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修持問題

關燈
學佛最要把理路分清,不得情見用事。

    失去了宗旨,迷人眼目,并誤自己,至可痛惜。

    在三十年前,我也是個專重淨土謗密謗禅的人,及今思之無謂之争,殊覺可笑。

    嗣感生死之可怖,分門立戶之非計,屢勸同人急急改悔,莫誤了自己大事。

    今者彼此年事日高,斷斷不可再誤。

    特提出此問題,願與海内明達一商榷也。

     佛在時,并無宗派之可說,惟因衆生根器不同,随機應化,乃有種種法門。

    所謂歸元不二,方便多門。

    究其實禅淨密,總是一個歸元。

    禅宗見性成佛,淨土華開見佛,密宗即身成佛,都是自己明心見性的淨業。

    自己是主人,諸法是緣助,成就是因緣。

    非禅宗所悟得者與密宗有二,亦非密宗見性與淨土華開有異也。

    三宗同一要悟無所得,同此真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此法是指心法。

    同要證到菩提,有何紛争之可言。

    故分宗者,皆因地不正者也。

     淨土二字,非西方所專有之名辭也。

    土為本性,淨為本相,言此本來清淨,徒為無明所覆而不覺,今修禅修密修淨,都是淨其土的功夫。

    經雲: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禅宗先要一番大死,死去了一切念,而不言斷滅,非淨土而何。

    密宗三密加持,見到本尊,本尊者,自己本具之最尊淨土也。

    淨宗華開見佛,以念佛法,如子憶母,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一者,自性淨土也。

    華開是自己華開見佛,是見本性佛。

    功夫全由悟到無生中來,如是與阿彌陀佛相印,同入極樂境界,理西方與事西方自然配合,當下即往生矣。

    是以往生極樂,須得我極樂而後可往生。

    言須先淨其土,而可往淨土也。

    諸佛菩薩無不升蓮花座,表蓮花是自心,成佛皆自心成就。

    西方是成就門,成就是果位,故以蓮宗稱喻,可見宗宗皆歸淨土,非專指一方矣。

     集團念佛,按引磬木魚而念,此法始自遠公,為初學者而設。

    後來用功人均從獨自默念、用以攝六根歸一心,先從萬法歸一做起,與禅宗銜接,再做一歸何處功夫,口持心行,不偏廢也。

    其法與密宗又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系“南無阿彌達補大亞”八字之縮音,即是小往生咒第一句。

    世人訛音為“南無阿米多婆夜”,其實因各處方言不同而轉誤。

    大勢至念佛章,專重憶佛念佛,是重心行、以憶念之切,不覺出之于口。

    故執持名号,系二事同行,執為心執,持屬口持,如是心口一如方可專一,手再結彌陀印,此名三密相印,斯得其全。

    今僅口持,耳聞鐘磬或觀勝境,口密而意不密矣。

    再用念珠記數,或學禅門走香或繞佛,身不密矣。

    三密既不全,欲六根互攝,得三摩地,豈不甚難。

    故雖修數十年,仍無消息。

    或有專心之至,有時亦得三昧境界,苦無人為之印證,功夫又無從再進,遂覺枯寂無味。

    而今年所請開示,與往年不異。

    使學人一無門路可入,隻好求見光見佛,不知幻心緣起,依幻立幻,忽見幻相,可以驚喜成颠,且其人之習氣見解如故也。

    于貪嗔隻是壓制而非化除,一經波動,毫無定力,颠倒又如故也。

    于是棄而就密,或改入禅堂,愈弄愈不得法,再求諸教理經論,以為多聞多知,能講能說,即可多一把握。

    不知更經他人贊歎禮拜,不覺陷入名聞利養坑中。

    雪上加霜,生死益固,此皆念佛不得法之誤。

    雖其人夙世法障深厚,要亦誤之者,咎應有所歸也。

    又修行人自不得法,不得不急于他求,乃至無師不拜,無法不求,日日求法,法法真意所在,是否當我之機不知也。

    處處求師,而且考師,以耳為目,而疑謗随起,自亦不知也。

    惶惶歧路,不知所可,或索性棄而勿修,或禅淨兼修,或淨密并行,腳踏兩船,不知所屆,不得已考證于死後,曰頂暖矣,決定生西矣。

    又曰我一生多聞多念,縱不生西,此小功德,亦可勿入惡道,得此已足矣。

    渠知功夫全要在生前打腳根,生前倘一無把鼻,死後庸有濟乎。

    此我切身最大問題,何可坐視之乎。

     近有人忽以西方究竟有無為問者,某大德謂西方是沒有的。

    于是大興疑謗,而來問于餘。

    餘不覺大笑曰:你何以不懂大德之慈悲而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