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既夕禮第十三

關燈
歸于土,精氣無所不之之事。

    言此者,欲見迎魂而返,以虞祭安之,是以鄭雲“孝子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

    雲“朝葬,日中而虞”,即《檀弓》所雲:“葬日虞,弗忍一日離。

    ”又下《士虞記》亦雲“日中而行事”是也。

     卒哭。

    (卒哭,三虞之後祭名。

    始朝夕之?,哀至則哭。

    至此祭,止也。

    朝夕哭而已。

    ) [疏]“卒哭”。

    ○注“卒哭”至“而已”。

    ○釋曰:雲“卒哭,三虞之後祭名”者,三虞者,再虞用柔日,後虞改用剛日,又隔柔日,卒哭用剛日,故雲卒哭三虞之後祭名也。

    雲“始朝夕之?,哀至則哭。

    至此祭,止也”者,始死,主人哭不絕聲;小斂之後,以親代哭,亦不絕聲;至殡後,主人在廬,廬中思憶則哭,又有朝夕于阼階下哭;至此為卒哭,祭唯有朝夕哭而已,言其哀殺也。

    然則喪有三無時哭者,始死至殡,哭不絕聲,一無時;既殡廬中,思憶則哭,二無時;卒哭祭後,唯有朝夕哭,為有時,至練祭之後,又止朝夕哭,唯有垩室之中,或十日,或五日一哭,通前為三無時之哭也。

    是以《檀弓》雲:“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

    ”是據練後哭無時也。

     明日,以其班?。

    (班,次也。

    ?,卒哭之明日祭名。

    ?猶屬也。

    祭昭穆之次而屬之。

    今文班為胖。

    ) [疏]“明日以其班?”。

    ○注“班次”至“為胖”。

    ○釋曰:雲“班,次也”者,謂昭穆之次第。

    雲“?,卒哭之明日祭名”者,以卒哭用剛日,?用柔日,是以下《士虞記》雲“卒哭祭”,即雲“明日以其班?”,故雲卒哭之明日祭名。

    雲“?猶屬也,祭昭穆之次而屬之”者,以其孫?于祖,孫與祖昭穆同,故以孫連屬于祖,而就祖而祭之也。

     記。

     [疏]“記”。

    ○釋曰:凡記者,皆是經不具,記之使充經,文理備足也。

     士處?寝,寝東首于北墉下。

    (将有疾,乃寝于?室。

    今文處為居,于為于。

    ) [疏]“士處”至“墉下”。

    ○注“将有”至“為于”。

    ○釋曰:雲“将有疾,乃寝于?室”者,以《士喪》篇首雲士“死于?室”,此記雲?寝者,?室一也,故互見其文。

    若不疾,則在燕寝。

    将有疾,乃寝卧于?室,故變室為寝也。

    雲“東首”者,鄉生氣之所。

    雲“墉下”者,墉謂之牆,《喪大記》謂之北牖下,必在北墉下,亦取十一月一陽生于北,生氣之始故也。

    《士喪禮》論其死事,故不雲疾。

    此記人記其不備,凡人死皆因疾,故記其疾之所在也。

     有疾,疾者齊。

    (正情性也。

    ?寝者,不齊不居其室。

    ) [疏]“有疾疾者齊”。

    ○注“正情”至“其室”。

    ○釋曰:雲“有疾”者,既有疾,當齊戒正情性故也。

    雲“?寝者,不齊不居其室”者,案《鄉黨》孔子齊居必遷坐,又《祭義》雲“緻齊于内,散齊于外”,皆在?寝。

    但散齊得鄉外,故雲于外耳,是其齊居?寝也。

     養者皆齊。

    (憂也。

    ) [疏]“養者皆齊”。

    ○注“憂也”。

    ○釋曰:案《曲禮》雲:“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笑不至矧,怒不至詈,不飲酒食肉,疾止複。

