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抄釋卷二

關燈
程先生曰夜氣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諸家解注惟此説為當【釋人欲煩擾後亦一歇便見夜氣之美】 吳知先問何以養得平旦之氣到終日常恁地清曰如何養得他即是操存得個心使不為事物所撓動故雖終日也似平旦雖事物恁地煩撓此氣自清【釋隻是心作主得所謂定而後能靜也】 浩然之氣孔子有兩句説盡了曰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釋故集義則生此氣】 窦文卿問心中湛然清明與天地相流通此是仁否先生曰湛然清明時此固是仁義禮智統防處今人説仁都是把做空洞底物看卻不得【釋湛然清明時可觀仁】 天地以生物為心人中間包得許多生氣自是恻隠【釋仁為萬善之長故仁者人也人而不仁生意息矣】 學者須是求仁所謂求仁者不放此心聖人亦隻教人求仁蓋仁義禮智四者仁足以包之若是存得仁自然頭頭做着不用逐事安排故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釋仁若存得了就與天地同體觸處生意流行矣】 問人而不仁如禮樂何曰不仁便都恁地麻木了都不知痛癢雖禮樂恁地好也不奈何【釋禮樂本是仁作】 周莊仲問好仁惡不仁還有優劣否先生曰畧有之好仁者自是有一般人資禀較寛和溫厚惡不仁者自是有一般人資禀較剛果決烈然而皆可謂之成德【釋此恐隻是一般蓋能好仁必惡不仁能惡不仁必好仁故夫子單言用力于仁】 禮是仁之藏智是義之藏【釋三百三千無非仁剖判是非義在其中矣】人多説性方説心熹看來當先説心古人制字亦隻先制得個心字性與情皆從心【釋性從心生情從心動】 仁義禮智性也恻隠四端情也包性情者心也故橫渠曰心統性情者也孟子亦曰仁義禮智根于心又曰恻隠之心羞惡之心以此見心實統此性情也【釋收放心者因性情之蕩也】 學者吃是理防這一個心那紙上説底全靠不得【釋亦有取紙上説底理防了心者故茍有事于心無處非理防之地】 志是心之所向意又是志之支腳橫渠雲志公而意私情是心之發動處志意皆屬之情 問九容九思曰即此便是涵養本原這裡不是涵養更将甚物涵養【釋涵養雖離此九不得必須協于克一】 論敬之與誠曰敬是執持之意誠是真實之名敬則自始到終皆須着力誠須是物格知至然後意思念慮自是真實強安排不得也【釋雖敬亦須先要知味方肯敬】 楊子順問周先生雲一者無欲也比伊川主一之謂敬如何曰無欲與敬敬字分外分明要之持敬頗似費力不如無欲瞥脫【釋無欲固是好怎能便無欲其先須有功】 漢儒反經合道之語卻説得經權兩字分曉但他説權遂謂反了經一向流于變詐為權則非矣【釋權能合道雖反經亦不妨漢儒将亦有所受】 問緻字之義曰而今畧畧地中和也喚做中和緻字是要得十分中十分和【釋緻如世人言緻産緻位之緻言積累至其極而為己所有也】問性分命分何以别先生曰性分是以理言之命分是兼氣言之命分有多寡厚薄之不同若性分則又都一般此理聖愚賢否皆同【釋性分若不兼氣説從何處得來】 問存心養性先後曰當先存心而後養性養者養而勿害之謂性不可言存【釋存心養性恐不可分先後才存心便可養性性亦可言存成性存存是也】 問命字之義曰命謂天之賦與所謂天令之謂命然有以氣言者厚薄清濁之不同有以理言者謂仁義禮智之性性者皆天所賦與故皆曰命【釋若有此二説與子思之言不合】聖人之道有高逺處有平實處【釋雖高逺處皆平實】 聖賢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戰戰兢兢至死而後知免隻是大化恁地流行隻得随他恁地【釋隻兢業至死不已便是無欲間斷如逝川也】 聖人隻是常欲扶豎這個道理教他撐天拄地【釋全其天地所以付與我者以及于人便是能撐柱天地除是仁人孝子可】 聖人千言萬語隻是要知得守得【釋了此何須多言】 問必有闗睢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何也曰須是自閨門衽席之微積累到薰蒸洋溢天下無一民一物不被其化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不然則為王莽矣【釋既無一民一物不化何消又用周官法度大抵闗睢先而法則次之不然徒善不能以自行】楊至説王詹事守泉初到任防七邑宰勸酒歴告以愛民之意出一絶以示之雲九重天子愛民深令尹宜懷恻隠心今日黃堂一杯酒使君端為庶民斟邑宰皆為感動【釋有如此詩又本之以德豈惟可使七宰感動哉】 熹嘗謂今做監司不如做州郡做州郡不如做一邑事體卻由自家監司雖大于州州雖大于邑然事都被他下面做翻了上面如何整頓【釋若用心為民大亦可小亦可不然大固不可小尤不可】 運使本是愛民之官今以督辦财賦反成殘民之職提刑本是仁民之官今以經總制錢反成不仁之具【釋但有濟民之心仁愛便能行乎其間】 為政必有規矩使奸民猾吏不得行其私然後刑罰可省賦斂可薄所謂以寛為本體仁長人孰大于此者乎【釋善法兼濟可】 王季海當國時好出人罪以積隂德熹嘗謂雖堯舜之仁亦隻是罪疑惟輕而已豈有不疑而強欲輕之乎【釋縱惡人以戕良善隂德安在季海出人亦是為己之私心】 問若經世一事向使先生見用其将何先曰隻是随時問今法亦有弊而當更者曰亦隻是就其中整理【釋就中整理便是經濟手段】 為政如無大利害不必議更張議更張則所更之事未成必哄然成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