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關燈
小
中
大
立命說
明.袁黃(了凡)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儒而學醫。
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修髯偉貌,飄飄若仙。
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矣,何不讀書?」予告以故。
曰:「吾姓孔,雲南人也。
得邵子皇極正傳,數該傳汝。
」餘引之歸家,試其數,纖悉皆驗。
予遂起讀書之念,禮郁海谷為師。
孔為餘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
明年赴考,名數皆合。
複為蔔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廪,某年當貢。
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
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終,惜無子。
予備錄而謹識之。
自後凡遇考較,其名次前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
獨算予食廪米九十一石五鬥,當出貢。
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予竊疑之。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
直至丁卯年始準貢;連前食米計之,适九十一石五鬥也。
予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貢入燕都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歸遊南雍,即訪雲谷禅師于栖霞山。
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隻為妄想相纏耳。
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予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吾待汝為豪傑,原來隻是凡夫!」予問其故。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不是凡夫?」予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
詩書所稱,的為明訓。
我教典中說: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夫妄語乃釋家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予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
』求在我者也。
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
内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
内外雙失,故無益耳。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予以實告。
複問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予追省良久,曰:「不應也。
科第中人,類有福相。
予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繁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且輕信妄談,皆薄福相也。
又好潔,善怒,多言耗氣,喜飲爍精,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皆宜無子。
其餘過惡,不能悉數。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産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産者,定是百金人物;餓死者,定是應餓死人物。
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
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應将向來不登科、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養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
』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如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也,猶可得而違也。
汝今克廣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已能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真否?」予信其言,拜而受教。
因将往日之罪,在佛前盡情發露。
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雲谷出功過格示予,令将所行之事,逐日劄記。
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予曰:「符箓家有雲:『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此有秘傳,隻是不動念也。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道,而先曰:『夭壽不貳。
』夫夭與壽,至貳者
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修髯偉貌,飄飄若仙。
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矣,何不讀書?」予告以故。
曰:「吾姓孔,雲南人也。
得邵子皇極正傳,數該傳汝。
」餘引之歸家,試其數,纖悉皆驗。
予遂起讀書之念,禮郁海谷為師。
孔為餘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
明年赴考,名數皆合。
複為蔔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廪,某年當貢。
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
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終,惜無子。
予備錄而謹識之。
自後凡遇考較,其名次前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
獨算予食廪米九十一石五鬥,當出貢。
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予竊疑之。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
直至丁卯年始準貢;連前食米計之,适九十一石五鬥也。
予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貢入燕都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歸遊南雍,即訪雲谷禅師于栖霞山。
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隻為妄想相纏耳。
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予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吾待汝為豪傑,原來隻是凡夫!」予問其故。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不是凡夫?」予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
詩書所稱,的為明訓。
我教典中說: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夫妄語乃釋家大戒,諸佛菩薩,豈诳語欺人?」予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
』求在我者也。
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
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
内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
内外雙失,故無益耳。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予以實告。
複問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予追省良久,曰:「不應也。
科第中人,類有福相。
予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繁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且輕信妄談,皆薄福相也。
又好潔,善怒,多言耗氣,喜飲爍精,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皆宜無子。
其餘過惡,不能悉數。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産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産者,定是百金人物;餓死者,定是應餓死人物。
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
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應将向來不登科、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
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養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
』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如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也,猶可得而違也。
汝今克廣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已能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真否?」予信其言,拜而受教。
因将往日之罪,在佛前盡情發露。
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雲谷出功過格示予,令将所行之事,逐日劄記。
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予曰:「符箓家有雲:『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此有秘傳,隻是不動念也。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道,而先曰:『夭壽不貳。
』夫夭與壽,至貳者