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說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弗運反鬛力辄反帚也擖又作揲舌也并以涉反執箕以舌自鄉也 如先生問焉終則對如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又如長者不及毋儳言毋勦說毋雷同之類應對之節也 如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如侍坐于君子請見不請退君子欠伸運笏澤劔首還屦問日蚤莫請退可也之類進退之節也
禮謂五禮吉禮祭天神祀地隻享人鬼之禮凡十有二兇禮喪荒吊禬恤凡五賓禮朝宗觐遇會同問視凡八軍禮師均田役封凡五嘉禮飲食婚冠賓射飨燕脤膰賀慶凡六 樂謂六樂雲門黃帝樂大鹹堯樂大防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大武武王樂 射謂五射白矢謂矢貫侯過見镞白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剡注羽頭高镞低去剡剡然襄尺謂臣與君射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謂四矢貫侯如井之容儀剡矢冉反襄者讓也禦謂五禦鳴和鸾和在式鸾在衡升車馬動則鸾鳴鸾鳴則和應逐水曲謂随逐水勢之屈曲而不墜水過君表謂若毛詩傳雲褐纒旃以爲門間容握驅而入擊則不得入是也舞交衢謂在交道而車旋應舞節逐禽左謂禦驅逆之車逆驅禽獸使左當人君以射之 書謂六書象形謂日月之類象形體爲之會意謂武信之類止戈爲武人言爲信會合人意也轉注謂考老之類連類一首左右相注指事謂上下之類假借謂令長之類一字兩用諧聲謂形聲一也江河之類皆以水爲形工可爲聲 數謂九數方田以禦田疇界域粟布以禦交質變易衰分以禦貴賤廪稅少廣以禦積羃方圓商功以禦工程積實均輸以禦逺近勞費盈朒以禦隐雜互見方程以禦錯揉正圓勾股以禦高深廣逺衰初危反廪力錦反羃莫狄反朒女六反
天子元子将繼世有天下衆子将封國爲諸侯以至二字包諸侯在其中諸侯元子将繼世有國衆子将爲大夫公卿大夫元士适子皆将繼世有祿位不問賢愚皆必當學若公卿大夫元子之衆子則與凡民同擇俊秀入大學焉
漢有秀才士之美稱也北史萬人之俊曰秀凡俊秀隻是人才出衆之名
次第言小大入學之年節目言小學之節文大學之八條目
心得不是知得是此身體道而行理融神會契合之妙者所以着在躬行之下
日用如飲食起居皆是彛倫隻是五者之常倫性分是從天理大原頭分來底職分是現處地位君臣父子長防朋友随事合當做底
陵小山也夷平也陵夷言丘陵斜陁漸漸與地夷平教化漸廢至于無類如此
誦傳先王之法兼大小學言之傳是傳之當時與下诏後世對說
支者木之末流者水之末餘者食之末裔者衣之末支流餘裔卻是止把水與衣二者來比謂支分之流餘末之裔也
規模節目以三綱八條對言則三綱爲規模八條爲節目謂八條即三綱中事也獨以八條言之則平天下爲規模上七條爲節目平天下是大學之極功然須是有上七條節節做工夫行至于極然後可以平天下
俗儒是害于内者異端是害于外者凡非聖人之道而别立異論者皆異端此是總名虛無寂滅又是其中目之大者老氏以無爲道而其用專以清浄爲宗釋氏以萬物皆空然後見其本性而以寂滅爲期聖學止是五常人倫一切都是實事全然相反戾 權變詐也謀隂計也術數小道智數也百家各自立意持論人人不同諸子小說是也衆技隂陽蔔筮醫藥種樹雜藝是也一切就功名者專以功利惑世百家衆技又以新竒詭異禍福射利之說誣民所以人皆?瞀奔趨之不暇是故沈迷汨沒不複知仁義之歸是充塞而不能行也雜出乎其間是俗儒異端之間葢老釋二教雖皆正道然其立言高逺又無塵俗勢利之趨故被他立得根基牢若可與正道角此外則必須依傍以成說故必出乎二者之間 漢藝文志權謀家兵法也數術家天文歴譜五行蓍雜占形法也方技家醫藥之類也此序葢用彼名而所該者或廣
如月之晦如目之盲如氣之否如川之塞晦盲言不明否塞言不行
反覆是輾轉愈深而不可去底意沈如物沒于水而不可浮痼如病着于身而不可愈
戰國以來固是治少亂多然五季五十三年間五易代八易姓于時天下分裂爲十餘國争地殺人無日無之至于弑父弑君簒攘傾奪權谲變詐無所不有人倫盡喪天理消亡自古以來未有甚于此時故曰季世
