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心密法灌頂
關燈
小
中
大
無論儒釋道各家教意,根本總在攝心,儒家但求功名,釋子但求福報,道派徒練精氣,都不知歸宗。
宗者,忠也,中心也,盡其己也,盡己而後可以為人。
下手第一求降伏其心。
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但有三問,曰何者為心,曰以何降伏,曰如何降伏。
爰有三答,曰集起者為心,曰以心降心,曰如是降伏。
總是用個複字功夫,使之回複到本來地,明見本來清淨性,自然降伏。
然此理論,非事功也。
人人說得,人人不肯做。
人每以為明了此理即得,又曰明師一點即成,不用别的法子,談何容易。
佛言理屬頓悟,事屬漸除,為有多生習氣在,所以理悟的人或有,實證的人太少,悟前悟後,同有個如喪考妣,理事二障,均得打淨。
如雙輪并進,缺一不可。
理以輔事,事以證理,到一切無礙時,才至無學位。
性固是不動不變,不生滅,不污染,但能生萬法,起諸妙用,是名心用,乃一時之幻影,所謂不變而能随緣者也。
心本如水之流通無著,無可不可,惟住着不得,水住不流,便成腐水,血止不流,便成腐毒,心住于物,便成執妄,要無所住而活潑潑地,起諸妙用,這是一心的相貌,名曰真心。
以由真如性體中流出,故曰真。
一心者,無著無住之心也。
雖起萬千變化,本體原不動搖,所謂随緣而不變者也。
今傳心中心法,應先知其義。
此法旨在以心印心,求心中之心,究是如何相貌,直下見性,是謂歸宗,是謂盡己,是謂降伏,于是再起大悲妙用以利他,為實實有體有用之學,決能此生見性成佛,故曰佛寶。
今欲證入無著無住之真心,自見本性相貌,原重在自力以自求,但自力太弱,必賴乎法。
此法乃佛所傳示,故曰佛法。
以此法能見性成佛,故曰佛法。
以由自性佛道中所流出,故曰佛法。
此心中心法,乃大愚阿阇黎在定中得普賢菩薩所親授,在廬山苦行七年而行于世。
論法,在日本西藏均有,原無東西今古之别,獨修法不同,起用亦不同,不取有相,不離有相,人人可修,為直證心田,克期見性之法。
與顯教固是不共,與他密亦有所别。
今欲直證無住,不住有,不住空,二邊不住,中道亦不立,非此法為功。
蓋自力佛力合,而功斯顯。
其咒印,佛力也。
勤修活參,自力也。
得法之用而不被法縛,自力也。
以言乎咒印,是無義可說,無理可講,則心不外馳,身亦無妄動,自不著有矣。
若言著空,則手結印,口持咒,略有所事,自不落于空矣。
如是左右挾持此心,往來調伏,由有轉空,由空翻有,心刹那刹那起,刹那刹那滅,起至無可再起,掃至無可再掃,經一千次之坐,心有十萬度之翻騰打掃,根根塵塵,全然脫落,逼到其間,寂光真境,常得現前,可謂常住真心矣。
又印與咒力,法法與身體相配合,持咒有火輪旋轉。
凡人有一習氣,即有一種惡蟲,被此火輪所燒,由腸胃中出,心淨而腹内夙垢亦淨,由是心安神足,體力堅強,得定自易。
上座時用以養定,下座自能啟慧,定慧交資,戒在其中矣。
又凡修一法,隻得一法之用,獨心中心法則不然。
由一法而兼八法,化于八萬四千,恒沙無盡,如一,直證如來地心地法,用以掃蕩習氣,此般若宗也。
二,三密加持,此密宗也。
三,以三密加持故,身口意三惡自戒,此律宗也。
四,常攝在定,坐見本性,此禅宗也。
五,有念皆相,随掃随空,此相宗也。
六,歸至至淨,心蓮華開,此淨土宗也。
七,證到無邊法身,周遍法界,大身無量,此華
宗者,忠也,中心也,盡其己也,盡己而後可以為人。
下手第一求降伏其心。
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但有三問,曰何者為心,曰以何降伏,曰如何降伏。
爰有三答,曰集起者為心,曰以心降心,曰如是降伏。
總是用個複字功夫,使之回複到本來地,明見本來清淨性,自然降伏。
然此理論,非事功也。
人人說得,人人不肯做。
人每以為明了此理即得,又曰明師一點即成,不用别的法子,談何容易。
佛言理屬頓悟,事屬漸除,為有多生習氣在,所以理悟的人或有,實證的人太少,悟前悟後,同有個如喪考妣,理事二障,均得打淨。
如雙輪并進,缺一不可。
理以輔事,事以證理,到一切無礙時,才至無學位。
性固是不動不變,不生滅,不污染,但能生萬法,起諸妙用,是名心用,乃一時之幻影,所謂不變而能随緣者也。
心本如水之流通無著,無可不可,惟住着不得,水住不流,便成腐水,血止不流,便成腐毒,心住于物,便成執妄,要無所住而活潑潑地,起諸妙用,這是一心的相貌,名曰真心。
以由真如性體中流出,故曰真。
一心者,無著無住之心也。
雖起萬千變化,本體原不動搖,所謂随緣而不變者也。
今傳心中心法,應先知其義。
此法旨在以心印心,求心中之心,究是如何相貌,直下見性,是謂歸宗,是謂盡己,是謂降伏,于是再起大悲妙用以利他,為實實有體有用之學,決能此生見性成佛,故曰佛寶。
今欲證入無著無住之真心,自見本性相貌,原重在自力以自求,但自力太弱,必賴乎法。
此法乃佛所傳示,故曰佛法。
以此法能見性成佛,故曰佛法。
以由自性佛道中所流出,故曰佛法。
此心中心法,乃大愚阿阇黎在定中得普賢菩薩所親授,在廬山苦行七年而行于世。
論法,在日本西藏均有,原無東西今古之别,獨修法不同,起用亦不同,不取有相,不離有相,人人可修,為直證心田,克期見性之法。
與顯教固是不共,與他密亦有所别。
今欲直證無住,不住有,不住空,二邊不住,中道亦不立,非此法為功。
蓋自力佛力合,而功斯顯。
其咒印,佛力也。
勤修活參,自力也。
得法之用而不被法縛,自力也。
以言乎咒印,是無義可說,無理可講,則心不外馳,身亦無妄動,自不著有矣。
若言著空,則手結印,口持咒,略有所事,自不落于空矣。
如是左右挾持此心,往來調伏,由有轉空,由空翻有,心刹那刹那起,刹那刹那滅,起至無可再起,掃至無可再掃,經一千次之坐,心有十萬度之翻騰打掃,根根塵塵,全然脫落,逼到其間,寂光真境,常得現前,可謂常住真心矣。
又印與咒力,法法與身體相配合,持咒有火輪旋轉。
凡人有一習氣,即有一種惡蟲,被此火輪所燒,由腸胃中出,心淨而腹内夙垢亦淨,由是心安神足,體力堅強,得定自易。
上座時用以養定,下座自能啟慧,定慧交資,戒在其中矣。
又凡修一法,隻得一法之用,獨心中心法則不然。
由一法而兼八法,化于八萬四千,恒沙無盡,如一,直證如來地心地法,用以掃蕩習氣,此般若宗也。
二,三密加持,此密宗也。
三,以三密加持故,身口意三惡自戒,此律宗也。
四,常攝在定,坐見本性,此禅宗也。
五,有念皆相,随掃随空,此相宗也。
六,歸至至淨,心蓮華開,此淨土宗也。
七,證到無邊法身,周遍法界,大身無量,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