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知篇第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儒者論聖人,以為前知千歲,後知萬事,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事來則名,不學自知,不問自曉,故稱聖,則神矣。
若蓍龜之知吉兇,蓍草稱神,龜稱靈矣。
賢者才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謂之賢。
夫名異則實殊,質同則稱鈞,以聖名論之,知聖人卓絕,與賢殊也。
孔子将死,遺谶書,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其後,秦王兼吞天下,号始皇,巡狩至魯,觀孔子宅,乃至沙丘,道病而崩。
又曰:“董仲舒亂我書。
”其後,江都相董仲舒,論思《春秋》,造着傳記。
又書曰:“亡秦者,胡也。
”其後,二世胡亥,竟亡天下。
用三者論之,聖人後知萬世之效也。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不案圖書,不聞人言,吹律精思,自知其世,聖人前知千歲之驗也。
曰:此皆虛也。
案神怪之言,皆在谶記,所表皆效圖書。
“亡秦者胡”,《河圖》之文也。
孔子條暢增益以表神怪,或後人詐記,以明效驗。
高皇帝封吳王,送之,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反者,豈汝邪?”到景帝時,濞與七國通謀反漢。
建此言者,或時觀氣見象,處其有反,不知主名。
高祖見濞之勇,則謂之是。
原此以論,孔子見始皇、仲舒,或時但言“将有觀我之宅”、“亂我之書”者,後人見始皇入其宅,仲舒讀其書,則增益其辭,着其主名。
如孔子神而空見始皇、仲舒,則其自為殷後子氏之世,亦當默而知之,無為吹律以自定也。
孔子不吹律,不能立其姓,及其見始皇,睹仲舒,亦複以吹律之類矣。
案始皇本事,始皇不至魯,安得上孔子之堂,踞孔子之床,颠倒孔子之衣裳乎?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出遊,至雲夢,望祀虞舜于九嶷。
浮江下,觀藉柯,度梅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濤惡,乃西百二十裡,從陝中度,上會稽,祭大禹,立石刊頌,望于南海。
還過,從江乘,旁海上,北至琅邪。
自琅邪北至勞、成山,因至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平台。
既不至魯,谶記何見,而雲始皇至魯?至魯未可知,其言孔子曰“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亦未可用。
“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不可用,則言“董仲舒亂我書”亦複不可信也。
行事,文記谲常人言耳,非天地之書,則皆緣前因古,有所據狀。
如無聞見,則無所狀。
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從闾巷論朝堂,由昭昭察冥冥。
谶書秘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達聞暫見,卓谲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
放象事類以見禍,推原往驗以處來事,〔賢〕者亦能,非獨聖也。
周公治魯,太公知其後世當有削弱之患;太公治齊,周公睹其後世當有劫弑之禍。
見法術之極,睹禍亂之前矣。
纣作象箸而箕子譏,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緣象箸見龍幹之患,偶人睹殉葬之禍也。
太公、周公俱見未然,箕子、孔子并睹未有,所由見方來者,賢聖同也。
魯侯老,太子弱,次室之女倚柱而嘯,由老弱之徵,見敗亂之兆也。
婦人之知,尚能推類以見方來,況聖人君子,才高智明者乎!秦始皇十年,莊襄王母夏太後薨,孝文王後曰華陽後,與文王葬壽陵,夏太後〔子〕〔莊〕襄王葬于〔芷陽〕,故夏太後别葬杜陵,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其後皆如其言。
必以推類見方來為聖,次室、夏太後聖也。
秦昭王十年,樗裡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東,曰:“後百年,當有天子宮挾我墓。
“至漢興,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武庫正值其墓,竟如其言。
先知之效,見方來之驗也。
如以此效聖,樗裡子聖人也。
如非聖人,先知見方來不足以明聖。
然則樗裡子見天子宮挾其墓也,亦猶辛有知伊川之當戎。
昔辛有過伊川,見被發而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後百年,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焉,
若蓍龜之知吉兇,蓍草稱神,龜稱靈矣。
賢者才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謂之賢。
夫名異則實殊,質同則稱鈞,以聖名論之,知聖人卓絕,與賢殊也。
孔子将死,遺谶書,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其後,秦王兼吞天下,号始皇,巡狩至魯,觀孔子宅,乃至沙丘,道病而崩。
又曰:“董仲舒亂我書。
”其後,江都相董仲舒,論思《春秋》,造着傳記。
又書曰:“亡秦者,胡也。
”其後,二世胡亥,竟亡天下。
用三者論之,聖人後知萬世之效也。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世也。
不案圖書,不聞人言,吹律精思,自知其世,聖人前知千歲之驗也。
曰:此皆虛也。
案神怪之言,皆在谶記,所表皆效圖書。
“亡秦者胡”,《河圖》之文也。
孔子條暢增益以表神怪,或後人詐記,以明效驗。
高皇帝封吳王,送之,拊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反者,豈汝邪?”到景帝時,濞與七國通謀反漢。
建此言者,或時觀氣見象,處其有反,不知主名。
高祖見濞之勇,則謂之是。
原此以論,孔子見始皇、仲舒,或時但言“将有觀我之宅”、“亂我之書”者,後人見始皇入其宅,仲舒讀其書,則增益其辭,着其主名。
如孔子神而空見始皇、仲舒,則其自為殷後子氏之世,亦當默而知之,無為吹律以自定也。
孔子不吹律,不能立其姓,及其見始皇,睹仲舒,亦複以吹律之類矣。
案始皇本事,始皇不至魯,安得上孔子之堂,踞孔子之床,颠倒孔子之衣裳乎?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出遊,至雲夢,望祀虞舜于九嶷。
浮江下,觀藉柯,度梅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濤惡,乃西百二十裡,從陝中度,上會稽,祭大禹,立石刊頌,望于南海。
還過,從江乘,旁海上,北至琅邪。
自琅邪北至勞、成山,因至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平台。
既不至魯,谶記何見,而雲始皇至魯?至魯未可知,其言孔子曰“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亦未可用。
“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不可用,則言“董仲舒亂我書”亦複不可信也。
行事,文記谲常人言耳,非天地之書,則皆緣前因古,有所據狀。
如無聞見,則無所狀。
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從闾巷論朝堂,由昭昭察冥冥。
谶書秘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達聞暫見,卓谲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
放象事類以見禍,推原往驗以處來事,〔賢〕者亦能,非獨聖也。
周公治魯,太公知其後世當有削弱之患;太公治齊,周公睹其後世當有劫弑之禍。
見法術之極,睹禍亂之前矣。
纣作象箸而箕子譏,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緣象箸見龍幹之患,偶人睹殉葬之禍也。
太公、周公俱見未然,箕子、孔子并睹未有,所由見方來者,賢聖同也。
魯侯老,太子弱,次室之女倚柱而嘯,由老弱之徵,見敗亂之兆也。
婦人之知,尚能推類以見方來,況聖人君子,才高智明者乎!秦始皇十年,莊襄王母夏太後薨,孝文王後曰華陽後,與文王葬壽陵,夏太後〔子〕〔莊〕襄王葬于〔芷陽〕,故夏太後别葬杜陵,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其後皆如其言。
必以推類見方來為聖,次室、夏太後聖也。
秦昭王十年,樗裡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東,曰:“後百年,當有天子宮挾我墓。
“至漢興,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武庫正值其墓,竟如其言。
先知之效,見方來之驗也。
如以此效聖,樗裡子聖人也。
如非聖人,先知見方來不足以明聖。
然則樗裡子見天子宮挾其墓也,亦猶辛有知伊川之當戎。
昔辛有過伊川,見被發而祭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後百年,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