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
關燈
小
中
大
殘物害生。
但凡無益的閑書不許他看,但凡無益的閑事不許他管。
我這上邊的說話,共計二十聯四十條不許的事,言雖淺俗,俱是教子切要的法則。
教子全要慎擇同伴。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知道好朋友與他相處,自然學好;浪子遊徒與他相狎,自然學不好。
跟好學好,自然之理。
世上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子孫年紀幼小那裡曉得這許多,全要為父祖的時時與他講論,日日與他解說,他自然聽從;如不聽從,輕則叱罵,重則責治。
常言道,棒頭出孝子,嬌養忤逆兒。
若姑息反是害他。
世上教子讀書隻圖做官,這也不是,從來讀書的多,做官的少。
也有讀書做官的遺臭萬年,也有讀書不做官的流芳百世,但與子孫賢與不賢,不在做官與不做官也。
若是子孫資質聰明可以讀書的,須要請端方嚴正先生把聖賢道理實實教導他。
果然教得子孫知道孝弟忠信、知道禮義廉恥、知道安分循理、知道長法奉公,這就是賢子孫了。
至于窮通有命,富貴在天,做官的忠君為國、潔己愛民,上受朝廷的恩榮,下留萬民的歌頌,使人稱道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孫,這才叫做揚名顯親;不做官的守義安貧、循規蹈矩,上不幹犯王章,下不背違清議,使人稱道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孫,這也就是光前耀後。
若氣質愚鈍不能讀書的,就教他做正經生理,為農也可,為工也可,為商賈也無不可。
但要教他存好心,教他行好事;教他節儉辛勤,不可奢靡懶惰;教他循禮守法,不好意大心高;教他義中求利,本分生涯,不可利己損人,朋謀作騙。
至若縱酒行兇、奸淫賭博、興詞好訟、嫁害良人,諸如此類,尤當禁止。
總之,隻要把子孫教得不惹事、不招災,他自然享許多安樂快活,這才是父祖的真心慈愛。
要教他做家,先教他做人;要教他做人,先教他存好心。
心是根本,心好方得人好;心好人好,自然福壽增延、興家立業。
我從未見沒良心的人有個好結果。
仕宦人家子孫驕奢淫暴的多,謙卑遜順的少,須教他讀書明理是第一要緊的事,切不可任他違悖了大約。
子孫的規矩是父祖造下來的,子孫的習氣是父祖開下來的,子孫的好尚是父祖引下來的,所以教子孫的不止以口教他,須當以身教他。
人家父母祖宗就是個師傳,平日家庭間,子孫在眼前,父祖說一句話、行一件事,早早晚晚子孫聽着看着,件件都照個影子,存在心裡,不記自記,不會自會。
就如嫖賭淫酗下流不肖等事,為父祖者何嘗以此教導子孫,但恐自家遊戲稍開其端,子孫便自不知不覺盡情摹仿,所以身教最為緊要。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能行于妻子。
為祖、父者先要做個好式樣與子孫仿摹。
古人雲,心術不好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可見父祖若原是歪邪的人,就把至賢的道理時刻與子孫講說,子孫誰肯信服!這叫做自己不正,焉能正人。
母與女、師與徒,也是如此。
天下做一樣人,就有一樣當盡的事件。
貴賤大小,成就一般。
在家中為肖子,在世上即為良民,究竟祖孫父子安居樂業,教訓處原是父祖的受用。
隻看律條上有“卑幼犯法罪坐家長,婦女犯法罪坐夫男。
”我往往見有子孫犯罪連累父祖,以緻敗壞家業、玷辱門風。
總因平時不曾教得,及到了犯法,無論姑息無所施,即懊恨亦無所用,指望子孫防身靠老、繼業成家,誰料有子孫反不如無子孫。
這就是養子不教的結局,可不傷慘! 人家生個女兒,自幼全要教訓。
若不教他,及至嫁到人家,忤逆公婆者有之,欺淩丈夫者有之,姆嬸不和、姑嫂乖離者有之,禦下殘刻踐鞑童婢者有之,甚至任性使氣、好吃懶做、終朝吵鬧、懸梁投井者亦有之。
世有一等歪性父母,不知責成自己女兒不是,不知自反當初失教之過,一味偏怪公婆、打罵女婿,甚至視人命為奇貨,無所不至,釀成大害,極為可歎。
教女兒照依教子一樣,不可姑息他。
從小教他性氣和平、言語柔順,一切紡織、廚竈、針線、衣服的事,俱要教他親做,切不可令他安閑受用慣了、打罵奴婢熟了、多言亂語性情輕佻了,以緻後來驕狠毒惡、搬弄唇舌,贻累丈夫、辱及父母,連他自己毫無好局,豈不害了他一世!若教得女兒嫁到人家件件不失做媳婦的正經,方才顯出父母的家教,就是他家有些紛争吵鬧,也隻責備自己女兒的不是,才是好父母。
我上邊這些教子的說話,雖然愚俗,為人父母的若能依着,教子自然教出好兒子來,方才成得個好父母,方才不愧為人的父母。
為人子的,聽了父母的教令,務要件件順從,方才成得個好人。
就是父母失于教誨,今日聽見這些話,也須自己急急改悔,務要學好,方才成得個好人。
