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釋義(二)

關燈
,即可悟入,愚者修證,必賴法以漸進,若論根本,實無頓漸次第之别,然必痛切生死,直下薦取,起心求道,則失之遠矣。

     以上所談,全乎文字理解,縱使緣此頓悟,非徹也,不足恃也,外境前來,又被奪矣,須死打活參,用實功夫,以求出路。

    所謂死打者,打殺一切念而已,如念佛,念至無能念所念,不但妄念不起,佛念亦不立,此由念佛法證入也。

    如參禅,朝參暮參,參至絕無意味處,四面如銅牆鐵壁時,忽然得個消息,不經十年廿年,根不著實,到實無所得時,應機突發,如夢頓覺,此由禅定法證入也。

    如我門之中,專修心中心密法,由六印開始而滿千座,或打七,每日六座十二小時,接連三四七,或于大月一次修九座十八小時,一日夜猛進,每年一二次,自無不證得三昧,親見實相,此由密法證入也。

    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在人不在法也,在己不在師也。

    所謂活參者,言于下座時念念勿忘本來,才起一見,即以金剛王寶劍斬卻,纖塵不立,則一切處,一切時,本來面目,昭然自見。

    如是由體起用,見佛不被佛轉,見經不被法縛,見世事不被情惑,見道理不被識迷。

    二法如雙輪并進,上座證體,下座起用,根本既得,習氣雖來,一覺如紅爐化雪,久久力自充足,不待覺照而已空寂,此入門之正路也。

    若先求有得或妄冀神通,或自甘劣小,不敢承當,或徒通文字,以為證得,妄自尊大,是生死上又加生死矣,為其因地不正,未明成佛之義。

    有所求則心不死,心不死則性不見,性不見則體不大而用不宏,自謀适以自誤。

    蓋心有所加,其體已昧,永無出頭之望。

    凡我同志,欲了生死者,于心地法其加之意哉。

     銘曰: 不是有心,不是無心。

     不是不見,不是不聞。

     了了覺知,不著見聞。

     蕩然無住,是名無心。

     心若無住,妄依何處? 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問心何來,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屬幻影。

     妙用恒沙,盡是緣心。

     緣心息處【注意】,頓證無生。

     無生實相,非可眼見。

     窈窈冥冥,其中有精。

     證悟之者,名曰見性。

     是故無求,心自甯一。

     無心可惑,是即大定。

     得大定者,無動無靜。

     無得無失,無喜無嗔。

     本位不移,起應萬機。

     不變随緣,即無生死。

     成佛要訣,如是而已。

     【注意】:“心”,他力自力合作,逼到根塵脫開,前後際斷,于斷處,就在其間得個消息。

    到此地步,切勿松動,時時體會,到熟極時,如子母相依,又如自己姓名,永不忘失。

     心密工夫,可以直下見性,望仁者将此四十句每日讀幾遍,要爛熟于胸中,久久自然觸機即發,由真實體中得大機大用矣。

     三昧,三者,正也。

    昧者,受也。

    正受即為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