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孟子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梁大夫一
梁大夫見孟子,問曰:“吾聞夫子教王遠利而易以仁義,有諸?”孟子曰:“然。
”大夫曰:“吾家有民,見凍饑于路者,非其親而救之,脫衣以衣之,辍食以食之,及已凍餓幾死,是其親而不救之,而何?”孟子曰:“噫,是大夫從王厚利而薄仁義故也,厚利率民,民争貪欲,苟有獨持仁義者,宜乎不得全其身矣。
昔楚有靳氏父子,相傳以溫鸩醉人者,客過其門,則飲之,未嘗不斃于路矣。
卒有孺子,能哀客而告之,然後鸩十九不行焉。
洎靳氏怒,反鸩孺子矣。
然而靳氏家習不仁也,孺子身盜為仁矣,一身盜為仁,而罪一家習不仁,其家孰容乎?今大夫有仁能救民之凍饑也,是謂身盜為仁矣,及己之凍餓不得人之救者,豈非其家不容乎?大夫苟能與王移厚利之心,而在仁義;移薄仁義之心,而在利,則上下移矣。
然而仁義非盜而有也,欲人不容其可得乎?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 梁襄王二 梁襄王使人求于孟子,孟子再往,襄王儀服不整而見孟子。
孟子曰:“詩雲:‘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王每見轲若此,何以則民乎?”王曰:“吾以天下未定,國無以安,方惕惕然,貯憂乎中,豈遑以威儀為務乎?”孟子曰:“王茍能恩信來其民,必先以容儀正其身。
夫禮存不以寒暑也。
暑可畏得以袒膚為敬乎?寒可懼得以縮臂為恭乎?王謂憂國未安,不遑以容儀為務,何異畏暑而袒膚,懼寒而縮臂邪!茍王憂國既然,則大夫憂家,士庶憂身亦然,鹹曰:‘不遑以容儀為務……’使上下無儀矣,君臣父子何以則乎?”梁襄王矍然,曰:“吾敬從夫子之教。
” 樂正子三 樂正子見孟子,曰:吾國之君,常耽酒嗜音,俾俗不治。
克欲以治道谏之,夫子何以教克?孟子曰:魯君耽嗜,與民同之,則其庶幾乎!他日,魯平公備樽罍之器,陳金石之音。
樂正子曰:君獨好此,緻魯俗不治。
不若與民同之,則其庶幾乎!平公遂召緻魯民,卒命樽罍俱執,使金石鹹奏,魯民大酣。
他日,俗益不治。
樂正子複見孟子,告之。
孟子曰:吾昔教子谏魯君耽嗜,與民同之。
君反若是,贻民之怨,豈謂與民同邪?且禽必栖于木,魚必泳于川。
使易禽于籠,孰若木之安乎?移魚于沼,孰若川之樂乎?民居魯國,若禽之在木,魚之在川也。
魯君耽嗜,召民于側,是猶易禽于籠,移魚于沼也。
使民且恐且懼,豈暇耽嗜而同于君乎?吾所謂與民同者,均役于民,使民力不乏,均賦于民,使民用常足,然後君有馀而宴樂,民有馀而歌詠。
夫若此,豈不謂與民同邪?《詩》雲:假樂君子,顯顯令徳,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此之謂也。
樂正子複以是谏平公,平公不悅。
臧倉曰:克之所陳,孟轲之言也。
曩君欲乘輿出見孟子
”大夫曰:“吾家有民,見凍饑于路者,非其親而救之,脫衣以衣之,辍食以食之,及已凍餓幾死,是其親而不救之,而何?”孟子曰:“噫,是大夫從王厚利而薄仁義故也,厚利率民,民争貪欲,苟有獨持仁義者,宜乎不得全其身矣。
昔楚有靳氏父子,相傳以溫鸩醉人者,客過其門,則飲之,未嘗不斃于路矣。
卒有孺子,能哀客而告之,然後鸩十九不行焉。
洎靳氏怒,反鸩孺子矣。
然而靳氏家習不仁也,孺子身盜為仁矣,一身盜為仁,而罪一家習不仁,其家孰容乎?今大夫有仁能救民之凍饑也,是謂身盜為仁矣,及己之凍餓不得人之救者,豈非其家不容乎?大夫苟能與王移厚利之心,而在仁義;移薄仁義之心,而在利,則上下移矣。
然而仁義非盜而有也,欲人不容其可得乎?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 梁襄王二 梁襄王使人求于孟子,孟子再往,襄王儀服不整而見孟子。
孟子曰:“詩雲:‘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王每見轲若此,何以則民乎?”王曰:“吾以天下未定,國無以安,方惕惕然,貯憂乎中,豈遑以威儀為務乎?”孟子曰:“王茍能恩信來其民,必先以容儀正其身。
夫禮存不以寒暑也。
暑可畏得以袒膚為敬乎?寒可懼得以縮臂為恭乎?王謂憂國未安,不遑以容儀為務,何異畏暑而袒膚,懼寒而縮臂邪!茍王憂國既然,則大夫憂家,士庶憂身亦然,鹹曰:‘不遑以容儀為務……’使上下無儀矣,君臣父子何以則乎?”梁襄王矍然,曰:“吾敬從夫子之教。
” 樂正子三 樂正子見孟子,曰:吾國之君,常耽酒嗜音,俾俗不治。
克欲以治道谏之,夫子何以教克?孟子曰:魯君耽嗜,與民同之,則其庶幾乎!他日,魯平公備樽罍之器,陳金石之音。
樂正子曰:君獨好此,緻魯俗不治。
不若與民同之,則其庶幾乎!平公遂召緻魯民,卒命樽罍俱執,使金石鹹奏,魯民大酣。
他日,俗益不治。
樂正子複見孟子,告之。
孟子曰:吾昔教子谏魯君耽嗜,與民同之。
君反若是,贻民之怨,豈謂與民同邪?且禽必栖于木,魚必泳于川。
使易禽于籠,孰若木之安乎?移魚于沼,孰若川之樂乎?民居魯國,若禽之在木,魚之在川也。
魯君耽嗜,召民于側,是猶易禽于籠,移魚于沼也。
使民且恐且懼,豈暇耽嗜而同于君乎?吾所謂與民同者,均役于民,使民力不乏,均賦于民,使民用常足,然後君有馀而宴樂,民有馀而歌詠。
夫若此,豈不謂與民同邪?《詩》雲:假樂君子,顯顯令徳,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此之謂也。
樂正子複以是谏平公,平公不悅。
臧倉曰:克之所陳,孟轲之言也。
曩君欲乘輿出見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