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閑法師法語集

關燈
在甯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光照東方萬八千。

    何曾有意落言诠。

    文殊彌勒空□唱。

    好似眉毛分兩邊。

    且如天雨四華。

    地搖六震。

    一光既放。

    十界全彰。

    可謂通身吐露。

    徹底掀翻了也。

    即本邑護法某某了達本有家珍。

    悟明諸法實相。

    所以聞法又請法。

    見僧便齋僧。

    是真精進。

    真法供養。

    入佛知見。

    一塵不染。

    開如來藏。

    萬象齊彰。

    世尊開寶塔于靈山。

    山僧畫貓兒于太白。

    所謂昔日一會。

    至今猶未散也。

    雖然如是。

    且道爲某某略通消息一句。

    又怎麼生。

    (以拄杖指南雲)寶山莫教空回手。

    龍女南方坐道場。

    (擲杖下座) 說經至方便品舍利弗叁請之文客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富翁一片熱心腸。

    引誘貧兒出苦鄉。

    豈料相逢不相識。

    門前假設鹿牛羊。

    火宅本非真。

    叁車原無相。

    諸子競紛華。

    上得如來當。

    四衢道中露地。

    一坐叁十餘年。

    不肯放下。

    直須等賜白牛車。

    究竟好似鏡中像。

    遊于四方。

    權作空華佛事。

    乘是寶乘。

    直登水月道場。

    際此某某來山請法飯僧。

    如來出世大事因緣。

    于今再唱。

    人人本來具足。

    個個何曾覆藏。

    但肯直下自承當。

    便是靈山大榜樣。

    雖然如是。

    即今爲某某慶贊一句。

    如何舉揚。

    (拄杖卓雲)太白山中陳玉粒。

    龍華樹上作金場。

     說經至火宅喻長行已竟客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稚子當年棄本真。

    春秋五十走擝擻。

    伎倆一無空傭力。

    一衣一食往推尋。

    隻爲最初一念之差。

    受盡千古風霜之碌。

    雖展轉偶爾還鄉。

    何曾踏著最初一步。

    直至登門遠望。

    自覺慚惶。

    誰知中坐老翁。

    一窺觑破。

    教傍人追捉將來。

    不覺悶絕c地。

    聞長者放我不用。

    謂當慶快平生。

    從此後隻道自由自在。

    竟不知鼻孔已在人手中了也。

    所以逢二人。

    即取其價。

    除糞穢。

    不厭辛勤。

    及至二十年後。

    放下一餐之心。

    則無上寶王。

    不求自至。

    即今本邑護法信女。

    某某有意來山請法飯僧。

    拈起一餐之功者。

    一餐那一餐。

    拈起來。

    放不著。

    畢竟是同是別呢。

    (良久雲。

    )古今無二日。

    終始亦同倫。

    雖然如是。

    且道爲護法某某贊祝一句。

    如何舉揚。

    (卓杖雲)叁寶門中常擁護。

    九蓮臺上盡標名。

     在杭州彌陀寺講彌陀疏鈔于四月初八日佛降誕良辰上堂法語 (師舉如意雲。

    )天上天下我獨尊。

    覓我我所了無存。

    須信本來無一物。

    此是維摩不二門。

    諸禅兄。

    若道釋迦老子今日降生。

    大似猛虎舌頭書□字。

    釘花闆上打秋千。

    豈知未離兜率。

    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

    度生已畢。

    雲門一棒。

    也是腦後抽釘。

    鬼門貼卦。

    所以雲。

    諸法應如是知。

    如是見。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是故文殊普賢。

    攜華供養。

    非爲分外。

    即我鑒師兄。

    宏開爐攢。

    大扇蓮風。

    送客迎賓。

    朝參暮禮。

    整頹風于末法之際。

    聚衲子于選佛之場。

    直指當場念佛叁昧。

    且道如何得下手處呢。

    (良久雲)六字洪名不用疑。

    單槍匹馬破重圍。

    心佛衆生無二念。

    盜賊原來赤子兒。

    小弟到來。

    命升曲錄床。

    休也不許。

    羞也不識。

    直得拔龜毛于鼈背。

    截兔角于馬頭。

    不免借華供養大衆。

    正如口說藥方。

    手指路引。

    肯吃者。

    自能卻病。

    肯行者。

    亦可到家。

    不然按牛頭吃草。

    有甚相幹。

    噫。

    粥飯錢且置。

    草鞋債誰還。

    休將閑學解。

    埋沒祖師心。

    昔日維摩居士。

    現大神通。

    香積借飯。

    雖飯八萬四千大阿羅漢。

    無欠無餘。

    未免手忙腳亂。

    東扳西扯。

    反不如我本寺護法某某。

    今朝請法飯僧。

    亦不別借他人拈出自家之寶。

    爲大雄氏慶祝華筵。

    可謂善根不壞。

    知恩報恩。

    假此良緣。

    理當伸敬。

    (遂起立合手雲)南無釋迦牟尼無量壽佛。

    伏願居一相而非華。

    住淨隨染。

    驟五趣而不墜。

    處濁恒情。

    雖然如是。

    且道爲某某請法一句。

    如何舉揚。

    (舉如意雲)心即佛。

    佛即心。

    無星秤上兩頭平。

    叁寶光中下種子。

    九蓮華裏現童真。

     爲信女丁氏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達摩不來東土。

    二祖不往西天。

    是處池中有月。

    誰家竈裏無。

    迷時隻迷這個。

    悟時隻悟這個。

    迷時這個不曾減。

    悟時這個不曾增。

    即如無迷無悟。

    不增不減。

    畢竟是什麼人的境界。

    少林面壁九年觑不破。

    世尊叁百餘會道不著。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衆生。

    人人本具。

    各各現成。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非香非臭。

    無色無聲。

    在地曰博厚。

    在天曰高明。

    放之彌六合。

    收之在一塵。

    舍之則藏。

    用之則行。

    直須回光返照。

    始識本有家珍。

    且如今朝本寺護法信女某某。

    二次虔誠請法飯僧。

    亦須向這裏踏著一步。

    可謂發意圓成。

    叁輪空寂。

    所得之功。

    言不能宣。

    如其不然。

    且聽山僧最後舉揚。

    (卓杖)水若澄清月自臨。

    誰人家裏沒觀音。

    試觀八歲龍王女。

    千葉蓮華捧足行。

    (擲杖下座) 爲某老居士攜數歲幼小孫兒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賢畢至道場新。

    和唱唯心佛果因。

    羅網不須重張布。

    珍池菡□四時春。

    諸禅兄。

    隻管終朝念佛。

    不知念佛的是誰。

    孰知這一句子。

    非耳目之所到。

    非口舌之能宣。

    能賓能主。

    能妙能玄。

    能體能用。

    能實能權。

    能逆能順。

    能正能偏。

    大則充滿法界。

    小則不見其邊。

    有時如洪波巨浪。

    有時若枯木寒灰。

    隱顯非一。

    出沒千端。

    頭尾難覓。

    輥作一團。

    直饒有通天手段。

    撈摸不著。

    必至于春色滿園關不住。

    自然得一枝紅杏出牆來。

    且如本寺護法信士某某。

    人人都道蓮華生于水中。

    誰知今日蓮華由火裏透出。

    可謂劫外優昙。

    實未曾有也。

    雖然如是。

    即今爲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大器何妨晚節成。

    誰家屋裏沒觀音。

    入閣善財親慈氏。

    紅顔白鬓永無分。

    (擲杖下座) 爲信女聞法得益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是法從來住法位。

    何須說妙更談玄。

    單唱一句無私曲。

    收盡諸方五味禅。

    衆中有知音者。

    不妨請出相見。

    (問答不錄)適來禅客如是問。

    山僧如是答。

    不接宮商。

    不涉思惟。

    正是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會則如推門落臼。

    不會是馬嘴驢頭。

    諸仁者。

    若論此事如水上葫蘆。

    轉轉有面。

    若盤中走珠。

    粒粒皆圓。

    已過關者。

    掉臂而行。

    似鳥開籠。

    未過關者。

    觸途成滯。

    如猿著鎖。

    不是屋裏人。

    難談家中話。

    殊不知大道隻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

    (卓杖雲。

    )還聞麼。

    諸禅兄。

    若將耳聽終難會。

    眼裏聞聲始得親。

    且如今朝?賢畢至。

    少長鹹集。

    如此勝會。

    萬劫難逢。

    正所謂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處長威風。

    即如本邑護法信女某某。

    采香積之少分。

    供合寺之僧伽。

    極樂世界七寶池中。

    又透出一朵蓮蕊了也。

    雖然如是。

    且道今日爲信女某某請法一句。

    如何舉揚。

    (卓杖雲。

    )處處無非觀自在。

    頭頭總是鼓音王。

    不用叁祇修福慧。

    但將六字作慈航。

    (擲杖下座) 溫州頭陀山妙智寺挂鍾闆法語 (師捧闆跪白雲。

    )金鍾韻響于空劫以前。

    玉闆聲傳于威音那畔。

    吾今揭示堂前。

    用表定慧圓融規則。

    當今方丈授公和尚。

    道轉南澗。

    萃拔諸方。

    實得龍樹之真傳。

    密契虎溪之嫡旨。

    正好拈椎豎拂。

    表率人天。

    重開惺寂洪爐。

    全提佛祖正令。

    刹竿初豎。

    法雷大震。

    佛選叁千。

    天圍百萬。

    更祈梵刹有慶。

    檀信皈崇。

    凡在時中。

    吉祥如意。

    (拈捶擊闆雲)一擊頓開光明藏。

    千秋萬古永長輝。

    (打鍾一下禮拜歸寮) 頭陀山妙智寺講彌陀疏鈔客來山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觀之不可見。

