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賢篇第八十
關燈
小
中
大
何委?夫割财用及讓下受分,有此同實。
無财何割?口饑何讓?倉廪實,民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讓生于有餘,争生于不足。
人或割财助用,袁将軍再與兄子分家财,以為恩義。
昆山之下,以玉為石;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豕。
使推讓之人,财若昆山之玉、彭蠡之魚,家财再分,不足為也。
韓信寄食于南昌亭長,何财之割?顔淵箪食瓢飲,何财之讓?管仲分财取多,無廉讓之節,貧乏不足,志義廢也。
以避世離俗,清身潔行為賢乎?是則委國去位之類也。
富貴人情所貪,高官大位人之所欲去之而隐,生不遭遇,志氣不得也。
長沮、桀溺避世隐居,伯夷、于陵去貴取賤,非其志也。
〔以〕恬無欲,志不在于仕,苟欲全身養性為賢乎?是則老聃之徒也。
道人與賢〔者〕殊科者,憂世濟民于難。
是以孔子栖栖,墨子遑遑。
不進與孔、墨合務,而還與黃、老同操,非賢也。
以舉義千裡,師将朋友無廢禮為賢乎?則夫家富财饒,筋力勁強者能堪之。
匮乏無以舉禮,赢弱不能奔遠,不能任也。
是故百金之家,境外無絕交;千乘之國,同盟無廢贈,财多故也。
使谷食如水火,雖貪吝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故财少則正禮不能舉一,有餘則妄施能于千,家貧無鬥筲之儲者,難責以交施矣。
舉檐千裡之人,材筴越疆之士,手足胼胝,面目骊黑,無傷感不任之疾,筋力皮革必有與人異者矣。
推此以況為君要證之吏,身被疾痛而口無一辭者,亦肌肉骨節堅強之故也。
堅強則能隐事而立義,軟弱則誣時而毀節。
豫讓自賊,妻不能識;貫高被箠,身無完肉。
實體有不與人同者,則其節行有不與人鈞者矣。
以經明帶徒聚衆為賢乎?則夫經明,儒者是也。
儒者,學之所為也。
儒者學,學,儒矣。
傳先師之業,習口說以教,無胸中之造,思定然否之論。
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封完書不遺,教審令不誤者,則為善矣。
〔儒〕者傳學,不妄一言,先師古語,到今具存,雖帶徒百人以上,位博士、文學,郵人、門者之類也。
以通覽古今,秘隐傳記無所不記為賢乎?是則〔儒〕者之次也。
才高好事,勤學不舍,若專成之苗裔,有世祖遺文,得成其篇業,觀覽諷誦。
若典官文書,若太史公及劉子政之徒,有主領書記之職,則有博覽通達之名矣。
以權詐卓谲,能将兵禦衆為賢乎?是韓信之徒也。
戰國獲其功,稱為名将;世平能無所施,還入禍門矣。
高鳥死,良弓藏;狡兔得,良犬烹。
權詐之臣,高鳥之弓,狡兔之犬也。
安平身無宜,則弓藏而犬烹。
安平之主,非棄臣而賤士,世所用助上者,非其宜也。
向令韓信用權變之才,為若叔孫通之事,安得謀反誅死之禍哉?有功強之權,無守平之智,曉将兵之計,不見已定之義,居平安之時,為反逆之謀,此其所以功滅國絕,不得名為賢也。
〔以〕辯于口,言甘辭巧為賢乎?則夫子貢之徒是也。
子貢之辯勝顔淵,孔子序置于下。
實才不能高,口辯機利,人決能稱之。
夫自文帝尚多虎圈啬夫,少上林尉,張釋之稱周勃、張相如,文帝乃悟。
夫辯于口,虎圈啬夫之徒也,難以觀賢。
以敏于筆,文墨〔雨〕集為賢乎?夫筆之與口,一實也。
口出以為言,筆書以為文。
口辯,才未必高;然則筆敏,知未必多也。
且筆用何為敏?以敏于官曹事。
事之難者莫過于獄,獄疑則有請谳。
蓋世優者,莫過張湯,張湯文深,在漢之朝,不稱為賢。
太史公《序累》以湯為酷,酷非賢者之行。
魯林中哭婦,虎食其夫,又食其子,不能去者,山政不苛,吏不暴也。
夫酷,苛暴之黨也,難以為賢。
以敏于賦頌,為弘麗之文為賢乎?則夫司馬長卿、揚子雲是也。
文麗而務巨,言眇而趨深,然而不能處定是非,辯然否之實。
雖文如錦鏽,深如河、漢,民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于彌為崇實之化。
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雖不離俗,節與離世者鈞,清其身而不輔其主,守其節而不勞其民。
大賢之在世也,時行則行,時止則止,铨可否之宜,以制清濁之行。
子貢讓而止善,子路受而觀德。
夫讓,廉也;受則貪也。
貪有益,廉有損,推行之節,不得常清眇也。
伯夷無可,孔子謂之非,操違于聖,難以為賢矣。
