼着要投歸如來。

    當時,世尊告訴諸比丘說:“我與你們一起,都去巡視各房間,察看各個住處。

    ” 諸比丘回答說:“是的,世尊!” 這時,世尊與比丘僧們一起前後轉繞,在各房間察視而行。

    當時,患病比丘遠遠看見世尊來到,馬上就要從座位起身,卻不能自己轉動身體。

    這時,如來到那比丘的處所,并告訴他說:“不要動!不要動!比丘!不用自己轉動身體。

    我自己有坐具,可以坐了!” 這時,毗沙門天王知道如來心中的所思所想,便從野馬世界中隐沒,來到佛的處所,頭面接足地禮拜世尊後,便在一旁住立。

    這時,釋提桓因知道如來心中的所思所想,馬上就來到佛的處所。

    梵天王也是知道如來心中的所思所想,從梵天隐沒,便來到了佛的處所,頭面接足地禮拜佛後,便在一旁坐定。

    當時,四天王知道如來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來到佛的處所,頭面接足地禮拜佛後,便在一旁住立。

     這時,佛告訴患病比丘說:“你現在所患的病痛是否有所減輕不再增加了呢?” 比丘回答說:“弟子所患的病痛不斷增加沒有減輕,極少有所暫緩。

    ” 佛告訴比丘說:“探視的人如今在哪裡?有什麼人曾前來探視?” 比丘回答道:“如今患得這病苦,不曾有人前來探視。

    ” 佛詢問比丘說:“你過去沒有患病的時候,曾前往問訊過病人嗎?” 比丘對佛說:“不曾前往問訊其他病人。

    ” 佛告訴比丘說:“你如今在正法時期沒有種下菩提的利益,所以這樣,都是由于不曾前往探視病人的緣故。

    你現在,比丘!不要心懷恐懼,應當親身供養,使之不會有所缺乏。

    猶如我如今在天上、人間獨行而無伴侶,還能探視一切病人,沒有被救護的對其進行救護,眼盲的人為其造作眼睛,拯救各種病人。

    ”這時,世尊親自除去不潔淨之物,為他放置好坐具。

     這時,毗沙門天王及釋提桓因對佛說:“我們自然應當探視這患病的比丘,如來不必再煩勞了。

    ” 佛對諸天說:“你們且停,如來自然應當知曉時宜。

    譬如我自己憶念起昔日未成佛的時候,修持菩薩行,因一隻鴿子的緣故,便自願舍棄生命,何況如今我已經成就佛道,還能舍棄這比丘嗎?終究不能這樣做!另外,釋提桓因先前不曾探視這患病的比丘,毗沙門天王作為護世之主也不曾前往探視。

    ” 這時,釋提桓因及毗沙門天王都默然而不對答。

     當時,如來手執着掃帚除去污泥,再放置好坐具,又為那比丘洗滌衣裳,用三法察視他,扶着患病的比丘讓他坐起,以淨水為他沐浴,又有諸天在空中,以香水灌灑他。

    這時,世尊為比丘沐浴之後,又返回坐在床上,親自送上飯來。

     當時,世尊見比丘吃完飯,便撤去缽器,告訴那比丘說:“你如今要舍棄三世的病苦。

    所以這樣,比丘你應當知道:生有入胎的困厄,因有生就會有老。

    老,是形态羸弱,氣血枯竭;因有老就會有病。

    病,就是坐卧呻吟,四百四病同時一起到來;因有病就會有死。

    死,就是形與神的分離,趨往善道或惡道。

    假如罪孽很多,就應進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銅水;或是變成畜生,被人所驅使,隻能吃草,受盡無數的苦;又在不可勝數的無數劫中,做餓鬼,身長數十由旬,咽喉細如針,又用銅水灌入他口中,經曆無數劫中得以成為人身,鞭笞拷打,不可勝數。

    又在無數劫中得以生往天上,還經過恩愛和合,又遭遇恩愛别離,欲念沒有厭足;獲得賢聖之道,這才脫離困苦。

     “如今有九種人,脫離了苦患。

    是哪九種人呢?就是所謂的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須陀洹、得須陀洹、種性人這九種人。

    這就是說,比丘!如來出現于世間,是非常難以遇到的,人身是難以得到的,生在正見之國中,又是難以遇到,與善知識相遇,更是如此。

    聞聽演說佛法,也是不可遇的,法法相生,一定時候才會有法。

    比丘應當知道:如來現在出現在世間,才得以聞聽正法,諸根不會有所缺損,能夠聞聽到正法,如今還不勤加修持,就會後悔不及了。

    這就是我的教誡。

    ” 當時,那患病的比丘聞聽了如來的教誨後,注視着世尊,立即在座位之上獲得了三明,諸漏已盡,意念解脫。

     原典 四三〇經[1]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阿難偏露右肩[2],右膝着地,白世尊言:“如來玄鑒,無事不察,當來、過去、現在三世皆悉明了,諸過去諸佛姓字、名号,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劫,悉觀察知。

    亦複知國王、大臣、人民姓字,斯能分别。

    如今現在國界若幹,亦複明了。

    将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為經幾時?” 佛告阿難:“汝還就座,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

    ”是時,阿難從佛受教,即還就座。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将來久遠于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雞頭,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熾盛,街巷成行。

    爾時,城中有龍王名曰水光,夜雨澤香,晝則清和。

    是時,雞頭城中有羅刹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伺人民寝寐之後,除去穢惡諸不淨者,又以香汁而灑其地,極為香淨。

    阿難當知:爾時,閻浮地東、西、南、北十萬由旬,諸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四大海水各據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