    聽之不可聞。

    家有叁般寶。

    富貴壓乾坤。

    人人皆具足。

    個個本現成。

    請諸禅兄出來。

    與山僧賽寶。

    (問答不錄)昔日城東老母。

    與佛同生。

    而不欲見佛。

    每見佛來。

    即便回避。

    雖然如是。

    回顧南北東西。

    總皆是佛。

    乃至以手掩面。

    于十指掌中。

    亦總是佛。

    現前大衆。

    早也念佛。

    晚也念佛。

    乃至行住坐臥。

    舉筷拈匙。

    無不念佛。

    怎麼佛不現前。

    試問有何緣故。

    (良久雲。

    )會麼。

    如其不然。

    且聽山僧注腳。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處處門開。

    彌勒善財。

    雖然如是。

    且道爲今日護法某來寺進香飯僧。

    請法一句。

    如何舉揚。

    (卓杖雲。

    )朝朝暮暮把心誠。

    直念彌陀不亂行。

    淨土唯心彈指到。

    何勞□曆百餘城。

    (擲杖下座) 又客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箭一個。

    餘鹿逃走。

    一箭一?。

    連子帶母。

    若教山僧射。

    實無處下手。

    (問答不錄)適間幾位如是問。

    山僧隨口答。

    不涉宮商。

    不落思惟。

    正是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會則如推門落臼。

    不會如馬嘴牛頭。

    若論此事。

    如水上捺葫蘆。

    轉轉有面。

    若盤中走明珠。

    顆顆皆圓。

    已過關者。

    掉臂而行。

    似鳥開籠。

    未過關者。

    觸途成滯。

    如猿著鎖。

    不是屋裏人。

    難談家中話。

    試看麥熟秧青。

    山明水秀。

    全彰真如實際。

    顯露本地風光。

    即如今朝護法某某。

    苗抽性地。

    果秀靈根。

    多劫栽培。

    多生受生。

    至今不忍迷中之迷。

    所以更求福上之福。

    念生前光景無多。

    誦經拜佛。

    慮身後資糧未備。

    廣種福田。

    入不二之門。

    請法飯僧。

    履得一之旨。

    惟遵此令。

    雖然如是。

    且道現前慶贊一句。

    又作麼生(卓雲。

    )直念彌陀不思議。

    時至穩坐紫金臺。

    (擲杖下座) 爲衆姓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雲。

    )火宅難安。

    再休戀著。

    雖生天堂。

    終歸墮落。

    己躬大事若未明。

    镬湯爐炭難逃卻。

    誰是大丈夫兒。

    快請單刀傑出。

    (問答不錄)經雲。

    佛身充滿于法界。

    普現一切衆生前。

    是故大衆。

    朝也念佛。

    晚也念佛。

    所謂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

    正是口稱佛名。

    眼觀佛身。

    心緣佛境。

    耳聽佛音。

    乃至禮拜佛。

    贊歎佛。

    供養佛。

    總是爲佛。

    又甚麼道。

    盡虛空。

    遍法界。

    山河大地。

    佛身在甚麼處。

    這裏別白得出。

    方許親見彌陀佛。

    苟或不然。

    且聽山僧一偈。

    淨掃浮雲絕點埃。

    不須疑望百千回。

    但將一句無私曲。

    若得池成月自來。

    且道本府永嘉某某衆姓護法人等。

    來山進香。

    際此弘經勝會。

    請法飯僧。

    不肯當面錯過。

    可謂千生罕遇。

    萬劫難逢。

    隻今請法一句。

    如何舉揚。

    寶山既入莫空回。

    生死無常日夜催。

    但願諸人齊念佛。

    此中賢聖許追陪。

    (擲杖下座) 上海龍華寺授和尚有事他出代升坐說除夕法語 (師拈拄杖雲。

    )叁百六十日已終。

    其間消息許誰通。

    諸人面目還如舊。

    看到梅華有愧容。

    諸禅兄。

    多虛不如少實。

    有理豈在高聲。

    我頭陀無別奇特。

    一味平平貼貼。

    隻須向一行叁昧中。

    自得受用。

    行也如是。

    語默動靜。

    悉皆如是。

    筷來伸手。

    飯來開口。

    那管大月叁十日。

    小月二十九日。

    念珠一串。

    佛號千聲。

    聊以卒歲。

    優哉遊哉。

    雖然如是。

    即如閻羅老子與諸人索飯錢時。

    畢竟將何抵償。

    (良久雲。

    )僧家惟有一張口。

    依舊還他阿彌陀。

     元旦代和尚升座法語 (師拈拄杖雲。

    )日新日新又日新。

    森羅萬象一時新。

    惟我頭陀一句子。

    本無古今與舊新。

    所以古德雲。

    能爲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諸仁兄。

    森羅萬象。

    有情無情。

    四聖六凡。

    各各本來平等。

    若謂別有單傳直指。

    畢竟傳個什麼。

    試問指個何事。

    普請諸人。

    不須別尋歧路。

    仍將舊年所做的一切事。

    徹底掀翻。

    從新提起。

    于此叁十六旬之內。

    廿四氣之中。

    莫問大盡小盡。

    今朝明朝。

    綿綿不休。

    密密無間。

    但有餘精神。

    不得等閑虛棄。

    直得心無異緣。

    念空?妄。

    蓦然于用心不及處。

    劈面撞著。

    方知時時是元旦。

    日日是歲新。

    雖然如是。

    即今應時及節一句。

    如何舉揚。

    遂起座拈香雲。

    九天日月開昌運。

    萬國衣冠拜冕旒。

    林下道人無別敬。

    僅將一瓣祝千秋。

    伏願物阜民康。

    風雨調順。

    (遂下座禮祖) 在南海普陀前寺講彌陀要解便蒙鈔至第二卷別序文有客來山請法正逢四月初八日佛誕日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慧日光馥。

