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實篇第七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是謂孔子自知時也。
何以自知?魯、衛,天下最賢之國也。
魯、衛不能用己,則天下莫能用己也,故退作《春秋》,删定《詩》、《書》。
以自衛反魯言之,知行應聘時,未自知也。
何則?無兆象效驗,聖人無以定也。
魯、衛不能用,自知極也;魯人獲麟,自知絕也。
道極命絕,兆象着明,心懷望沮,退而幽思。
夫周流不休,猶病未死,禱蔔使痊也;死兆未見,冀得活也。
然則應聘,未見絕證,冀得用也。
死兆見舍,蔔還醫絕,攬筆定書。
以應聘周流言之,聖人不能先知,十一也。
孔子曰:“遊者可為綸。
走這可為矰。
至于龍,吾不知,其乘雲風上升。
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聖人知物知事。
老子與龍,人、物也,所從上下,事也,何故不知?如老子神,龍亦神,聖人亦神。
神者同道,精氣交連,何故不知?以孔子不知龍與老子言之,聖人不能先知,十二也。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虞舜大聖,隐藏骨肉之過,宜愈子骞。
瞽叟與象,使舜治禀、浚井,意欲殺舜。
當見殺己之情,早谏豫止。
既無如何,宜避不行,若病不為。
何故使父與弟得成殺己之惡,使人聞非父弟,萬世不滅?以虞舜不豫見,聖人不能先知,十三也。
武王不豫,周公請命,壇墠既設,筴祝已畢,不知天之許己與不,乃蔔三龜,三龜皆吉。
如聖人先知,周公當知天已許之,無為頓複蔔三龜。
知聖人不以獨見立法,則更請命,秘藏不見,天意難知,故蔔而合兆,兆決心定,乃以從事。
聖人不能先知,十四也。
晏子聘于魯,堂上不趨,晏子趨;授玉不跪。
晏子跪。
門人怪而問于孔子。
孔子不知,問于晏子。
晏子解之,孔子乃曉。
聖人不能先知,十五也。
陳賈問于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聖人。
”“使管叔監殷,管叔畔也。
二者有諸?”曰:“然。
”“周公知其畔而使,不知而使之與?”曰:“不知也。
”“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周公之過也,不亦宜乎!”孟子,實事之人也,言周公之聖,處其下,不能知管叔之畔。
聖人不能先知,十六也。
孔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罪子貢善居積,意貴賤之期,數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硃。
然則聖人先知也,子貢億數中之類也。
聖人據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
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
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孔子見竅睹微,思慮洞達,材智兼倍,強力不倦,超逾倫等耳!目非有達視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狀也。
使聖人達視遠見,洞聽潛聞,與天地談,與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謂神而先知,與人卓異。
今耳目聞見,與人無别,遭事睹物,與人無異,差賢一等爾,何以謂神而卓絕? 夫聖猶賢也,人之殊者謂之聖,則聖賢差小大之稱,非絕殊之名也。
何以明之?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于國,桓公怪之,問管仲曰:“與仲甫謀伐莒,未發,聞于國,其故何也?”管仲曰:“國必有聖人也。
”少頃,當東郭牙至。
管仲曰:“此必是已。
”乃令賓延而上之,分級而立。
管〔仲〕曰:“子邪,言伐莒?”對曰:“然。
”管仲曰:“我不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
臣竊意之。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驩然喜樂者,鐘鼓之色;愁然清淨者,衰绖之色;怫然充滿手足者,兵革之色。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又莒也。
臣竊虞國小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
”夫管仲,上智之人也,其别物審事矣。
雲“國必有聖人”者,至誠謂國必有也。