但凡無益的閑書不許他看,但凡無益的閑事不許他管。
我這上邊的說話,共計二十聯四十條不許的事,言雖淺俗,俱是教子切要的法則。
教子全要慎擇同伴。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知道好朋友與他相處,自然學好;浪子遊徒與他相狎,自然學不好。
跟好學好,自然之理。
世上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子孫年紀幼小那裡曉得這許多,全要為父祖的時時與他講論,日日與他解說,他自然聽從;如不聽從,輕則叱罵,重則責治。
常言道,棒頭出孝子,嬌養忤逆兒。
若姑息反是害他。
世上教子讀書隻圖做官,這也不是,從來讀書的多,做官的少。
也有讀書做官的遺臭萬年,也有讀書不做官的流芳百世,但與子孫賢與不賢,不在做官與不做官也。
若是子孫資質聰明可以讀書的,須要請端方嚴正先生把聖賢道理實實教導他。
果然教得子孫知道孝弟忠信、知道禮義廉恥、知道安分循理、知道長法奉公,這就是賢子孫了。
至于窮通有命,富貴在天,做官的忠君為國、潔己愛民,上受朝廷的恩榮,下留萬民的歌頌,使人稱道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孫,這才叫做揚名顯親;不做官的守義安貧、循規蹈矩,上不幹犯王章,下不背違清議,使人稱道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孫,這也就是光前耀後。
若氣質愚鈍不能讀書的,就教他做正經生理,為農也可,為工也可,為商賈也無不可。
但要教他存好心,教他行好事;教他節儉辛勤,不可奢靡懶惰;教他循禮守法,不好意大心高;教他義中求利,本分生涯,不可利己損人,朋謀作騙。
至若縱酒行兇、奸淫賭博、興詞好訟、嫁害良人,諸如此類,尤當禁止。
總之,隻要把子孫教得不惹事、不招災,他自然享許多安樂快活,這才是父祖的真心慈愛。
要教他做家,先教他做人;要教他做人,先教他存好心。
心是根本,心好方得人好;心好人好,自然福壽增延、興家立業。
我從未見沒良心的人有個好結果。
仕宦人家子孫驕奢淫暴的多,謙卑遜順的少,須教他讀書明理是第一要緊的事,切不可任他違悖了大約。
子孫的規矩是父祖造下來的,子孫的習氣是父祖開下來的,子孫的好尚是父祖引下來的,所以教子孫的不止以口教他,須當以身教他。
人家父母祖宗就是個師傳,平日家庭間,子孫在眼前,父祖說一句話、行一件事,早早晚晚子孫聽着看着,件件都照個影子,存在心裡,不記自記,不會自會。
就如嫖賭淫酗下流不肖等事,為父祖者何嘗以此教導子孫,但恐自家遊戲稍開其端,子孫便自不知不覺盡情摹仿,所以身教最為緊要。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能行于妻子。
為祖、父者先要做個好式樣與子孫仿摹。
古人雲,心術不好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可見父祖若原是歪邪的人,就把至賢的道理時刻與子孫講說,子孫誰肯信服!這叫做自己不正,焉能正人。
母與女、師與徒,也是如此。
天下做一樣人,就有一樣當盡的事件。
貴賤大小,成就一般。
在家中為肖子,在世上即為良民,究竟祖孫父子安居樂業,教訓處原是父祖的受用。
隻看律條上有“卑幼犯法罪坐家長,婦女犯法罪坐夫男。
”我往往見有子孫犯罪連累父祖,以緻敗壞家業、玷辱門風。
總因平時不曾教得,及到了犯法,無論姑息無所施,即懊恨亦無所用,指望子孫防身靠老、繼業成家,誰料有子孫反不如無子孫。
這就是養子不教的結局,可不傷慘! 人家生個女兒,自幼全要教訓。
若不教他,及至嫁到人家,忤逆公婆者有之,欺淩丈夫者有之,姆嬸不和、姑嫂乖離者有之,禦下殘刻踐鞑童婢者有之,甚至任性使氣、好吃懶做、終朝吵鬧、懸梁投井者亦有之。
世有一等歪性父母,不知責成自己女兒不是,不知自反當初失教之過,一味偏怪公婆、打罵女婿,甚至視人命為奇貨,無所不至,釀成大害,極為可歎。
教女兒照依教子一樣,不可姑息他。
從小教他性氣和平、言語柔順,一切紡織、廚竈、針線、衣服的事,俱要教他親做,切不可令他安閑受用慣了、打罵奴婢熟了、多言亂語性情輕佻了,以緻後來驕狠毒惡、搬弄唇舌,贻累丈夫、辱及父母,連他自己毫無好局,豈不害了他一世!若教得女兒嫁到人家件件不失做媳婦的正經,方才顯出父母的家教,就是他家有些紛争吵鬧,也隻責備自己女兒的不是,才是好父母。
我上邊這些教子的說話,雖然愚俗,為人父母的若能依着,教子自然教出好兒子來,方才成得個好父母,方才不愧為人的父母。
為人子的,聽了父母的教令,務要件件順從,方才成得個好人。
就是父母失于教誨,今日聽見這些話,也須自己急急改悔,務要學好,方才成得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