    大地鹹輝。

    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若是伶俐衲僧。

    隻須向山僧未開口處薦取。

    便見頭頭無礙。

    法法平等。

    如其不然。

    饒你有轉天旋地的手段。

    施旗奪鼓的機關。

    總是空拳诳人。

    豈有真實。

    反不如本府某縣護法信女某某。

    夙植善因。

    今招樂果。

    即今航海來山。

    適值山僧提唱六字。

    正是千生罕遇。

    萬劫奇逢。

    際茲我 本師釋迦老子降誕良辰。

    撥自家固有佳珍。

    飯僧請法。

    使他人現前受用。

    佛喜僧歡。

    可謂不昧果因。

    酬恩報德了也。

    山僧假此良緣。

    亦當借華獻佛。

    (遂起立拈香合掌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無量壽佛。

    伏願佛日增輝。

    *輪常轉。

    (就座乃雲)雖然如是。

    且道爲現前檀那。

    請法一句。

    如何舉揚。

    (卓杖雲。

    )航海來探教外傳。

    將參法會禮金仙。

    曾蒙大士親摩頂。

    穩坐華池百尺蓮。

    (擲杖下座) 爲平陽某居士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化育之本。

    物我同途。

    佛祖之源。

    古今不易。

    靈然獨露。

    透聲色無遺。

    廓爾現前。

    拘動寂不得。

    坐斷意見。

    截卻語言。

    根塵中不隔絲毫。

    聲色外去來無際。

    當場曉示。

    隻貴見地。

    才涉思惟。

    白雲萬裏。

    今日平陽縣護法衆居士。

    來山敬香。

    設齋供衆。

    更請山僧升曲錄床。

    爲大衆宣揚般若。

    向者裏不可作世谛流布。

    亦不可作佛法商量。

    且道作什麼生即得。

    (良久拈杖雲)會麼。

    鴛鴦繡出從君看。

    不把金針度與人。

    (擲杖下座) 爲某居士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有形有□謂之俗。

    離相離名卻是真。

    一度拈來一度用。

    一番提起一番新。

    橫該萬有。

    豎徹一清。

    輝天鑒地。

    耀古騰今。

    萬籁空中揚古路。

    默然不語識主賓。

    終日相逢無來回。

    迢然千裏有知音。

    一言合道。

    大意分明。

    縱橫文彩。

    結得幽靈。

    楊柳枝頭生瑞氣。

    蓮華國裏受皇恩。

    (卓杖雲。

    )有意氣時增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爲品玉班長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也太奇。