或問于孔子曰:“顔淵何人也?”曰:“仁人也,丘不如也。
”“子貢何人也?”曰:
無财何割?口饑何讓?倉廪實,民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讓生于有餘,争生于不足。
人或割财助用,袁将軍再與兄子分家财,以為恩義。
昆山之下,以玉為石;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豕。
使推讓之人,财若昆山之玉、彭蠡之魚,家财再分,不足為也。
韓信寄食于南昌亭長,何财之割?顔淵箪食瓢飲,何财之讓?管仲分财取多,無廉讓之節,貧乏不足,志義廢也。
以避世離俗,清身潔行為賢乎?是則委國去位之類也。
富貴人情所貪,高官大位人之所欲去之而隐,生不遭遇,志氣不得也。
長沮、桀溺避世隐居,伯夷、于陵去貴取賤,非其志也。
〔以〕恬無欲,志不在于仕,苟欲全身養性為賢乎?是則老聃之徒也。
道人與賢〔者〕殊科者,憂世濟民于難。
是以孔子栖栖,墨子遑遑。
不進與孔、墨合務,而還與黃、老同操,非賢也。
以舉義千裡,師将朋友無廢禮為賢乎?則夫家富财饒,筋力勁強者能堪之。
匮乏無以舉禮,赢弱不能奔遠,不能任也。
是故百金之家,境外無絕交;千乘之國,同盟無廢贈,财多故也。
使谷食如水火,雖貪吝之人,越境而布施矣。
故财少則正禮不能舉一,有餘則妄施能于千,家貧無鬥筲之儲者,難責以交施矣。
舉檐千裡之人,材筴越疆之士,手足胼胝,面目骊黑,無傷感不任之疾,筋力皮革必有與人異者矣。
推此以況為君要證之吏,身被疾痛而口無一辭者,亦肌肉骨節堅強之故也。
堅強則能隐事而立義,軟弱則誣時而毀節。
豫讓自賊,妻不能識;貫高被箠,身無完肉。
實體有不與人同者,則其節行有不與人鈞者矣。
以經明帶徒聚衆為賢乎?則夫經明,儒者是也。
儒者,學之所為也。
儒者學,學,儒矣。
傳先師之業,習口說以教,無胸中之造,思定然否之論。
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封完書不遺,教審令不誤者,則為善矣。
〔儒〕者傳學,不妄一言,先師古語,到今具存,雖帶徒百人以上,位博士、文學,郵人、門者之類也。
以通覽古今,秘隐傳記無所不記為賢乎?是則〔儒〕者之次也。
才高好事,勤學不舍,若專成之苗裔,有世祖遺文,得成其篇業,觀覽諷誦。
若典官文書,若太史公及劉子政之徒,有主領書記之職,則有博覽通達之名矣。
以權詐卓谲,能将兵禦衆為賢乎?是韓信之徒也。
戰國獲其功,稱為名将;世平能無所施,還入禍門矣。
高鳥死,良弓藏;狡兔得,良犬烹。
權詐之臣,高鳥之弓,狡兔之犬也。
安平身無宜,則弓藏而犬烹。
安平之主,非棄臣而賤士,世所用助上者,非其宜也。
向令韓信用權變之才,為若叔孫通之事,安得謀反誅死之禍哉?有功強之權,無守平之智,曉将兵之計,不見已定之義,居平安之時,為反逆之謀,此其所以功滅國絕,不得名為賢也。
〔以〕辯于口,言甘辭巧為賢乎?則夫子貢之徒是也。
子貢之辯勝顔淵,孔子序置于下。
實才不能高,口辯機利,人決能稱之。
夫自文帝尚多虎圈啬夫,少上林尉,張釋之稱周勃、張相如,文帝乃悟。
夫辯于口,虎圈啬夫之徒也,難以觀賢。
以敏于筆,文墨〔雨〕集為賢乎?夫筆之與口,一實也。
口出以為言,筆書以為文。
口辯,才未必高;然則筆敏,知未必多也。
且筆用何為敏?以敏于官曹事。
事之難者莫過于獄,獄疑則有請谳。
蓋世優者,莫過張湯,張湯文深,在漢之朝,不稱為賢。
太史公《序累》以湯為酷,酷非賢者之行。
魯林中哭婦,虎食其夫,又食其子,不能去者,山政不苛,吏不暴也。
夫酷,苛暴之黨也,難以為賢。
以敏于賦頌,為弘麗之文為賢乎?則夫司馬長卿、揚子雲是也。
文麗而務巨,言眇而趨深,然而不能處定是非,辯然否之實。
雖文如錦鏽,深如河、漢,民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于彌為崇實之化。
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雖不離俗,節與離世者鈞,清其身而不輔其主,守其節而不勞其民。
大賢之在世也,時行則行,時止則止,铨可否之宜,以制清濁之行。
子貢讓而止善,子路受而觀德。
夫讓,廉也;受則貪也。
貪有益,廉有損,推行之節,不得常清眇也。
伯夷無可,孔子謂之非,操違于聖,難以為賢矣。
或問于孔子曰:“顔淵何人也?”曰:“仁人也,丘不如也。
”“子貢何人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