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害篇第二

關燈
行以俟累害者,果賢潔之人也!極累害之謗,而賢潔之實見焉。

    立賢潔之迹,毀謗之塵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禦者願摧王良之手。

    何則?欲專良善之名,惡彼之勝己也。

    是故魏女色豔,鄭袖劓之;朝吳忠貞,無忌逐之。

    戚施彌妒,蘧除多佞。

    是故濕堂不灑塵,卑屋不蔽風;風沖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

    如是,牖裡、陳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

    以轶才取容媚于俗,求全功名于将,不遭鄧析之禍,取子胥之誅,幸矣。

    孟贲之屍,人不刃者,氣絕也。

    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滅也。

    動身章智,顯光氣于世;奮志敖黨,立卓異于俗,固常通人所讒嫉也。

    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損,蓋孔子所以憂心,孟轲所以惆怅也。

     德鴻者招謗,為士者多口。

    以休熾之聲,彌口舌之患,求無危傾之害,遠矣。

    臧倉之毀未嘗絕也,公伯寮之溯未嘗滅也。

    垤成丘山,污為江河矣。

    夫如是市虎之訛,投杼之誤,不足怪,則玉變為石,珠化為礫,不足詭也。

    何則?昧心冥冥之知使之然也。

    文王所以為糞土,而惡來所以為金玉也,非纣憎聖而好惡也,心知惑蔽。

    蔽惑不能審,則微子十去,比幹五剖,未足痛也。

    故三監讒聖人,周公奔楚。

    後母毀孝子,伯奇放流。

    當時周世孰有不惑乎?後《鸱鸮》作,而《黍離》興,諷詠之者,乃悲傷之。

    故無雷風之變,周公之惡不滅;當夏不隕霜,鄒衍之罪不除。

    德不能感天,誠不能動變,君子笃信審己也,安能遏累害于人? 聖賢不治名,害至不免辟,形章墨短,掩匿白長;不理身冤,不弭流言,受垢取毀,不求潔完,故惡見而善不彰,行缺而迹不顯。

    邪僞之人,治身以巧俗,修詐以偶衆。

    猶漆盤盂之工,穿牆不見;弄丸劍之倡,手指不知也。

    世不見短,故共稱之;将不聞惡,故顯用之。

    夫如是,世俗之所謂賢潔者,未必非惡;所謂邪污者,未必非善也。

     或曰:“言有招患,行有召恥,所在常由小人。

    ”夫小人性患恥者也,含邪而生,懷僞而遊,沐浴累害之中,何招召之有?故夫火生者不傷濕,水居者無溺患。

    火不苦熱,水不痛寒,氣性自然焉,招之?君子也,以忠言招患,以高行招恥,何世不然? 然而太山之惡,君子不得名;毛發之善,小人不得有也。

    以玷污言之,清受塵而白取垢;以毀謗言之,貞良見妒,高奇見噪;以遇罪言之,忠言招患,高行招恥;以不純言之,玉有瑕而珠有毀。

    焦陳留君兄,名稱兖州,行完迹潔,無纖芥之毀;及其當為從事,刺史焦康绌而不用。

    何則?衆好純譽之人,非真賢也。

    公侯已下,玉石雜糅。

    賢士之行,善惡相苞。

    夫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夫如是,累害之人負世以行,指擊之者從何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