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
關燈
小
中
大
發;吸者,下降陰氣也,陰主成。
噓氣溫,故為春夏;吸氣寒,故為秋冬。
一噓一吸,自開辟以來至混沌之後,隻這一絲氣有毫發斷處,萬物滅,天地毀。
萬物,天地之于也,一氣生死無不肖之。
風惟知其吹拂而已,雨惟知其淋漓而已,雪惟知其嚴凝而已,水惟知其流行而已,火惟知其燔灼而已。
不足則屏息而各藏其用,有馀則猖狂而各恣其性。
卒然而感則強者勝,若兩軍交戰,相下而後已。
是故久陰則權在雨,而日月難為明;久旱則權在風,而雲雨難為澤,以至水火霜雪莫不皆然。
誰為之? 曰:明陽為之。
陰陽誰為之?曰:自然為之。
陰陽征應,自漢儒穿鑿附會,以為某災樣應某政事,最迂。
大抵和氣緻祥,戾氣緻妖,與作善降樣,作惡降殃,道理原是如此。
故聖人隻說人事,隻盡道理,應不應,在我不在我都不管。
若求一一征應,如鼓答桴,堯、舜其猶病矣。
大叚氣數有一定的,有偶然的,天地不能違,天地亦順之而已。
旱而雩,水而荥,彗孛而禳,火而祓,日月食而救,君子畏天威,謹天戒當如是爾。
若雲随禱辄應,則日月盈虧豈系于救不救之間哉? 大抵陰陽之氣一偏必極,勢極必反。
陰陽乖戾而分,故孤陽亢而不下陰則旱,無其極,陽極必生陰,故久而雨;陰陽和合而留,故淫陰升而不舍陽則雨,無其極,陰極必生陽,故久而睛。
草木一衰不至遽茂,一茂不至遽衰;夫婦朋友失好不能遽合,合不至遽乖。
天道物理人情自然如此是一定的,星隕地震,山崩雨血,火見河清此是偶然的。
吉兇先見,。
自非常理,故臣子以修德望君,不必以災異恐之。
若因災而懼,困可修德。
一有祥瑞使可謂德已足而罷修乎?乃若至德回天,災祥立應,桑谷枯,彗星退,冤獄釋而驟雨,忠心白而反風,亦間有之。
但曰必然事,吾不能确确然信也。
氣化無一息之停,不屬進,就屬退。
動植之物其氣機亦無一息之停,不屬生,就屬死,再無不進不退而止之理。
形生于氣。
氣化沒有底,天地定然沒有;天地沒有底,萬物定然沒有。
生氣醇濃渾濁,殺氣清爽澄澈;生氣牽戀優柔,殺氣果決脆斷;生氣寬平溫厚,殺氣峻隘涼薄。
故春氣絪缊,萬物以生:夏氣熏蒸,萬物以長;秋氣嚴肅,萬物以入;冬氣閉藏,萬物以亡。
一呼一吸,不得分毫有馀,不得分毫不足;不得連呼,不得連吸;不得一呼無吸,不得一吸無呼,此盈虛之自然也。
水質也,以萬物為用;火氣也,以萬物為體。
及其化也,同歸于無迹。
水性徐,火性疾,故水之入物也,因火而疾。
水有定氣,火無定氣,放火附剛則剛,附柔則柔,水則入柔不入剛也。
陽不能藏,陰不能顯。
才有藏處,便是陽中之陰:才有顯處,便是陰中之陽。
水能實虛,火能虛實。
乾坤是毀的,故開辟後必有混沌所以主宰?乾坤是不毀的,故混沌還成開辟。
主宰者何?元氣是已。
元氣亘萬億歲年終不磨滅,是形化氣化之祖也。
天地全不張主,任陰陽;陰陽全不擺布,任自然。
世之人趨避祈禳徒自苦耳。
其奪自然者,惟至誠。
天地發萬物之氣到無外處,止收斂之氣到無内處。
止不至而止者,非本氣不足,則客氣相奪也。
靜生動長,動消靜息。
總則生,生則長,長則消,消則息。
萬物生于陰陽,死于陰陽。
陰陽于萬物原不相幹,任其自然而已。
雨非欲潤物,旱非欲熯物,風非欲撓物,雷非欲震物,陰陽任其氣之自然,而萬物因之以生死耳。
《易》稱“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另是一種道理,不然,是天地有心而成化也。
若有心成化,則寒暑災樣得其正,乃見天心矣。
天極從容,故三百六十日為一噓吸;極次第,故溫暑涼寒不蓦越而雜至;極精明,故晝有容光之照而夜有月星;極平常,寒暑旦夜、生長收藏,萬古如斯而無新奇之調;極含蓄,并包萬象而不見其滿塞;極沉默,無所不分明而無一言;極精細,色色象象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極周匹,疏而不漏;極凝定,風雲雷雨變态于胸中,悲歡叫号怨德于地下,而不惡其擾;極通變,普物因材不可執為定局;極自然,任陰陽氣數理勢之所極