治休美而教詳明
表而出之章而顯之
指歸趣向趣言其始歸言其終
私淑者私善于人孟子不得爲孔子之徒而私善于再傳之子思朱子不得爲程子之徒而私善于三傳之李氏此私淑字最切
經
經一章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及下逆順兩言八條目共四十三字先王立學教人之法其餘皆孔子發明之言看三在字及古之字可見
凡言道有二意天理氣化運行不息者謂之道人由義理而行亦謂之道聖人贊易多言天之道餘經中所言皆是言人所行之道也此大學之道又非二者之謂卻是言大學中教人修爲之方爾如君子深造之以道之道
凡言德亦有二意得天理而存于心者德也行道有得于心亦德也此明明德字就得處言則是上一意及加明明之功而有得于己然後有下一章
人之初生禀天地之氣以爲形禀天地之理以爲性理無有不善則其性亦皆善所謂德也以其虛靈而能具萬物之理而可應萬事故謂之明德氣則有清濁純駁之不同得清者爲智得濁者爲愚純者爲賢駁者爲不肖此朱子所謂氣禀所拘及其有知又爲物欲牽引于外内有私意逐物而起此朱子所謂物欲所蔽也氣禀所拘就有生之初言之物欲所蔽就有知之後言之因此二者所得之明德竟被昬昧學者當慿開?磨瑩之功變化其氣質消去其物欲使此德複明此明明德之意人之生同此理與我無異既自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亦如我之用功明其德此新民之意
天以善理賦人而人受之存于心者爲性故性字從心生是有此心即有此理也得此性存于心其體則盡具萬物之理其用則可應天下之事故謂之德然性是單說理德是就汨在氣上處說故如此光明洞徹縱橫妙用應物無窮不可雜氣言之然不可離氣言之葢此理撘在正通氣上方能如此明若撘在物之偏塞氣上如何會具衆理應萬事是故不可離氣言之也但不可道明德是氣耳此要體認
三句故是大學之綱領分而推之則上一句爲下兩句之總綱領下一句爲上兩句之标的明德新民雖兩事對舉而新民亦是明德中事
知止謂知至善所在定以理言靜以心言安以身言慮以處事言得謂得其所止
定靜安屬知慮得屬行定靜在事至之先安在事至之際慮在處事之時得在應事之後靜如不惑安如不動心朱子以不惑解不動心固若一般今且借此分開體認二節靜是明物理各見有定向後其心自然無紛擾故曰如不惑安是事來之時素有以應之如俗語不手忙腳亂故曰如不動心看孟子論北宮黝孟施舎曾子皆是就臨應事上說此安字與朱子所言畧有不同然亦不妨通意
試審思之
物即事也事即物也物有形而事無迹故互舉就明德新民以己對人言故曰物五者是一事之始終故曰事
朱子語録曰對言則事是事物是物獨言則兼事在其中如仁者不過乎物所謂物亦隻是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此處上明字又與篇首上明字稍不同此謂推明明明德之道于天下下明徳字句章篇首明明德三字章句使天下之人使字體貼上明字意
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國而曰明明德者是要見新民是明德中事又見新民不過人各明其德而已
凡言必先而後固是謂欲如此必先如此既如此然後如此然而緻知力行并行不悖若曰必格盡天下之物然後謂之知至心知無有不明然後可以誠意則或者終身無可行之日矣聖賢之意葢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于此一理爲至及應此事便當誠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也須一條一節逐旋理會他日湊合将來遂全其知而足應天下之事矣
八條目前段自下說上者明明德新民工夫後段自上說下者止至善之功效
格物緻知以知言誠意以下以行言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此本字舉身而言上該誠意正心下對家國天下厚謂家薄謂國與天下家者父子兄弟夫婦所在固所當厚國與天下皆推此以接之故當薄其勢自然如此此非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