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怒而安天下之民則其勇大矣武王節同 蓋以文王之勇而形出好勇之不足為疾也要看得言外來厯處 翼注曰此文王之勇也未可露大字下句方見其大
天降下民節 張彥陵曰天降五句推上天立君師之意有罪無罪二句言已必盡君師之道一人二句是孟子釋書辭 饒氏謂書之越厥志指君而言君字即指武王也 翼注曰一人泛說不指纣 焦漪園曰文王大而密人小文王嘗事小矣密人終不可化則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為仁是其勇也仁者之勇也而奉天讨者亦樂天者矣武王小而纣大武王嘗事大矣纣終不可化則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為智是其勇也智者之勇也而奉天讨者亦畏天者矣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節 李衷一曰一怒安民非即并鄰國而有之或鄰人悔禍可與更新則元兇既剪依舊和好如初吾不殄彼之祀便是仁吾可固吾之圉便是知小大鹹獲其安便是天下之民舉安以此言一怒之勇亦是交鄰之道也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三節 張彥陵曰非上之非是非議非也之非是非理 存疑謂樂民四句泛言上下休戚相闗之情樂以天下二句方正就為上者身上說亦不是 張彥陵曰樂以天下二句言憂樂之大同要模寫一段渾融浃洽的光景然此二句不是另一層就在上四句看出兼君民言而以君作主言人君以已情通于民因使民情通于已是人君憂樂不以已而以天下也蓋民之樂君憂君皆君以之憂樂通天下此全是太和景象故謂其可王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節 翼注曰何脩脩字亦莫放過下面廵所守述所職補不足助不給正是所脩也
天子适諸侯曰廵狩節 蒙引謂廵狩述職說恩惠及民不得殊不是吾以為巡狩述職之惠較補助更大但補助之惠顯而易見故民之所歌者乃在彼而不在此耳按翼注以此節重在省耕省斂然看來殊不必蒙引存疑淺說亦皆大槩說 玩存疑則補助不止是發倉廪勿拘為妙 四書脈曰觀夏諺所雲安有人不得而非其上者 張彥陵曰為事亦所以為民此意隻可渾見不可分無非事者以上為為事省耕二句為為民遊豫乃是一意自巡省而行謂之遊自暇豫而出謂之豫休助亦是一意自上所與曰助自下被惠曰休 蒙引存疑雖有分别之說然此是解字義有此意若此章正義自當作一意看也
今也不然節 顧麟士曰按通義白雲許氏曰師行而糧食謂師衆從君行者皆裹幹糧而徃故有饑而弗得食者與大全熬米麥幹飯語較合 按麟士此說與蒙存淺說不同然似可兼用 蒙引存疑俱雲胥讒就是作慝不是淺說明 張彥陵曰讒是謗慝是怨還作兩意因其有謗言而見其有怨心也 方命虐民句隻是上面意帶說下來言彼既方命以虐民而飲食之若流【阙】為諸侯憂也飲食若流是指食前方丈之飲食存疑謂是就糧食一句說不是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節 四書脈曰從流節是實事不但釋其義也 張彥陵曰兩忘反兩無厭字最重翼注曰田獵者搜苗狝狩各有其時故以廢時屬
荒飲食者祭祀賔客各有其事故以失事屬亡 然須知此種亦是互文耳
先王無流連之樂二節 翼注曰惟君所行不是聽他自擇分明要他決意從古 按晏子口中實兼今時之弊說但不是聽他自擇之意耳存疑最明
景公說節 張彥陵曰大戒三句重在補不足上 樂所以名徴角者隻取其切于民事蒙引景公作樂不止二音一段此另是一意蓋疑其或如此也不可兼用 顧麟士曰前曰事民後曰徴角是篇中眼目照應處亦未必為後人穿鑿 景公似不宜作樂其作樂者僭也 徐岩泉曰君之欲最難畜止若非真有一念懇恻忠愛念頭欲緻主于王道誰能撄人主逆鱗畜止其欲孟子此言直是借晏子來表己愛君之意正感動王心處 翼注曰畜以言言好以心言蒙引曰好君而畜之者須畜之于初大畜曰童牛之牿元吉止君之欲心止天下之惡人皆謂之畜畜之于初則易既盛而複禁則扞格而難勝若止之于初如童牛而加牿則元吉矣 大全辯曰宋仁宗慶厯四年以杜衍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衍務裁僥幸每有内降率寝格不行積诏防至十數辄納帝前帝嘗語歐陽修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内降耶凡有求于朕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還也按衍封還诏防皆所謂畜君好君
人皆謂我毀明堂章總防 四書脈曰此章以行王政為主首三節因問明堂而欲其法文王以行王政末二節因其自诿而欲其推好貨好色之心以行王政隻是行王政一意 按以行王政為主最是但睡庵又雲前是正而論之後是婉而通之則不是按前三節亦是婉而通之耳 張彥陵曰孟子不論明堂之當毀不當毀與齊王之可毀與不可毀而但言行王政則不必毀總是誘進之詞 又曰舊說重毀邊新說重已邊新說為是
人皆謂我毀明堂節 楊複曰考工記謂明堂五室大戴禮謂明堂九室二說不同愚謂五室取五方之義也九室則五方之外而必備四隅也
夫明堂者節 此王者隻是以位言淺說曰夫明堂者王者所居以出政令之堂也最得 張彥陵曰按明堂之制久矣宣王豈不知是周家朝諸侯之處未必無歆慕之意故孟子便以立明堂本意告他從他歆慕處引他行王政上去 又曰行王政就平時出政說非指居明堂朝諸侯時事
王政可得聞與節 大全辯卓庵張氏曰北魏文帝欲立逋亡緣坐法崔挺谏曰善人少惡人多若一人有罪延及閤門則司馬牛受向魋之罰栁下惠嬰盜跖之誅豈不哀哉 四書脈曰真是老安少懷天地父母之心焦漪園曰文王仁心之流動充滿處如此
善哉言乎兩節 四書脈曰孟子謂王之好貨何妨昔者公劉亦好貨但據詩所稱公劉非好寳玉财賄也好百姓之有蓋藏又謂王之好色何妨昔者太王亦好色但據詩所稱非好柔曼艶冶也好百姓之無怨曠 又曰按公劉遷邠在平集安定之後故以完積聚為先太王之遷岐在流離播散之餘故以完室家為務上節看兩個有字即所欲與聚念頭下節看兩個無字即所惡勿施念頭文王發政施仁不外乎此好貨好色上看出盡性來其意有二一是所好得
其正注所雲循理是也一是能推以及民注所雲公于天下是也引公劉詩見其能推以及民也引太王詩見其所好得其正也各是一意然此章本意重在與民同上故于太王詩下補說當是時三句見其亦能推以及民公劉詩下卻順接故居者三句不補所好得其正意也 周公亦可謂好貨觀周禮可見文王亦可謂好色觀二南可見 直解曰爰及其妃姜女同來與之相擇地方建造城邑以為居止之所按依直解為是睡庵謂百姓皆胥相以居恐不是蒙引謂防太王之好色止于爰及姜女而已愚謂此段當改雲防太王之好色止于爰及姜女而内無怨女外無曠夫而已蓋孟子說太王好色處不但在爰及姜女尤重在無怨女無曠夫也此處睡庵說得明張彥陵曰當是時三句在避難時說蓋惟太王不
與狄人争鋒所以民人得保其室家耳 心志蠱惑用度奢侈似是對說總是不能行王政之由不必如存疑謂卒歸于好貨也 大全辯卓庵張氏曰先儒每謂賢人之言必引而自髙看孟子此章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