    也太奇。

    狂心歇下即菩提。

    愚智原來真不二。

    始信毗耶老古錘。

    真俗從來而不異。

    浪子回心不思議。

    有時示現無邊身。

    有時冷湫湫裏地。

    諸大衆。

    要知不思議境界麼。

    若要知。

    須向未開口已前。

    未舉念已前。

    生佛未分已前。

    威音那畔已前薦取。

    若薦得。

    則卷而懷之。

    終日竟夜。

    如癡如呆。

    不妨作一個大解脫。

    大自在人。

    隨緣放曠。

    快樂無涯。

    如或未然。

    切須回光反照。

    于動靜閑忙之際。

    行住坐臥之間。

    究他一個下落。

    隻今頂天履地。

    吃飯穿衣。

    且道承誰恩力。

    (良久雲。

    )一點圓照灼太虛。

    個中無欠亦無餘。

    雖然如是。

    即今品玉班長請法飯僧。

    畢竟將來得何福果。

    遂(卓杖雲。

    )功德林中同遊戲。

    蓮華界畔盡標名。

     爲妙蓮法師看單(拈香祝偈) (師拈第一瓣香雲。

    )恭維法師法海津梁。

    作僧倫之依止。

    人天眼目。

    爲我輩之導師。

    拈第二香雲。

    一雨無私。

    叁根普潤。

    八音演暢。

    四衆沾恩。

    拈第叁香雲。

    振教海之頹波。

    中流砥柱。

    挽狂瀾之既倒。

    兩岸堅城。

     爲臺州月文退居和尚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釋迦出世。

    爲一大事因緣。

    達摩西來。

    欲人明心見性。

    吾人出家。

    本爲生死事大。

    聽教參禅。

    那有工夫作世谛勾當耶。

    故曰。

    比丘不行比丘事。

    日用頭頭總是虛。

    又雲。

    惟有此事。

    更無餘事。

    所以昔日趙州祖師。

    年過八十。

    發心行腳。

    可爲千古楷模。

    今當本寺建殊勝道場。

    作難思佛事。

    內有本省臺州府黃岩縣月文上座。

    知光陰之易邁。

    念大教之難逢。

    年登八九。

    立志參方。

    請山僧升曲錄床。

    舉揚個事。

    山僧無法可說。

    止拈一偈。

    請大衆證盟。

    遂舉偈雲。

    昔年趙老。

    今日月翁。

    橫擔敩栗。

    直入千]。

    究竟真消息。

    直露在光中。

    咄。

    (擲杖下座) 四月初八日佛誕上堂法語 (師拈拄雲。

    )驚?之句。

    須向驚?處舉揚。

    奇特之事。

    要遇奇特人拈出。

    釋迦老子言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可謂驚?句也。

    雲門大師雲。

    用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可謂奇特事也。

    直下以不可測度底機輪。

    向千聖頂礳上撥轉。

    若能恁麼體會。

    始知釋迦把斷要津。

    雲門知恩解報。

    且道落在什麼處。

    還會麼。

    棒頭有眼明如日。

    要識真金火裏看。

     講法華經至方便品叁止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絕消息。

    沒□迹。

    眼能聞聲。

    耳能見色。

    直下便承當。

    己落第二月。

    見聞知覺。

    原是本地風光。

    明暗色空。

    現成本來面目。

    把住也。

    乾坤失色。

    放行也。

    瓦礫生光。

    昨日釋迦老子不肯言。

    今日良上人請山僧。

    重爲演說。

    諸大衆。

    且教山僧作麼生道。

    既爾欲罷不能。

    欲吐不得。

    且請木上座。

    代宣一偈。

    爲大衆通個消息。

    (卓一卓說偈雲)無上兩足尊。

    頂眼照乾坤。

    一個無言說。

    打開不二門。

    諸上人。

    宜從當門入。

     講法華經至方便品開示悟入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開示悟入大有由。

    知見應須不外求。

    但于見色聞聲際。

    莫落隨緣第二籌。

    諸仁者。

    法無住相。

    著相乖宗。

    道不虛行。

    隨行得路。

    須知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萬緣不到處。

    特地光輝。

    生佛未分時。

    靈源獨耀。

    直下無一絲毫頭。

    遍界全彰奇特事。

    到者裏。

    始信一切見。

    無非佛見。

    一切知。

    皆是佛知。

    雖然如是。

    即今本寺護法某某。

    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會得佛知見。

    百靈妙莊嚴。

    (擲杖下座) 爲某比丘尼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法不與作對。

    正體昭然。

    萬象不能覆藏。

    神機獨露。

    何須十方聚會。

    四海參尋。

    鳴鍾擊鼓後。

    而舉揚此道耶。

    古德雲。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影。

    所以道。

    未明心地印。

    難透趙州關。

    須知此一段大事。

    迥絕知見。

    超越色聲。

    淨□□。

    赤灑灑。

    似水投水。

    如空合空。

    正法眼。

    頂門顯示。

    解脫門。

    八字打開。

    今日比丘尼某某領諸善信。

    入此解脫門中。

    作大供養。

    乃五濁惡世中大心人也。

    且道將來得何福果。

    (卓杖雲。

    )七珍地上金蓮界。

    道在心中莫外求。

     爲某優婆夷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大地山河知見開。

