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虛篇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世或言:東方朔亦道人也,姓金氏,字曼倩。
變姓易名,遊宦漢朝。
外有仕宦之名,内乃度世之人。
此又虛也。
夫朔與少君并在武帝之時,太史公所及見也。
少君有〔谷〕道祠竈卻老之方,又名齊桓公所鑄鼎,知九十老人王父所遊射之驗,然尚無得道之實,而徒性壽遲死之人也。
況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世人何見謂之得道?案武帝之時,道人文成、五利之輩,入海求仙人,索不死之藥,有道術之驗,故為上所信。
朔無入海之使,無奇怪之效也。
如使有奇,不過少君之類,及文成、五利之輩耳,況謂之有道?此或時偶複若少君矣,自匿所生之處,當時在朝之人,不知其故,朔盛稱其年長,人見其面狀少,性又恬淡,不好仕宦,善達占蔔射覆,為怪奇之戲,世人則謂之得道之人矣。
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
夫人以精神為壽命,精神不傷則壽命長而不死。
成事:老子行之,逾百度世,為真人矣。
夫恬淡少欲,孰與鳥獸?鳥獸亦老而死。
鳥獸含情欲,有與人相類者矣,未足以言。
草木之生何情欲?而春生秋死乎?夫草木無欲,壽不逾歲;人多情欲,壽至于百。
此無情欲者反夭,有情欲者壽也。
夫如是,老子之術,以恬淡無欲、延壽度世者,複虛也。
或時老子,李少君之類也,行恬淡之道,偶其性命亦自壽長。
世見其命壽,又聞其恬淡,謂老子以術度世矣。
世或以辟谷不食為道術之人,謂王子喬之輩,以不食谷,與恆人殊食,故與恆人殊壽,逾百度世,逐為仙人。
此又虛也。
夫人之生也,禀食飲之性,故形上有口齒,形下有孔竅。
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
順此性者,為得天正道,逆此性者為違所禀受。
失本氣于天,何能得久壽?使子喬生無齒口孔竅,是禀性與人殊。
禀性與人殊,尚未可謂壽,況形體均同而以所行者異?言其得度世,非性之實也。
夫人之不食也,猶身之不衣也。
衣以溫膚,食以充腹。
膚溫腹飽,精神明盛。
如饑而不飽,寒而不溫,則有凍餓之害矣。
凍餓之人,安能久壽?且人之生也,以食為氣,猶草木生以土為氣矣。
拔草木之根,使之離土,則枯而蚤死。
閉人之口,使之不食,則餓而不壽矣。
道家相誇曰:“真人食氣”。
以氣而為食,故傳曰:“食氣者壽而不死”,雖不谷飽,亦以氣盈。
”此又虛也。
夫氣謂何氣也?如謂陰陽之氣,陰陽之氣,不能飽人,人或咽氣,氣滿腹脹,不能餍飽。
如謂百藥之氣,人或服藥,食一合屑,吞數十丸,藥力烈盛,胸中愦毒,不能飽人。
食氣者必謂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也,昔有彭祖嘗行之矣,不能久壽,病而死矣。
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以為血脈在形體之中,不動搖屈伸,則閉塞不通。
不通積聚,則為病而死。
此又虛也。
夫人之形,猶草木之體也。
草木在高山之巅,當疾風之沖,晝夜動搖者,能複勝彼隐在山谷間,鄣于疾風者乎?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人之導引動搖形體者,何故壽而不死?夫血脈之藏于身也,猶江河之流地。
江河之流,濁而不清,血脈之動,亦擾不安。
不安,則猶人勤苦無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道家或以服食藥物,輕身益氣,延年度世。
此又虛也。
夫服食藥物,輕身益氣,頗有其驗。
若夫延年度世,世無其效。
百藥愈病,病愈而氣複,氣複而身輕矣。
凡人禀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于風濕,百病傷之,故身重氣劣也。
服食良藥,身氣複故,非本氣少身重,得藥而乃氣長身更輕也,禀受之時,本自有之矣。
故夫服食藥物除百病,令身輕氣長,複其本性,安能延年至于度世?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 不死。
以其生,故知其死也。
天地不生,故不死;陰陽不生,故不死。
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也。
夫有始者必有終,有終者必有死。
唯無終始者,乃長生不死。
人之生,其猶〔冰〕也。
水凝而為冰,氣積而為人。
冰極一冬而釋,人竟百歲而死。
