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抄釋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終爾若中間二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後得人商量正定之則所益厚矣【釋無師友固不可全靠師友亦不可】
氣禀物欲生來便有要無不得隻逐旋自去理防消磨大要隻是觀理分明便勝得他【釋格物是要緊】
不曾離得舊窠窟何緣變化得舊氣質【釋須當拔乎流俗】東萊謂變化氣質方可言學先生以為惟學能變化氣質爾【釋二先生之言皆是】
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釋火易焚人水易溺人】
人固有終身為善而自欺者不特外面如此而裡面不如此者方為自欺蓋中心欲為善而常有個不肯底意思便是自欺也須是打疊得盡【釋意透】
李先生説人心中大段惡念卻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計利害乍往乍來底念慮相續不斷難為驅除今看來是如此【釋此正悠悠處最能害人】
黃達才言思不能精之病先生曰硬思也不得隻是要常常提撕莫放下将久自解有得【釋此還是心有牽系不耐煩思】先生問童伯羽如何用工答曰且學靜坐痛抑思慮先生曰痛抑也不得隻放退可也不可全無思慮無邪思爾【釋以正思換了邪思】
吳公濟雲逐日應接事物之中須是得一時辰甯靜以養衛精神要使事愈繁而心愈暇彼不足而我有餘其言雖出于異説然試之亦畧驗豈周夫子所謂主靜者耶【釋過在不能事】
李伯誠曰打坐時意味也好先生曰坐時固是好須是臨事接物時長如坐時方可
周貴卿曰非不欲常常持守但志不能帥氣臨事時義變遷了先生曰隻是亂説豈是由他自去正要待他去時撥轉來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止吾止也進吾往也【釋安而能慮】
陳安卿問已分上事已理防但應變處更望提誨先生曰今且當理防常未當理防變常底許多道理未能理防得盡如何便要理防變【釋常變一理耳】
問氣弱膽小之病曰公隻去做工夫到理明時節氣自強而膽自大矣
道夫因言季文自昔見先生後笃厚謹畏雖居于市井人罕有見之者自言向者先生教讀語孟後來于此未有所見深以自愧故今者複來曰得他恁地也好或然窮來窮去久之自有所見亦是一事
義剛之初拜先生也具述平日之非與所以逺來之意力求陶鑄及所以為學之序先生曰人不自訟則不奈他何今公既自知其過則讀書窮理便是為學其他也無陶鑄處
潘時舉問常苦粗率不知病根安在先生曰不消更讨病根但知粗率便是病在這上隻加子細便了【釋粗率處還是心有他系】
先生曰今學者來求病根熹向他説頭痛灸頭手痛灸手病在這上隻治這上便了更别讨甚病根【釋須是説與脈訣】李方子臨歸請教先生曰開闊中又着細密寛緩中又着謹嚴這是人自去做【釋即寛而栗等義】
一日同周舜弼遊屏山歸因説山園甚佳曰園雖佳而人之志荒矣【釋此正玩物喪志】
或言氣禀昏弱難于為學先生曰誰道是公昏弱但反而思之便強便明這風色打一轉日日做工夫日日有長進【釋須與他説出個昏弱根因好】
或言在家衮衮但不敢忘書冊亦覺未免間斷先生曰隻是無志若説家事又如何汩沒得自家公今三五年不相見又隻恁地悠悠人生有幾個三五年耶【釋直是惟日不足】
人之私意有知得便克去者有忘記去克他者有不獨是忘記克去而反與之為朋者【釋隻是從欲易】
吾輩不用有忿世疾惡之意第常自體此心寛明無系累則日充日明豈可涯涘耶【釋如此便能責己】
才枉其小便害其大【釋即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之意】
博文是緻知約禮乃是踐履之實【釋博文專為約禮設】
擇善而固執之如緻知格物便是擇善誠意正心修身便是固執隻此二事而已
進德修業這四個字煞包括道理德是就身上説業是就事上説
内積忠信是實心擇言笃志是實事
知崇進德之事也禮卑居業之事也
大學所説格物緻知是知崇之事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禮卑之事
先生曰熹嘗謂今世人有目不得見先王之禮有耳不得聞先王之樂此大不幸也【釋隻是惡聞道不好學】
曾子忠恕與子思忠恕不同曾子忠恕是天子思尚是人在【釋恐隻是一個忠恕】
下學上達雖是二事隻是一理若下學得透上達便在這裡
人有下學而不能上達者隻緣下學得不是當釋氏隻説上達更不理防下學如何上達決無此理【釋此正儒佛之别】人之進德須用剛健不息
聖人之學與俗學不同聖賢教人讀書隻要知所以為學之道俗學讀書便隻是讀書更不理防為學之道是如何【釋讀書亦是格物緻知一事】
聖人是經歴見得許多所以寫在冊上與人看【釋讀書豈但求知便要求行】
聖人語言其實即吾身日用常行之間可見
讀書須将聖賢言語就自家身上做工夫【釋此便是論讀書事】司馬溫公説為學之法舉荀子四句雲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釋此言亦近道但于德性處差縱學亦支離】
今學者看文字往往不曾熟如此則何緣浃洽橫渠曰書須成誦精思【釋書才成誦便無放心】
讀書須是将本文熟讀且咀嚼有味若有理防不得處然後将注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