    宛如孩子出娘始。

    父母未生一著子。

    說破不直半文錢。

    所以雲。

    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此話世尊早曾和盤托出。

    何待四十年後。

    于靈山會上。

    爲最後之極談耶。

    吾人苟能于見色聞聲之際。

    猛爾回光。

    內脫身心。

    外遺世界。

    則無始封閉全開。

    本有家珍頓顯。

    方知明明蓋天蓋地。

    曆曆亘古亘今。

    會麼。

    (卓一卓下座) 講法華經至信解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背塵合覺。

    就路還家。

    至長安城。

    踏故鄉地。

    須知步步皆是窮源。

    處處盡堪合轍。

    但以初心暗昧。

    不得圓融。

    由斯到得門前。

    依然住立門側。

    直至身入父舍。

    猶故止宿草庵。

    誰知客作賤人。

    的是長者親子。

    將來執掌家業。

    非此人其孰能之。

    雖然如是。

    即今護法某某。

    來山敬香。

    請法飯僧。

    將來得何福果。

    (卓杖雲。

    )諸人既入靈山會。

    滿載船裝明月歸。

     又爲某居士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難思難議。

    非異非如。

    不生不滅。

    無來無去。

    仰登佛地。

    叁途不別心源。

    即入凡流。

    千聖亦同本住。

    達之者。

    乃全體大用。

    決定無非。

    昧之者。

    而背覺合塵。

    仍是虛奇。

    所以但能漸漸回頭。

    自然轉身就父。

    雖窮子希取無心。

    而長者全家委付。

    即今既得。

    慶快平生。

    昔年擝擻。

    辛苦不顧。

    (卓杖雲。

    )寶山如不空回手。

    便是超凡大力人。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拈華的旨。

    不落言诠。

    飲光無故笑顔開。

    若問威音那畔事。

    道破不值半文錢。

    一雨普潤。

    無黨無偏。

    叁草二木等均沾。

    幸有密雲肯出岫。

    蓋覆叁千及大千。

    培福上人。

    度生心堅。

    不分東震與西幹。

    兩岸中流俱不住。

    一船撐去一船來。

    果有如是婆心。

    且道山僧如何贊歎。

    (遂卓杖雲)道自心悟。

    福從心培。

    淨土蓮華自心栽。

    自利利他真實事。

    其中功德廣無邊。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若雲第一義谛。

    山僧無開口處。

    謂是不落言诠。

    未免偏空留滯。

    盡至百不思量。

    猶恐墮在無記。

    而雲父母未生前。

    難逃鬼窟裏活計。

    如今末法衆生。

    誰肯深窮實際。

    終日數他金錢。

    畫餅充饑何濟。

    不了文字性空。

    依然舍父逃逝。

    能將四性推窮。

    免墮今時流弊。

    忽然頓契無生。

    便是西來大意。

    行住坐臥不離。

    現成法門良器。

    即此自利利人。

    名爲即世離世。

    四生六道任往來。

    馬腹驢胎可遊戲。

    雖然如是。

    且道即今護法居士某某。

    入我不二法門。

    頓開自己心地。

    拏出本有家珍。

    功德不可思議。

    不風流處也風流。

    有意氣時添意氣。

    (卓杖雲。

    )噫。

    (擲杖下座) 講化城喻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達摩不來東震。

    神光不往西幹。

    妙德口中有舌。

    淨名室內無言。

    迷悟原無得失。

    生佛不隔毫端。

    人人從來具足。

    各各本自天然。

    何緣一坐十劫。

    佛法不得現前。

    衆中果有不會。

    問取大通如來。

    雖然如是。

    今日特因護法信士。

    請山僧升曲錄床。

    爲大衆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遂卓杖雲。

    )這個端的。

    微妙幽玄。

    一坐十劫。

    絕待離言。

    擱地一聲連底脫。

    森羅萬象笑顔開。

    (擲杖下座) 講至法師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叁周授記事圓成。

    大化當行]古今。

    出世本懷今已暢。

    法師位是法王臣。

    諸禅兄。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故此道。

    不論僧俗男女。

    老少智愚。

    天龍神鬼。

    白牯黧奴。

    凡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所以佛言。

    若能受持讀誦。

    無論全經半偈。

    皆與授記作佛。

    真可謂碎珊瑚。

    塵塵是寶。

    折栴檀。

    片片皆香。

    今日齋主豈非個中人耶。

    山僧亦當隨分贊歎。

    (蓦卓拄杖雲。

    )覺即了了不施功。

    森羅萬象本來同。

    爾定當作佛。

    安住實智中。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向上一關。

    截斷叁世。

    法譬因緣。

    同顯實谛。

    上中下叁根。

    俱是不思議。

    引進實行人。

    了達諸義趣。

    于今發大菩提心。

    入生死海如遊戲。

    廣度諸衆生。

    窮盡未來際。

    噫。

    彈指圓成八萬門。

    一句了然超百億。

    不是吾師平等心。

    誰能個個皆授記。

    (擲杖下座) 六月初叁日正逢韋馱誕辰經至提婆達多品應問大師設齋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調達釋迦。