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釋乎?諸學仙術,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猶不能使冰終不釋也。
變姓易名,遊宦漢朝。
外有仕宦之名,内乃度世之人。
此又虛也。
夫朔與少君并在武帝之時,太史公所及見也。
少君有〔谷〕道祠竈卻老之方,又名齊桓公所鑄鼎,知九十老人王父所遊射之驗,然尚無得道之實,而徒性壽遲死之人也。
況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世人何見謂之得道?案武帝之時,道人文成、五利之輩,入海求仙人,索不死之藥,有道術之驗,故為上所信。
朔無入海之使,無奇怪之效也。
如使有奇,不過少君之類,及文成、五利之輩耳,況謂之有道?此或時偶複若少君矣,自匿所生之處,當時在朝之人,不知其故,朔盛稱其年長,人見其面狀少,性又恬淡,不好仕宦,善達占蔔射覆,為怪奇之戲,世人則謂之得道之人矣。
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
夫人以精神為壽命,精神不傷則壽命長而不死。
成事:老子行之,逾百度世,為真人矣。
夫恬淡少欲,孰與鳥獸?鳥獸亦老而死。
鳥獸含情欲,有與人相類者矣,未足以言。
草木之生何情欲?而春生秋死乎?夫草木無欲,壽不逾歲;人多情欲,壽至于百。
此無情欲者反夭,有情欲者壽也。
夫如是,老子之術,以恬淡無欲、延壽度世者,複虛也。
或時老子,李少君之類也,行恬淡之道,偶其性命亦自壽長。
世見其命壽,又聞其恬淡,謂老子以術度世矣。
世或以辟谷不食為道術之人,謂王子喬之輩,以不食谷,與恆人殊食,故與恆人殊壽,逾百度世,逐為仙人。
此又虛也。
夫人之生也,禀食飲之性,故形上有口齒,形下有孔竅。
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
順此性者,為得天正道,逆此性者為違所禀受。
失本氣于天,何能得久壽?使子喬生無齒口孔竅,是禀性與人殊。
禀性與人殊,尚未可謂壽,況形體均同而以所行者異?言其得度世,非性之實也。
夫人之不食也,猶身之不衣也。
衣以溫膚,食以充腹。
膚溫腹飽,精神明盛。
如饑而不飽,寒而不溫,則有凍餓之害矣。
凍餓之人,安能久壽?且人之生也,以食為氣,猶草木生以土為氣矣。
拔草木之根,使之離土,則枯而蚤死。
閉人之口,使之不食,則餓而不壽矣。
道家相誇曰:“真人食氣”。
以氣而為食,故傳曰:“食氣者壽而不死”,雖不谷飽,亦以氣盈。
”此又虛也。
夫氣謂何氣也?如謂陰陽之氣,陰陽之氣,不能飽人,人或咽氣,氣滿腹脹,不能餍飽。
如謂百藥之氣,人或服藥,食一合屑,吞數十丸,藥力烈盛,胸中愦毒,不能飽人。
食氣者必謂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也,昔有彭祖嘗行之矣,不能久壽,病而死矣。
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以為血脈在形體之中,不動搖屈伸,則閉塞不通。
不通積聚,則為病而死。
此又虛也。
夫人之形,猶草木之體也。
草木在高山之巅,當疾風之沖,晝夜動搖者,能複勝彼隐在山谷間,鄣于疾風者乎?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人之導引動搖形體者,何故壽而不死?夫血脈之藏于身也,猶江河之流地。
江河之流,濁而不清,血脈之動,亦擾不安。
不安,則猶人勤苦無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道家或以服食藥物,輕身益氣,延年度世。
此又虛也。
夫服食藥物,輕身益氣,頗有其驗。
若夫延年度世,世無其效。
百藥愈病,病愈而氣複,氣複而身輕矣。
凡人禀性,身本自輕,氣本自長,中于風濕,百病傷之,故身重氣劣也。
服食良藥,身氣複故,非本氣少身重,得藥而乃氣長身更輕也,禀受之時,本自有之矣。
故夫服食藥物除百病,令身輕氣長,複其本性,安能延年至于度世?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 不死。
以其生,故知其死也。
天地不生,故不死;陰陽不生,故不死。
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也。
夫有始者必有終,有終者必有死。
唯無終始者,乃長生不死。
人之生,其猶〔冰〕也。
水凝而為冰,氣積而為人。
冰極一冬而釋,人竟百歲而死。
人可令不死,冰可令不釋乎?諸學仙術,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猶不能使冰終不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