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朗篇

關燈
或問關朗。

    子曰:“魏之賢人也。

    孝文沒而宣武立。

    穆公死,關朗退。

    魏之不振有由哉!” 子曰:“中國失道,四夷知之。

    ”魏徵曰:“請聞其說。

    ”子曰:“《小雅》盡廢,四夷交侵,斯中國失道也,非其說乎?”征退謂薛收曰:“時可知矣。

    ” 薛收問曰:“今之民胡無詩?”子曰:“詩者,民之情性也。

    情性能亡乎?非民無詩,職詩者之罪也。

    ” 姚義困于窭。

    房玄齡曰:“傷哉,窭也!盍請乎?”姚義曰:“古之人為人請,猶以為舍讓也,況為己乎?吾不願。

    ”子聞之曰:“确哉,義也!實行古之道矣,有以發我也:難進易退。

    ” 子曰:“雖迩言必有可察,求本則遠。

    ” 王圭從子求《續經》。

    子曰:“叔父,通何德以之哉?”圭曰:“勿辭也。

    當仁不讓于師,況無師乎?吾聞關朗之筮矣:積亂之後,當生大賢。

    世習《禮》《樂》,莫若吾族。

    天未亡道,振斯文者,非子誰欤?” 魏徵問:“議事以制,何如?”子曰:“苟正其本,刑将措焉。

    如失其道,議之何益?故至治之代,法懸而不犯,其次犯而不繁。

    故議事以制,噫!中代之道也。

    如有用我,必也無訟乎?” 文中子曰:“平陳之後,龍德亢矣,而卒不悔。

    悲夫!” 子曰:“吾于《續書》《元經》也,其知天命而着乎?傷禮樂則述章、志,正曆數則斷南北,感帝制而首太熙,尊中國而正皇始。

    ” 文中子曰:“動失之繁,靜失之寡。

    ” 子曰:“罪莫大于好進,禍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

    ” 子曰:“天子之子,合冠而議封,知治而受職,古之道也。

    ” 薛收問政于仲長子光。

    子光曰:“舉一綱,衆目張;弛一機,萬事堕。

    不知其政也。

    ”收告文中子。

    子曰:“子光得之矣。

    ” 文中子曰:“不知道,無以為人臣,況君乎?” 子曰:“人不裡居,地不井受,終苟道也。

    雖舜、禹不能理矣。

    ” 子曰:“政猛,甯若恩;法速,甯若緩;獄繁,甯若簡;臣主之際,其猜也甯信。

    執其中者,惟聖人乎?” 子曰:“委任不一,亂之媒也;監察不止,奸之府也。

    ”裴晞聞之曰:“左右相疑,非亂乎?上下相伺,非奸乎?古謂之蛇豕之政。

    噫!亡秦之罪也。

    ” 杜淹問隐。

    子曰:“非伏其身而不見也,時命大謬則隐其德矣。

    惟有道者能之。

    故謂之退藏于密。

    ”杜淹曰:“《易》之興也,天下其可疑乎,故聖人得以隐?”子曰:“顯仁藏用,中古之事也。

    ”淹曰:“敢問藏之之說。

    ”子曰:“泯其迹,掞其心,可以神會,難以事求,斯其說也。

    ”又問道之旨。

    子曰:“非禮勿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淹曰:“此仁者之目也。

    ”子曰:“道在其中矣。

    ”淹退謂如晦曰:“瞻之在前,忽然在後。

    信顔氏知之矣。

    ” 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