    從來不乖。

    一粗一妙。

    權實交加。

    昔年真共命。

    今日假冤家。

    曆劫以來。

    互爲善友知識。

    生生世世。

    同宣妙法蓮華。

    證妙體。

    黃金不變。

    修梵行。

    白玉無瑕。

    入市廛。

    如泥牛木馬。

    達叁界。

    如水月空華。

    常寂光土中。

    受用不足。

    阿鼻地獄內。

    快樂無涯。

    的是真言實語。

    並非大口高誇。

    若問二人所得何叁昧。

    大似華嚴與法華。

    諸大衆。

    還委悉麼。

    如其不然。

    今日幸有應問上人設齋。

    少頃。

    且待韋將軍赴供。

    應去問他。

    (擲杖下座) 除夕法語 (師拈拄杖雲。

    )凡情聖解總皆非。

    末後牢關識者稀。

    莫向言中來取則。

    直須旨外去明機。

    鈍根漢。

    頭頭錯過。

    達道人。

    腳腳知歸。

    山僧頻唱無私調。

    更無一句有高低。

    諸上座。

    此時什麼時節。

    誰敢指東話西。

    雖然如是。

    即今除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觑破伊。

    不希奇。

    大用現前皆具足。

    依他作解盡祛除。

     元旦升座法語 (師舉如意雲。

    )格外談玄。

    貴逢達士。

    最初一句。

    觌面無私。

    識得伊。

    無古無今。

    未識伊。

    念茲在茲。

    叁十六句之首。

    七十二候之始。

    此時拈香祝聖。

    不假二議叁思。

    諸上座。

    且道新新一句。

    山僧如何舉揭。

    (遂豎拂子雲)螽斯衍慶。

    事無不宜。

    世主行仁化。

    四海盡平夷。

    (揮拂子下座) 天臺山講彌陀疏鈔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大千刹海。

    萬象交參。

    六字門開。

    一超直入。

    稱念彌陀。

    似磨匣中敩劍。

    執持名號。

    如揩鏡上塵昏。

    淨極光圓。

    雲開月露。

    到這裏。

    始知衆生本來是佛。

    苦海無非樂邦。

    所以道。

    直須懸崖撒手。

    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

    欺君不得。

    可見這一句子。

    雖然可比爛草鞋破斏帽。

    不是苦心人。

    不到個中。

    大有消息在。

    莫作尋常一樣看。

    今日本庵護法。

    和盤托出。

    供養大衆。

    山僧不過移步換影。

    借境生情而已。

    諸上座。

    還委悉麼。

    衲子肯依如是住。

    聖凡情見自然消。

    (擲杖下座) 講疏鈔至靈明洞徹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性德在纏。

    人莫能曉。

    直饒說得。

    也不相饒。

    須知說迷說悟。

    總是夢裏陳言。

    見性明心。

    依然夢中說夢。

    如或一根不了。

    則根根成障礙。

    到得一念無依。

    則念念自圓融。

    諸禅兄。

    不必向外馳求。

    直須回光返照。

    向五蘊山中。

    打開正眼。

    識取安樂田地。

    聽這安樂主人。

    教我往生極樂。

    到這裏。

    方知真佛屋裏坐。

    釋迦也不在西幹。

    且道正恁麼時。

    畢竟如何體認。

    (良久雲。

    )今日某某設齋。

    待諸人雲堂赴供後。

    再通消息。

    (擲杖下座) 講疏鈔較輪要約科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欲通千裏消息。

    須辦不足功夫。

    要得一念無生。

    必知入手方便。

    諸禅兄。

    時不待人。

    賓不由主。

    但有隨波之意。

    更無截浪之機。

    若能打翻布路葛藤。

    剪卻常情見解。

    自然得受用廣大。

    心地開通。

    可以振佛祖權衡。

    開人天眼目。

    如其不然。

    且聽山僧一偈。

    偈雲。

    門庭廣大貴知先。

    守約能參深妙禅。

    一句了然超百億。

    何須教外覓真傳。

    衆中更有不會。

    直待午後飽參。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打齋要入叁摩地。

    發足能生九品蓮。

    (擲杖下座) 疏鈔文至感時科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句彌陀珠走盤。

    不曾得巧黑漫漫。

    微微觑透玲珑子。

    便是嵩山面壁禅。

    無邪正。

    絕偏圓。

    接物不分智與賢。

    就使前村愚子弟。

    何嘗欠缺半絲緣。

    隻要信得極。

    願頭堅。

    人人有路透長安。

    此身欲向今生度。

    日落西山快著鞭。

    諸大德。

    此事各宜珍重。

    須知慈父十劫以來。

    垂手殷勤。

    一道恩光。

    阿誰無分。

    即今本寺護法信士某某聞法請法。

    見僧齋僧。

    非爲分外。

    山僧亦當隨分贊歎。

    (卓杖雲。

    )往生真妙訣。

    彌陀盡力提。

    名標華萼上。

    賢聖不須疑。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超直入契如如。

    雲散長空廓太虛。

    不論是凡並是聖。

    個人無欠亦無餘。

    此事如葫蘆落水。

    轉轉有面。

    似水銀墮地。

    顆顆皆圓。

    一句相應。

    則句句相應。

    一念圓通。

    則念念圓通。

    隻爲情生智隔。

    所以大用不得現前。

    如其直下知休。

    脫體更無餘事。

    聞聲觀自在。

    見色常寂光。

    到這裏。

    方知佛法人情成一串。

    無邊海印印無邊。

    雖然如是。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功德林中聞妙谛。

    通身熱惱自清涼。

    (擲杖下座) 甯波青村渡寶慶寺講彌陀疏鈔十七日開講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張缦天網。

    撈□魚龍。

    衆中如有透網金鱗。

    何妨出衆。

    (問答不錄)乃雲。

    達摩第一義谛。

    梁武頭迷。

    淨名不二法門。

    文殊口過。

    犯鋒铓者病。

    不犯鋒铓者亦病。

    大衆果能一絲不挂。

    淨□□。

    赤灑灑。

    徹底掀翻。

    行但行。

    坐但坐。

    不生些子取舍情見。

    便是個活祖師住世。

    又何須指東話西。

    若也毫厘系念。

    便是叁途業因。

    在個中還要覓個安樂田地。

    (蓦□杖雲)會麼。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己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大乘修學人。