噓氣溫,故為春夏;吸氣寒,故為秋冬。
一噓一吸,自開辟以來至混沌之後,隻這一絲氣有毫發斷處,萬物滅,天地毀。
萬物,天地之于也,一氣生死無不肖之。
風惟知其吹拂而已,雨惟知其淋漓而已,雪惟知其嚴凝而已,水惟知其流行而已,火惟知其燔灼而已。
不足則屏息而各藏其用,有馀則猖狂而各恣其性。
卒然而感則強者勝,若兩軍交戰,相下而後已。
是故久陰則權在雨,而日月難為明;久旱則權在風,而雲雨難為澤,以至水火霜雪莫不皆然。
誰為之? 曰:明陽為之。
陰陽誰為之?曰:自然為之。
陰陽征應,自漢儒穿鑿附會,以為某災樣應某政事,最迂。
大抵和氣緻祥,戾氣緻妖,與作善降樣,作惡降殃,道理原是如此。
故聖人隻說人事,隻盡道理,應不應,在我不在我都不管。
若求一一征應,如鼓答桴,堯、舜其猶病矣。
大叚氣數有一定的,有偶然的,天地不能違,天地亦順之而已。
旱而雩,水而荥,彗孛而禳,火而祓,日月食而救,君子畏天威,謹天戒當如是爾。
若雲随禱辄應,則日月盈虧豈系于救不救之間哉? 大抵陰陽之氣一偏必極,勢極必反。
陰陽乖戾而分,故孤陽亢而不下陰則旱,無其極,陽極必生陰,故久而雨;陰陽和合而留,故淫陰升而不舍陽則雨,無其極,陰極必生陽,故久而睛。
草木一衰不至遽茂,一茂不至遽衰;夫婦朋友失好不能遽合,合不至遽乖。
天道物理人情自然如此是一定的,星隕地震,山崩雨血,火見河清此是偶然的。
吉兇先見,。
自非常理,故臣子以修德望君,不必以災異恐之。
若因災而懼,困可修德。
一有祥瑞使可謂德已足而罷修乎?乃若至德回天,災祥立應,桑谷枯,彗星退,冤獄釋而驟雨,忠心白而反風,亦間有之。
但曰必然事,吾不能确确然信也。
氣化無一息之停,不屬進,就屬退。
動植之物其氣機亦無一息之停,不屬生,就屬死,再無不進不退而止之理。
形生于氣。
氣化沒有底,天地定然沒有;天地沒有底,萬物定然沒有。
生氣醇濃渾濁,殺氣清爽澄澈;生氣牽戀優柔,殺氣果決脆斷;生氣寬平溫厚,殺氣峻隘涼薄。
故春氣絪缊,萬物以生:夏氣熏蒸,萬物以長;秋氣嚴肅,萬物以入;冬氣閉藏,萬物以亡。
一呼一吸,不得分毫有馀,不得分毫不足;不得連呼,不得連吸;不得一呼無吸,不得一吸無呼,此盈虛之自然也。
水質也,以萬物為用;火氣也,以萬物為體。
及其化也,同歸于無迹。
水性徐,火性疾,故水之入物也,因火而疾。
水有定氣,火無定氣,放火附剛則剛,附柔則柔,水則入柔不入剛也。
陽不能藏,陰不能顯。
才有藏處,便是陽中之陰:才有顯處,便是陰中之陽。
水能實虛,火能虛實。
乾坤是毀的,故開辟後必有混沌所以主宰?乾坤是不毀的,故混沌還成開辟。
主宰者何?元氣是已。
元氣亘萬億歲年終不磨滅,是形化氣化之祖也。
天地全不張主,任陰陽;陰陽全不擺布,任自然。
世之人趨避祈禳徒自苦耳。
其奪自然者,惟至誠。
天地發萬物之氣到無外處,止收斂之氣到無内處。
止不至而止者,非本氣不足,則客氣相奪也。
靜生動長,動消靜息。
總則生,生則長,長則消,消則息。
萬物生于陰陽,死于陰陽。
陰陽于萬物原不相幹,任其自然而已。
雨非欲潤物,旱非欲熯物,風非欲撓物,雷非欲震物,陰陽任其氣之自然,而萬物因之以生死耳。
《易》稱“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另是一種道理,不然,是天地有心而成化也。
若有心成化,則寒暑災樣得其正,乃見天心矣。
天極從容,故三百六十日為一噓吸;極次第,故溫暑涼寒不蓦越而雜至;極精明,故晝有容光之照而夜有月星;極平常,寒暑旦夜、生長收藏,萬古如斯而無新奇之調;極含蓄,并包萬象而不見其滿塞;極沉默,無所不分明而無一言;極精細,色色象象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極周匹,疏而不漏;極凝定,風雲雷雨變态于胸中,悲歡叫号怨德于地下,而不惡其擾;極通變,普物因材不可執為定局;極自然,任陰陽氣數理勢之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