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

關燈
所生,而已不與;極堅耐,萬古不易而無欲速求進之心,消磨曲折之患;極勤敏,無一息之停;極聰明,亘古今無一人一事能欺罔之者,極老成,有虧欠而不隐藏;極知足,滿必損,盛必定;極仁慈,雨露霜雪無非生物之心;極正直,始終計量,未嘗養人之奸、容人之惡;極公平,抑高舉下,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極簡易,無瑣屑曲局示人以繁難;極雅淡,青蒼自若,更無炫飾;極靈爽,精誠所至,有感必通;極謙虛,四時之氣常下交;極正大,擅六合之恩威而不自有;極誠實,無一毫僞妄心,虛假事;極有信,萬物皆任之而不疑。

    故人當法天。

    人,天所生也。

    如之者存,反之者亡,本其氣而失之也。

     春夏後看萬物繁華,造化有多少淫巧,多少發揮,多少張大,元氣安得不斲喪?機緘安得不窮盡?此所以虛損之極,成否塞,成渾沌也。

     形者,氣之橐囊也。

    氣者,形之線索也。

    無形,則氣無所憑籍以生;無氣,則形無所鼓舞以為生。

    形須臾不可無氣,氣無形則萬古依然在宇宙間也。

     要知道雷霆霜雪都是太和。

     濁氣醇,清氣漓;濁氣厚,清氣薄;濁氣同,清氣分;濁氣溫,清氣寒;濁氣柔,清氣剛;濁氣陰,消氣陽;濁氣豐,清氣啬;濁氣甘,清氣苦;濁氣喜,清氣惡;濁氣榮,清氣枯;濁氣融,清氣孤;濁氣生,清氣殺。

     一陰一陽之謂道。

    二陰二陽之謂駁。

    陰多陽少、陽多陰少之謂偏。

    有陰無陽、有陽無陰之謂孤。

    一陰一陽,乾坤兩卦,不二不雜,純粹以精,此天地中和之氣,天地至善也。

    是道也,上帝降衷,君子衷之。

    是故繼之即善,成之為性,更無偏駁,不假修為,是一陰一陽屬之君子之身矣。

    故曰,君子之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此之謂偏。

    百勝日用而不知,此之謂駁。

    至于孤氣所生,大乖常理。

    孤陰之善,慈悲如母,惡則險毒如虺;孤陽之善,嫉惡如仇,惡則兇橫如虎。

    此篇夫子論性純以善者言之,與性相近,稍稍不同。

     天地萬物隻是一個漸,故能成,故能久。

    所以成物悠者,漸之象也;久者,漸之積也。

    天地萬物不能頓也,而況于人乎? 故悟能頓,成不能頓。

     盛德莫如地,萬物于地,惡道無以加矣。

    聽其所為而莫之憾也,負菏生成而莫之厭也。

    故君子卑法地,樂莫大焉。

     日正午,月正圓,一呼吸間耳。

    呼吸之前,未午未圓;呼吸之後,午過圓過。

    善觀中者,此亦足觀矣。

     中和之氣,萬物之所由以立命者也,故無所不宜;偏盛之氣,萬物之所由以盛衰者也,故有宜有不宜。

     祿、位、名、壽、康、甯、順、适、子孫賢達,此天福人之大權也。

    然嘗輕以與人,所最靳而不輕以與人者,惟名。

    福善禍淫之言,至名而始信。

    大聖得大名,其次得名,視德無分毫爽者,惡亦然。

    祿、位、壽、康在一身,名在天下;祿、位、壽、康在一時,名在萬世。

    其惡者備有百福,惡名愈着;善者備嘗艱苦,善譽日彰。

    桀、封、幽、厲之名,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

    此固天道報應之微權也。

    天之以百福予人者,恃有此耳。

     彼天下萬世之所以仰慕欽承痰惡笑罵,其禍福固亦不小也。

     以理言之,則當然者謂之天,命有德讨有罪,奉三尺無私是已;以命言之,則自然者謂之天,莫之為而為,莫之緻而至,定于有生之初是已;以數言之,則偶然者謂之天,會逢其适,偶值其際是已。

     造物之氣有十:有中氣,有純氣,有雜氣,有戾氣,有似氣,有大氣,有細氣,有間氣,有變氣,有常氣,皆不外于五行。

    中氣,五行均調,精粹之氣也,人鐘之而為堯、舜、禹、文、周、孔,物得之而為鱗鳳之類是也。

    純氣,五行各具純一之氣也,人得之而為伯夷、伊尹、柳下惠,物得之而為龍虎之類是也。

    雜氣,五行交亂之氣也。

    戾氣,五行粗惡之氣也。

     似氣,五行假借之氣也。

    大氣,磅磅渾淪之氣也。

    細氣,纖蒙浮渺之氣也。

    間氣,積久充溢會合之氣也。

    變氣,偶爾遭逢之氣也。

    常氣,流行一定之氣也。

    萬物各有所受以為生,萬物各有所屬以為類,萬物不自由也。

    惟有學問之功,變九氣以歸中氣。

     火性發揚,水性流動,木性條暢,金性堅剛,土性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