    當從此門入。

    即今本寺大冶洪開。

    斓凡煉聖。

    借山僧娘生之舌。

    用報佛恩。

    今朝本府護法信人梁濟貴。

    不昧本因飯僧。

    請法一句。

    且道山僧。

    如何舉揚。

    (卓杖雲。

    )七寶蓮池金砌底。

    他年水到自成渠。

    (擲杖下座) 疏鈔文至激揚生死令起忻厭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說欣說厭。

    雖方便之權門。

    示苦示樂。

    亦教中之的旨。

    玄中有妙。

    妙有中玄。

    何但離苦得樂。

    頓證十聖叁賢。

    高懸祖印當機用。

    利物應知語帶悲。

    是第一義谛。

    具叁要叁玄。

    句中有意。

    須親薦得旨。

    無明當下灰落。

    若是個真參實悟的漢子。

    向沒撈摸處。

    踏翻兩頭。

    孤標獨立。

    翛然自得。

    無黨無偏。

    方知皎月當空。

    沙界朗然。

    不挂片雲。

    雖然如是。

    即今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福慧雙修心地印。

    長安大道直如弦。

     經至如是我聞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垂語雲。

    )挂劍無豪傑之氣。

    藏書無文人之氣。

    搭衣無出家之氣。

    山僧拄杖。

    無祖師之氣。

    不言外表。

    和氣一團。

    檢點將來。

    驢頭馬腳。

    是中如有不落窠臼者。

    出來相見。

    (僧智融大德出衆問雲)如何拄杖子無氣。

    (良久雲。

    )會麼。

    (進問雲。

    )如何是第一義谛。

    (答雲。

    )達摩未開口處。

    (進問)如何是和氣一團。

    (答雲。

    )劍爲不平離寶匣。

    藥因救病出金瓶。

    (進問雲。

    )如何是中道義。

    (答雲。

    )領取□頭意。

    莫認定盤星。

    (禮謝而去師雲)信是道根。

    道是德本。

    如是之法。

    是我親聞。

    至心領受。

    如是我聞。

    一超直入如來地。

    始信吾宗不欺人。

    一聲佛號。

    大方便門。

    不論愚夫愚婦。

    盡皆與知與能。

    念念不忘真面目。

    心心常憶本來人。

    諸大德。

    還委悉麼。

    即今本寺護法某某。

    請山僧升曲錄床。

    供養大衆。

    且道第一義谛如何舉揚。

    (卓杖雲。

    )諸上善人俱會處。

    當仁不讓老盧能。

    (擲杖下座)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昨夜明月光輝。

    露圓通之面目。

    今朝黑雲叆叇。

    現大士之慈悲。

    若雲普陀說法。

    卻教善財去參。

    若道寶慶宏經。

    何勞天女來請。

    即今觀音大士。

    與善財龍女。

    都在山僧拄杖頭上現身說法了也。

    (蓦豎杖雲)見麼。

    應從比丘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身而爲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