東郭牙至,雲“此必是已”,謂東郭牙聖也。
如賢與聖絕輩,管仲知時無十二聖之黨,當雲“國必有賢者”,無為言聖也。
謀未發而聞于國,管仲謂“國必有聖人”,是謂聖人先知也。
及見東郭牙,雲“此必是已”,謂賢者聖也。
東郭牙知之審,是與聖人同也。
客有見淳
”是謂孔子自知時也。
何以自知?魯、衛,天下最賢之國也。
魯、衛不能用己,則天下莫能用己也,故退作《春秋》,删定《詩》、《書》。
以自衛反魯言之,知行應聘時,未自知也。
何則?無兆象效驗,聖人無以定也。
魯、衛不能用,自知極也;魯人獲麟,自知絕也。
道極命絕,兆象着明,心懷望沮,退而幽思。
夫周流不休,猶病未死,禱蔔使痊也;死兆未見,冀得活也。
然則應聘,未見絕證,冀得用也。
死兆見舍,蔔還醫絕,攬筆定書。
以應聘周流言之,聖人不能先知,十一也。
孔子曰:“遊者可為綸。
走這可為矰。
至于龍,吾不知,其乘雲風上升。
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聖人知物知事。
老子與龍,人、物也,所從上下,事也,何故不知?如老子神,龍亦神,聖人亦神。
神者同道,精氣交連,何故不知?以孔子不知龍與老子言之,聖人不能先知,十二也。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虞舜大聖,隐藏骨肉之過,宜愈子骞。
瞽叟與象,使舜治禀、浚井,意欲殺舜。
當見殺己之情,早谏豫止。
既無如何,宜避不行,若病不為。
何故使父與弟得成殺己之惡,使人聞非父弟,萬世不滅?以虞舜不豫見,聖人不能先知,十三也。
武王不豫,周公請命,壇墠既設,筴祝已畢,不知天之許己與不,乃蔔三龜,三龜皆吉。
如聖人先知,周公當知天已許之,無為頓複蔔三龜。
知聖人不以獨見立法,則更請命,秘藏不見,天意難知,故蔔而合兆,兆決心定,乃以從事。
聖人不能先知,十四也。
晏子聘于魯,堂上不趨,晏子趨;授玉不跪。
晏子跪。
門人怪而問于孔子。
孔子不知,問于晏子。
晏子解之,孔子乃曉。
聖人不能先知,十五也。
陳賈問于孟子曰:“周公何人也?”曰:“聖人。
”“使管叔監殷,管叔畔也。
二者有諸?”曰:“然。
”“周公知其畔而使,不知而使之與?”曰:“不知也。
”“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
周公之過也,不亦宜乎!”孟子,實事之人也,言周公之聖,處其下,不能知管叔之畔。
聖人不能先知,十六也。
孔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罪子貢善居積,意貴賤之期,數得其時,故貨殖多,富比陶硃。
然則聖人先知也,子貢億數中之類也。
聖人據象兆,原物類,意而得之。
其見變名物,博學而識之。
巧商而善意,廣見而多記,由微見較,若揆之今睹千載,所謂智如淵海。
孔子見竅睹微,思慮洞達,材智兼倍,強力不倦,超逾倫等耳!目非有達視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狀也。
使聖人達視遠見,洞聽潛聞,與天地談,與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謂神而先知,與人卓異。
今耳目聞見,與人無别,遭事睹物,與人無異,差賢一等爾,何以謂神而卓絕? 夫聖猶賢也,人之殊者謂之聖,則聖賢差小大之稱,非絕殊之名也。
何以明之?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于國,桓公怪之,問管仲曰:“與仲甫謀伐莒,未發,聞于國,其故何也?”管仲曰:“國必有聖人也。
”少頃,當東郭牙至。
管仲曰:“此必是已。
”乃令賓延而上之,分級而立。
管〔仲〕曰:“子邪,言伐莒?”對曰:“然。
”管仲曰:“我不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
臣竊意之。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驩然喜樂者,鐘鼓之色;愁然清淨者,衰绖之色;怫然充滿手足者,兵革之色。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又莒也。
臣竊虞國小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
”夫管仲,上智之人也,其别物審事矣。
雲“國必有聖人”者,至誠謂國必有也。
東郭牙至,雲“此必是已”,謂東郭牙聖也。
如賢與聖絕輩,管仲知時無十二聖之黨,當雲“國必有賢者”,無為言聖也。
謀未發而聞于國,管仲謂“國必有聖人”,是謂聖人先知也。
及見東郭牙,雲“此必是已”,謂賢者聖也。
東郭牙知之審,是與聖人同也。
客有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