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朗篇

關燈
曰:“四民不分,五等不建,六官不職,九服不序,皇墳帝典不得而識矣。

    不以三代之法統天下,終危邦也。

    如不得已,其兩漢之制乎?不以兩漢之制輔天下者,誠亂也已。

    ” 文中子曰:“仲尼之述,廣大悉備,曆千載而不用,悲夫!”仇璋進曰:“然夫子今何勤勤于述也?”子曰:“先師之職也,不敢廢。

    焉知後之不能用也?是藨是蒨,則有豐年。

    ” 子謂薛收曰:“元魏已降,天下無主矣。

    開皇九載,人始一。

    先人有言曰:敬其事者大其始,慎其位者正其名。

    此吾所以建議于仁壽也。

    陛下真帝也,無踵僞亂,必紹周、漢。

    以土襲火,色尚黃,數用五,除四代之法,以乘天命。

    千載一時,不可失也。

    高祖偉之而不能用,所以然者,吾庶幾乎周公之事矣。

    故《十二策》何先?必先正始者也。

    ” 魏永為龍門令,下車而廣公舍。

    子聞之曰:“非所先也。

    勞人逸己,胡甯是營?”永遽止以謝子。

     子曰:“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上也。

    ” 門人窦威、賈瓊、姚義受《禮》,溫彥博、杜如晦、陳叔達受《樂》,杜淹、房喬、魏徵受《書》,李靖、薛方士、裴晞、王圭受《詩》,叔恬受《元經》,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備聞《六經》之義。

    凝常聞:不專經者,不敢以受也。

    經别有說,故着之。

     太原府君曰:“文中子之教,不可不宣也。

    日月逝矣,不可便文中之後不達于茲也。

    召三子而教之《略例》焉。

    ” 太原府君曰凝,當居,栗如也,子弟非公服不見,閨門之内若朝廷焉。

    昔文中子曰:“賢者,凝也,權則未,而可與立矣。

    ”府君再拜曰:“謹受教。

    ”非禮不動終身焉。

    貞觀中,起家監察禦史,劾奏侯君集有無君之心。

    及退,則鄉黨以穆。

    禦家以四教:勤、儉、恭、恕;正家以四禮:冠、婚、喪、祭。

    三年之畜備,則散之親族。

    聖人之書及公服禮器不假。

    垣屋什物必堅樸,曰“無苟費也”;門巷果木必方列,曰“無苟亂也”。

    事寡嫂以恭順着,與人不瑽曲,不受遺。

    非其力,非其祿,未嘗衣食。

    飨食之禮無加物焉,曰“及禮可矣”;居家不肉食,曰“無求飽”;一布被二十年不易,曰“無為費天下也”。

    鄉人有誣其稅者,一歲再輸,臨官計日受俸。

    年逾七十,手不辍經。

    親朋有非義者,必正之,曰:“面譽背毀,吾不忍也。

    ”群居縱言,未嘗及人之短。

    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遠焉。

     杜淹曰:“《續經》其行乎?”太原府君曰:“王公大人最急也。

    先王之道,布在此矣。

    天下有道,聖人推而行之;天下無道,聖人述而藏之。

    所謂流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

    升則雲,施則雨,潛則潤,何往不利也。

    ” 太原府君曰:“夫子得程、仇、董、薛而《六經》益明。

    對問之作,四生之力也。

    董、仇早殁,而程、薛繼殂。

    文中子之教,其未作矣。

    嗚呼!以俟來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