    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卓杖雲。

    )聞麼。

    若能會得。

    觀前兩序諸師。

    梯山航海。

    不負千裏而來。

    即今護法信人。

    請法飯僧。

    亦無當面錯過。

    如其不會。

    山僧與諸人道破。

    聽吾一偈。

    拈拄杖雲。

    色見聲求俱不是。

    離聲離色亦成非。

    圓通面目今何在。

    百八明珠晝夜提。

    (下座) 經至五句證稱理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即心即佛。

    大道隻在目前。

    所以道祇園不離當處。

    釋迦不住西幹。

    非色非空。

    要且目前難□道。

    隻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諸大衆還委悉麼。

    孔子曰。

    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性近則即波見水。

    習遠則忘水隨波。

    所以要念念念彌陀。

    即從念處親見佛。

    是之謂大道。

    隻在目前可也。

    祇園一會。

    俨然未散。

    亦可也。

    既然如是。

    即今某某信人。

    請法飯僧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一念信心長不退。

    榮華富貴在其中。

     疏至菩薩稱理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深知遍照含容。

    便見文殊慈氏。

    徹悟圓通廣大。

    何非□示觀音。

    果能如是。

    則行住坐臥。

    可以常得現前。

    瞬目揚眉。

    即是當場顯露。

    所以道昭昭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見。

    晃晃于色塵之內。

    而體不可分。

    苟非亡所入流。

    脫粘內伏。

    則終被文字所迷。

    循聲流轉。

    是爲依他作解。

    塞自悟門。

    (卓杖雲。

    )比丘尼梅馨大德會麼。

    若將閑學解。

    埋沒祖師心。

    (擲杖下座) 文至有七寶蓮池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珍池德水岸無邊。

    池內華開諸色蓮。

    若人了得唯心境。

    始信西方在目前。

    諸上座。

    自古至今。

    聲色堆裏。

    埋沒了多少英雄好漢。

    迷己爲物。

    背覺合塵。

    將自己一個安樂田地。

    草也不拔。

    水也不車。

    任他荒蕪。

    由他枯稿。

    反說娑婆界苦。

    極樂逍遙。

    殊不知苦從何起。

    樂從何來。

    者裏檢點分明。

    知個落處。

    自然得行住坐臥。

    觸目現前。

    所以道不忘自性彌陀佛。

    雜念分飛總是禅。

    雖然如是。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此方叁千界。

    盡種九品蓮。

    修行無別訣。

    隻要念頭堅。

    (擲杖下座) 文至蓮華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現前公案絕商量。

    十萬程途路渺茫。

    直下無心全體現。

    花開赤白間青黃。

    古德有言。

    無邊刹海。

    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不離當念。

    吾人果能放下塵心。

    提起淨念。

    動靜閑忙不間。

    行住坐臥不離。

    任他簇錦{花。

    我隻心心憶念。

    直至和念等閑都打脫。

    西天此土不多爭。

    雖然如是即今護法信人某某。

    請法飯僧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念佛念心相應處。

    佛池白藕自然香。

    (擲杖下座) 文至蓮華托質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垂釣語雲。

    )若雲第一義谛。

    山僧無開口處。

    不是東土禅機。

    亦非西來大意。

    衆中如有知音。

    不妨請出證據。

    智融法師出衆問雲。

    一切衆生。

    迷昧本性。

    請法師曲垂方便。

    (答。

    )拄杖子爲阇黎道破了也。

    (進問雲。

    )學人未曾聞。

    (師雲。

    )若將耳聽終難會。

    (又問雲。

    )用什麼得聞。

    (答雲。

    )眼裏聞聲始得親。

    (又問雲。

    )如何是真佛屋裏坐。

    (師答雲。

    )是人活潑潑地。

    (又問雲。

    )如何是釋迦不住西幹。

    今在何處。

    (答雲。

    )在阇黎六根門頭。

    放光動地。

    (智融師禮謝而退)拈拄杖雲。

    彌陀不來東土。

    大衆不去西天。

    是處池中有月。

    誰家竈裏無。

    迷時隻迷這個不曾悟。

    畢竟是個什麼呢。

    (舉。

    )昔年南嶽見六祖。

    祖雲。

    什麼物恁麼來。

    (答雲。

    )說著一物即不中。

    今日鍾鼓齊鳴。

    人天普集。

    有善女人費門馮氏。

    法名善福。

    請山僧升曲錄床。

    舉揚這個。

    且道即今又作麼生。

    (良久雲。

    )彌陀不來而來。

    來無所從。

    大衆不去而去。

    去無所至。

    要知來去分明事。

    全在當人一念中。

    (擲杖下座) 文至光壽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說佛說祖。

    正如好肉剜瘡。

    舉古舉今。

    何異殘羹馊飯。

    一聞便悟。

    已落第二門頭。

    一舉便行。

    早是鈍人腳步。

    須知這一件事。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佛祖拈不起。

    衲僧見無門。

    聖凡路絕。

    光壽體融。

    師子遊行。

    不求伴侶。

    壯士展臂。

    不仗他人。

    諸大德。

    且道從上佛祖。

    畢竟用何法指示于人。

    (良久雲。

    )止止不須呈端的。

    始信維摩不二門。

    即今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不勞老僧重說破。

    個中有麝自然聞。

    (擲杖下座) 經至六方佛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佛祖言句。

    雖是入道之門。

    若滯句迷言。

    是爲大病。

    所以有出佛入魔。

    治世語言。

    雖是亂心之器。

    若離情得旨。

    是爲醍醐。

    所以能轉凡成聖。

    可見涅槃山頂。

    有荊棘之林。

    生死海中。

    有安樂之地。

    雖然如是。

    總不若一念知休。

    大衆會麼。

    即今本寺護法信人某某。

    年登古稀。

    來山聞法。

    請法飯僧。

    且道山僧如何舉揚。

    (卓杖雲。

    )直截根源把本修。

    當知此話有來由。

    人生百歲從來少。

    念念彌陀勿外求。

    (擲杖下座) 爲某某剃頭法語 (師拈刀雲。

    )執王庫刀。

    秉太阿劍。

    斬煩惱絲。

    斷生死線。

    不爲沒量大人。

    定作出塵羅漢。

    禿頂還他獅子兒。

    翻身直上象王殿。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露出頂中肉髻。

    放開眉裏毫光。

    別有一種淨土。

    不在上下四方。

    衆中若有會得。

    不妨出衆宣揚。

    (問答不錄)若論這個淨土。

    人人皆有。

    各各不無。

    覓之則無相無形。

    用之則無窮無盡。

    本是內具。

    不須外尋。

    是故如來藏。

    即名衆生心。

    (蓦□杖雲。

    )會麼。

    若能會得。

    則彌陀如來。

    時時禮觐。

    極樂世界。

    念念遊行。

    非爲分外。

    如其不會。

    莫言老漢辜負諸人。

    即今有信心護法某某。

    請法飯僧。

    且道將來福德因緣。

    又作麼生道呢。

    (卓杖雲。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信心如不退。

    蓮華捧足行。

    (擲杖下座) 經至五濁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自性唯心不用參。

    彌陀一句是司南。

    隻消直下承當去。

    擬讀思量落二叁。

    隻爲當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執相循名。

    妄生倒惑。

    橫見生死。

    枉入迷流。

    勞我本師。

    曲垂方便。

    橫開捷經之門。

    直指歸真之路。

    教令攝心念佛。

    念佛念心。

    念念不忘。

    心心無間。

    忽爾念到心思路絕。

    當下頓脫根塵。

    正恁麼時。

    始信五濁凡居。

    即是西方安養。

    叁途苦處。

    無非古佛道場。

    諸大衆。

    信得極麼。

    此事不是說了便休。

    直須親到一回始得。

    既然如是。

    且道即今護法優婆夷某某同女某某。

    請法飯僧。

    畢竟得何福果。

    且聽山僧一偈。

    母女二人宿業牽。

    蓮華會裏結良緣。

    今生各把彌陀念。

    他日同登般若船。

    (擲杖下座) 丈室法語 (舉如意雲。

    )昔闡龍樹旨。

    今宏虎溪宗。

    衆星皆拱北。

    萬派盡朝東。

    叁世諸佛。

    曆代祖師。

    天下善知識。

    總向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