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于數,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于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餘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故外親而内疏者,說内;内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
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
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
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
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
制人者,握權也。
見制于人者,制命也。
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
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
智用于衆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衆人之所不能見。
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
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
故先王之道陰。
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達于此之義,則可于語。
由能得此,則可以殺遠近之誘。
決篇第十一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
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
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惡,則不受矣,緻疏遠。
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陽勵于一言,陰勵于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于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
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
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
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辏并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
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谙化矣。
誠暢于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幹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
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
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
聖人用之,故能賞之。
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于其無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明知千裡之外,隐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谙變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于實,實生于理,理生于名實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當。
右主名。
轉丸、肚亂二篇皆亡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于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餘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故外親而内疏者,說内;内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
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
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
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
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
制人者,握權也。
見制于人者,制命也。
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
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
智用于衆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衆人之所不能見。
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
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
故先王之道陰。
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達于此之義,則可于語。
由能得此,則可以殺遠近之誘。
決篇第十一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
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
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惡,則不受矣,緻疏遠。
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陽勵于一言,陰勵于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于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
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
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
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辏并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
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谙化矣。
誠暢于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幹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
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
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
聖人用之,故能賞之。
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于其無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明知千裡之外,隐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谙變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于實,實生于理,理生于名實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當。
右主名。
轉丸、肚亂二篇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