    ”故男女養疾,皆齊戒正情性也。

     徹琴瑟。

    (去樂。

    ) [疏]“徹琴瑟”。

    ○注“去樂”。

    ○釋曰:君子無大故,琴瑟不離其側。

    今以父母有疾,憂不在于樂,故去之。

    案《喪大記》雲:“疾病,内外皆掃,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

    ”注雲:“凡樂器,天子宮縣,諸侯軒縣,大夫判縣,士特縣。

    去琴瑟者,不命之士。

    ”亦謂子男之士不命者也。

     疾病,外内皆掃。

    (為有賓客來問也。

    疾甚曰病。

    ) [疏]“疾病外内皆掃”。

    ○注“為有”至“曰病”。

    ○釋曰:雲“疾甚曰病”者,則外内皆掃,為賓客來問疾,自?清也。

     徹亵衣,加新衣。

    (故衣垢?,為來人穢惡之。

    ) [疏]“徹亵衣加新衣”。

    ○注“故衣”至“惡之”。

    ○釋曰:此文承疾病者及養病者,則徹亵衣據死者而言,則生者亦去故衣服新衣矣。

    “徹亵衣”,謂故玄端已有垢污,故來人穢惡,是以徹去之。

    “加新衣”者,謂更加新朝服。

    《喪大記》亦雲:“徹亵衣,加新衣。

    ”鄭注雲:“徹亵衣,則所加者新朝服矣,互言之也。

    加朝服者,明其終于正也。

    ”互者,亵衣是玄端,新衣是朝服。

    朝服言新,則亵衣是故,玄端言亵,朝服是?,不亵矣。

    各舉一邊而言,明皆有兼也。

    必知亵衣是玄端,新衣是朝服者,案《司服》士之齊戒服玄端,則疾者與養疾者皆齊,明服玄端矣。

    《檀弓》雲:“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

    ”羔裘玄冠,即朝服。

    故知臨死所着新衣,則朝服也,故鄭雲終于正也。

     禦者四人,皆坐持體。

    (為不能自轉側。

    禦者,今時侍從之人。

    ) [疏]“禦者”至“持體”。

    ○注“為不”至“之人”。

    ○釋曰:案《喪大記》雲“體一人”,注雲:“為其不能自伸屈也。

    ”若然,四體各一人,亦為不能自轉側。

    《詩》雲“輾轉反側”,據身,雲不能自屈伸,據手足,二文相兼乃具。

    雲“禦者,今時侍從之人”者,士雖無臣,亦有侍禦仆從之人,終于其手也。

     屬纟廣,以俟絕氣。

    (有其氣微難節也。

    纟廣,新絮。

    ) [疏]“屬纟廣以俟絕氣”。

    ○注“有其”至“新絮”。

    ○釋曰:案《喪大記》注雲:“纟廣,今之新綿,易動搖,置口鼻之上以為候。

    ”亦二注相兼乃具。

    雲“纟廣,新絮”,即新綿。

    《禹貢》豫州貢纖、纟廣,明纟廣新綿也。

     男子不絕于婦人之手,婦人不絕于男子之手。

    (備亵。

    ) [疏]“男子”至“之手”。

    ○注“備亵”。

    ○釋曰:案《喪大記》注雲:“君子重終,為其相亵。

    ”若然,疾時使禦者持體,并死于其手。

    若婦人則内禦者,持體還死于其手。

    故《喪大記》雲:“其母之喪,則内禦者抗衾而浴。

    ”僖三十三年冬,公薨于小寝,《左氏傳》曰“即安”,服注雲:“小寝,夫人寝也。

    ”禮,男子不絕于婦人之手,今僖公薨于小寝,譏其近女室,是男子不絕于婦人之手,備亵也。

     乃行禱于五祀。

    (盡孝子之情。

    五祀,博言之。

    士二祀,曰門,曰行。

    ) [疏]“乃行禱于五祀”。

    ○注“盡孝”至“曰行”。

    ○釋曰:雲“盡孝子之情”者,死期已至,必不可求生,但盡孝子之情,故乃行禱五祀,望?助病者,使之不死也。

    雲“五祀,博言之。

    士二祀,曰門曰行”者,《祭法》文。

    今禱五祀,是廣博言之,望助之者衆,其言五祀,則與諸侯五祀同,則《祭法》雲“諸侯五祀”是也。

     乃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