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心密法灌頂

關燈
嚴宗也。

    八,大通後,妙用恒沙,善轉俗谛,此妙法蓮華宗也。

    依一法而法法兼備,空一心而心心皆通,故曰法寶。

     雖然,徒法不能以自行,又曰人能弘道。

    一,要自我,我發大願,願我成佛,願我能使一切衆生成佛,是名大悲,是謂大心凡夫,佛說華嚴經,特重大心凡夫,謂勝于菩薩,以能荷擔如來無上菩提。

    有此大心,即是大器,具此大器,即可大成。

    故非真痛切不可,經種種困難而不易其心,不變其志。

    二,要師,得師指示周詳,使勿疑退。

    三,要相當合機之法,則見功自快。

    四,要伴侶,可以切磋琢磨。

    五,要環境,或順或逆,皆我助道因緣,故上自諸佛菩薩,下至一切惡道衆生,皆我伴侶也,彼皆外善知識也,而我自己,乃内善知識也,神而明之,在乎其人,故曰僧寶。

     明乎以上三義,則因地正而行正果正,是謂正法。

    佛法未滅,亦無滅時,是謂佛常住。

    我今不依正法,是為正法末世,不名報佛恩也。

    希各努力,至于坐時儀規及諸禁忌,另行開示,勿壞規矩可也。

     茲再開示心是何物。

    心者,性中緣境之幻影也。

    心性非一非二,如形與影,性雖空寂,不言斷滅,心雖幻起,終不離體。

    心之未動前,曆曆孤明,名曰真心。

    已動而随境流轉者曰妄心。

    但一覺即又回複未動前之本位。

    故覺者,乃回複時中間之過程,以覺亦影,住于覺,未究竟也。

    真心妄心同為一體一物,皆假名也,為是一物,故不能以心滅心,如惡念去,善念來,似乎以善滅惡,不知惡念又起,可見念終不可滅也。

    隻是換,以惡換善,以迷換覺,前者念念在迷,久久成習而有力。

    今者念念在覺,久久成習而亦有力也。

    以非相對,故不關力,此力足,彼力自弱。

    但言換者,亦非也。

    必二物相對,乃可言換。

    今是一物,将誰換乎,隻可雲轉,如掌之一正一反,徒有來回動相,非有實體。

    然則惡固未嘗惡,善亦未嘗善,仍一如如不動之真心耳。

    然心何以流浪不覺乎,曰著相而忘本,本是一物,枉分主奴,佛言“彼非衆生”,言衆生佛性勿失,應平等視之。

    佛又言“非不衆生”,言本來與佛同體,但一時迷倒,又不得不分别為衆生也。

    如于盜,平等觀之,憐憫之而必殺之,此為大悲之用,是以衆生成佛,隻此一轉,轉則無所住,無住則心空,雖證得空相而不斷滅,雖應付萬有而不失本位,可謂允執厥中者矣。

    然與儒家不同,彼為有所守也,守于中道,此并中道而亦空之,方名執中,行者切莫怕妄心,要怕不覺,不覺即是生死流轉。

    如念起一覺,覺即非迷。

    經雲“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此四語斬金截鐵,何等幹淨痛快。

    你莫怕,亦莫懊喪追悔,隻顧凜覺,覺成熟時,般若力量自強,不但妄留不住,并覺亦著不牢。

    至于善惡種子,既已入藏,永永難除,惟大覺後,彼自無力,不是不知,不是忘記,隻遇緣亦發不出,惡業自不能成,此是根本大戒,且可轉為妙用,以度惡衆生也。

    總之擒賊擒王。

    今依此法,一門深入,證見本性,為安身立命之本位,永不退轉,自然起諸慧用,開般若以掃蕩習氣,如《大日經》說,至此地位,不久勤修,能除一切障,得大神通,知一切衆生心行中事,可以廣度有情矣。

    至心中心法果位成就,種種利益,可參閱《佛心經》,目前先坐幾百座再說。

    茲所言者,暫使仁者放心耳,且一心埋頭實幹,但論耕耘,莫問收成,功不唐捐,非空談也,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