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龍溪

關燈
花實,便是培貫根也?鄙人之見,竊謂心體是根,事為是枝葉,事為之得其當處是花實。

    緻虛守寂以養乎未發之中,而于感應之變化聽其自然,人力無所與也,卻是一心在根上培灌,不作枝葉花實之想。

     來書雲:吾人今日正當潛龍之學,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故君子立心為己,莫先于淡,淡是入德之基。

    吾人潛不久,淡不下,隻是世情心未忘。

    此是最初發轫第一步不可以不深省也。

     君子黯然之學,便是潛龍之學。

    潛則含晦章美,專于内養以成其德,不見其有外,見之美,泊乎其淡也。

    潛故淡耳,非有心于淡也。

    故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謂是為發轫第一步是也。

    但前此既謂良知者,千聖之絕學,範圍三教之宗,又謂息之一字,範圍三教之宗,又謂千古聖學,隻在幾上用功,又以無前後、内外為千聖斬關第一義,又以乾知大始為渾沌初開第一竅,又謂千古道脈,隻在虞廷道心之微,茲又以發轫第一步歸之潛與淡,不知是一了百當耶?抑自有前後内外之可言也? 龍溪雲:寂之一字,千古聖學之宗,感生于寂,寂不離感。

    舍寂而緣感,謂之逐物,離感而守寂,謂之泥虛。

    夫寂者,未發之中,先天之學也,未發之功隻在發上用,先天之功隻在後天上用。

    明道雲:“此是日用本領工夫,卻于已發處觀之。

    ”康節《先天吟》雲:若識先天無個字,後天須用着工夫。

    可謂得其旨矣。

     夫未發之功隻在發上用,先天之功隻在後天上用,至引程邵語以附會之,隻緣尊兄站得地步高,故敢如此立說。

    乃程邵之意,實非兄之意也。

    程子曰:未發之中,本體自然敬以持之,使此氣息常存而不失,則自此而發者,自然中節。

    此是日用本領工夫。

    其曰卻于已發處觀之者,蓋所以察識其端倪,以緻夫擴充之功,一有不中,則心之為道或幾乎息矣。

    中是察識底标的,擴充底聖胎。

    故曰:不如且隻道敬。

    又曰:敬而無失便是中。

    邵子詩意謂識得先天是個至虛至無之體,則奉天時行,無所作為以塞之,便是後天工夫。

    不然,何别有一首雲:一片先天是太虛,當其無事見真腴,直從宇泰收功後,始信人間有丈夫。

    無事真腴,宇泰收功,将屬之先天乎?後天乎?果在發上用乎?抑自有未發之功乎?寂之一字,兄信之深矣。

    故曰寂是未發之中,先天之學。

    夫有未發之中,便有發而中節之和,有先天之學,便有奉天時行之用。

    感生于寂,歸寂以通感,已無複可疑。

    前既以多學億中之助為後天之知,後天之功,亦隻是去其學億之病,惟複以奉天時行為功也。

    如以奉天時行為功,則學在推崇先天至矣。

    前所引程邵之言,無亦斷章太過乎? 龍溪雲:先天是心,後天是意,至善是心之本體。

    心體本正,才正心便有正心之病,才要正心便屬意了。

    故曰: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猶雲舍了誠意,更無正心工夫可用也。

     其曰心體本正,才要正心,便有正心之病,此慈湖之言,便是慈湖之學,不有孔孟之公案乎?曰洗心,曰存心,曰養心,而二氏亦有修心、明心之語。

    自古聖賢未聞以此為心病者。

    才說正心便屬意,猶俗論雲:才說止至善便屬物,才說戒懼便屬睹聞。

    不知正是正個甚的,止是止個甚的,戒懼是戒懼個甚的。

    傳謂有所忿嚏則不得其正,明意之不可有也。

    心不在焉,則視聽言動皆失其職,明心之不可不正也。

     龍溪雲:良知是寂然之體,物是所感之意,用則其寂感所乘之機也。

    知之與物而複先後可分,故曰緻知在格物。

    緻知工夫在格物上用,猶雲明德工夫在親民上用,離了親民更無明德之學也。

     來雲良知是寂然之體,是以良知為主腦,而以寂感為兩股,故曰用則寂感所乘之機也。

    疑與經傳之意太别。

    “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寂然不動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是也。

    ”此程子之言也。

    “寂然者,感之體;感通者,寂之用。

    ”此朱子之言也。

    今曰良知是寂然之體,不知寂然上又有一體也?“緻知工夫在格物上用,明德工夫在親民上用”,先師曾有是言,特欲發明萬物一體之學,與大學本意微有間。

     龍溪雲:良知是天然之則,格者,正也,物即事也。

    格物雲者,緻此良知之天則于事事物物也,物得其則謂之格,非于天則之外别有一段格物之功也。

     來雲:“”信若是,則工夫在緻知,不在格物矣。

    況緻之一字,亦非推此及彼之意,即緻廣大之緻也。

    充滿乎本體之量而不以一毫意欲自蔽,則自此而發者自然中節。

    如孩提之愛敬,又何待于推乎? 龍溪雲:既如公以兵器喻學,心猶铳炮,硝磺之内蘊,未發之寂也。

    而其所蘊之真否,須于所發之激射察之,以益求其所蘊之真,固未嘗狃于激射而忘其有事于硝磺也。

    引線之火,即觸硝磺而達于激射之機也。

    然非所發之激射,則其所蘊之硝磺亦我從而緻其察矣。

     龍溪雲:前謂未發之功隻在發上用者,非為矯強矜飾于喜怒之來,以制之于外也。

    皆是天則,即所謂未發之中也。

    中節雲者,循其天則而不過也。

    養于未發之豫,先天之學是矣。

    後天而奉天時者,乘天時行,人力不得而與。

    曰奉曰乘,正是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